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9秒
所有结果1339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陈俊穆联合国纽约总部油画展盛大开幕
相关描述:  2017年10月23日恰逢霜降节气。傍晚,帝国大厦、时报广场华灯初上,纽约街头略显晚秋的凉意。然而,坐落在曼哈顿东河畔的联合国纽约总部大楼一层大厅却充满暖暖的春意,一派多彩中国风。   《奔跑舞动的世界——2017陈俊穆联合国总部油画展》正在那里举行隆重的开幕式活动。画展由联合国...
刘 继 潮:荆浩“物象之原”的发现与理论重建
相关描述:  一、“物象之原”的发现   《中国艺术精神》第六章的标题是:“荆浩《笔法记》的再发现”。徐复观先生的荆浩《笔法记》的再发现,是就《笔法记》版本问题的再发现。   《笔法记》文本中的重要概念——“物象之原”,是荆浩的发明与发现。是笔者首次在自己的专著《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本体诠释》...
任道斌:略论宋元明三代画评中的荆浩
相关描述:  (一)    引言   中国的山水画,自隋代展子虔起,从人物画辅景中脱颖而出,开始了独立的发展。唐时有大小李将军青绿、王维水墨的两种流派。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水墨流派中又出现了重线条(笔)与重晕染(墨)的两种状况。而至唐末五代,荆浩(约850—?)的出现,中国水墨山水画才进入较为成熟的...
清旷的寒林——李成《读碑窠石图》赏析
相关描述:  中国山水画经过长期的孕育发展,至唐末五代逐渐完善和成熟,到北宋更是名家辈出,各具风貌,形成了“宋人格法”。北宋初年,以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的山水画家,继承荆浩水墨为主的山水画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被称为“三家鼎跱,百代标程”的大家。其中李成所画“寒林”也成为中国画的经典...
洪惠镇:试论山水“画”法与“写”法的嬗变
相关描述:  “画”法与“写”法是水墨山水画中两种既有血缘又有区别的技法。先有“画”法,后有“写”法,各在几百年中起主导作用。当今新的“画”法又在崛起,有与“写”法并驾甚至超越之势。但对它们贬斥者有之,褒勉者有之,认识颇不相同,很有必要在理论上试作探究。   山水“画”法与“写”法的区别主要在于用...
清旷的寒林:李成《读碑窠石图》赏析
相关描述: 宋 李成 王晓《读碑窠石图》   中国山水画经过长期的孕育发展,至唐末五代逐渐完善和成熟,到北宋更是名家辈出,各具风貌,形成了“宋人格法”。北宋初年,以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的山水画家,继承荆浩水墨为主的山水画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被称为“三家鼎跱,百代标程”的大家。其...
关于我的抽象实践 About my abstract work
相关描述:  我对于抽象形式的实践近二十年。抽象绘画于我已是一种生活的必须,是一种思想方法和呼吸方式。作品或画面的效果并非重点;我更在意表达语言及可能性探索的过程,体验死与生、破与立的内涵的过程。   I have been working with the abstract formality ...
宋元画之文化精神丨年来更识荒寒味——与马啸天兄话山水画二
相关描述:  编者按:   中国国画境界的表现特征,是根基于中华民族基本哲学之上的一种特征,如《易经》的宇宙观: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皆禀天地之气以生。一切物体可以说是一种“气积”。庄子说:“天,积气也”;历代画贤均将这种生生不息的阴阳二气织成了一种有节奏地生命存在感传播至今。因此,国画在其发展历...
历代名家画论选录 与山川神遇 代山川立言——与马啸天兄话山水画
相关描述:  品鉴中国山水画,概莫例外会洞察到这样一个现象:人及一切人造物都是渺小的、谦卑的、零星的,这在进化论者和万物之灵类看来,会觉得是对人的尊严的遮蔽与贬低,但在自然之子和儒道艺者看来,恰恰是对人的价值的尊重与自觉。   高远壮美,平远静美,深远幽美,心灵所见,手之所现,无往而不美丽。自然足...
吴门画派青绿山水的演进与传承
相关描述:  吴门画派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自不待言,事实上,他们在青绿山水方面的贡献一点也不亚于在人文画艺术的成就,他们对宋代的青绿山水的人文风格改造,直接影响了后来山水画的发展。解读和审视一名画家、一个流派甚至一个朝代在画史上的价值和意义,必须将其放在历史的序列中,通过观照其与前后时代画家以及风格表...
