-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1265条信息
- 齐白石 “见贤思齐”印:语奇 字奇 款奇
- 相关描述:
见贤思齐(篆刻) 3.7×3.7厘米 齐白石
读印,如果可以当作开拓文学眼界的艺术之旅的话,那么,最好不要忽略印石侧面的印款(又称边跋、印跋),因为印款的文学意蕴及其篆刻的艺术性,也是洞开旅窗时一道不可忽略的风景。
以篆刻的艺术性而言,印家奏刀向石,不但流派专工纷呈,必须具...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03/n942485.html
2017-07-03 17:03:40
- 黄宾虹书法高明在化“经意”为“适意”
- 相关描述:
江上山 黄宾虹
董桥先生的《宾虹草堂》中提及英国汉学学者对黄宾虹艺术的评价:“黄宾虹的冷僻其实不输石涛、八大,作品传递的是‘来世洪荒的信息’。”这似乎点明了黄宾虹画作为何难以被时人认同。与同时代的齐白石、张大千相比,黄宾虹的艺术之路走得有些孤寂,他自言“50年以后人们会看好我的...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03/n942483.html
2017-07-03 17:01:06
- 齐白石“见贤思齐”印
- 相关描述:
见贤思齐(篆刻) 3.7×3.7厘米 齐白石
读印,如果可以当作开拓文学眼界的艺术之旅的话,那么,最好不要忽略印石侧面的印款(又称边跋、印跋),因为印款的文学意蕴及其篆刻的艺术性,也是洞开旅窗时一道不可忽略的风景。
以篆刻的艺术性而言,印家奏刀向石,不但流派专工纷呈,必须具...
-
http://news.artron.net/20170703/n942439.html
2017-07-03 14:48:56
- 黄宾虹的书法艺术
- 相关描述:
《江上山》(国画) 黄宾虹
董桥先生的《宾虹草堂》中提及英国汉学学者对黄宾虹艺术的评价:“黄宾虹的冷僻其实不输石涛、八大,作品传递的是‘来世洪荒的信息’。”这似乎点明了黄宾虹画作为何难以被时人认同。与同时代的齐白石、张大千相比,黄宾虹的艺术之路走得有些孤寂,他自言“50年以后人...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02/n942036.html
2017-07-02 10:05:12
- 读印之乐(四):齐白石 “见贤思齐”印
- 相关描述:
见贤思齐(篆刻) 3.7×3.7厘米 齐白石
读印,如果可以当作开拓文学眼界的艺术之旅的话,那么,最好不要忽略印石侧面的印款(又称边跋、印跋),因为印款的文学意蕴及其篆刻的艺术性,也是洞开旅窗时一道不可忽略的风景。
以篆刻的艺术性而言,印家奏刀向石,不但流派专工纷呈,必须具...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02/n942034.html
2017-07-02 10:03:39
- 书之两翼 碑帖之争的背后
- 相关描述:
曾翔作品
碑和帖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清代以来有关碑学和帖学的分野与争论就不曾间断,在此提及,并无意于碑学与帖学的梳理和辩证。碑和帖作为两种不同的体系,共同构筑了中国书法数千年的璀璨,是书法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均有所长,但无所谓优劣,更不可偏颇。
碑的点画是凿刻的,加上岁月...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30/n941788.html
2017-06-30 11:22:01
- 画家光会画还不够 还要会“书”
- 相关描述:
黄宾虹作品
中国画最独特的一点即笔墨性,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书写性,即它是“写”出来的。西洋画也画线条,也可以画得很准确、很流畅,这不是中国画的“线”,中国画中的线有起伏顿挫,畅缓疾徐,完全是情绪记录,它跟书法是一个道理,是书写出来的,它从书法中来,所以董其昌、沈周、文徵明、徐渭...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29/n941612.html
2017-06-29 16:53:26
- 画家疏离书法比疏离诗更可怕
- 相关描述: 中国画最独特的一点即笔墨性,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书写性,即它是“写”出来的。西洋画也画线条,也可以画得很准确、很流畅,这不是中国画的“线”,中国画中的线有起伏顿挫,畅缓疾徐,完全是情绪记录,它跟书法是一个道理,是书写出来的,它从书法中来,所以董其昌、沈周、文徵明、徐渭、陈淳、唐寅、王铎...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26/n940461.html
2017-06-26 08:53:05
- 绩溪胡开文墨——“东方墨语•观复雅集”非遗探源之旅第三站
- 相关描述:
图1苍珮室合影
2017年6月16日-18日,六位毕业于清华美院的青年水墨画家,在策展人鲁纬和学术顾问陈岸瑛带领下,来到徽州文化发源地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深入了解徽墨的材料、工艺和历史传承。“观复雅集——新锐水墨画家东方墨语创研会”成立于2015年5月9日,以立足本土、返本开...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20/n939480.html
2017-06-20 13:58:53
- 于明诠 | 书法教育不等于知识传授+技法训练
- 相关描述: 书法教育≠知识传授+技法训练
——关于当前高校书法教育现状的一点思考
文|于明诠
书法教育不是知识教育而是艺术教育,因此说,书法教育≠知识传授+技法训练。也就是说,不能把书法教育简单地分解为两个部分,即知识传授(包括书法史,古代书论,美学常识,历史知识等)和毛笔技法训...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09/n936610.html
2017-06-09 09:02:39
- 张绍城:书法是岭南绘画提高的突破口 梁照堂:画坛缺乏古意因文化符号不强
- 相关描述: 上周有关“画家书法”的话题报道出街后,引起了岭南画坛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到底书法与绘画是处于怎样的关系,一直以来在业内备受争论。另一方面,上周的发声中,不但有专业画家,也有学术界的代表,更有活跃于社会各界的代表。本期,继续请出张绍城、梁照堂两位老先生,深挖书法问题。
■收藏周刊记...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15/n930835.html
2017-05-15 12:25:07
- 书法创作中的六大难点,你被难在哪里了?
