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1792条信息
- 绘画卷二·第六回
- 相关描述: 沈廷瑞(生卒年不详)字兆符,号樗厓,别署顽仙。清康雍时江南宣城(今属安徽)人。沈寿民孙。布衣。善画山水,笔意疏落似法沈周,尤工画松。寿逾九旬。著有《秦淮游草》。
纸本设色 纵七二·五厘米 横三五·五厘米
创作年代:一七四一年
钤印:厓 顽仙 白石家风
边...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03/n942280.html
2017-07-03 09:44:16
- 大幅六两,小幅二两,从郑板桥的一则润格谈起
- 相关描述: 尝谓“写字作画是乐事亦是俗事,士大夫不能立功天地,安养生民,而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的郑燮曾堂而皇之地自书润格曰: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不如白银为妙,盖公之所赠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30/n941838.html
2017-06-30 14:23:32
- “八怪新韵——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 相关描述:
【1】中日嘉宾为“八怪新韵——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剪彩
6月20日下午3:30分(东京时间),由中国江苏省扬州市文物局、扬州市侨联、扬州八怪研究院和中国文化中心(东京)主办,扬州八怪纪念馆、扬州华侨书画院、日中书画艺术交流协会和黄山美术社承办,扬州八怪研究会、扬州尚水文化艺术交流有...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630/n941782.html
2017-06-30 11:15:50
- 郑板桥赠爱婿的《柱石图》
- 相关描述:
郑燮,号板桥,善竹石。其竹,劲瘦挺拔,筋节突兀,凌然傲骨;抑或纷乱横出,张狂跋扈愤世嫉俗。其石,嶙峋峥嵘,奇峭崚嶒,挺然不拔;抑或执拗地冥顽不化,当然,也可以雄霸中天,“柱上云霄”。论者多不谓其姿态万千、丰富多彩,而说张扬、怪诞,不循常理。因为,他位列“扬州八怪”,而且如今的人们一...
-
http://news.artron.net/20170623/n940248.html
2017-06-23 16:26:32
- 书法常识—书体类
- 相关描述: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多用刀刻成,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代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从书法的角度分析,它已经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传世的甲骨文中有朱书和墨书的痕迹,并且笔画有弹性,应当是由类似毛笔的工具书写而成的。
2.什么是...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23/n940117.html
2017-06-23 09:23:09
- “来自闽西北红土地的美术家——三明十人国画作品联展”在榕开幕
- 相关描述:
展览现场艺术家为观众讲解作品
参展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5月15日上午, “来自闽西北红土地的美术家——三明十人国画作品联展”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三坊七巷南后街3号)正式展出。此次展览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三明市文联主办。展览将从...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15/n938289.html
2017-06-15 11:23:36
- “八怪”之一罗聘的父亲也是画家
- 相关描述:
《松声瀑响图轴》
《枯树茅斋图轴》
6月10日,位于天宁寺内的郑板桥纪念馆正式开放。在陈展展品中,有一幅郑板桥和罗聘的父亲合作的书画,引起了不少游客的关注与好奇。
为何选址在天宁寺内?
郑板桥在扬州的重要停泊地
作为2017年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重点项目之一...
-
http://news.artron.net/20170613/n937781.html
2017-06-13 14:29:41
- 书融画意淋漓——申少君书法探微
- 相关描述: 一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书画异名而同体”,概述了“书画同源”的本质。在书画诞生之始,“同体而未分”,“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在漫长的中国绘画发展之路上,在“书画同源”的理念之下,善书之画家与有书意之画作可谓众矣,故...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612/n937568.html
2017-06-12 15:49:22
- “以书入画”正在由主流变为支流
- 相关描述: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
刚刚完成世界最大油灯博物馆落户常州的工作后,陈履生日前又马不停蹄地在湖北、深圳办展,继2015年在广州首次推出“一日一城三展”后,陈履生的这种办展模式,再次在深圳呈现。“务本——陈履生画展”“光影造化——陈履生摄影展”“知行合一:陈履生心学书法展”...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12/n937466.html
2017-06-12 13:00:18
- 风格与内涵体现的艺术价值
- 相关描述: 王家训是当代卓有成就的国画家,他以传统中国画的审美理念为宗旨,博采众长,创作了大量充满个性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其艺术造诣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深受艺术爱好者喜爱。
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融,气韵生动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逐渐酿就了中国画诗化特质。著名的典...
