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2秒
所有结果889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快讯】“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在人民大学开幕
相关描述:   9月16日,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首展在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由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人大艺术学院美术馆联合主办。敦煌石窟已经延续了一千年时间,但未来在青年学子。明年就是敦煌研究院成立七十周年,将开展一系列活动。敦煌的壁画延续千年...
敦煌加快莫高窟壁画“数字化”进程
相关描述:  近日,敦煌莫高窟254窟内工作人员正在对窟内壁画进行“数字化”采集。          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旭东透露,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对敦煌石窟中52个洞窟、10800平方米的壁画完成数字化工作。
专家研讨文物建筑保护利用
相关描述:  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3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高峰论坛”日前在沪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与城市发展”,与会专家分别就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真实性遗产保护的根本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研讨。   论坛期间,主办方还对为我国文化遗产保...
“人文正脉 王伯敏书画展” 庆祝王伯敏先生90华诞
相关描述:   王伯敏   为庆贺王伯敏先生90华诞,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王先生的家乡温岭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王伯敏美术史学馆、浙江美术传媒等单位承办的《人文正脉——王伯敏书画展》,于2013年8月20日——25日,在中国美术...
敦煌文物将数字化:保住洞窟 留住游客
相关描述: 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工作人员在电脑上展示经采集处理的莫高窟高清数字壁画 敦煌莫高窟雕塑 莫高窟   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尴尬,一直伴随着莫高窟。   游客抱怨说,游览时间太短,看起来太不过瘾;管理人员说,游客过多,对洞窟和壁画的损害太大!   不过,这种尴尬不久后就会消失,...
专家:“最早的玉门关”在嘉峪关石关峡
相关描述:  在人们印象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唐诗中的玉门关,是在当今瓜州县的双塔堡附近。但是,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并成教授经过20年的研究考察求证后认为,最早的玉门关应在今嘉峪关市北的石关峡。7月27日至28日,来自国内的3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嘉峪关市,开展...
香港书展凸显国际化和本土性
相关描述:  昨天, 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拉开序幕。今年,为期一周的香港书展主题定位为“从香港阅读世界—— 阅读,令世界美好”,致力突出国际化和香港本土性。据介绍,今年香港书展共560家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于会上展示各类实体及电子书刊,7天时间里将举办文化活动400多项,...
敦煌石窟逾万平方米壁画实现“数字化”
相关描述:  中新社甘肃敦煌7月12日电 (记者 冯志军)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旭东12日在甘肃敦煌向20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透露,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对敦煌石窟中52个洞窟、10800平方米的壁画完成数字化工作。   当日,2013年中文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国际研讨会正在甘肃敦煌举行。   ...
莫高窟文物保护环境实现全天候震动监测
相关描述:  近日,甘肃省地震局与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通力合作,完成了莫高窟地震监测系统专业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本项目的实施,在提高地震环境监测能力的同时,可以实现对文物保护环境的全天候震动监测,为洞窟壁画、佛像、洞窟岩体的振动防护,石窟文物的地震响应分析、抗震防护、维修加固等综合减灾提供科学...
从敦煌画卷看中国建筑
相关描述: 敦煌壁画之角楼与回廊   提到敦煌,不禁会感慨当年画师们的精湛技艺,而那些壁画上所呈现的楼宇建筑,又传达出一代代前人的智慧,成为了无数后人的研究史料。“我们研究建筑的空间和形态,这些可以从壁画上直接观察,但最值得我们思考的部分在于,建筑的‘场所精神’。”从事多年建筑研究工作,香港中文...
我的敦煌创作之路
相关描述:  2013-01-22 11:24:33雅昌艺术网专稿124次浏览   导语:1960年生于安徽省六安市,1986年毕业于无锡轻工大学美术系,同年进入敦煌研究院美术所工作,2001年创办敦煌美术研究所,2011年6月创立敦煌美术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兼职教授。 资料图片   ...
