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4秒
所有结果732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蔡广斌近作解析:黑镜中的手工影像
相关描述:  有关“黑镜”的现实   人类进入21世纪已经将近20年了,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0世纪里,摄影、电影、电视、家用录像设备、电脑和互联网等科技发明先后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应用,曾经极大地更新了人类的视觉经验和交流体验,也对整个视觉艺术领域——尤其是绘画——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推...
“拍照吧少年”影展暨“拍答”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相关描述: 新浪网副总裁、新闻总编辑周晓鹏在开幕式上致辞   2017年3月25日下午,新浪图片“拍照吧少年”第四季摄影作品展暨“拍答”启动仪式在北京798艺术区映画廊举行。   本季“拍照吧少年”由新浪图片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主办,由张立洁、赵亢、王轶庶、张巍和贺建华5位不同风格类型的中国一线...
【雅昌讲堂3583期】约翰·杰勒德:图像.实体(上)
相关描述:  主讲人介绍:   约翰·杰勒德/JohnGerrard:生于1974,都柏林,爱尔兰,现生活工作于爱尔兰都柏林和奥地利维也纳。近期展览包括:2015 :训练,达姆施塔特美术馆,德国;场,Thomas  Dane画廊,伦敦;无限自由训练,慕尼黑当代艺术美术馆,德国。2014:“太阳能储...
看完这8款手机,感觉苹果什么的土爆了
相关描述:  如果让你一个小时不碰手机是不是觉得浑身哪都不舒服呢?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了,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手机无论是苹果亦或其他品牌,它们总体上还是保持手机最基本的形状,方方正正的没有任何的特色。   但你以为设计师会放弃这个拥有很大设计空间的产品吗?当然不...
育儿:家长袖手旁观的艺术教育只会伤孩子
相关描述:  “这些没有唯一标准答案的领域里,我们都已经控制成性了。当孩子拿起画笔时,成年人就应该闭上嘴了”   虽然父母的艺术技法可能不如孩子,但是,仍然可以跟孩子一起沟通探讨,把交给课外机构的时间拿回来,认真陪孩子一起听一部音乐作品、欣赏一幅画作,共同创造各自家庭的审美环境。“审美是我们留存在...
教育观点:家长袖手旁观的艺术教育只会伤孩子
相关描述:  “我女儿现在5岁,在学习钢琴,我如何能让她每天都能坚持练琴呢?”在一个与美育有关的见面会上,一位家长这样向主讲人提问。   “我发现,多数家长最关心的仍然是一些如何提高孩子技巧的问题。”戴亚楠说。   戴亚楠是这次见面会的主讲人。她是两个男孩的妈妈,在美国读完了MBA、著名公益人、...
陌上实验黄立言个展《轻飘飘》成功开幕
相关描述:   陌上实验最新推出艺术家黄立言轻影像个展《轻飘飘》已于2017年3月11日成功开幕,本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个人化的“轻影像”实践,并通特定的展示方式来完成无中心与无高潮的叙事,回应碎片美学的时代影响。展览由青年策展人王将策划,展期将持续至3月26日。   在今天,网络社交平台...
教育者:家长袖手旁观的艺术教育只会伤孩子
相关描述:  教育尤其不能外包,因为那是孩子的精神生活   “观察永远是最核心的艺术创作的命门。艺术教育最大的价值并不是学会画画,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儿童的发散性思维”   “这些没有唯一标准答案的领域里,我们都已经控制成性了。当孩子拿起画笔时,成年人就应该闭上嘴了”   虽然父母的艺术...
家长袖手旁观的艺术教育只会伤孩子
相关描述:  “观察永远是最核心的艺术创作的命门。艺术教育最大的价值并不是学会画画,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儿童的发散性思维”   “这些没有唯一标准答案的领域里,我们都已经控制成性了。当孩子拿起画笔时,成年人就应该闭上嘴了”   虽然父母的艺术技法可能不如孩子,但是,仍然可以跟孩子一起沟通探...
