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1秒
所有结果889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樊锦诗委员:拟减少客流量保护敦煌文物
相关描述:  过度的游客参观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全国政协委员、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告诉财新记者,计划控制客流量保护敦煌文物。   3月9日,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说,敦煌研究院正在建设游客中心,待明年建好后,计划将日客流量控制在6000人。   她说,文物就像人的身体,要好...
樊锦诗:几代人把敦煌文物保护作为根本任务
相关描述:  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王健林、单霁翔、尹力、樊锦诗、张和平围绕文化问题答中外记者问。   中国文化报记者:请问樊老师,您是如何实现敦煌文化遗产抢救性的保护和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全国政协委员、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敦煌是举世瞩目的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其实保护文化遗产是一个非...
以饶教授“学艺双携”为榜样(附图)
相关描述: “饶学研究基金”目前已收到各方捐款及书画义卖资金约8000万港元。 图为捐出500万港元的孙少文夫妇(前排左二、左三)在捐赠仪式现场。 庆典活动的嘉宾在观看饶宗颐的国画《汉人吉语荷花》四条屏,该作品以600万元港元落槌义卖。   2月28日晚举行的“饶学研究基金”成立庆典,同...
甘肃设实验室探索丝路脆弱珍惜文化遗产保存技术
相关描述:  记者19日从甘肃省科技厅获悉,近年来,甘肃丝绸之路沿线脆弱珍惜文化遗产因长期受自然与人文环境影响,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及产生多种病害。对此,甘肃官方日前批准立项建设甘肃省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重点实验室,以探索保护科技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据了解,该实验室主要围绕古代壁画与土遗址...
2011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年会举行
相关描述:  12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主办,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承办的2011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年会在北京举行。 本次年会主题为“责任感·价值观·影响力”。与会领导、专家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嘉宾围绕主题,就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热点议题进行探讨。 ...
数字敦煌:让莫高窟神韵永存
相关描述:   不容回避的难题,让守候敦煌莫高窟50年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忧心不已: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的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破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   近来,由大学、研究机构、科技企业各方联手推进的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
数字敦煌360度漫游拍洞窟 球幕电影可放大画面
相关描述: 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院长在莫高窟第61窟检查比对南壁拍摄图片。 数字化工作现场。 榆林窟第3窟东壁南侧壁画的数字化成果。   今天,很多前去莫高窟游览的游客可能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千年以后,这个旷世瑰宝还能否存在于世?   事实上,莫高窟从发现至今一直受到自然环...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数字化不会减弱敦煌的魅力
相关描述:  近日,在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甘肃文化周揭幕之际,《敦煌艺术展》也在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对公众掀开神秘面纱。73岁的敦煌研究院院长、著名学者樊锦诗应邀来到上海,为公众解析敦煌之大美,也为推动数字敦煌工程鼓呼。   不容回避的难题,让守候稀世珍宝敦煌莫高窟50年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
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封顶 日接待量将达六千人
相关描述: 资料图:甘肃莫高窟   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主体结构已顺利封顶,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11日接受记者采访说,总体工程将于2013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届时游客在此不仅可了解到更多、更详细的文化信息,大量游客带给莫高窟的巨大压力也会得到缓解。   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的敦...
“敦煌女儿”樊锦诗:48年护敦煌 最忧心人才
相关描述:  汇聚敦煌石窟艺术精品的《敦煌艺术展》正在沪上如火如荼地展出。10月26日,“敦煌守望者”——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风尘仆仆赶来上海,在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主讲了一场精彩的有关敦煌艺术的主题讲座。   难忘弄堂口臭豆腐香   樊锦诗被称为“敦煌女儿”,其实,她祖籍浙江杭州,出生在上海。...
世博馆又迎敦煌瑰宝 藏经洞流失文物亮相
相关描述:  敦煌石窟最大的卧佛、千手千眼观音、原样复制的精美洞窟……25日,昔日的上海世博会足迹馆迎来了数十件敦煌精品,这场“敦煌韵·丝路情——敦煌艺术大展”与同在此地举行的“上海世博会纪念展”交相辉映,唤起了此间观众的美好记忆。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敦煌的展品曾在城市足迹馆展出。此次...