甘肃千年壁画遭记者题字 律师称最高可判十年
相关描述:   香港一媒体记者宋寅在东千佛洞题字留名事件,尘封13年后,近日被网友曝光,引来一片谴责。   作为一个历史遗迹众多的文明古国,善待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但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的行为还是屡屡发生。专家认为,对于那些“留芳”不成反“遗臭”者,不光要严厉谴责,更要用法律追究责任。 ...
东千佛洞题字事件是如何发生的
相关描述:  据新华社消息 时任香港某报记者的宋某在我国著名文物古迹甘肃东千佛洞题字留名一事,在尘封13年后,近日被网友曝光,引来一片谴责。   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当时事件的目击者、甘肃省瓜州县知名文史专家李春元,听他讲述了事发的过程。“一不能照相,二不能乱摸乱画,进洞窟前就说得清清楚楚,没想到...
文物部门或追究“宋寅”责任:保留调查追究权利
相关描述:     这是东千佛洞第2窟壁画(资料照片)。香港文汇报记者宋寅就在该洞窟甬道南壁题字留名      香港一媒体记者宋寅在东千佛洞题字留名事件,尘封13年后,近日被网友曝光,引来一片谴责。   作为一个历史遗迹众多的文明古国,善待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但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的行...
文物部门谈敦煌被涂鸦: 管理存漏洞向全国人道歉
相关描述:  香港一媒体记者宋寅在东千佛洞题字留名事件,尘封13年后,近日被网友曝光,引来一片谴责。   事件目击者 最不能容忍的事在身后发生了   “一不能照相,二不能乱摸乱画,进洞窟前就说得清清楚楚,没想到在我给其他人讲壁画的时候,他竟偷偷干了这种事。”13年过去了,李春元一提起这个记者在东...
香港记者13年前留名东千佛洞
相关描述:  香港一媒体记者宋寅在我国著名文物古迹甘肃瓜州东千佛洞题字留名一事,在尘封13年后,近日被网友曝光,引来一片谴责。   27日,瓜州县文物局回应称,针对东千佛洞的参观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瓜州县文物局向全国人民道歉,同时保留对该事件及相关人员责任的调查追究权利。   目击者:讲解时在...
“到此一游”不多 牛皮癣到处是
相关描述:  埃及文物近日遭遇南京中学生“丁锦昊到此一游”,广州文物命运如何?昨日,记者走访市内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镇海楼、农讲所、光孝寺、六榕寺、大元帅府等,发现“到此一游”并不多见,但办证广告泛滥成灾。   ●大元帅府   隔三四个月刷一次墙   “‘到此一游’这种比较少,但广告很多,贴纸张...
香港记者敦煌壁画题字:当地保留追究权利
相关描述:   香港记者敦煌壁画题字   时任香港某报记者的宋某在我国著名文物古迹甘肃东千佛洞题字留名一事,在尘封13年后,近日被网友曝光,引来一片谴责。   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当时事件的目击者、甘肃省瓜州县知名文史专家李春元,听他讲述了事发的过程。   “一不能照相,二不能乱摸乱画,进洞...
香港文汇报:在敦煌题字记者已被除名
相关描述:   香港记者在敦煌提字   香港一媒体记者宋寅在甘肃省瓜州县东千佛洞的石窟壁画上题字留名一事,近日被曝光。昨天,瓜州县文物局向全国人民道歉并表示,保留对事件及相关人员责任的调查追究权利。文汇报社社长王树成昨晚发微博表示,宋寅2002年已被报社除名,对其有辱报格之行为表示谴责,并愿全力...
敦煌莫高窟九层楼维修
相关描述:     为保护因雨水侵蚀而“受伤”的九层楼,敦煌莫高窟96窟内的第一大佛已暂停对外开放。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标志性建筑,记者看到,昔日巍峨壮观的九层楼已被外围搭起的脚手架和防护网所包围,只有高耸的顶端露在外面,保护人员正在对木构窟檐建筑病害等做进一步“诊断”,以实施科学维...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