沈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锔瓷”技艺传承人关向伟—— “锔瓷” 用工匠心打磨修复艺术
相关描述:  恰当夜色正浓,沈阳城里的一方斗室内,一双粗糙厚掌捧着一件唐代白釉缠枝纹执壶,左右轻抚摩挲。   这件古物高约七寸,颈短腹鼓。通体瓷白,无有杂色。但在质朴之中,却并不直白简单。白釉为底,浅浅刻画,上端纹饰为祥云漫卷,下端纹饰是枝叶舒展。   指尖轻触,仿佛感受到瓷瓶在传递着历史与传统...
“从自拍到自我表达"展览
相关描述:  今年1月,在网上先于“从自拍到自我表达"(From Selfie to Self-Expression)展览启动的#SaatchiSelfie项目,最近迎来了星光熠熠的评委阵容:翠西·艾敏(Tracey Emin)、Idris Khan、Juergen Teller、Juno Caly...
【雅昌讲堂】邵志飞:《艺术,科技与数字人文》(二)
相关描述:  讲者简介      邵志飞于1944年出生于墨尔本,已有40年媒体艺术创作经历的邵志飞最早将“交互”的概念引入艺术创作。自新媒体艺术在60年代开始从表演、延伸剧场和装置模型等艺术形式中应运而生,到现在成为一种信息媒体和视觉化表现形式,他一直处于新媒体界的领军位置。在他丰富的展览...
嘿,是时候办场展览,严肃讨论与机器人相关的话题了!
相关描述:  像是约好了一样,伦敦科学博物馆推出展览“Robots: 500 Years in the Making”后的第三天,德国的维特拉设计博物馆(Vitra Design Museum)也举办了主题极为相似的展览“Hello, Robot. Design between Human and ...
杨小彦:艺术与眼泪
相关描述:  编者按:伟大的艺术让人感动,甚至热泪盈眶。但是,随着人类感情的复杂和艺术实践的丰富,眼泪终究从艺术中解放出来,回到眼眶里去。好的艺术并不只在乎观者感动与否。   一般而言,艺术是指那些让我们感动的情感表达。所以,看到伟大的艺术,人们就要、或者应该要热泪盈眶。   但是,今天这样的情...
杨小彦--艺术与眼泪
相关描述: 概念艺术家FabianBürgy的装置作品   一般而言,艺术是指那些让我们感动的情感表达。所以,看到伟大的艺术,人们就要、或者应该要热泪盈眶。   但是,今天这样的情形似乎少了,人们所看到的艺术,很难会有感动。为什么?   大概人们的情感复杂了吧。比如,人们不仅欣赏俊男美女,年...
“大数据”对博物馆的启示
相关描述:  大数据是当下各界热议的话题。随着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掌上智能设备的普及,互联网、移动网络、社交媒体、各种传感器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一个大规模产生、分享、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在大数据时代,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变化,也对博物馆的创新与发展带来启示。   博物馆的大数据...
对未来世界的自由畅想
相关描述:  我们周围的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基于此,俄罗斯数码设计师和艺术家evgeny kazantsev在他的“遗产模式”系列作品中,畅想了人类可能的未来。那些他精心制作的插画作品,阐述了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当今的社会是如何保持着自我的,从植树造林和赛车比赛,到外科手术和建筑形...
高光谱技术已用于文物修复 未来还可能测雾霾
相关描述:  不同物质有它独属的“指纹光谱”,高光谱遥感技术可准确捕获这一重要信息,提高人眼及遥感观测能力。   中科院遥感地球所岑奕绘图   看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观众或许会对如下场景有印象:技术人员用一台仪器扫描古字画,扫描信息经过专业处理后,文物修复专家就能发现字画上肉眼看不见的信...
新加坡文物局首次推三种不同主题的历史走道
相关描述:   据《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国家文物局首次推出设有三种不同主题的历史走道,让访客按照各自的兴趣探索该区,从不同角度了解它的历史、宗教或是文化根源。   小印度历史走道24日正式推出,新加坡国家文物局沿着4公里长的道路设立18个地点标记,介绍小印度40个景点的相关历史。   小印度...
书信文化渐渐没落 书信会消失吗?
相关描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当年长安城沦陷的时候,杜甫不会想到,1300年后,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一封家书在收藏市场着实可以抵上“万金”。物以稀为贵,21世纪后,随着网络时代智能手机和大量社交软件的普及,书信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短短不到10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快餐化...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