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秒
所有结果887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莫高窟洞窟内部首次对摄影师开放
相关描述:  10月10日电 10日上午,“丝路敦煌”——百名摄影家走进莫高窟摄影创作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来自中外的百余名摄影师首次走进莫高窟洞窟内部进行摄影创作。   按照活动安排,在确保文物安全和版权保护的前提下,敦煌研究院免费开放了5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洞窟,分组分批次供专业摄影师和...
莫高窟洞窟内部首次对百名摄影家开放
相关描述:  10月10日上午,“丝路敦煌”——百名摄影家走进莫高窟摄影创作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来自中外的百余名摄影师首次走进莫高窟洞窟内部进行摄影创作。   按照活动安排,在确保文物安全和版权保护的前提下,敦煌研究院免费开放了5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洞窟,分组分批次供专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
祝敬国:博物馆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描述:  三十年来,中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实践了传统博物馆学的历史研究、艺术研究、保护研究、环境考古和科技考古等方面,建设了囊括数据采集、网络平台、文献信息管理和博物馆现场监控等主要的基础系统,探索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基本规律,数字化技术缓解文化遗产利用与保护矛盾,具备了数字化良性循环的条件。   ...
文博会高峰会议论坛 专家畅谈敦煌文化当代价值
相关描述:  9月20日下午,首届敦煌文博会高峰会议的5个分论坛和5个专项论坛同时在敦煌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坚持‘和平合作’,完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合作新机制”、“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等10个不同主题各抒己见,为甘肃未来文化建设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勾画出美好蓝图。在主...
中国在陆上丝路申遗成功后推动海上丝路申遗
相关描述: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9月20日在甘肃敦煌举行的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介绍,在此前“陆上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的基础上,中国正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   丝绸之路给中国和其他沿线国家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目前中国在本国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
敦煌研究院院长:推动藏经洞出土文物数字化
相关描述: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21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透露,该院与英国国家图书馆下一步的合作中,将重点关注藏经洞出土的文物,探索如何实现全球共享。   王旭东说,因为这些文物分散在世界很多国家的博物馆,现在数字技术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可能性,“希望通过与大英图书馆的合作,能邀请其他合作伙伴加入这...
探访敦煌文博会展馆:文化盛宴“再现”丝路文明史
相关描述:  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俄军在展馆里向参观者讲解着,“通过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包容、交流和相互影响”,他说,丝绸之路是中国的、更是全世界的,丝绸之路是曾经的,也将是永恒的。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20日开幕。“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8000多件文化精品...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让敦煌艺术走出石窟
相关描述:  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一直备受关注。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相遇交融中,敦煌艺术走出石窟、迈向世界的脚步更加“炫酷”。   日前,就敦煌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   记者:2016年5月,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十二五”科技...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让敦煌艺术走出石窟
相关描述:  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一直备受关注。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相遇交融中,敦煌艺术走出石窟、迈向世界的脚步更加“炫酷”。   日前,就敦煌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   记者:2016年5月,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十二五”科技...
吴健:让敦煌艺术走出石窟
相关描述:  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一直备受关注。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相遇交融中,敦煌艺术走出石窟、迈向世界的脚步更加“炫酷”。   日前,就敦煌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   记者:2016年5月,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十二五”科技...
让敦煌艺术走出石窟
相关描述:  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一直备受关注。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相遇交融中,敦煌艺术走出石窟、迈向世界的脚步更加“炫酷”。   日前,就敦煌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   记者:2016年5月,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十二五”科技...
从壁画到动画 敦煌艺术的新生
相关描述: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将壁画中的故事制作成动画影片,以动漫的表现方式阐释敦煌壁画,让人们更加深入而生动地认知敦煌。据了解,目前敦煌研究院以莫高窟第254窟壁画为蓝本,已完成《舍身饲虎》和《降魔成道》两部动画影片。
让流失文物“重返”家园
相关描述:  题记:流浪得久了,应该回家。即便回不了家,心也要回去。   很多历史上灿烂文明的城市有大量文化积淀,但实物印证稀见。   敦煌,却不同。   1900年,道士王圆箓无意中发现藏经洞,尘封的6万卷敦煌文物问世,以珍贵实物印证着敦煌曾经的文化辉煌,也让敦煌再次成为世界焦点。   痛...
用艺术手段扩大敦煌文化的影响力
相关描述:  敦煌莫高窟1650周年纪念音乐会将于9月15日中秋之夜在莫高窟九层楼广场前举行。音乐会由国家交响乐团演奏,陈燮阳指挥,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敦煌市东街小学的约400名学生担任童声合唱,曲目包括《天方夜谭》第三乐章、《茉莉花》《丝路飞天》《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半个月亮爬上来》《我的祖国》等。...
学者揭秘中国女人最早的化妆品胡粉是中国制造
相关描述:   图为莫高窟260窟中心柱东向面采用胡粉颜料。 敦煌研究院供图 摄图为莫高窟260窟中心柱东向面采用胡粉颜料。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王进玉和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考古发掘出士文物和史料,并考察甘肃、新疆石窟使用的颜料后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女人最早使用的化妆品是“胡粉”,是中国制造的世界上...
学者揭秘中国女人最早的化妆品“胡粉”是中国制造
相关描述:   图为莫高窟260窟中心柱东向面采用胡粉颜料。 敦煌研究院供图 摄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王进玉和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考古发掘出士文物和史料,并考察甘肃、新疆石窟使用的颜料后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女人最早使用的化妆品是“胡粉”,是中国制造的世界上最早的人造颜料之一。   其研究结果否定了近...
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全国首个仿真模拟平台启用
相关描述:     本报讯  随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首个仿真与模拟试验技术平台在甘肃敦煌“落户”,未来文物保护将转入“主动”预防阶段。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透露,由敦煌研究院承担的“多场耦合实验室”目前已完成封顶并通过验收。它一改过去实验室里只能满足单因素的试验模拟,可同时模拟光照、降雨、...
敦煌西千佛洞发现疑似塔基方形建筑
相关描述:  “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甘肃敦煌莫高窟举办。会议期间,莫高窟姊妹窟——西千佛洞考古最新发现首次披露,引起关注。   此次西千佛洞新发现为罕见的方形建筑遗迹,据专家初步推断可能是塔基。据了解,目前共发现179个方形建筑,分3排整齐...
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二十分会场“专业与美育”
相关描述:  编者按:日前,大会筹委会的工作会议上决定,为方便国内外专业人士提前了解本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的内容,秘书处邀请每一个分会的主席分别对各自主持场次的主题进行阐述,并且介绍参加会议的人员和将要做出的报告内容。我们此次大会共设21个分会场,每一个分会场由一位国际主席、一位中方主席和一位青年主席组...
西千佛洞现罕见方形建筑遗迹 功能与时代成谜
相关描述: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在近日落幕的2016敦煌论坛上,有关莫高窟姊妹窟——西千佛洞的新发现首次向外界披露。   同属敦煌石窟群的西千佛洞,因位于莫高窟之西而得名,它开凿于党河河岸的悬崖峭壁上,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敦煌研究院组织专家对西千佛洞未编号洞窟分布的崖面区域...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