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8秒
所有结果4130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碑林博物馆人员赴城墙景区考察票务管理工作
相关描述: 7月4日,西安碑林博物馆旅游票务科联合财务管理科赴城墙景区考察票务管理工作,重点查看 “西银惠付”门票支付平台业务。     据城墙人员介绍,“西银惠付”支付平台属于西安银行自主研发的科技服务端口,是基于与微信、支付宝、银联等平台直连而开展的一项互联网创新业务。它通过将银联与微信、支付...
陕历博三维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展“孰制匠之”开展
相关描述: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文物修复室面积130㎡,作为集中展示馆藏文物保护修复过程的空间,开展“文物修复季”工作。本次“文物修复季”系列展览将分别从书画、技术、陶瓷、木器等多个方面分别展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工作,多方位展示文物修复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旨在为公众揭开文物修复工作的神秘面...
1181岁的唐《开成石经》开始“体检”啦!这是中国最早的“高考教材”
相关描述:  高考季刚结束   可你知道中国最早的“高考教材”   就在西安碑林里吗?   它就是   1181岁的国宝级文物《开成石经》   它年轻的时候“搬”过三次家   第三次是在200多岁的时候到了碑林   一伫立就是900多年   随着碑林北扩机遇的到来   ...
用科技手段对建筑文物复原 重现圆明园等盛景
相关描述:  7月1日22时30分讯(记者 伊永军)6月30日至7月1日,重庆科技馆举办了第68期、69期“科技·人文大讲坛”,主题为“文物若有张不老的脸”。活动通过现场讲座、体验活动的方式,介绍科技手段对建筑文物的复原展示,以及在遗址保护和开放中的文化传承。   6月30日下午,重庆科技馆第68...
中国艺交所接入存证云电子服务为艺术品交易保驾护航
相关描述:  近日,中国工艺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联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起成立的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艺交所)接入了存证云电子存证服务,为其互联网平台上的艺术品签约、估值鉴定等过程实现全过程存证,从而打造一个安全可信的艺术品互联网交易环境。   在摆脱了...
【雅昌快讯】“觉知 Awareness” 司马源个展亮相尚巴美术馆
相关描述: 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2018年6月30日下午,“觉知 Awareness” 司马源个人作品展在尚巴美术馆开幕。开幕中策展人,欧尼克斯画廊创办人王涛女士介绍了艺术家以及展览中所呈现的两个系列的作品。展览第一部分“脑电图”系列使用家用扫描仪作为观看器官,用“纯手动”的方式让处于不同运...
“艺食住行”——来王府半岛体验一场真正的艺术活动
相关描述:   【艺】   今天,当我们谈论艺术的时候,我们都在谈论什么?从前,艺术似乎只存在于上层社会文化中,为少数精英阶层所独占。艺术,是一件想起来很美、听起来很酷,但做起来比较难的事——这是艺术创作、艺术收藏双向的。而今天,艺术品的创作并不局限于古典技法那样高深莫测,杜尚、安迪沃霍尔等大名...
《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出版
相关描述:  本报讯(记者 梁杰)核心素养时代,美术该怎么教,学生该如何学?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日前在京首发。该书主编、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尹少淳表示,面对“核心素养”这一全新的教育观念,我们需要增加共识。核心素养话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讨...
数字技术让秦始皇陵的铜车马“活”了
相关描述:  2000多年前与秦始皇一同葬入地下的铜车马,在今天最先进的三维数据技术支持下,活灵活现地“穿越”到人们面前。这是现代科学技术给沉睡千年的文物带来的重生。   日前,天津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了为秦始皇帝陵二号铜车马精准“量体”的工作。通过51G的点云(点云即海量点...
新技术为文物修复揭开神秘面纱
相关描述: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修复展示室里,一台3D打印机正在安静地工作,喷头下一个“迷你”版罗汉俑正渐渐成形。那些在时光的侵蚀之下,或斑驳或残缺文物,如今由新技术手段的辅助,正恢复着它们本来的样子。   这尊小小的3D打印罗汉俑不足5厘米高,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修复展厅里的热门纪念品之一。展示室...
