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32秒
所有结果2637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段炼:当代图像研究的理论取向
相关描述:  当代西方学者的图像研究关注什么问题?他们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他们的研究显示了怎样的理论取向?本文管窥这些问题,不做扫描式的宏大历史叙事,而是关注个案,以便从精微处揭示西方当代图像研究的取向。为此,本文选用美国三位著名学者的著述,他们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经典:委拉斯开兹名画《宫娥》的视觉图像。...
段炼:莫迪利阿尼作品的内省与抽象
相关描述:我对二十世纪初的欧洲早期现代主义和巴黎画派情有独钟,而莫迪利阿尼(Amedeo Modigliani, 1884-1920)又是其中我最喜欢的画家之一,他用单纯和情绪化的色彩、用即兴的笔触,来画抽象变形的肖像及人体,游走在具象和抽象之间。在莫迪利阿尼的生活中,他对两个女人用情最多,一是来自...
段炼:《视觉也有艺术史》导读
相关描述:  Whitney Daviss “Vision Has an Art History” in Whitney Davis A General Theory of Visual Cultur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1.  本...
段炼:评点当代美术批评家(之一)
相关描述:  (说明:本文正在写作过程中,尚未完成。全文分四节,共一万字。这里贴出第一节,仅二千余字,先听取同仁意见,以便改正谬误。其它媒体不得转载)。  美术批评以写作的方式进行视觉传播,处在图像与文字之间。批评家们抬眼读图,低头写字,传播过程的枢纽是批评家的思考,正是这思考沟通了图像与文字,使传...
段炼:自由女神的剪影
相关描述:  城市建筑是旅游摄影的一大主题,而观光客尤其喜欢拍摄地标性建筑。当年在纽约曼哈顿,三大地标建筑是世贸中心的双子星座、帝国大厦和克莱斯勒大厦。所谓城市丛林,便由这些摩天大楼形成。有人喜欢双子星座的现代主义直线条形式,也有人喜欢帝国大厦的新古典主义和早期现代主义相结合的造型美学,更有人喜欢克...
《视觉形式:三位大师青少年时期的绘画》导读
相关描述:  David Pariser “The Juvenile Drawings of Klee, Toulouse-Lautrec, and Picasso” in Visual Art Research, Fall Vol 13, No. 2 (Issue 26), Urbana-Cham...
【雅昌专稿】阎乃铭:疫情面前,艺术要更多地引导人去传播善良和美德
相关描述:报名入口▼识别二维码进入报名页面或点击链接:“我们加油吧!——慈善义拍征集活动”2020年2月中旬,中国万众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开始进入攻坚战。值此防控关键期,雅昌艺术网、雅昌艺术基金会、雅昌艺术中心,协同中拍协艺委会、BOE画屏联合发起“我们加油吧!——慈善义拍征集活动”,携手众多...
心印入景:肖芳凯的绘画解读
相关描述:  未见其画先识其人,与肖芳凯的谋面早在清华上学期间,彼此工作室不过数步之遥,遗憾各自忙碌,竟疏于交流。再见肖芳凯是在他家,畅快地追忆旧事自在情理之中,更完整地观赏他多年累积的作品,详细了解他的创作之路。肖芳凯的绘画以风景为主,园林尤多。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中却没有中国当代绘画中流行的图示化...
评论需要证明——以书画艺术为例
相关描述:在一般人的认知中,只有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等才需要证明,而社会科学如政治学、心理学、法学、教育学等不需要证明,如果是关于艺术的评论似乎离证明就更远了。其实不然,可以这么说:文艺评论之所以没有起到更大的作用、在创作界不受重视、成就不著,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少学理性的专业证明是其最...
宇宙的中心应是爱——赵浥就专题装置《果果因因——DNA》与宗教法师对话
相关描述:  宇宙的中心应是爱  ——赵浥就专题装置《果果因因——DNA》与宗教法师对话  赵浥:法师您好!我是在四年前,很偶然的在一位画家那里看到了您做的那套关于和谐拯救危机的光盘。记得当时我一下子就被光盘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看得特别认真,当时就向画家借了全套关盘,回来一口气看完,内心受...
