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3秒
所有结果539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唐代粉彩镇墓兽陶瓷收藏与鉴赏
相关描述:   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随葬器物。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对死后世界就存在着畏惧心理和神秘的想象。通过幻想出的镇墓兽把守墓葬,以达到震慑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的目的。从考古发现的情况来看,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步消失。这种文化现很容易让人联想...
穿越时空 纵横天地——关于姬子近期的“墨道山水”
相关描述:  姬子先生的画室曾一度在上苑,我们常有接触。上苑艺术家工作室开放展时我曾去他画室看画,那时他的山水画已经探索墨道山水多年,显露出一些大的气象,但手法上仍然属于传统。但近两年姬子先生的画风突变,真让我刮目相看。先生已是近70的年龄了,在艺术上尚如此精进不懈,很是让我感慨。   姬子的新作...
长沙发现千余年前古城墙
相关描述:  新华网长沙12月26日电(记者明星、李丹)经过近4个月的考古发掘,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长沙市青少年宫的建筑工地,发现了一段长约48.7米的魏晋南北朝至唐初长沙城古城墙,距今已有一千余年。专家表示,这是长沙首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城墙,也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长沙古城墙。   此次...
长沙发现千余年前古城墙 近百枚西汉简牍重见天日
相关描述:  新华网长沙12月26日电(记者明星、李丹)经过近4个月的考古发掘,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长沙市青少年宫的建筑工地,发现了一段长约48.7米的魏晋南北朝至唐初长沙城古城墙,距今已有一千余年。专家表示,这是长沙首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城墙,也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长沙古城墙。   此次...
从制法及文字内容鉴定印章文物
相关描述:  制法   这里的制法包括古代铜印的文字的祷出或刻出方法,印钮与印体的连接以及印面、印体的尺寸大小等等。古代印章中文字的出现不外乎三种方法:铸印、镬刻,或笔划焊接。就古代印章的主流(大宗)青铜公印来看,其印面的文字在秦汉时期多为阴文凿刻,少量为直接铸印。隋唐时期,印面文字由阴文变为阳文...
长沙现千年长沙古城墙:出土西汉简牍近100枚
相关描述:   经过近4个月的考古发掘,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长沙市青少年宫的建筑工地,发现了一段长约48.7米的魏晋南北朝至唐初长沙城古城墙,距今已有一千余年。专家表示,这是长沙首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城墙,也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长沙古城墙。   此次还发现了战国晚期至明清时期的古井71口...
尝尽百味数筷箸(上)
相关描述:  筷古代称箸。又称“筋”、“荚”。《礼记·曲礼》有“羹之有菜者用荚,无菜者不用“荚”之文。《广雅·释器》言:“荚,谓之箸。”相传,先民以泥包着谷颗等在火上烤,为受热均匀,就用树枝不断拨动泥团。若干年后,有了陶罐,又以树枝或细竹从滚开的汤水中挟捞熟食,这样久而久之就渐渐形成用箸的食俗。据明...
蛇身缠绕的唐代粉彩镇墓兽
相关描述:  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随葬器物。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对死后世界就存在着畏惧心理和神秘的想象。通过幻想出的镇墓兽把守墓葬,以达到震慑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的目的。从考古发现的情况来看,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步消失。这种文化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
蛇身缠绕的唐代粉彩镇墓兽
相关描述: 蛇身缠绕的唐代粉彩镇墓兽   陕西西安 高次若   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随葬器物。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对死后世界就存在着畏惧心理和神秘的想象。通过幻想出的镇墓兽把守墓葬,以达到震慑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的目的。从考古发现的情况来看...
汉广陵漆艺的生活美与繁丽美
相关描述: 邗江出土彩绘漆面罩图案   漆器制作,是扬州自春秋战国时代就逐渐形成的工艺美术传统,在这方面,汉代的扬州又有着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传统与优势。从出土的漆器绘饰的图案装饰设计中可以看到楚国文化对汉代扬州艺术的滋润。   深受楚文化影响的广陵漆绘图饰的繁丽之美   出土于邗江西湖...