- 相关描述: 书法是瞬间表现的艺术,一件书法作品可以在瞬间完成的,在这瞬间里的一招一式要表现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技术、思想和意境。书法还是不可以重复的艺术,一件作品一个样,没有绝对一模一样的作品。书法还是一个遗憾的艺术,如果一个字甚至一个笔划写坏了,大大影响书法的质量。因此,书法的不可涂改...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12/n930378.html
2017-05-12 21:39:42
- 江苏省国画院 中国画书法作品交流展亮相福建
- 相关描述:
灵中花(国画) 胡仁娜
本报讯 “金陵风骨 其命惟新——2017江苏省国画院中国画书法作品交流展”4月21日在福建省画院开幕,此展是江苏省国画院“盛世春光”年度大展部分作品的省外巡展,展出了该画院画家、书法家新近创作的中国画、书法精品作品百余件,展览为期一周。江苏省国画院...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12/n930217.html
2017-05-12 10:20:47
- 陈传席: 吴冠中的字不叫书法
- 相关描述: 文艺评论家陈传席言辞犀利。近日,他关于书法的一通旧话再度在网络上流传,依旧很有震撼力。他表示,书法就是要继承,不要动不动就创新。他还直斥吴冠中“写的字根本就不叫书法,歪门邪道,是外行胡搞”,中国书法要朝这个方向发展就完了。
人人都应写好字,但人人都当书法家就糟了
记者:中国...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10/n929866.html
2017-05-10 21:34:26
- 传神草书 寓醉于形 ——王朝宾书法艺术赏析
- 相关描述: 即将于五月十二号在上海图书馆开幕的王朝宾书法展,将展示作者近年百余件作品,其中的草书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在书法艺术的各种字体中,最能“达其性情,哀其形乐”者,莫过于草书。自东汉末年,当时彦哲已习草成风。虽然“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然多才之英,笃艺之言,役心精微,耽此...
-
http://huadong.artron.net/20170509/n929557.html
2017-05-09 11:28:16
- 陈传席 : 吴冠中的字不叫书法
- 相关描述: 文艺评论家陈传席言辞犀利。近日,他关于书法的一通旧话再度在网络上流传,依旧很有震撼力。他表示,书法就是要继承,不要动不动就创新。他还直斥吴冠中“写的字根本就不叫书法,歪门邪道,是外行胡搞”,中国书法要朝这个方向发展就完了。
■口述/陈传席 整理/韩涧明 孔祥祥
人人都应写好...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08/n929188.html
2017-05-08 09:54:20
- 陈传席:吴冠中的字不叫书法
- 相关描述:
■陈传席书法。释文:襟怀可纳沧海月,志趣能融楚江秋。
文艺评论家陈传席
■吴冠中书写的“黄河”。
文艺评论家陈传席言辞犀利。近日,他关于书法的一通旧话再度在网络上流传,依旧很有震撼力。他表示,书法就是要继承,不要动不动就创新。他还直斥吴冠中“写的字根本就不叫书法,歪门...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07/n929033.html
2017-05-07 13:31:17
- 以开放的姿态看待传统——写在第二届书风当代中青年书家邀请展之际
- 相关描述:
本届书风展的主题是“开放的传统”。所谓“开放的传统”,是对书法传统概念的再认识、再拓展。在以往的认识中,书法学习路径,无非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帖学,或兴盛于南北朝、重光于清代中晚期的碑学两大逻辑,这两大逻辑似乎一直被清代以来的学书者奉为圭臬。随着近些年考古资料不断出...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02/n927787.html
2017-05-02 11:03:37
- 写在第二届书风当代中青年书家邀请展之际:以开放的姿态看待传统
- 相关描述:
鲁大东作品
陈忠康作品
本届书风展的主题是“开放的传统”。所谓“开放的传统”,是对书法传统概念的再认识、再拓展。在以往的认识中,书法学习路径,无非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帖学,或兴盛于南北朝、重光于清代中晚期的碑学两大逻辑,这两大逻辑似乎一直被清代以来的学书者奉...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02/n927738.html
2017-05-02 10:02:13
- 【雅昌讲堂】朱其:当代艺术的核心特征
- 相关描述: 主讲人介绍:
朱其
朱其:男,1966年生于上海,博士、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世界和谐科学院(美国)研究生院荣誉教授、世界文艺复兴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文化复兴基金委员会理事;首届世界和谐奖、世界文艺复兴奖评委会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研...
-
http://video.artron.net/20170427/n927043.html
2017-04-27 09: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