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8744条信息
- 黄岩发掘一明代古墓 距今450多年
- 相关描述:日前,在黄岩区高桥街道三童岙岙口发现一处明代古墓,距今已有450多年。目前,古墓已清理完毕,共发现墓志铭2块,青花瓷、水晶挂件各1件。据出土的墓志铭记载,该古墓修建于明朝隆庆年间,是当地的两兄弟和兄嫂的合葬之墓。昨日,记者从黄岩区博物馆了解到,该古墓位于黄岩区高桥街道三童岙岙口,10月10...
-
https://news.artron.net/20181119/n1033506.html
2018-11-19 17:04:17
- 3000多年前商人的医术有多高?考古专家说:超乎想象
- 相关描述:3000多年前不足10岁的孩童,头骨顶部正中却有一直径约1厘米的圆形穿孔。不久前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一具尸骨引起专家关注。 “这具在大司空商代墓葬里发现的尸骨,其头骨穿孔表面钝化光滑齐整,有人工开钻的痕迹,穿孔后骨头还在生长。专家推测,他曾做过开颅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还继续存...
-
https://news.artron.net/20181119/n1033571.html
2018-11-19 00:00:00
- 【雅昌快讯】秦思源:以声音装置重新激活正在湮灭的记忆
- 相关描述:艺术家秦思源 2018年11月15日,艺术家秦思源的声音装置——《声坊》在北京坊展出,此次展出作品作为北京坊“焦点计划”公共艺术作品之一。焦点计划策展人、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汪民安,焦点计划总策划
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主任王永刚,广安集团文商事业部总经理赵小虎在开幕式上致辞。...
-
http://gallery.artron.net/20181115/n1032969.html
2018-11-15 22:47:36
- 穆如清风——当代浙派名家扇面艺术展
- 相关描述:由13位知名书画家参展的当代浙派名家扇面艺术展,11月8日在杭州新华江南诗书画院开幕,《扇面艺术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雅趣的当代性》专题学术研讨会同时举行。展览对外开放一周,期间还将举办黄花梨珍藏鉴赏活动。得益于深厚的人文基础、良好的政经环境,和中国美术学院与西泠印社两大艺术重镇同居杭州的特殊...
-
https://news.artron.net/20181114/n1032735.html
2018-11-14 15:36:38
- 《法书至尊·九成宫醴泉铭》高凤翰、龚心钊藏本,尽展宋拓古雅醇厚之韵
- 相关描述:在上海图书馆2018年度文献大展“缥缃流彩——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馆藏精品文献展”的展品中,有一件藏品格外引起大家的注意,就是经折装,宋旧装、民国龚心钊递装本宋拓《九成宫醴泉铭》。上海图书馆藏宋拓《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或称《九成宫碑》,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唐贞观六年(632)四...
-
https://news.artron.net/20181114/n1038256.html
2018-11-14 08:25:03
- 介绍两件薄胎刻纹铜器
- 相关描述:图1 薄胎刻纹铜匜图2 薄胎刻纹铜匜纹饰摹本图1 薄胎刻纹铜匜 图2 薄胎刻纹铜匜纹饰摹本 图4 青铜刻纹盘纹饰摹本图3 青铜刻纹盘青铜,在中国古代主要指铜与锡的合金,远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制品。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冶铸工艺技术达到...
-
https://news.artron.net/20181112/n1036237.html
2018-11-12 17:44:11
- 明代宜陶月白釉罐
- 相关描述:图1图2扁灯,清中期十分流行的一种壶式。如图1所示,该壶身扁圆,好像是将一把圆壶压矮了几分,壶体中部最阔,上下急剧收束,有些类似虚扁,但比虚扁饱满浑厚。壶盖盎起,盖面近钮根处轻微下凹,细节处理很精致。壶流短硕而不失曲线柔美,流口平而向上,出水便利。壶把圈形,小巧,既适宜手指捏拿,又宜于将手...
-
https://news.artron.net/20181112/n1036192.html
2018-11-12 15:59:56
- 临镜写真:大英银盒背后的故事
- 相关描述:按:一个宋代的银盒,静静地躺在大英博物馆的展柜中。霍宏伟试图通过对这一艺术品形制构造与盖面图像的诠释与解读,为它讲出自己的故事,将古人的艺术、情感与日常穿越时空地与我们连接起来。一件银盒的定名与解读一九六八年,英国大英博物馆入藏一件中国宋代银盒(编号为1968,0422.12,以下简称“大...
-
https://news.artron.net/20181112/n1035319.html
2018-11-12 09:45:02
- 见字清目•寄梅堂藏二百年来藏书家手札展
- 相关描述:信,由一双手写下,寄出;另一双手打开,阅览。古人的世界里,因为一条河,一座山,两座城,一封信的分量就重了,他们都不吝用最美好的词来描绘它,鱼传尺素、鸿雁传书、札翰往还……时光慢,书信暖。巴金致余思牧巴金致余思牧丰子恺致夏宗禹丰子恺致夏宗禹丰子恺致夏宗禹一封信,说长不长,不过方寸之间,寥寥数...
-
http://artist.artron.net/20181112/n1032202.html
2018-11-12 09:16:23
- 3000多年前商人的医术有多高?考古专家说:超乎想象
- 相关描述:新华社郑州11月8日电(记者桂娟、李文哲)3000多年前不足10岁的孩童,头骨顶部正中却有一直径约1厘米的圆形穿孔。不久前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一具尸骨引起专家关注。 “这具在大司空商代墓葬里发现的尸骨,其头骨穿孔表面钝化光滑齐整,有人工开钻的痕迹,穿孔后骨头还在生长。专家推测,他...