段炼:艺术家眼中的自己
相关描述:  (原载上海《艺术当代》07年6期)  一  在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家眼中的自己”这个命题,是一个关于视角的命题,此命题所讨论的是从何种角度来进行艺术观照。观照的对象可以是艺术和文化现象,可以是人、是社会或自然现象,也可以是是艺术家自身。无论观照的对象是什么,对艺术家和批评家来说,关于视...
《视觉与语言》导读
相关描述:  John C. Gilmour “Vision and Language” in John C. Gilmour Picturing the World, Albany: S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6.  本文译自约翰·吉尔默尔的《图绘...
百家丨生命图腾与神秘意象——东方腾弘绘画的文化阐释
相关描述:东方腾弘Dongfang Tenghong  曾用名章军,又名东方易人。当代艺术家(油画、水墨画家),中国东方神秘意象绘画创始人。毕业于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研修结业,意大利佛罗伦萨古典美术学院格鲁仇大师班结业。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油画学会...
【艺术90后】刘娃:徘徊于多元文化世界与自我意识之间
相关描述:90后,自出生以来一直处于被标签的舆论风口。事实上,已全部成年的“90后一代”青年艺术家正悄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力量。为此,我们面向出生于1985年至1995年的艺术家,发起【艺术“90后”】系列,试图用专访的形式,走近他们的艺术世界。与前辈大不相同的时代背景成长起来的他们,正在发现...
【艺术头条发布】2019策展工作年度总结:策展的忙碌与细分
相关描述:2019年对于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来说,是繁忙的一年,尤其是倒时差,欧洲与北京有六七个小时的时差,欧洲晚上的3点钟是北京的9点钟,这时候也是北京画院开始工作的时间,所以这一年的策展工作,对于吴洪亮来说,最大的感受是从倒时差开始。雅昌圆桌 | 新场域的艺术策展:2019策展工作年度总结201...
廖上飞:中国当代艺术评论的社会学转向
相关描述:  艺术推进到当下,随着画廊、美术馆、艺术中心、策展人制度等的不断完善,其不得不以积极的姿态介入社会公共领域。而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进入画廊、美术馆、艺术中心等向公众开放的场所将意味着艺术创造不再是一个决然个体性的行为,“艺术家——作品——阐释——展览——传播系统——艺术史写作”这一流程中的各...
“艺术感知觉”:被忽略的艺术教育“硬核”
相关描述:“感知觉”,从心理学角度指感觉与知觉的并称。感觉是人接触对象的初步认知,发生在瞬间,偏于直觉;知觉则在感觉基础上,有了认识的深化,类似达到“知晓”的程度,可以做出初步的判断。感知觉是人的思维阶段性表述。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感觉”来代替“感知觉”,而非认识初级阶段的感觉。比如,你对“某物”的感...
段炼:《回望历史》导读
相关描述:  Michael Ann Holly “Looking into the Past” in Michael Ann Holly Past Looking: Historical Imagination and the Rhetoric of the Image, Ithaca: Corn...
后现代主义艺术批评之八
相关描述:  收藏/博物馆  唐纳德·普雷兹奥西(Donald Preziosi)  易 英译  这个题目有些问题:这个“批评术语”本身是一个适如其分的学科性标志,事实上这个标志也是本文的议题之一。“博物馆”与“收藏”的合二为一及其不确定的摆动的实际效果之一是掩盖了其启蒙初期(不是说当下的争论)革命...
随笔之一:人际“汽泡”
相关描述:  近十多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潜移默化,国人对“个人空间”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对“私人事务”越来越尊重,这与过去只强调公共性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成反差。记得在1980年代中期,我刚到四川大学执教,有次在课堂上讲起“个人空间”和“私人事务”问题,我说这个术语在英文中是privacy,就是“隐私”。...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