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41秒
所有结果1078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冷酷与温情 80后南北新人齐亮相
相关描述:   出生于1984年的赵博的作品反映出艺术家较为成熟的创作面貌   8月3日,索卡艺术中心推出两位新人的个展——赵博的“希望在远方”以及荀贵品的“归园田居”。作为索卡签约的唯一两位80后艺术家,画廊对两人的此次个展显得相当谨慎,直到签约三年后,才首次为赵、荀二人在内地举办个展。(此前...
生活的日记——高茜工笔静物观感
相关描述:  高茜在我的印象里更象是一个作家,而不是画家,从她闲时散记的片言只语中,我们总能感受到作为一个女性对周遭生存空间的一种感性的,细腻的,甚至略显颓废的个人体悟。正是因由这样的生活状态才能让我们透过画面看懂她的内心世界。从我认识她起,她对于生活的敏锐与善感同她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就一直融合地显...
物质时代的日常诗意-宋彦军的工笔画作品
相关描述:  宋彦军工笔画作品让我惊异的是,他没有选择当代艺术所追捧的时尚之路,他选择的是踏踏实实的“苦学”之路,以自己的敏锐、发现和艺术才情,构造自己作品的艺术高度、深度与广度。可以说,在艺术的整体风格上,他坚持与守望的还是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是以写实的形式、语言为特点的审美追求,甚至还忠于“唯美...
博观约取 共绘华章--艺术家精品联展在京开幕
相关描述:  2013年 7月27日下午,“博观约取 共绘华章”任惠中、王珂、岳黔山、吉瑞森、刘泉义、马元精品联展在北京唐风美术馆白桥展厅隆重开幕。   中国书画,是中国人千百年理想之所在,是中国人心灵栖息之地。她曾经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中国人的寄情娱乐方...
艺术家于凡:让雕塑变得轻盈
相关描述:  一贯低调朴素的于凡最近变得“很不好约”。   与艾米李画廊合作的第一个个展“浮墙走音”的开幕,再次将他推到风头浪尖上。观众本想看看这位“做马的艺术家”的“马”,然而,在这个小而高的空间内,看到的却是完全呈现了于凡雕塑新探索的五组雕塑作品。   虽然是中国雕塑艺术家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于凡:让雕塑变得轻盈
相关描述:  一贯低调朴素的于凡最近变得“很不好约”。   与艾米李画廊合作的第一个个展“浮墙走音”的开幕,再次将他推到风头浪尖上。观众本想看看这位“做马的艺术家”的“马”,然而,在这个小而高的空间内,看到的却是完全呈现了于凡雕塑新探索的五组雕塑作品。   虽然是中国雕塑艺术家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现代艺术批评的黄金时代
相关描述:  将现代艺术批评的黄金时代做一个基本界定,即从罗杰·弗莱(Roger Fry)到格林伯格(ClementGreenberg)。与中国古代的情形类似,西方传统的艺术批评也多为文人学士的文学性批评,是罗杰·弗莱开创了形式主义艺术批评,确立了现代艺术批评的基本理论,也奠定了专业美术批评的地位,...
悠深的诗意
相关描述:  认识许钦松是于八十年代初的一次偶然的机会。那是在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进行的一次青年活动,无名的我遇见了已是名画家的他。看上去他个子不高,瘦瘦的身材,相貌更是平凡,一点也看不出我心目中的名家样子。然而对于我——当时还是一个初学画的小青年,他却热情指导与交谈,渐渐地我被他的自然与真诚打动...
画境•诗意•线迹
相关描述:境的意向及其诗化   读陈孟昕的工笔人物画,往往能令人唤起一种家园的意识。这种意识,来源于我们在画面的阅读中所联想到的某种生活记忆、某种对超越于现实的澄明之境的向往,进而,这些意识,也能使我们沉醉于充实的图像所弥漫的古雅气息,并返回到那些绵长的诗情。   历来论画,都曾延续着“诗画一律...
于艾君:绘画的诗学 浅说当代绘画的“绘画性”
相关描述: 于艾君   对“绘画性”的追问   本文之所以想把议题限定于绘画的绘画性,是因为广义的“绘画性”还可以被用来阐述除绘画之外的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段炼先生在关于1997年惠特尼双年展的一文《最后的前卫》中这样定义绘画性:“所谓绘画性,不仅仅指具象的造型,而主要指作品的制作特性对人的综合...
