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568条信息
- 再现清宫宝藏
- 相关描述: “Eight Pillars of Lanting” refers to the eight best calligraphic works. They are the “Lanting Poems Calligraphic Model” by Yu Shinan of the Tan...
-
https://news.artron.net/20140620/n618486.html
2014-06-20 08:50:14
- 砚与书法家
- 相关描述: 自古以来,书法家多爱赏石、玩石、藏石,砚就是一种极有文化含量的宝石。在文房四宝中,砚是最有收藏价值的。尤其是古代名砚,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历史价值——方名砚就是一部史诗,记录了多少故事、蕴涵着多少文化、浸润着多少心血啊!魏代钟繇的《荐季直表》,晋代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十七帖...
-
http://huadong.artron.net/20140616/n616680.html
2014-06-16 09:40:01
- 唐宋书画市场:造假之风盛行 流通复杂
- 相关描述: 唐朝收藏鉴赏家张怀瓘,写了一篇有关书法估价的著作,名叫《书估》。书里提到当时钟绍京尚书爱好收藏,不惜大费,破产求书,曾经花费几百万贯巨资,方才买到王羲之行书五张,没能买到王羲之一个正楷。书中估价古代书法,以王羲之作为标准,分为上、中、下“三估”:“三估者,篆、籀为上估,钟、张为中估,羲...
-
https://news.artron.net/20140605/n613301.html
2014-06-05 09:06:15
- 吴仕家族的紫砂缘
- 相关描述: 紫砂壶,是由一种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紫砂泥为原料制成的无釉细陶器,一般呈赤褐、淡黄或紫色。紫砂器(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明武宗正德年间开始用紫砂制壶,自那以来,不断有精品传世。古来名壶,每一把都独具匠心,在欣赏性上下工夫,尤以江苏...
-
http://news.artron.net/20140531/n611927.html
2014-05-31 18:41:02
- 中国书法艺术的五体并存
- 相关描述: 书法是中国汉字符号的艺术展示,是中国文人心智开发升华的产物,也可以叫做“艺中之艺”,绝不是西方语境中抽象绘画与线条的一种简单嫁接。一种文字由多种体势形式组成一个形体体系,保存数千年并至今仍然同时并存,荟萃一堂,百花齐放,在人类文字史上,只有汉字存在这一特殊现象。多种字体是汉字书法艺术的...
-
http://artist.artron.net/20140522/n607548.html
2014-05-22 16:03:09
- 重回既往借古开新
- 相关描述: 学书宜先工楷,次作行草,喜心堂主席德生先生在完成了由工楷而行草的过程后,却又转回到了工楷。但他此时的工楷已非起初的工楷,已无左右逡巡、怯声怯气的生疏,有的是毅然决然、忘怀得失的稳练。学书如穷经,宜先博涉,然后返约,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勿拘。有了行草的经验,他的楷书看上去着...
-
http://artist.artron.net/20140520/n606419.html
2014-05-20 10:02:19
- 何光锐:“面目”
- 相关描述: 以何种面目示人,可能是最让古今中外艺术家们“纠结”的问题了。
为艺而能成“家”者,自然要有属于自己的面目。一部艺术史,实际上就是由一张张不同的“面目”组成的。
对待“面目”问题的态度,可以看出东西方艺术的不同趣向。西方艺术强调个性与创造,求新求变乃其核心意识。英国人艾略特说...
-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508/n602094.html
2014-05-08 09:26:02
- 刘熙载的书法批评
- 相关描述:
[摘要]刘熙载是晚清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其书法批评思想也非常丰富,其中包括法古能变、书如其人、中和可经、不工之工和意法相成。这些书法批评思想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刘熙载;书法;批评思想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
http://artist.artron.net/20140506/n487530.html
2014-05-06 14:27:49
- 痛快沉着说玉清
- 相关描述: 我本非书道中人,让我给书法家写点评论文章,实在有点强人所难赶鸭子上架的感觉,怎奈和玉清兄相识多时,被他引为兄弟,不说点什么也太不够意思了,那就胡乱说说,期待歪打正着。
某天深夜,细读玉清兄的作品集,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何不写写他在为人方面的追求呢,有道是,人品见书品,人品见追求,人...
-
http://artist.artron.net/20140423/n595211.html
2014-04-23 10:08:18
- 何光锐:不可沽名学二王
- 相关描述: 任何一句话都有它的两面效果,包括真理。
“取法乎上”一语,所有搞艺术的人都耳熟能详,奉为圭臬,却不知误了多少苍生。
一位朋友给我看他临摹的王羲之《兰亭序》,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所有的细节纤毫毕肖,连破锋、涂改之处都可乱真。然而,最后落款的那一行却又“原形毕露”,行笔结字神采气...
