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3秒
所有结果1154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荷而不同——潘常欢中国画作品
相关描述:  时间:2014年3月22日-2014年3月31日   开幕时间:2014年3月22日上午10时   地点:深圳鹏宝轩艺术馆(南山区南光路145-8号,荔香公园西门)   展览介绍:   前言   《群芳谱•荷花》云:“花生池泽中最秀。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
威尼斯平行展:倾听中国的“心·跳”
相关描述:     因为选在了世纪坛,威尼斯双年展北京平行展的参观变得有些不方便:不仅是要奔赴帝都的大西部,还要先绕到世纪坛广场,然后从地下通道前往参观。而广场之上摆着一列“和谐号”动车车头,观众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理纷纷与之合影。艺术家赵淑红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因为她的作品占据了最多的天时地利...
此心安处是吾乡
相关描述:  八大山人说:绘画即是“涉事”。此言“涉事”意指绘画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绘画愉悦心性,表露情愫,表达感悟,表现智慧。这是他对于绘画与生活关系的很好诠释。   今时,我们每日所见的,除却人群便是都市中的水泥丛林。自然与山水尚在,但我们渐趋失去了与之亲近融合的心境。究其本因,是精神家园的缺...
明丽灿烂的诗心——鲁慕迅花鸟画艺术吟谈
相关描述: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往往以载道论文,文以载道,诗以载道,画以载道,自唐王摩诘始,打通了诗与画相拟性,把诗画艺术建立在通感上,故有“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论,一旦可观的艺术与可听的艺术(诗是可听的)相通,这种东方艺术之载道精神也就更浓郁了。二十世纪二十代末,世有鲁...
目送飞鸿
相关描述:  刘庆和给我的印象是“痴黠各半”。前者是说他对于水墨艺术的那种执著和投入,绝非他日常生活中与人幽默说笑时的那般轻松。后者是说他对世俗生活的率真、单纯、乐观,体现在不无调侃的人物造型中,充满真性情。古人尝云:“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而刘庆和在他那些被人称之为“都市水墨”的作品中,用画中...
冯骥才:好的艺术家都不会为钱去创作
相关描述:  3月4日,文艺界委员在小组讨论时,对文化是否应该产业化进行了一次观点PK。   真正的艺术家都不会为钱去创作   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认为,文化有经济效益,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任何好的艺术家都不会为钱去创作。   冯骥才说,当前,文化部门一提文化,就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但是,我们的...
书为心画--心画卷自序
相关描述:  这是我个人的第九本书法作品集。其中的大部分作品,是第一次公开亮相,看似近“画”而非“书”,我对这些作品的探索研究,要追溯到三十年之前。   汉字发明伊始,原是传达神的旨意、并记录人们语言和思想的工具,魏晋之际,人们的主体意识觉醒,并开始了艺术的自觉,汉字书写渐渐注入了审美功能,直到行...
徐冰:艺术是宿命的
相关描述: 艺术家 徐 冰 徐冰作品 徐冰作品   回头看这些作品,它们像镜子,照见自己;原来我对这类东西感兴趣,这样做艺术,是这样一个人。原来一个艺术家的方法与风格都不是预先计划的结果,它带有宿命性。   —徐冰   “徐冰:回顾展”2014年1月25日—4月20日在中国台湾台...
徐冰:艺术带有宿命性
相关描述:  回头看这些作品,它们像镜子,照见自己;原来我对这类东西感兴趣,这样做艺术,是这样一个人。原来一个艺术家的方法与风格都不是预先计划的结果,它带有宿命性。   ——徐冰   “徐冰:回顾展”2014年1月25日—4月20日在中国台湾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作为徐冰的首个大型回顾展,该展览集...
徐冰:艺术是宿命的
相关描述: 艺术家 徐 冰   章润娟   回头看这些作品,它们像镜子,照见自己;原来我对这类东西感兴趣,这样做艺术,是这样一个人。原来一个艺术家的方法与风格都不是预先计划的结果,它带有宿命性。—徐冰   “徐冰:回顾展”2014年1月25日—4月20日在中国台湾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
吴冠南:也说师法
相关描述:  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自然矣;“心源”:本心之悟矣。张璪在他那个时代能对自然与本心的应对和感悟有如此深刻的认识,的确令人心生敬意。   自然造就万物,人是其中具有思想的唯一一物。而绘画要求的就是在本心与自然的对应和感悟中生发出来的那一束灵光。所以绘画又可以称之为“心...
