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1秒
所有结果351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探访与敦煌壁画临摹品相关的事
相关描述:  敦煌莫高窟,保存有人类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结晶,无数游人不惜跋山涉水来到昔日荒芜的沙漠,只为一睹其芳容。然而,众多的参观者摩肩接踵,洞窟选择性开放及洞窟内昏暗的光线,使慕名的参观者们总会带着或多或少的遗憾离开。70年来,敦煌工作者们尽心临摹壁画,使得这些摹制品走出省际大门,甚至走出国门,现...
为什么莫高窟壁画会变色?
相关描述:   敦煌莫高窟第六十一窟五台山图局部   杭州与敦煌,东西遥隔千里的两座城市,却因丝绸而结缘。   2013年12月28日至2014年3月6日,由浙江美术馆、敦煌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煌煌大观——敦煌艺术展”为浙江乃至国内外观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欣赏、感知敦煌艺术的平台。展览分为丝路明珠...
敦煌洞窟“搬进”浙江美术馆
相关描述: 敦煌洞窟“搬进”浙江美术馆   “煌煌大观——敦煌艺术展”近日在浙江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中,敦煌莫高窟复原洞窟等展品,让观众体验到敦煌的艺术之美。   本次展览分为“丝路明珠”、“庄严佛宫”、“风雨历程”、“发现藏经洞”、“浙江敦煌学学者研究成果展”五个板块,展出敦煌莫高窟复原洞窟...
王伯敏书画作品
相关描述:  王伯敏花五十年时间,撰写美术界所迫切需要的六部美术专史,把我国美术史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他以超前的悟性与创见,对古今书画艺术的评论,提出更新、更深层面的理解。有的编著填补了我国以至东方美术史研究的空白;有的著作被国外学者翻释,出版外文本。王伯敏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科研究领域的杰出...
煌煌大观:敦煌艺术展
相关描述:   展览分为“丝路明珠”“庄严佛宫”“风雨历程”“发现藏经洞”“浙江敦煌学学者研究成果展”五个板块,展出敦煌莫高窟复原洞窟7个、壁画临摹作品 59幅、彩塑复制品10尊、花砖真品10件、藏经洞出土经卷真迹10件、藏经洞文献资料、浙江敦煌学学者研究成果等,以期为浙江乃至国内外观众提供一个近...
【快讯】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先生去世 享年90岁
相关描述:  王伯敏   (雅昌艺术网 讯)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先生于12月29日晚7时多在杭州去世,享年90岁。   王伯敏,1924年生,浙江台州温岭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为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山水画大家、诗人、中国美术史学泰斗、当代文人画大师。 1947年毕业于上...
敦煌汉简记录书法演变 敦煌遗书留6万多卷墨迹
相关描述:  敦煌悬泉遗址出土的汉简 敦煌出土的汉简削衣 张芝传世名作冠军帖 敦煌出土的汉简书法 《金刚经》敦煌唐拓本   敦煌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壁画、彩塑艺术,也保存了大量的书法墨迹。谁也不会想到,在尘封千年的藏经洞里,在茫茫戈壁的烽燧遗迹中,在散于敦煌民间...
敦煌汉简记录中国书法演变
相关描述:  敦煌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壁画、彩塑艺术,也保存了大量的书法墨迹。谁也不会想到,在尘封千年的藏经洞里,在茫茫戈壁的烽燧遗迹中,在散于敦煌民间更多的“草圣”传说里,涵盖了包括敦煌汉代汉简书法、张芝、索靖书法及现存的碑文书法等。其数量之巨大、书体之多姿、功...
赵长安:从敦煌遗书寻找“一碗粥”到一席敦煌菜
相关描述:  用了将近30年时间,已是“知天命”年龄的赵长安终于将敦煌壁画中一些古代佳肴悉数“搬回”到现代餐桌。   18日,这位国家特一级烹调师、中国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在兰州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回忆,当初只是为了去寻找一碗传说中的“敦煌神仙粥”,但被当地神秘的饮食文化吸引而无数次辗转敦煌。  ...
