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1121条信息
- 大明弘治皇帝与浇黄釉
- 相关描述:
不纳嫔妃不问窑事的明孝宗
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83个王朝,559位皇帝。在这么多皇帝中,唯有明孝宗弘治帝不纳嫔妃,一生守着张皇后,过着与平民百姓恩爱的夫妻生活。由此,崇尚儒道的后代史家称颂备至,说他是有史以来除汉文帝之外的第二贤君。
确实,这个在位18年的弘治皇帝也...
-
https://news.artron.net/20160908/n865932.html
2016-09-08 22:53:35
- 轻松了解中国古代雕塑——《极简中国古代雕塑史》
- 相关描述: 极简包含了简括、简明、简洁、简朴,是专家学者的厚积薄发,是权威人士对普通读者的提示,是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便捷门径。我们提倡“极简”,你同样需要“极简”。
《极简中国书法史》荣获“2015中国好书”,
“极简系列”又添新内容——《极简中国古代雕塑史》。
千手...
-
https://news.artron.net/20160902/n863817.html
2016-09-02 10:18:11
- 听佳士得专家说宋瓷收藏
- 相关描述: 宋瓷之美难以言表,2005年ESKENAZI就为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付出了156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27亿元)的价格,但即使这样的天价,也难以衡量宋瓷的魅力。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专家张为君说:“瓷器经典隽永,因此值得世代珍藏。瓷器的线条和形态典雅,彩釉纯美精致,不但是赏心悦...
-
http://ca.artron.net/news_detail_
2016-09-02 08:56:00
- 明代瓷器鉴定有四招
- 相关描述: 明代是中国瓷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明代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烧造技术,在宋,元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提高,制瓷工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宋,元时期,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到了明代,五彩,斗彩以及各色彩釉逐渐发展和流行起来。青花瓷在元代已趋成熟,但存世量极少。经过...
-
http://news.artron.net/20160902/n863698.html
2016-09-02 08:23:33
- 河南巩义窑址发现古代石灰窑和各类瓷器遗物
- 相关描述: 巩义窑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北部,是我国隋唐时期一处重要的烧制白瓷和唐三彩的古窑址。2015 年10 月至2016 年6 月,为配合基础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巩义窑址的保护控制地带进行了抢救性勘探与发掘。遗址属黄土丘陵地区,台地洼地相间,陡崖沟壑纵横,地势总体呈南高北...
-
https://news.artron.net/20160831/n863085.html
2016-08-31 17:10:19
- 首届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展精美瓷器让人大饱眼福
- 相关描述:
孩子体验紫砂泥的制作
晶莹剔透的珍珠彩,清新明净的青花瓷,雅致精巧的紫砂壶……8月26日,我市西域玉都迎来丝绸之路克拉玛依行首届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展。
此次艺术展共分为现代瓷器、仿古瓷器、实用瓷器三个区域,汇聚了景德镇众多艺术家的杰出作品,种类丰富,异彩纷呈。
展品造...
-
https://news.artron.net/20160829/n862251.html
2016-08-29 09:13:54
- 夏和兴:清明雨纷纷 愁绪忆先生
- 相关描述:
尹一鹏回顾展海报
今年清明,江南春雨纷纷,行人断魂。细雨淅淅沥沥拍打着窗户,让人愁感伤怀,思绪起伏地想念起我的老师尹一鹏先生。
五年前的秋季,先生为我寄来一套作品集,由雕塑、陶艺、素描、水彩组合而成。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地呈现了先生大半辈子的艺术耕耘历程。先生一生勤勉,...
-
https://news.artron.net/20160829/n861770.html
2016-08-29 08:30:19
- 孙振华:论尹一鹏瓷塑创作
- 相关描述:
尹一鹏回顾展海报
尹一鹏多才多艺,在艺术领域涉猎甚广,除了雕塑,还擅长绘画、书法等。作为雕塑家,尹一鹏的雕塑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著名雕塑家尹一鹏
其一,尹一鹏毕业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雕塑系,在那里,他师从西方留学归来的老师,掌握了一套来自西方,经过中国雕塑家创造、...
-
https://news.artron.net/20160824/n860517.html
2016-08-24 14:39:28
- 有一种蓝釉,叫做孔雀蓝
- 相关描述: 据说,这是一种让人看到就能想起夏天的颜色,安静、平和,就像是夏天的午后,阳光透过海水的感觉,温热也透着几分薄凉。
这种颜色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孔雀蓝。
孔雀蓝最早是瓷器釉色之一,“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沉静...
-
https://news.artron.net/20160822/n859346.html
2016-08-22 14:00:25
- 唐三彩艺术品是指哪三种彩?
- 相关描述:
唐三彩是在汉代铅釉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唐代一种低温铅釉陶器的总称。南北朝时期这种釉陶又有所发展,以白釉或黄绿釉挂上了绿色彩带。唐代初期一般是黄彩或绿彩单彩釉,武则天当朝后这种工艺出现了一个飞跃,即在同一器物的胎体上,同时使用多种 颜色,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三彩”器。所谓“...
-
https://news.artron.net/20160811/n856585.html
2016-08-11 22:39:18
- 乾隆皇帝对紫砂茶器极为推崇
- 相关描述:
明永乐 甜白釉暗花双龙纹茶钟 雅昌供图 随着明太祖正式废除“团茶进贡”,从此改变了唐宋以来饮用抹茶为主的习惯,也结束了团茶、饼茶独领风骚的地位。旧时饮用抹茶的茶器,如茶碾、茶磨、茶罗、 茶筅、茶杓、茶盏等等,都因叶茶改为冲泡方式,不须研磨击拂,所以,随着抹茶的废置而消逝。明末清初时...
