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2264条信息
- 北京正道:文雅而贵气的羊脂玉有凤来仪梳
- 相关描述: 玉梳的历史
在我国古代,梳篦统称为“栉”,是女子的簪、胜、钗、 珠花、步摇、金钿、勒子、栉等八大古代首饰品之一。苏轼有诗曰:“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梳的材质多样,骨木牙角均有呈现。
玉梳-江苏南京江宁镇建中村南宋墓出土
以玉为材的玉梳,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
http://news.artron.net/20180604/n1005244.html
2018-06-04 16:23:04
- 青铜错银双翼神兽: 揭开中山国神秘文化面纱
- 相关描述:
青铜错银双翼神兽
东库神兽铭文
在河北省博物馆门前矗立着两尊威武的青铜雕塑,像两位护法一样镇守着省博的北大门。其形象十分奇特,似狮而有两翼,头部高昂,怒目圆睁,长舌坚挺,利齿交错,像在张口咆哮;四肢弓曲,利爪外撇,平稳有力地撑住躯体,极富强健矫捷的力度美...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30/n1003860.html
2018-05-30 22:57:06
- 清和田玉雕挂件
- 相关描述:
玉雕工艺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历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以及隋唐宋元的发展,特别是到明清时期已是到了顶峰。这时对玉材加工、磨光等工序都十分讲究,雕工更是精细玲珑,图纹更具寓意美观,大有超越前代之势。
这件清代和田玉雕挂件(见图),直径8....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30/n1003855.html
2018-05-30 22:38:33
- 哭嫁也是艺术:今后请叫“坐歌堂”
- 相关描述: 二十年前,蓬溪县举办过一次民间民俗文化展演。展演地点设在文井镇一座古色古香的清末农家大院内。100余名民间艺术家带来了近百个表演节目,其中一个节目令我印象很深。一花甲老妪,手持白帕,于古旧八仙桌前掩面而泣。既泣且歌,愈歌愈泣,韵律起伏悠扬很是动情。
这节目叫哭嫁,是蓬溪少女出嫁时...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25/n1002858.html
2018-05-25 23:36:12
- 地湾汉简:汉代西北边塞历史最后一块“拼图”
- 相关描述: 摘要:螺钿漆器是嵌蚌饰漆器的通称,周代称为蜃器,主要作为祭器使用。商周螺钿漆器多出自当时王畿内大型墓葬,主要有豆、罍、方彝、案、俎、禁、抬盘、鼍鼓、磬架、车等,以豆、罍为多,花纹由彩绘与蚌饰组成,蚌泡的孔内嵌绿松石片。蚌饰较厚,厚度在1毫米以上。漆器嵌蚌饰后再彩绘,多为红彩。墓主身份等...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23/n1004990.html
2018-05-23 01:36:16
- 陕西宝鸡郭家崖发掘一处“聚落型”秦汉墓地
- 相关描述: 为配合宝鸡市高新区工程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对建设区域内的郭家崖遗址北区进行抢救性发掘。共计发掘古墓葬41座,其中战国时期秦墓葬37座,汉代以后的墓葬4座,同时确认该墓地外侧尚未发掘区域为一处面积较大的...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23/n1004987.html
2018-05-23 01:33:03
- 常怀颖:略谈铸铜作坊的空间布局问题
- 相关描述: 摘要:本文通过中国先秦时期铸铜遗址的发现情况,讨论了铸铜作坊各生产环节遗存在作坊内部的空间布局问题。从堆积的判断到各类生产遗存的时空关系,探讨了铸铜作坊中各种遗迹现象的时间关系与生产操作链条的逻辑关系,以此讨论铸铜作坊功能分区的复原研究。
作为礼仪与器用最重要的物质载体,铜器在先...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23/n1004979.html
2018-05-23 00:58:23
- 张昌平:商周青铜礼器铸造中焊接技术传统的形成
- 相关描述: 焊接是器物不同部件之间连接成形的一种技术方式。商周青铜礼器铸造除了合范这一基本成形技术之外,一些凸出于器壁的器耳、鋬等附件,有时不是一次性合范浑铸,而是进行多次铸造、通过焊接或铸接的方式与器体连接。在这些连接技术方式中,焊接技术在商周青铜器铸造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学术界对焊接技...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23/n1004971.html
2018-05-23 00:19:22
- 没有纸张之前
- 相关描述: 在原始社会,人们交换思想、交流经验,通过口耳相传,多半靠记忆行事。后来发展到“结绳纪事”,以帮助人类记忆。而绳结过于简单,不足以表达复杂的事物,于是有了文字画,可以画在树皮、石头或陶器上。后来文字画又逐渐演变成文字。19世纪末以来,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发掘出不少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21/n1002228.html
2018-05-21 15:59:13
- 珐琅彩瓷器的鉴别方法
- 相关描述: 珐琅器的辨识首先看特征。今天我们行内所说的真珐琅器是指明清至民国这个时期制作的珐琅器,目前市场中多见的珐琅器多为清末、民国时期民间私家作坊制作的珐琅器。明清时期宫廷御制珐琅器是极为珍贵的,皇家专用,很少流向民间。宫廷御制与民间作坊的做工是有区别的,即便是同为内廷制作,不同时期的制作工艺...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20/n1004500.html
2018-05-20 14:58:12
- 艺术品造假 谁技艺最高?有他在,张大千不敢称第一
- 相关描述: 最近,法国一家专门收藏已故画家Etienne Terrus作品的博物馆公开宣布,其收藏的140幅作品中,超过半数都是伪作,并且博物馆已经为这些伪作花费了数百万元。看来,收藏界人士“打眼”,还真是不分专业业余,也不分国界的。
说起来,伪造艺术品恐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业之一。早在春秋...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14/n1001345.html
2018-05-14 02:21:43
- 艺术收藏品中的雅器,近年受追捧的古玉:圭你可了解?