李春:临画也是一种修炼
相关描述:十月, 轻掀日历,秋已末。 微凉,冬将至。  “笔墨沁心”李春国画室   “笔墨沁心”李春国画室里,金色的阳光缓缓铺洒进来。暖心。   墨香与兰韵,香茗与咖啡,素心向秋,清浅入眸。   人一静谧,风度俱来。 李春临画   明代董其昌曰:   “先师古人,后...
“润物无声——陈盛铎艺术展”将于11月15日隆重揭幕
相关描述: 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素描第一人”,他的作品和珍藏文献真实还原出20世纪初期上海现代美术教育的立体图景,也是2016年刘海粟美术馆的重大收藏与发现,填补了刘海粟美术馆上海美专早期教育文献的收藏空白。他一生从教,桃李成蹊。作为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入选项目:“润物无声——陈盛铎...
2015孙世昌教授从教50周年贺信
相关描述:  宋玉成主任:   您好。收到贵系“庆祝孙世昌教授从教五十年学术研讨会”邀请函,仅表谢意!我因“大红袍”即将付梓,北京雅昌公司邀去做作品颜色和文字终校,故不能莅临会议,深为遗憾。写此贺信稍作弥补,略表对孙世昌教授的敬意和祝贺,烦请代为转达。   孙世昌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
《千里江山图》留下多少疑团
相关描述:  连日来,观众为了一睹《千里江山图》的真容,“故宫跑”又现。这幅长达11.9米的图卷,被誉为“近千年来青绿山水画第一神品”,其盛名堪比《清明上河图》,而关于它的研究状况,却不甚明朗,近千年来留下诸多疑团,甚至至今难解。   今天,人们皆称《千里江山图》出自王希孟之手。而在宋代画史文献中...
愿“千里江山”重启我们对于山水的感知力
相关描述:  这个秋天,北京故宫博物院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同时举办中国山水画大展———   愿“千里江山”重启我们对于山水的感知力   品读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三个视角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山水画描绘的是山川、河流、草木,表达的则是人与宇宙永恒和谐的关系。画家借笔墨中的山水传达出...
象生笔端,形造笔下——陈明论中国画的观照方式
相关描述: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而画能够承担这些功能的关键在于其有“形”有“象”。  “象”是承载 “想”的依据,它是在平面材料上所绘“形”的结果,其所绘之“形”呈“象”。这些象因所绘者注入感情不同而呈现不同之象。刘道醇《圣朝名...
【雅昌专稿】李华弌:重要的是如何成就一个新的格局
相关描述: 李华弌    2017年9月27日,李华弌个人作品展“纸‧醉‧金‧ 迷”在苏州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十八件水墨山水作品。此展对于李华弌来说并非回顾,而是表态,是他数十年艺术认知的呈现。展览作品精中选精,呈现李华弌各时期代表作品,涵盖了颇具代表性的 “经典山水系列”、“水系列”...
【雅昌专稿】李华弌:重要的是如何成就一个新的格局
相关描述:李华弌  2017年9月27日,李华弌个人作品展“纸‧醉‧金‧ 迷”在苏州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十八件水墨山水作品。此展对于李华弌来说并非回顾,而是表态,是他数十年艺术认知的呈现。展览作品精中选精,呈现李华弌各时期代表作品,涵盖了颇具代表性的 “经典山水系列”、“水系列”、“重屏装置系...
冯一鸣和他的重彩山水画
相关描述:   冯一鸣·艺术简介   男,生于1965年,河北唐山人。擅山水、花鸟。   自幼随父冯霖章先生习画。二十岁后专职绘画,并研究泼彩工笔山水;1990年于天津美术学院进修,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在1991年至1999年间先后于深圳、北京、广州、香港、马来西亚、台湾和新加坡...
【雅昌快讯】李华弌:将当代意识注入中国文脉的“当代水墨”方式
相关描述:参加开幕式的嘉宾合影  2017年9月27日,李华弌个人作品展“纸‧醉‧金‧ 迷”在苏州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十八件水墨山水作品。此展对于李华弌来说并非回顾,而是表态,是他数十年艺术认知的呈现。展览作品精中选精,呈现李华弌各时期代表作品,涵盖了颇具代表性的 “经典山水系列”、“水系列”...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