-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417/n593105.html
2014-04-17 17:06:59
- 用现代观念重新释解传统的书法
- 相关描述: 在信息化日进的今天,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代艺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方位了解传统艺术的大门。我们从发韧于传统艺术的当代艺术中所获得的启示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当中国艺术家对西方美学与方法论的学习取得重大突破时,这种思想成果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阐释体系,也给人文学科的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基...
-
http://artist.artron.net/20140402/n587798.html
2014-04-02 16:10:26
- 追溯唐宋书画市场的曾经
- 相关描述: 唐朝收藏鉴赏家张怀瓘,写了一篇有关书法估价的著作,名叫《书估》。书里提到当时钟绍京尚书爱好收藏,不惜大费,破产求书,曾经花费几百万贯巨资,方才买到王羲之行书五张,没能买到王羲之一个正楷。书中估价古代书法,以王羲之作为标准,分为上、中、下“三估”:“三估者,篆、籀为上估,钟、张为中估,羲...
-
http://hn.artron.net/20140330/n585506.html
2014-03-30 09:14:11
- 《颜氏家训》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
- 相关描述:
《颜氏家训》 资料图
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家训历史悠久,《尚书·无逸》是周公还政于成王之后对他所进行的告诫,已初步具有家庭教育的性质。如果将它算作家训文献,那么家庭教育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至魏晋南北朝,家庭教育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
-
https://news.artron.net/20140320/n581636.html
2014-03-20 16:53:23
- 明智勤奋话周平(代序)
- 相关描述: 八十年代中,周平君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美术。时我任书法教师,周平之嗜书在班级中乃最为突出者,因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毕业后,先任职于湘乡,近又执教于湘潭工学院,教授美术与书法,而以书法为其事业之奋斗目标。十余年来,与我过从甚密,故对其为人为艺颇为熟悉。
周平之于书法,主攻...
-
http://artist.artron.net/20140226/n571342.html
2014-02-26 10:21:39
- 中国江西省景德镇陶瓷书法家柳青松
- 相关描述:
柳青松 (安安),字亦凡,1 987年6月生,祖籍江西省景德镇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 美术学 【本科专业】 ,获学士学位;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高校书法篆刻联谊会理事。
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高级技师,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
由于...
-
https://news.artron.net/20140219/n569023.html
2014-02-19 03:38:22
- 专家谈书法:古人执笔分2种 三指执笔濒失传
- 相关描述: 经过很多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学习书法并没有普通人想象的那么难,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古人执笔分两种,坐着写字用五指执笔法,站着写字用三指执笔法,可是70年代上海沈尹默在全国推广书法时,只推广了五指执笔法,三指执笔法濒临失传,好在有林散之等巨匠的成功实践...
-
http://crc.artron.net/20140217/n567787.html
2014-02-17 08:58:32
- 学高心正 墨韵悠远
- 相关描述: 书法是文人的艺术,或者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权力话语。除了艺术作品所必须具备的技巧性之外,修养性、文化性也必不可少地依附于这个话语的四周,起到支撑和肯定的作用。因此亘古以来,书法家的身份均与文人、学者紧密关联。当我们阅读观赏章祖安先生的书法作品时,一种学者和文化的气息更显得浓烈和醇...
-
http://artist.artron.net/20131216/n547204.html
2013-12-16 17:28:07
- 老树春深更著花——徐炽书法艺术简论
- 相关描述: 二十年前,在全国书坛影响较大的辽宁“九畹”书家之一的徐炽先生,以成功渐变个性鲜明的书风,从理性思维到创作实践,令人耳目一新。证明了他宝刀未老,雄风犹在,仍然是当代书坛一位具有深厚创作实力的书家。在徐炽的翰墨情结中,碑与帖是他执著追求的两大源流。一方面,他以帖为门径,对晋唐名迹逐一扒梳品...
-
http://artist.artron.net/20131213/n546396.html
2013-12-13 16:36:53
- 友舟印象
- 相关描述: 友舟与我是同龄人。以我的观感,他乃同侪中出类拔萃者,学术研究和创作鉴赏兼顾。具有独立学术见解,已成一家之言。而且他能将多年研究积累的学术观点以轻松文雅的笔调阐述出来,给人以智慧启迪和美的享受。这一点从他的临落款便可窥豹一斑,如“以《月仪帖》写《千字文》”,“以智永禅师《千字文》法临《元...
-
https://news.artron.net/20131130/n540696.html
2013-11-30 16:30:33
- 刘正恽:纸上功底线为骨
- 相关描述: 刘正恽本来学的是西画,然而画起国画来却不随意杂糅西画风格,这样的专注、热爱来源于他对中国书画传统的推崇与拥戴。他始终认为,书画创新谈何容易,没有扎实的传统技艺功底,没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不学古、不知今而求创新,只能自曝其短。“先学三年,走遍天下;后学三年,寸步难行。”说的就是书画修习...
-
http://artist.artron.net/20131126/n538675.html
2013-11-26 15: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