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1792条信息
- 楷书狂草在唐朝共存
- 相关描述: 一个无聊的问题却经常被人问起:假如有台时光机,你最希望穿越到哪个朝代?八成人会选唐朝。
唐朝的富裕,雍容,开放,大气,很多东西都令人向往。一个王朝的强盛有很多标准,其中之一,就是文化上的兼容。在唐朝,有浪漫的李白与严谨的杜甫,有大漠孤烟的边塞与明月幽篁的田园,还有楷则第一的欧阳询...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12/n944340.html
2017-07-12 09:31:34
- 独白居画语录(五十三)
- 相关描述: 再谈灵感
从万物皆有灵感而推断,宇宙自然必然是灵感的产物!上帝造物也好,天生万物也好,生物进化也好,这里无不包含着万物所具灵感的能量与智慧的结晶。
老子所讲的道,实则是万物灵感智慧的源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是灵感的传承生化与繁衍。
灵感应是先天地而...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710/n943955.html
2017-07-10 15:45:16
- 刘海勇:海派花鸟画学院传承的当下思考
- 相关描述: 近代以来,中国画传承的主要方式由师徒授受制渐转向现代学院制,高等艺术院校渐成为中国画人才培养主体。有学者曾提出:“海派花鸟画第一代是任伯年、虚谷、赵之谦、蒲华、吴昌硕等,其传承于中国美术学院一脉,第二代有潘天寿、诸乐三、吴茀之、陆抑非等;第三代有叶尚青、朱颖人、卢坤峰、舒传曦、张立辰、...
-
http://huadong.artron.net/20170710/n943849.html
2017-07-10 11:03:31
- 海派花鸟画学院传承的当下思考
- 相关描述: 近代以来,中国画传承的主要方式由师徒授受制渐转向现代学院制,高等艺术院校渐成为中国画人才培养主体。有学者曾提出:“海派花鸟画第一代是任伯年、虚谷、赵之谦、蒲华、吴昌硕等,其传承于中国美术学院一脉,第二代有潘天寿、诸乐三、吴茀之、陆抑非等;第三代有叶尚青、朱颖人、卢坤峰、舒传曦、张立辰、...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10/n943665.html
2017-07-10 08:40:29
- 立足经典 感悟日常:普通人如何进入书法
- 相关描述:
王羲之《兰亭集序》(唐冯承素摹本)(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普通人如何进入书法的问题,说浅了是普通人如何学习书法艺术,说深了是如何把普通人变为艺术家。
书法,可以说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艺术。因为书法是基于汉字的艺术,说白了就是怎么写好汉字的方法。但...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04/n942721.html
2017-07-04 17:06:08
- 傅申书画鉴定与艺术史十二讲
- 相关描述:
傅申先生像
出版信息
书名:傅申书画鉴定与艺术史十二讲
作者:田洪、颜晓军、徐凯凯编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06月
页数:440
定价:168元
装帧:平装裸背护封
ISBN:978-7-308-16892-2
...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29/n941641.html
2017-06-29 17:34:06
- 以书法为 “桥”构建文化纽带
- 相关描述:
▲覃炳庚入住三代同堂的美国家庭,为他们写个大“福”。(受访者供图)
▲在当地艺术界联谊晚会上,覃炳庚现场创作草书作品。
近日,深圳书法家覃炳庚赴美参加2015“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服饰展演载誉归来。作为展演团队中的唯一一名书法家,62岁的覃炳庚走进美国学校、家庭,向美国观众书...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626/n949159.html
2017-06-26 15:35:19
- 书法常识—书体类
- 相关描述: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多用刀刻成,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代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从书法的角度分析,它已经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传世的甲骨文中有朱书和墨书的痕迹,并且笔画有弹性,应当是由类似毛笔的工具书写而成的。
2.什么是...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23/n940117.html
2017-06-23 09:23:09
- 文化嬗变下的书法精神——首届山东画院书法院研究员作品展前言
- 相关描述: 文字是人类记录自己言行事件及所观所思的符号,亦是将这些文化信息传承后世的载体。自人类有了文化的传承起,才是文明曙光的真正开始。 东西方各民族都先后有了自己的文字。世界上的文字有各种形态,却只有中国的汉字书写,逐渐演变为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 在漫长的两千年文字与书写的交替演变中,它从...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620/n939531.html
2017-06-20 15:53:19
- 李苦禅:画之上还有书法
- 相关描述: 书画融合相得益彰,临终前仍在临习碑帖——
作为中国写意花鸟画统领时代风范的一员代表,李苦禅以大手笔、大写意、大写情而著称。他的绘画之所以比一般画家高出一筹,是因为他以书入画,凭借几十年的碑学功夫,书写浑厚拙朴的线条,以及笔墨浓重的集合块面。他主张“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亦...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19/n939102.html
2017-06-19 11:20:25
- 陈荫夫:以狂草写兰,以艺术修心
