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2866条信息
- 赏瓷器 听故事
- 相关描述:
该罐高21厘米,唇口直颈,丰肩斜腹,足胫外撇,平底微内凹,胎体厚重,体量硕大。罐胎质坚实,釉色白中闪青,釉厚之处可见开片,通体以青花作画,运用“平等青”料,发色灰蓝,色泽淡雅,其颈部点缀缠枝花卉及莲瓣,其下装饰如意云肩,云肩以璎珞相连,内部描绘云凤,足胫部则以变体莲瓣纹为边饰。器物...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814/n950682.html
2017-08-14 10:04:57
- 宋代女子的“美妆神器”——陶瓷粉盒
- 相关描述:
资讯发布: ...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811/n950300.html
2017-08-11 13:16:33
- 心海·花语——李冬 张健作品展前言
- 相关描述: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扁平化发展的格局中,随着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中国美术事业呈现出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中国画坛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更是五彩缤纷,呈现出多元化、综合性的态势。一批杰出的中青年艺术家以一贯的文化精神、人格追求及思想情感的抒发为创作目的,从不同思想维...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809/n950006.html
2017-08-09 15:49:28
- 吴光宇的画外雅好
- 相关描述:
吹箫引凤 吴光宇
工笔画大家吴光宇出身于家境殷实的大姓家族,吴氏北迁居京,传承几代,在清末民国时期形成大族,生活富足安逸且文化底蕴深厚,所以吴氏一门中有吴镜汀与吴光宇兄弟两人从艺,并且都成为了京华画坛的大家,这也是文脉积淀的结果。与兄吴镜汀专攻写意山水不同,吴光宇选择了工笔重...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808/n949773.html
2017-08-08 10:42:18
- 岭南画坛那些事 为弘一法师绘遗像
- 相关描述: ●黄少强教导潘鹤:搞艺术指望发大财就不会有传世之作
潘鹤 《艰苦岁月》
1942年2月的一天,回乡躲避战乱的黄少强踏入了潘鹤的画室,眼前所见足以让他连声赞道,画室中的油画,无论用色还是构图,都十分娴熟,而人物雕塑更是惟妙惟肖。“把你儿子交给我吧!”黄少强对同样很兴奋的潘铁...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807/n949628.html
2017-08-07 17:05:41
- 这本《纽约客》漫画全集,呈现了 80 年来美国的历史与生态
- 相关描述: 编者简介:
罗伯特·曼考夫:“漫画银行”的创始人和主席,任《纽约客》漫画编辑近 30 年,也是一位杰出的漫画家、作家。
他画过 900 多幅漫画。其中, 1993 年他创作的漫画,“永远不做怎么样?——你觉得永远不做好吗?”成为《纽约客》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漫画之一。这句话还被...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807/n949394.html
2017-08-07 09:13:41
- 一方端砚见证清末民初时两位艺术大师的传奇
- 相关描述:
这方端砚长16.4厘米,宽10.5厘米,厚2.7厘米,重1280克,石质温润嫩滑,有衬手而润、哈气成云之感。该砚包浆浑厚,砚身的一些磕碰伤痕流淌着岁月的沧桑,正面凿一长方形砚池,净显古朴简练之气,背面刻有一人物小像,有铭曰:“雅道人四十九岁小影。光绪丙午潘振节画,胡钁刻。”人物...
-
http://news.artron.net/20170802/n948709.html
2017-08-02 10:39:05
- 书法究竟学什么,怎么学?
- 相关描述: 当书法变成专业化各种教学和不同的观点都在冲突在保守与创新的环节实际演变成了以继承传统和以创新的方式继承传统之间的争夺战然而究竟学什么,怎么学,要比一味埋头苦练更值得关注
·······
谈书法自学与教学中的两大陷阱
当前我国的书法人口相当多,中国书协会员近万,省级会员...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28/n947411.html
2017-07-28 10:07:56
- 青铜器辨伪的具体方法
- 相关描述:
一、形制辨伪
一个鉴别者的头脑里,储存了众多的不同时代的不同铜器的图像。当鉴别某一件铜器时,自然而然首先将它与储存库的图像进行对照,看它与哪件铜器图像相近似。这时就可能产生两种情形:一是找不到与之相应的储存库的图像。换言之,这种形制的器物从来没见过。二是与储存库的某一图像接近...