青铜礼器自古就被视为权力的象征
相关描述:  青铜礼器可以“明贵贱、别等列”   自古就被视为权力的宝贵象征   为什么两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能够保存下来,而且绝大部分还保存得相当完美,甚至有些青铜兵器锋刃还非常锋利呢?无论是传世的还是历年来不断出土发现的青铜器,数量都很可观。有些青铜器兼有长篇铭刻,更具重要的史料价值,随着人们对...
沉香为何成为投资者的新宠?
相关描述: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风云变幻,沉香的投资和收藏逐渐被大众广泛认可和接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收藏者涉足沉香行业,沉香制品已经开始与其他艺术品并驾齐驱,形成战国时代群雄并立的局面。   据媒体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沉香产区的岭南地区,一年交易额已达上千亿元人民币规模。这说明,大批的艺术品投资者...
吴季生匜——春秋时期江淮地区吴文化的珍贵历史见证
相关描述:   《礼记·礼运》云:“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地不爱宝,而典章文物重见天日,璀璨瑰丽之余,千载文化精魄乃斯可见。   2010年6月,为配合2010年中国文化遗产日苏州主场城市活动,苏州博物馆举办“择厥吉金 自作御器——吴国王室青铜器特展”。这次文物盛宴,集...
滇西发现大规模战国墓葬群 揭秘古大理什么样
相关描述:  今年7-11月,考古人员在滇西祥云县大波那村发现大规模战国墓葬群,墓葬群规格高,葬式独特。根据此次考古出土器物初步分析,遗址与墓葬年代大致在战国至西汉时期,这对于研究青铜时代古大理及云南历史有重要意义。   考古揭开古大理历史   主持这次考古发掘的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闵锐,长...
古陶文:笔道遒简一任自然
相关描述:  古陶文是指魏晋之前镌刻、打印或书写于陶器、砖瓦质材上的文字,它在书写载体和书写内容方面均有别于甲骨文、金文、碑石文、简书、帛书和玺印文字,不仅是研究中国古文字学和史学、考古学的重要资料,现在把它纳入当代书法创作,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参照。需要说明的是,我在框定其历史时限时,下限划分到魏晋...
罗布泊小河古代墓地法杖中现中国最早明胶
相关描述:  距今3500多年前的法杖及法杖上的牛胶残留物(图C)(图由杨益民提供)   本报讯(记者巩亮亮)一件3500多年前的法杖上,除了保存着古人对神秘力量的向往之外,还留存着什么秘密?昨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杨益民和其研究团队,在一件小河墓地出土的法杖样品上,有了惊人发...
古董铜镜怎么收藏
相关描述:  古董铜镜怎么收藏,古董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汉代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那么古董铜镜怎么收藏呢?   一、勤过目   多看高标准的鉴定书,如《中国铜镜图典》、《中国铜镜图...
谈书画同源同法之误
相关描述:  “书画同源”、“书画同法”的理论,古今相袭,已成为不可动摇的习惯观念,虽有人提出异议,但未能动其根本,问题的解决,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今天科学的态度,仔细地推究起来,虽然书画之间有些重要的关系,但本质上毕竟是不同的,书画两者是既不同源也不同法。本文就此提出一点浅见,以供大家讨论...
罗布泊小河古代墓地法杖中发现中国最早明胶
相关描述:  小河墓地法杖中发现中国最早明胶   鉴定结果为牛胶,将我国动物胶利用历史追溯到3500年前   距今3500多年前的法杖及法杖上的牛胶残留物(图C)(图由杨益民提供)   一件3500多年前的法杖上,除了保存着古人对神秘力量的向往之外,还留存着什么秘密?昨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科...
新疆罗布泊出土法杖上现中国最早明胶
相关描述:  在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一件距今3500多年前的法杖上,中国研究人员在该法杖上发现了用来镶嵌骨雕的粘合剂,经过科学分析,发现这种粘合剂为牛胶,属于明胶。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杨益民27日称,这是迄今为止经过科技分析证实的、中国最早利用的粘合剂,该粘合剂为牛胶,属于明...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