盘点流失海外的中国书法名作
相关描述:  前段时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计划拍出圆明园流失的鼠首、兔首文物,面对如潮抗议只得作罢,由此将世人目光再次引向对中国的海外流失文物加以关注。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因战争及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珍贵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而流落到私人...
孙振华:阅读带来艺术灵感
相关描述:  孙振华说,“每个人的藏书,就是他的一个世界。”孙振华很幸福。他有两个书房, 一个是家里的书房,主要存的是他在读书期间购买的艺术类、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一个是“书库”,其实也是一个小房间,主要存的是版画、油画等各类画册和杂志。另外,他的办公室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大书房。现在,这里是孙振华阅...
“学以传古”与“书以载道”—— “罗、王”文化世界中的两个价值面相
相关描述:  毛笔书写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艺术现象与精神现象,当下所主要关心的还是他的审美价值。如何拓宽我们对中国知识人两千年不倦书写的认知,如何将这一文化行为与中国人文史连接,更多关注书写内容与形式相结合所产生的精神影响,甚至使之如何成为我们探知国人精神世界与人文养成的引导,这是我们在品鉴知识人...
书画临摹作品有无著作权? 与赝品、复制品目的不同
相关描述:   董其昌临《兰亭集序》局部   本文从艺术自身规律和著作权法的独创性要求出发,对书画临摹作品法律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书画临摹的实质和特殊性   (一)书画临摹的文字释义   临是照着他人的字画书写或绘画,摹则是照着样子描画、写字。临摹字义为照原样摹仿写字或画画。古人...
出土文物文献可助推中国美学史研究
相关描述:  出土文物器皿和出土文献资料所蕴藏的文化—美学含量,对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近几十年来出土文物(文献)的新成就,实证性地为中国美学史的“新学问”,提供了“新发现”,使得研究者重新面对和考量已有的对象和结论。王国维所提出的“二重证据法”,陈寅恪所阐释的“三类比较论”,对于近、现代宏...
2013年9月AAC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展览: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
相关描述:    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   展览地点: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3-09-16~2013-10-15   策 展 人:张伟文、黄华三   展览介绍:敦煌莫高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五彩斑斓的壁画和栩栩如生的塑像使其名满天下。为弘扬...
揭秘我国第一代敦煌学家——常书鸿
相关描述:  常书鸿,满洲人,伊尔根觉罗氏。别名有廷芳、鸿,热河头田佐人。擅长油画、敦煌艺术研究。敦煌艺术的“守护神”、现代油画大师常书鸿,出身于杭州驻防旗人,辛亥年间他尚年幼,对革命军攻打当地旗营存有难以泯灭之惶恐记忆。  揭秘我国第一代敦煌学家——常书鸿  1942年深冬一个烟雾弥漫的早晨,常书...
浅谈当前摄影史料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相关描述:  从《福尔曼镜头下的中国·中原大灾难纪实影像》浅谈当前摄影史料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哈里森·福尔曼的《福尔曼镜头下的中国·中原大灾难纪实影像》影像时隔71年后回到发生地河南,并在河南博物院隆重展出,其意义不仅仅是一段重要史实重新与现实对接,补白国人记忆;同时,极好地触动我们深思国内摄影...
注重学术研究与策展
相关描述: 秦思源   秦思源(Colin Chinnery),1971年出生于英国爱丁堡,曾任大英图书馆研究员,中国国家图书馆国际敦煌学项目主任,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艺术项目总监,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副馆长/首席策展人,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总监等职。目前他正在参与筹建武汉艺...
北美看国外珍藏中国古籍
相关描述:  这次,有幸参加全国古籍办考察团赴北美考察海外所藏中国古籍,七天中先后访问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亚图书馆、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郑裕彤东亚图书馆。虽是跑马观花,但由于事先做了多方了解以及接待方的详细介绍,看了不少图书馆珍藏的善本,还是印象深刻,感受颇多。...
在北美看中国的古籍收藏
相关描述:  这次,有幸参加全国古籍办考察团赴北美考察海外所藏中国古籍,七天中先后访问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亚图书馆、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郑裕彤东亚图书馆。虽是跑马观花,但由于事先做了多方了解以及接待方的详细介绍,看了不少图书馆珍藏的善本,还是印象深刻,感受颇多。...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