-
http://news.artron.net/20170724/n946541.html
2017-07-24 11:35:01
- 雕刻一件作品需一个月 青岛"版画翁"欲申遗
- 相关描述: 一把刻刀,一块梨木,一份坚守和几十载岁月,市北区兴隆路街道69岁的高文举老人,以这样的方式,成为艺术和生活的镌刻者。他自幼随父亲学习书法,年轻时又学习篆刻、版画,一块块梨木经他之手,都变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人物版画。高文举多年来醉心于版画制作,仅退休后刻版就达五六十个。由于版...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20/n945909.html
2017-07-20 10:48:32
- 书法用笔:大师们的笔法都来自于生活
- 相关描述: 书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造型艺术。因此,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这一点,在毛笔基本定型的秦代,在书法上有造诣的李斯、蒙恬就已经认识到了。李斯用短锋扁笔书写“小篆”,立后学之宗祖。蒙恬不仅改良成功了流传至今的毛笔,还撰写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论述毛笔的著作《笔经...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20/n945889.html
2017-07-20 09:47:42
- 带意大利留学生提前领略意大利雕塑大师课风采
- 相关描述: 大眼睛,翘胡子,大大的嗓门儿,爱学说中文,一本正经的俏皮……这就是意大利威尼斯美院雕塑教授Giuseppe D’angelo给我们的印象。7月13日-14日,正在泓钰学校北京总校执教交流的Giuseppe D’angelo教授,为预科学生带来了趣味盎然的手模雕塑制作体验课程,寓教于乐中...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20/n945881.html
2017-07-20 09:40:27
- 雕刻一件作品需要一个月 青岛"版画翁"欲申遗
- 相关描述: 通讯员 张利娟
一把刻刀,一块梨木,一份坚守和几十载岁月,市北区兴隆路街道69岁的高文举老人,以这样的方式,成为艺术和生活的镌刻者。他自幼随父亲学习书法,年轻时又学习篆刻、版画,一块块梨木经他之手,都变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人物版画。高文举多年来醉心于版画制作,仅退休后刻...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17/n945343.html
2017-07-17 15:01:41
- 万物有灵
- 相关描述: 18世纪德国美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经说过,古典艺术的最高理想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他一辈子秉持这样的观念,是故被称之为理想主义的美术史家;李贵君亦是如此,对古典精神的宗仰已经浸润于血液与心灵,并逐渐成为了一直坚守不移的创作原则,所以我也将他称之为理想主义的艺术家吧。
李贵君,...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717/n945229.html
2017-07-17 10:18:29
- 陈永锵再度出击跨界展览,成为上海车展的艺术焦点!
- 相关描述:
去年11月,岭南派画家陈永锵在上海艺术博览会上的“艺术百代跨界首秀”中高调亮相,引来众人关注,成为整个上海艺博会20周年展中一个鲜明的艺术焦点。
陈永锵画作展区
陈永锵先生的作品吸引了众多观众
艺术百代提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体现出文化的时代特征,以及...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706/n943126.html
2017-07-06 16:16:51
- “越•风范”艺术百代跨界艺术展惊艳2017上海车展!
- 相关描述:
“越•风范”艺术百代多维感官跨界艺术展现场图
万众瞩目的第17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4月19日在国家会展中心闪亮登场。在车展3号馆,由艺术百代和上海艺术博览会组委会携手凯迪拉克品牌共同倾力打造的“越•风范——艺术百代多维感官跨界艺术展”同步启幕。 这是一次车展中的艺术展,这是一...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706/n943090.html
2017-07-06 15:23:38
- 清中期画家朱紵《牧牛图》赏析:牧牛老农天趣横溢
- 相关描述:
据《重修山阳县志》载:“朱紵,字亦侨,号南郭农,又号涧南叟,乾隆丙申(1776)诸生,精绘事,工杌印,尤以画牛著称,家贫无生产,以卖画自给。”他师承淮安画家熊怡,对熊怡画牛艺术发扬光大,有所创新。他笔下的牛,或行,或卧,或吃草,或饮水,或凫于水中,或奔走于山野。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29/n941396.html
2017-06-29 08:43:43
- 俩父子的雕刻“加减法”
- 相关描述: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崇阳县路口镇的一个小山村里,大学生舒坦与父亲舒宇阳痴迷于雕刻,醉心于“指尖上的艺术”,践行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栩栩如生的雕刻作品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日前,记者一探究竟。
老父亲潜心于雕刻
日前,走进崇阳县路口镇白羊村村民舒宇阳的家中...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26/n940622.html
2017-06-26 09:42:42
- 探寻海经院博物馆里“馆藏”的海南民俗文化
- 相关描述:
有学者称,高校博物馆,一直在传统和现实之间拓展空间,它们像一面镜子,彰显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的确,高校博物馆隶属于大学,建在大学校园中,向社会公众开放,它们构成了现代大学的文化景观,为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第一所高校博物馆,是1905年...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22/n939864.html
2017-06-22 09:21:33
- 古代玉器鉴定的基本方法:多读玉器考古报告
- 相关描述: 中国古代玉器的鉴定,除了掌握历史上各个时期玉器的地域范围、玉器的类型等基本特点之外,还要多读一些记载出土玉器的考古报告,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博物馆、考古所等文博单位正式出版的玉器图录在手,以供随时翻阅,并且还要经常到收藏有这一时期玉器的博物馆观察实物,对出土玉器的材质、器型、纹饰、雕工等细...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20/n939503.html
2017-06-20 15: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