- 相关描述: 圭是中国古代在祭祀、宴飨、丧葬以及征伐等活动中使用的器具,其使用的规格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用以表明使用者的地位、身份、权力。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因此今天古学界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许多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都定名为圭。真正标准的尖首形圭始见于商代而盛行于春秋战国。玉圭是上...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13/n1003991.html
2018-05-13 01:27:07
- 造假的“艺术”:收藏界人士“打眼”不分国界
- 相关描述: 造假的“艺术”:收藏界人士“打眼”不分国界最近,法国一家专门收藏已故画家Etienne Terrus作品的博物馆公开宣布,其收藏的140幅作品中,超过半数都是伪作,并且博物馆已经为这些伪作花费了数百万元。看来,收藏界人士“打眼”,还真是不分专业业余,也不分国界的。
说起来,伪造艺...
-
http://news.artron.net/20180512/n1001090.html
2018-05-12 11:00:07
- “第一把交椅” 为什么到宋代才出现?
- 相关描述: “交椅”的称呼始见于宋代文献,目前虽未发现当时的实物,但在宋人绘画中可见其形象。
《蕉荫击球图》中画有两小儿在击球戏耍,其后一妇人倚靠长桌,身后就是一把圆后背交椅;《清明上河图》中也出现这种直后背交椅的形象,可知这种椅子在宋代十分流行。
交椅为什么到了宋代才流行,这与技术工...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06/n983358.html
2018-05-06 12:10:49
- 南越王陪葬玉器为何残、断、碎?
- 相关描述: 西汉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迄今发现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保存完好的一座汉代彩绘壁画石室墓,出土文物多达1000多件(套),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是广州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评为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该墓随葬有大量珍宝、生活用器和15个殉人,充分反映了当时“事死如...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01/n984904.html
2018-05-01 23:27:25
- 流传至今的宝剑,“宝”在哪里?
- 相关描述: 剑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古代的剑由金属制成,长条形,前端尖,后端安有短柄,两边有刃。现在作为击剑运动用的剑,剑身为细长的钢条,顶端为一小圆球,无刃。剑的历史是源远流长,因其属于非常实用、常用的兵器,流行甚广甚长。
在古代,质地精良的宝剑大多出自...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01/n984898.html
2018-05-01 23:25:19
- 没 有 纸张之前
- 相关描述: 在原始社会,人们交换思想、交流经验,通过口耳相传,多半靠记忆行事。后来发展到“结绳纪事”,以帮助人类记忆。而绳结过于简单,不足以表达复杂的事物,于是有了文字画,可以画在树皮、石头或陶器上。后来文字画又逐渐演变成文字。19世纪末以来,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发掘出不少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01/n1004604.html
2018-05-01 16:14:38
- 人工墨的出现与发展
- 相关描述: 西周时期,人工墨开始出现。据《述古书法纂》记载,“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邢夷是西周宣王时期人,人工墨的出现使得墨的大量运用成为可能。
春秋战国时期,墨的使用已经较为普遍。同期出土的实物竹简、木牍、帛书上的文字,经考证有很多是用毛笔蘸墨书写的。
秦汉是中...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01/n1004420.html
2018-05-01 14:04:33
- 冉宏林:试论“巴蜀青铜器”的族属
- 相关描述: 摘要:蜀族墓葬的墓口为窄长方形,葬具为船棺。巴族墓葬的墓口为宽长方形,葬具以单棺、单椁和一棺一椁为主。二者随葬陶器的种类相近,但组合各有不同。属于蜀族的“巴蜀青铜器”主要有柳叶矛、柳叶剑、三角援戈、无胡戈、双胡戈、荷包钺、斤、凿、凸刃环首削和直刃无首削,属于巴族的“巴蜀青铜器”主要有鍪...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30/n999455.html
2018-04-30 01:06:21
- 成都双元村墓地154号墓主人或为战国时期女性贵族
- 相关描述:
记者24日采访四川大学考古系副教授原海兵时了解到,经过对青白江双元村墓地154号墓葬生物考古遗存的整理研究,初步可以判断出该墓葬主人为成年女性,年龄在35岁至40岁左右。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7组的双元村墓地共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葬260余座,为目前四川地区...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26/n997601.html
2018-04-26 00: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