任万平:天子圣诞号嘉节
相关描述:  古人重视称名,重要的事物必然给以文雅之称,皇帝的诞辰日的称名即是如此。   以皇帝的生辰定为节日,始于唐玄宗之时,最初称千秋节。《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开元十七年,皇帝以其诞日八月五日,宴百官于花萼楼下。于是有颇为知趣的朝臣上表请求以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千秋节,此日王公以下要向皇帝献宝镜...
威尼斯双年展即将启动
相关描述:  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将于3月3日-29日期间举办“心·跳”北京——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也是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心·跳”特邀“平行展”国内首次集体亮相。此次参展人员包括:陈丹青、柴宇球、方振宁、李天兵、刘小东、吕嬴、马峻、马吉麒、谭平、王国锋、王政东、武子云、萧长正、喻...
【精编】“雅俗的迷途”讲座 明末文人家具发展及特征
相关描述:    【编者按】近日,中国明清家具材质研究专家周默先生做了名为“雅俗的迷途——明末文人家具的基本特征”的讲座。周默主攻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史、古代家具所用材质的研究与鉴定。从事珍稀木材的进出口,深入国内外原始林区考察,调查树木之生态、研究树木心材的宏观与微观特征,进而对比辩识中国古代家具所...
青绿山水 笔墨发微
相关描述:  从中国画的发展历史来看,先有设色,后有水墨。在古代,中国画又叫丹青,可见中国画本来是重色彩的。①只是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水墨画的成熟,青绿山水便逐渐遭到贬抑和排斥。   青绿山水比之于文人水墨,画法繁复和规整,注重作画程序和效果的实境再现,这对于很多没有受过严格绘画基本功如造型、色彩训...
非理性的秩序——于大伟绘画解读
相关描述:  在西方哲学史上,非理性主义的元义是用“直觉”认识上帝,主张“忘形出神”;欧洲中世纪的神学家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只有直觉才能认识上帝的本质”,它与感性和理性无关,注重直觉,“指人的思维不经过推理而直接把握事物本质的一种认识”,是神秘的顿悟和豁然开朗。叔本华开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先河...
传统 风格 写实性——浅谈中国人物
相关描述:  中国人物在中国绘史中,是一个高度纯熟完整的艺术形式,有一套完善的艺术语言,其内在精神的完美性,在今天仍具有巨大的魅力。今天中国人物呈现的是多样与繁荣的局面,我们应该在这种局面下谈中国的保持,谈中国人物的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发展都必然与它的社会有密切的联系。中国...
中国大妈买金逻辑:不全是升值诱惑而是安全感缺失
相关描述:  新春佳节,历年来都是黄金(1245.40, 2.30, 0.19%)首饰的销售旺季。买点小金币、小金饰在春节期间作为送给亲友孩子的礼物,既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花钱也不算很多。但在金价不断下降的当下,买金是恰当的选择吗?   当下 比去年同期降100多元   “现在的黄金饰品真是便宜...
曾翔谈书法
相关描述:  书法是写心   书法是写什么?众说纷纭,都是又都不是,很多都是外在的。如果要确立对书法一个最本质的了解,恐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它的主体上,那就是——书法是写人、写心。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字”背后的文化和心性是超越了形而上的支配因素,这个最显然的是佛门书法,八大、弘一、良宽……,他们的书...
游于艺——写在雷子人个展“永勿告”之前
相关描述: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德仁艺内涵不同,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和方式也有所不同。道寂然至无,不能体会,只能作为志慕的对象。道离无入有而成形器,就是德业,因此德是可以据仗的。将德业施诸他人乃至诸物,就是仁,蒙受仁恩的他人和万物会予以回报,因此仁是可以依赖的。在孔子那里,...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