- 相关描述: 兰花以花姿优雅、色泽素淡、叶形细长而著称,其所展示的风韵,象征着忠贞、洁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以养兰、赏兰、咏兰和画兰,视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历代文人墨客在咏兰和画兰的艺术创作中倾尽才华,留下了无以数计的名篇佳作。
陈荫夫便是当代的写兰名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专...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614/n1022387.html
2017-06-14 16:23:18
- 方召麐的书法成就及其在绘画中的地位
- 相关描述: 有人言余之皴为长麻大缕皴,余以为然也。余并非有意为之者也。我至东奔西走,游历欧亚名山大川,笔下只是自己对这双眼之物的感受。至于技法,不过手段而已。艺者进入创作后,不再言技也。如武术家技烂熟于胸,方可用也。余此言说与赵无极(1921-2013),其哑然不语,不知认同否?八四年九月,梁溪方...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614/n937914.html
2017-06-14 09:03:17
- 惠州书画家到永州采风 相见恨晚 他们一口气走了五个县
- 相关描述: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6月,入夏的永州,古木参天,绿树阴浓,飞檐掩映,池塘蛙鸣,莲荷初绽,溪水静流,好一派湘南特有的风景。
6月7-12日,广东省惠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安想珍,惠州市画院余立新、王宏造、杨中华等书画家一行18人到永州开展“情系湖南永州—...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613/n937728.html
2017-06-13 10:09:20
- 圆与美与道
- 相关描述:
唐 怀素《自叙帖》(局部)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书法是东方文明独特的艺术形式,也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好的书法作品都运用方圆阴阳的无穷变化作为创作的根本方法,体现出气韵生动的高超艺术境界。
谈“圆”与美,应属老生常谈了。但为什么还要谈它呢?是因为时下的艺术已...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08/n936568.html
2017-06-08 20:35:29
- 寇克让:为什么张芝狂草三帖不是伪作?
- 相关描述: 5月7日,书法家、书法史家寇克让先生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做了一个书法史的论坛,其中讲到张芝及其作品真伪的问题,对有关文献进行了颇有意思的解读,现整理如下。
自秦肇端,草书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能够称为大家的只有四个半:汉末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盛唐张旭,另外半个是怀素。其...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27/n933828.html
2017-05-27 09:37:01
- 故宫有一半的藏品都是他的,简直就是半部书画史
- 相关描述:
这是个被誉为明清以来,八大鉴赏家之首的男人。有人说,他撑起了半部中国的美术史和书法。比如说,他的书画收藏总量大概是故宫博物院的一半,世界上诸多博物馆的,中国书画类的镇馆之宝来自于他。总之,这是个拥有无数故事的男人。
民国年间,翁同文在故宫博物院的库房,发现近半数的字画上都...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24/n933018.html
2017-05-24 09:56:03
- 返本开新 技进于道——陈一峰水墨大写意人物画的风格与境界
- 相关描述: 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画演进,主要是在“革命”与“转型”的呼唤中展开其波澜壮阔图景的。如果说“美术革命”因积蓄了过量的时代激情而较多地呈现出悖离艺术本体的社会学维度,那么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则以绘画的多元化探索实践而更多地昭示了艺术自律的文化立场。然而,毋庸讳言,无论是“革命”还是“转型”...
-
http://huadong.artron.net/20170519/n931901.html
2017-05-19 13:35:39
- 书法应在可读辨的前提下 讲究笔墨之美
- 相关描述: 上周,陈传席文章直斥吴冠中“写的字根本就不叫书法,歪门邪道,是外行胡搞。”引起了对吴冠中书法的广泛争议。他更反问:“他对于西方色彩下过功夫,对于世界惟一的中国书法,下过功夫吗?没下过功夫怎么行呢?没有功力怎么行呢?就想成为一代书法家,开一代风气,异想天开只能成为笑柄。”收藏周刊记者通过...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16/n931135.html
2017-05-16 15:04:15
- 故宫一半的珍品皆源于此人,他的收藏撑起了半部美术史
- 相关描述:
时间的收藏者
民国年间,翁同文在故宫博物院的库房,发现近半数的字画上都有一个人的印记,翁同文最终复原了一份藏品目录,推算出这个人的书画藏品总数为 2190 余件。那时,据《故宫书画录》统计,故宫博物院的书画收藏一共也就 4600 余件。
这两千多件藏品原本都置于明代的天籁...
-
http://news.artron.net/20170516/n931042.html
2017-05-16 09:15:21
- 书法应在可读辨的前提下讲究笔墨之美
- 相关描述: “原本就是缘于实用价值”,吴冠中曾表示:
上周,陈传席文章直斥吴冠中“写的字根本就不叫书法,歪门邪道,是外行胡搞。”引起了对吴冠中书法的广泛争议。他更反问:“他对于西方色彩下过功夫,对于世界惟一的中国书法,下过功夫吗?没下过功夫怎么行呢?没有功力怎么行呢?就想成为一代书法家,开一...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15/n930837.html
2017-05-15 12: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