-
https://news.artron.net/20181110/n1032130.html
2018-11-10 01:02:01
- 寓意福寿吉祥的清代砖砚
- 相关描述:图1图2砚台前身是原始社会的研磨器,起初人们将石墨在坚硬的东西上研磨成汁用于书写或绘画,后随着演变,逐渐形成了砚台。砚台是古代必备的文房工具,关乎到很多文人的生计,故有“砚田”之说。从古至今,赏砚、藏砚一直是长盛不衰的雅事,在形制众多的砚台种类里面,有一种以旧砖改制的砖砚颇受藏家青睐。这件...
-
https://news.artron.net/20181108/n1035800.html
2018-11-08 13:48:48
- 内蒙古中部发现8000多年前的房屋遗址
- 相关描述:内蒙古自治区考古人员在化德县境内一处距今8400年-7800年的古老村落遗址发现16座古代先民居住的房址。发现房址的遗址被称为四麻沟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属于一种全新的考古学文化——裕民文化。在过去两年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乌兰察布市博物馆等单位对四麻沟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
-
https://news.artron.net/20181107/n1031866.html
2018-11-07 20:58:12
- 寓意福寿吉祥的清代砖砚
- 相关描述:图1图2砚台前身是原始社会的研磨器,起初人们将石墨在坚硬的东西上研磨成汁用于书写或绘画,后随着演变,逐渐形成了砚台。砚台是古代必备的文房工具,关乎到很多文人的生计,故有“砚田”之说。从古至今,赏砚、藏砚一直是长盛不衰的雅事,在形制众多的砚台种类里面,有一种以旧砖改制的砖砚颇受藏家青睐。这件...
-
https://news.artron.net/20181107/n1031732.html
2018-11-07 08:56:36
- 丽庄藏锭精品再现北京诚轩2018秋拍
- 相关描述:2017至2018年度,本公司相继推出三场“丽庄藏中国银锭”专题拍卖,均以丰富的品种、合理的估价、名家旧藏的号召力,引发藏界高度关注。近三百件藏品几乎全数成交,内中精品多以逾估价数倍易手,更有数枚罕品创下2011至2012年市场高峰以后同品种公开拍卖的最高成交价。是次秋拍,再次辑成“丽庄藏...
-
http://news.artron.net/20181106/n1031625.html
2018-11-06 10:25:51
- 男子收藏上百个砚滴 为此卖掉价值两套房瓷器
- 相关描述:大渝网消息,中国传统文书工具中,人们最熟知的当属“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不过还有一种造型精美的文房小物——砚滴,或许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它们往往由玉石、玛瑙、陶瓷制成,在造型上穷其工巧,可谓小巧别致,甚至堪与后世出现的紫砂壶艺术相媲美。重庆长寿,以收藏砚滴为最大爱好的邹永强已经拥有大大小...
-
https://news.artron.net/20181105/n1031516.html
2018-11-05 21:15:17
- 重上九华山
- 相关描述:九华山(3) 交通管制解除了,我驾车奔向九华山的中山古街,弯曲盘旋的山路太危险,我撕毁了与夫人之前商定进入景区她驾车我观景的协议,粗鲁的剥夺了她驾车的权利,21公里的山路风光无限,让我心痒难挠,不过有失必有得,失去了既手可得的美景,夺得了安全进山的保证,还是值得。 午前赶到了古街定好的...
-
http://artist.artron.net/20181105/n1031469.html
2018-11-05 15:47:01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两周时期青铜壶撷英
- 相关描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两周时期青铜壶形态各异,特征鲜明,包含了两周时期中原文化、北方文化、齐鲁文化及楚文化等地域特色,是研究两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的重要资料。青铜壶自商代早期至战国末,由兴起、盛行到没落,经历了一千两百多年的发展和演变,是商周青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青铜...
-
http://news.artron.net/20181105/n1031413.html
2018-11-05 09:46:14
- 覃大立:传统工艺不是温室的花,真正的保护是回归当下
- 相关描述:“让传统手工艺回到当下生活——篮筐编织技艺应用作品展览”海报导言:2018年9月28日到10月28日,“让传统手工艺回到当下生活——篮筐编织技艺应用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是一次汇聚国内四大美术院校——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与广州美术学院的“编...
-
https://news.artron.net/20181104/n1031341.html
2018-11-04 15:45:59
- 玉器之道——解密中国文明的源代码
- 相关描述:2018年8月,中华书局出版了张远山关于中国文化考古的重要著作《玉器之道——解密中国文明的源代码》。书中综合考古证据,结合2100张全球玉器文物彩图,326种文献证据。阐释了华夏玉器的上古起源和中古承袭,精确论证了每种玉器的天文历法对位和宗教神话内涵。书中还系统解释了华夏文化的众多案例,如...
-
https://news.artron.net/20181102/n1036403.html
2018-11-02 00:00:00
- 庞琦的篆刻艺术——怎样用印(八)
- 相关描述:庞琦在北京中国侨联首届画展2012 2.闲章运用 中国传统文人画讲究诗、书、画、印融于一体。在欣赏书画作品的同时,常常会先看印章。 闲章一是可以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二是闲章的内容能够反映出作者的理想、追求、观念、情趣,从闲章来识别书画家的学识与修养。图9 庞琦画 扇面三幅 如:小...
-
http://artist.artron.net/20181101/n1030781.html
2018-11-01 16: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