入侵与突围 艺术品电商将何去何从
相关描述:  自2000年嘉德在线诞生起,中国艺术品电商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20年间,起步更早的艺术电商却没有成长出大众耳熟能详且拥有海量用户的平台。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艺术品电商生不逢时吗?近些年,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国美等电商相继涉足艺术领域,这些平台所积累的品牌、技术、用户等优势能推动艺...
科学家发现史上最完整早白垩世哺乳动物化石
相关描述:  记者14日从云南大学获悉,该校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教授毕顺东领衔中美古生物学研究团队,发现一件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早白垩世哺乳动物化石,命名为混元兽。这一科研成果,于13日在英国《自然》杂志(Nature)在线发表,得出中国袋兽属于真兽类的新结论,并表明亚洲可能不是有袋类的起源...
1181岁国宝级文物唐《开成石经》搬移提上了日程
相关描述:   114石、65万字,1181岁的国宝级文物唐《开成石经》,屹立西安碑林900多年了。为保护它,历史上有过三次迁徙。日前,关于《开成石经》百米内搬移提上日程,引各方关注。   记者6月13日在监测现场看到,碑石结构性贯穿断裂、碑石与保护体不贴合……最迫切的问题是抗震指数太低。“一旦...
“与古籍作伴是美好的”
相关描述: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古籍普查志愿者石祥   本报记者  杜洁芳   炎炎夏日,各大高校在期末考试等一通忙乎后,开始迎接暑假。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石祥最近也很忙,他期盼着这个假期。3年前,他在暑假期间参加了一次志愿者行动,之后几年,他便习惯了在每个暑假留出一个月的空当,...
新技术正在成为文物事业的“保护伞”
相关描述:  文化遗产是传承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6月9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中科院古脊椎所主办,北京市房山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文物局宣传教育中心承办,北京市房山区文化委员会、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政府、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协办,北京市各区文化...
东下冯遗址冶铸遗存研究
相关描述:  摘要:本研究对东下冯遗址出土的17 件第三期冶金遗物进行了金相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能谱分析。其中1 件附渣冰铜块的检测表明该遗址的铜有独立于锡、铅料的来源。熔铜渣及铜块的分析表明第三期时已经使用锡青铜,同时还有铅青铜、铅锡青铜、砷铜等合金种类的应用。青铜合金通过向红铜中添加锡、铅物料(...
考古研究成果证实:高温釉上彩是长沙窑彩瓷主流工艺
相关描述:  长沙窑是唐代南方重要的、规模甚大的青瓷窑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其釉下彩工艺被业内专家誉为“陶瓷史上的里程碑”。   不过,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颠覆了这一结论。6月29日,《中国文物报》刊登了该所副研究员张兴国、馆员邱玥的研究论文《釉上还是釉下?最新考古成果...
“听我讲展览”之《“达芬奇与鲁班”2018山水美术馆艺术科学国际大展》
相关描述:       号外号外       艺术看展App“听我讲展览”活动,此前招募了三名“跨界讲解员”。本周六,我们的“跨界讲解员”将给现场观众在展览现场讲解作品,还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带你观看《“达芬奇与鲁班”2018山水美术馆艺术科学国际大展》哦!没能到现场的朋友就在线上一饱眼福吧。 ...
【雅昌快讯】“零门槛”寻觅“金点子”两江新区首届当代城市空间艺术设计大赛火热报名中
相关描述: 你是否已经厌倦了城市里尺度庞大、外观单一的大型商业楼宇楼?   在大数据时代下以互联网作为载体的行业转型时期,   人们的生活和居住形态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未来生活居住模式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   为提升城市艺术氛围、打造两江新区高品质生活。6月26日,重庆两江新...
长臂猿与秦始皇祖母同眠
相关描述:  陪葬秦始皇祖母的长臂猿没有想到,2200年后自己成为大洋彼岸《科学》杂志的新闻。   6月22日,美国《科学》杂志官网发布消息称,中英两国学者研究发现了全新属种的长臂猿。该长臂猿遗骸出土于陕西一座大约2200年前的秦国古墓。其墓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