“幻象”:蜂巢对当代水墨的“第一回梳理”
相关描述:   沈揆一(左)和夏季风(右)   在众多展览争先恐后地追赶当代水墨热潮之时,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正式推出了“幻象:中国当代水墨大展Ⅰ”,这也应证了自蜂巢更名以来要做水墨大展的传闻。展览以学术研究和梳理为切入点,由沈揆一担任策展人,邀请了梁铨、李华弌、刘丹、李津、刘庆和、徐累、季云飞、武...
中国美院教育顾问王志良:艺术品收藏应讲学术
相关描述:  艺术观点:意境是艺术创作的原点与源泉,学术思想是提练个性语境的神韵,而笔线是支撑作品结构的精神。   中国绘画的历史印证着它艺术璀璨,一种被公识的“图腾”衡量着艺术作品的精典与传承。历代大师的风范像一面面镜子照耀着每个继承者的心境,又像一座座崇山峻岭使后者难以跨越,作为继承者,对先辈...
中伊摄影家联展昨日成都开幕
相关描述:  昨日上午,一场反应伊朗现实风土人情的摄影展“感受伊朗中伊摄影家联展”在成都东郊记忆成都影像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影展是由来自中国的摄影家刘海星、子夏、张伟、赵玫玫与来自伊朗的著名摄影家佩曼·胡什曼德扎德与莎迪·伽迪里安的作品组成。这也是在成都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展出的首个伊朗摄影展。   值...
“蘭生幽谷——子牧小品展”将在京举办
相关描述:     由北京中联国益美术馆主办的“蘭生幽谷——子牧小品展”将于2013年7月1日下午3点半在北京市西城区南新华街84号中联国益美术馆展出。     本次展出的主要是李子牧先生的精致小品。     李子牧1943年生 ,号邈邈堂主人,山东青岛出生 祖籍山东莱州。他的画在当代美...
且说收藏:书画贵重论
相关描述:  书画的贵重与否,是一个价值观认同的问题,除去艺术的标准,还有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错综复杂,因此有时变化起来,也是相当快的。   据宋代邓椿《画继》记载,宋神宗对郭熙的画十分喜爱,甚至专门腾出一座宫殿用以悬挂他的作品,那时郭熙的画在世人眼中当然是珍贵的。然而,神宗去世、哲宗即位后...
钱钟书是拍卖市场“肥肉”,私人信札手稿之前已被拍卖近百件
相关描述:   钱钟书信札   日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杨绛钱钟书私人信件拍卖风波让拍卖界由来已久的隐私问题集中爆料出来,各大媒体甚至挖出来同钱钟书一样,在拍卖展“屡遭曝光隐私”的名人们。而且钱钟书私人信札已经不是第一次现身拍卖场,其信札、手稿等作品近年来一直都是市场焦点。   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
紫砂壶的特点
相关描述:  "名壶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这是明代文学家李渔对紫砂壶的总评价。   为什么宜兴的紫砂壶好?这可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方面,它是艺术品,形制优美,颜色古雅,可以"直侪商彝周鼎而毫无愧色"(见张岱《梦忆》)。另一方面,它又是实用品,用以沏茶,茶味特别清香;"用以盛茶,不失元味"...
钱钟书信札已上拍近百件 成交额589万元
相关描述:   钱钟书信札并非首见于拍场,其信札、手稿等作品近年来一直是市场焦点。据雅昌数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来,钱钟书书信、手稿、书法等作品共计上拍99件,总成交额589万元。   在2009北京华辰春拍中,1986年钱钟书用行草抄写的《钱默存诗册》估价为18万至30万,最终以62.72万元成...
名人信札拍卖因高额佣金仍难避免
相关描述:  围绕钱钟书信札拍卖的巨大争议尘埃未定,但业内人士预测,因名人信札在国内拍卖市场已形成气候,拍卖行有厚利可图,名人信札拍卖仍将在争议中继续。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介绍,目前,国内拍卖公司按落槌价的12%向买家卖家双向收取佣金,其实际收益为落槌价的24%。遇到大买家或大专家,他们...
潘松雕塑解读
相关描述:一   一般而言,一个雕塑家在正式进入创作状态之前,都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他的知识储备过程。在这方面,目前能看到的关于潘松“前创作时期”的资料很少。所以,只能反过来,通过他的作品,推测他学习的过程和他的知识状态,譬如,他关心什么,他为什么会关心这些,他为什么热衷于表现这些? ...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