-
http://gallery.artron.net/20170609/n936664.html
2017-06-09 10:24:04
- 意大利首届中国文化艺术节上的中国书画名家—黄三枝
- 相关描述: 摘要:意大利是欧洲民族和文化的摇篮,曾孕育出罗马文化和伊特拉斯坎文明。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文化灿烂辉煌,有世界文化艺术殿堂之称,它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位列世界第一,这个国度几乎每个角落都充满艺术……
意大利是欧洲民族和文化的摇篮,曾孕育出罗马文化和伊特拉斯坎文明。...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607/n936307.html
2017-06-07 17:00:44
- 画家要有大胆的想象和高度的艺术幻化
- 相关描述:
石涛 墨荷图
关于中国花鸟画的宝贵传统,有的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有的可能还没有引起注意。讲到中国画的传统,张彦远说:“始于立意,归于用笔。”这其中,有立意,有为象,有笔墨,花鸟画也不例外。中国花鸟画出现比较早。最早的是在美国奈尔逊爱金斯博物馆收藏的陶楼上的画作,画的是一群乌鸦在树上...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07/n936269.html
2017-06-07 14:40:55
- 好的花鸟画意在象外 余味无穷
- 相关描述:
关于中国花鸟画的宝贵传统,有的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有的可能还没有引起注意。讲到中国画的传统,张彦远说:“始于立意,归于用笔。”这其中,有立意,有为象,有笔墨,花鸟画也不例外。中国花鸟画出现比较早。最早的是在美国奈尔逊爱金斯博物馆收藏的陶楼上的画作,画的是一群乌鸦在树上徘徊。魏晋就已经...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07/n936134.html
2017-06-07 09:45:25
- 好的花鸟画意在象外 余味无穷
- 相关描述: 关于中国花鸟画的宝贵传统,有的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有的可能还没有引起注意。讲到中国画的传统,张彦远说:“始于立意,归于用笔。”这其中,有立意,有为象,有笔墨,花鸟画也不例外。中国花鸟画出现比较早。最早的是在美国奈尔逊爱金斯博物馆收藏的陶楼上的画作,画的是一群乌鸦在树上徘徊。魏晋就已经有擅...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06/n935823.html
2017-06-06 09:05:03
- 好的花鸟画意在象外,余味无穷
- 相关描述: 关于中国花鸟画的宝贵传统,有的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有的可能还没有引起注意。讲到中国画的传统,张彦远说:“始于立意,归于用笔。”这其中,有立意,有为象,有笔墨,花鸟画也不例外。中国花鸟画出现比较早。最早的是在美国奈尔逊爱金斯博物馆收藏的陶楼上的画作,画的是一群乌鸦在树上徘徊。魏晋就已经有擅...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05/n935497.html
2017-06-05 09:04:48
- 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必得通文学!
- 相关描述: 文人和画,两者的关系甚为密切,可以说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必得通文学,否则,这个画家便根基不牢,创作的生命不会长远。
宋代苏轼是个绝顶的文人,加上他天赋的才子气,故他拿起笔来作画,便在中国绘画史上占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明代自董其昌提倡文人画,就有了清四僧的...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01/n934867.html
2017-06-01 11:39:48
- 部分珍品首次亮相 浙博明清书法展开幕
- 相关描述: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当之无愧的瑰宝。近日,“浙江省博物馆馆藏明清书法精品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厅展出。此次展览以明清书法为主体,选取了70余位明清书法大家的74件(组)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呈献给观众,其中许多展品更是首次展出或久未展出的经典之作。
历经千...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31/n934224.html
2017-05-31 01:23:35
- 【雅昌讲堂3190期】王其钧:中国人的审美与绘画(下)
- 相关描述: 主讲人介绍:
王其钧: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人文社科中心主任。其绘画作品多次获奖并在国外展出,艺术理论书籍多次获奖并被翻译成英、法、德、日、韩等多国语言。被多家媒体誉为“学者型画家”。
...
-
http://video.artron.net/20170529/n930953.html
2017-05-29 08:39:41
- 兴:写意画的“元”点——鹿芸薇
- 相关描述:
兴:写意画的“元”点
宗绪升(中国美术学院博士 )
鹿芸薇(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古典书院教师)
宗绪升对话鹿芸薇博士
宗绪升:你的博士论文《兴与文人画》从“文”“人”“画”三个层面来剖析“文人画”,可不可以简单概括一下对你对“文人画”的理解?
鹿芸薇:...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526/n933645.html
2017-05-26 15:22:42
- 古韵留馨——梅花与梅花题材画概说
- 相关描述: 在中国人的审美活动中,普遍存在一种“移情”现象。美学家朱光潜在论述“移情”问题时是这样说的:“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如果...
-
http://news.artron.net/20170526/n933601.html
2017-05-26 12: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