-
http://huadong.artron.net/20160809/n855981.html
2016-08-09 10:46:28
- 明代幽人雅士以拥有自己茶室为要 乾隆皇帝对紫砂茶器极为推崇
- 相关描述: 随着明太祖正式废除“团茶进贡”,从此改变了唐宋以来饮用抹茶为主的习惯,也结束了团茶、饼茶独领风骚的地位。旧时饮用抹茶的茶器,如茶碾、茶磨、茶罗、茶筅、茶杓、茶盏等等,都因叶茶改为冲泡方式,不须研磨击拂,所以,随着抹茶的废置而消逝。明末清初时期,随着宫中茶礼的盛行,紫砂茶具开始被皇室选为...
-
http://news.artron.net/20160808/n855713.html
2016-08-08 09:47:05
- 到南博看法老·王特展 古埃及VS扬州汉代文物
- 相关描述:
木乃伊面罩
彩釉珠宽领项圈
串饰
彩绘云气鸟兽人物漆面罩
铜牛灯
猫木乃伊
本报7月29日报道,“法老·王——古埃及文 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的故事”特展将于8月10日在南京博物院揭开帷幕,其中展出的汉代文物部分,江都王陵出土的珍贵文物是主角,南京博物院工...
-
https://news.artron.net/20160807/n855642.html
2016-08-07 17:30:10
- 【雅昌快讯】 唐代的“物华天宝” 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展示唐三彩釉陶精华展
- 相关描述:
重要嘉宾合影
(雅昌艺术网讯)8月2日上午,“物华天宝——唐代三彩釉陶精华展”在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主办,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承办。出品人:齐跃进;策展人:郭柱社、李兆楠。
西安唐皇城墙含光...
-
https://news.artron.net/20160802/n854889.html
2016-08-02 19:26:51
- 从三彩俑了解唐人丝路情结 增进中外文化交流
- 相关描述: 骆驼在关中与中原地区并不常见,史书中也很少记载。然而,这个地区唐代墓葬中大量出土的各种骆驼俑,几乎成了唐代考古中的一个奇特现象和亮点。这些频频出现的骆驼,或与各类马俑人俑相组合,或由胡人牵引,满载货物、用具,不能不令人联想到古代的中外交通。因此,一提起骆驼,人们往往把它与“丝绸之路”和...
-
http://news.artron.net/20160721/n852312.html
2016-07-21 09:10:35
- “辛亥”年款浅绛彩瓷瓶品鉴
- 相关描述:
这件瓷瓶收藏于陕西眉县文化馆。瓶呈广口,颈细长且直,斜肩,深直腹微外鼓,平底微内凹。瓶口内沿饰有一束桃树枝,上有一对寿桃,一个寿桃尖为紫红色,下逐步过渡为淡黄色,另一个为紫红色。枝叶或浅绿色,或浅蓝色。瓶体一面是一花鸟图案,一大束牡丹花从瓶底贯通到瓶口,牡丹挺拔、枝叶茂盛,呈现勃勃...
-
http://news.artron.net/20160720/n852110.html
2016-07-20 10:02:22
- 凤明出世:福祉的象征
- 相关描述:
在历经长达13年的时间,几千次烧制实验,于2013年将失传二百多年的瓷胎画珐琅技艺恢复成功,完美呈现给世人后,如何传承并发扬光大?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命题。
其实那是一份匠人的初心,一份简单却不失潜心研究的工匠精神。做一个有温度的匠人,完全可以用作品去表达丰富的主题及内容,...
-
https://news.artron.net/20160712/n851001.html
2016-07-12 14:04:48
- 凤明出世:福祉的象征
- 相关描述:
在历经长达13年的时间,几千次烧制实验,于2013年将失传二百多年的瓷胎画珐琅技艺恢复成功,完美呈现给世人后,如何传承并发扬光大?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命题。
其实那是一份匠人的初心,一份简单却不失潜心研究的工匠精神。做一个有温度的匠人,完全可以用作品去表达丰富的主题及内容,...
-
http://ca.artron.net/news_detail_
2016-07-12 14:04:48
- 骆驼俑走出的“丝绸之路”
- 相关描述: 骆驼在关中与中原地区并不常见,史书中也很少记载。然而,这个地区唐代墓葬中大量出土的各种骆驼俑,几乎成了唐代考古中的一个奇特现象和亮点。这些频频出现的骆驼,或与各类马俑人俑相组合,或由胡人牵引,满载货物、用具,不能不令人联想到古代的中外交通。因此,一提起骆驼,人们往往把它与“丝绸之路”和...
-
http://news.artron.net/20160707/n849615.html
2016-07-07 09:11:38
- 骆驼走出的“丝绸之路”
- 相关描述:
图2
骆驼在关中与中原地区并不常见,史书中也很少记载。然而,这个地区唐代墓葬中大量出土的各种骆驼俑,几乎成了唐代考古中的一个奇特现象和亮点。这些频频出现的骆驼,或与各类马俑人俑相组合,或由胡人牵引,满载货物、用具,不能不令人联想到古代的中外交通。因此,一提起骆驼,人们往往...
-
http://ca.artron.net/news_detail_
2016-07-06 16: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