莫高窟艺术宝库的“奴仆们”
相关描述: 1981年樊再轩刚到莫高窟工作时只有20岁。   敦煌莫高窟,鸣沙山下重重叠叠的洞窟让人惊叹。与它一丘之隔,有十余幢两三层的小楼,相比莫高窟这座千年的艺术大厦,似乎是它的临时工棚。   不错,一代代敦煌艺术的守护者们,从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到现在敦煌研究院的众多专家、员工,就工...
全球敦煌文献数字化进程有望加快 多国学者合作
相关描述:  一项有多个国家共同参与的敦煌文献数字化工作正在进行。在中国敦煌珍藏的500余册目前已全部实现数字化,其他国家的数字化进程也有望加快。   为期两天的2011国际敦煌项目学术研讨会11日在敦煌闭幕。期间,来自中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国的30余位学者,针对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数...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10月17日正式创刊
相关描述: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将于2011年10月17日正式创刊,逢周一出版。   我们的时代面临一个极大的矛盾:艺术市场正在飞快成长,视觉文化却在萎缩。抽象观念凌驾于可见的实体之上。艺术家的名字愈加重要,而他们所连带的艺术品则恰恰相反。   ——苏伦·梅里坎(Souren Meliki...
“博蕴华光——敦煌艺术展”创深圳展览多个第一
相关描述:  延续两个多月、深受市民喜爱的“博蕴华光——敦煌艺术展”已于国庆“黄金周”期间结束展览,记者从关山月美术馆了解到,这次展览创造了关山月美术馆展览历史上的多个第一,尤其是专为此次展览设计的各项观众互动活动,更是受到了空前的欢迎。   自2011年7月20日“博蕴华光——敦煌艺术展”在关山...
“数字敦煌”:不进窟,看壁画
相关描述:   “敦煌韵,丝路情——敦煌艺术展”将于10月25日—11月18日在上海举办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指着两张相距百年的莫高窟壁画照片,不无伤感地说:“1908年,有人拍过敦煌壁画的照片。如今,即便我们认为保护得最好的壁画,有些部位还是有些脱落,不太清晰了。”在她眼里,壁画如人,也会...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敦煌已成我的终生事业
相关描述:  画美似“锦”人生如“诗”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印象   9月17日,一个平常的周末,对于73岁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来说,却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国内某知名大学校长来访;接待外国某政要夫人;当天仅网上预约的旅游团体报名已达4500人,超过平日50%。尽管忙得连轴转,但听说来自...
敦煌艺术展提前撤展
相关描述:  喜欢敦煌艺术的深圳观众要抓紧时间了。昨日,记者从关山月美术馆获悉,原定于10月9日结束的“博蕴华光——敦煌艺术展”将提前4天撤展,于10月5日结束展出。   由关山月美术馆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博蕴华光——敦煌艺术展”可以说是一次敦煌历史和敦煌艺术的盛宴,展览展出敦煌原大洞窟整窟复...
敦煌莫高窟文物拍摄有金刚钻
相关描述:  敦煌莫高窟100年前什么样?现在能给世人形象展现的只有一张拍摄于1908年的黑白照片,而这张照片看起来清晰度很差。100年后我们又能给后人留下什么呢?“真实再现和准确还原今天的敦煌莫高窟一直是一个愿望。”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主任吴健说。   据了解,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敦...
《敦煌石窟全集》首卷完成编撰
相关描述:  记者日前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敦煌石窟考古报告《敦煌石窟全集》首卷完成编撰,已交文物出版社印刷,8月底出版发行。   敦煌石窟由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组成,以精美的壁画和彩塑享誉世界。出版敦煌石窟考古报告是几代研究者的梦想,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编撰计划,在石窟考古、洞窟测绘等...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