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6秒
所有结果1182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梅墨生:黄宾虹是把皴法减到最小的山水画家
相关描述:  编者按:本期皇城文化艺术大讲堂给大家带来的是有关书画鉴定的内容,主讲人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著名的画家、理论家、书法家梅墨生先生。梅先生幼承家学,一直对诗词、古文化有着深刻的研究,在当今的艺术市场和学术界教育颇丰,成就卓著。   梅墨生简介   1996年至200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国...
墨骨道心
相关描述:  张翀出生在北京,成长在北京,和大部分人的北京人的“德行”不太一样。爱交友但不纵酒,喜欢高谈阔论但不抽烟。   人最终是一个精神容器,都会经历从物质到精神的虚度过程。各种现实的遭遇,理智与情感的纠葛、摔打、纠结,都是在拷问自己,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经历了类似声色犬马的所谓豪...
尹默水墨画的“现代性”——《尹默现代水墨画集》序
相关描述:  在我看来,画家尹默称他自己的作品为“现代水墨画”是有深意的。这个现已被人熟知、不加思索流传的名词,它的重点应在“现代”两字的界定上。作为时间的“现代”自然不必赘说,作为艺术的“现代”,则复杂难言。   有一个也许是表面的现象,我的一个德国艺术批评家朋友,对以水墨为特征的中国传统国画,...
虚静的世界——读杨家永的水墨画
相关描述:  消瘦的面庞、淡定的神情以及颌下的长须,使杨家永恍如从中古走来。他像一个蛰伏在都市里的隐士,在自己的理想国度中沉默潜行。  杨家永早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大学期间就以油画作品参加过1985年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画展,这个展览曾经让很多名不见传的画家迅速走红...
艺术家“绝笔之作” ,值得一看
相关描述:  当个体生命随着死亡而终止之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去面对,但任何人都无法抗拒这一人生遭遇。这既有几分无奈,也有丝丝悲凉。但文学家、艺术家用绝笔之作留下在生死之间的感悟,就像美学家叔本华说的:“生命最深奥的基本因素是不会被死亡所拘束的。”文学上的绝笔之作,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周汝昌的...
卢新华:对艺路人生充满着敬意与崇拜
相关描述:   8月23日,袁运甫暨清华美术学群作品邀请展开幕式在国家大剧院举行,卢新华作为受邀的65位老中青年艺术家之一,他创作的油画及创作的风格得到了包括袁运甫在内的众多知名老艺术家的认可。卢新华本人也曾经撰文《美术学群承前启后的一面新旗帜》,向袁运甫先生的艺术人生致以敬意。卢新华在该文中说:...
“丹山•韵”王文锐精品展珠江新城国馆开幕
相关描述:  8月26日,国画大师王文锐“丹山•韵”精品展在广州珠江新城国馆开幕。   王文锐自幼跟随岭南名宿孙文斌先生学习花鸟画,后习清华美院院长张仃先生焦墨山水。以三十多年时间的游学创作历程,形成独树一帜的画风:刚阳古拙的线条力透纸背,传统山水笔墨融合西洋画法,驾驭水墨和色彩的能力娴熟,自成一...
郎绍君:理解中国画(三)
相关描述:  近30年来,对潘天寿的研究有很多成果。除潘氏本人著作如《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顾恺之》《潘天寿诗集注》《潘天寿谈艺录》(潘公凯编)《潘天寿论画笔录》(叶尚青记录整理)《潘天寿书画集》(全二集)之外,还有《潘天寿研究》(全二集),《潘天寿评传》(邓白)以及传记性著述、回忆性著述...
(文化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穆家善中国焦墨山水画高研班招生简章
相关描述:   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文化代表人物”促进我国美术创作的进一步繁荣,(文化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将开办“穆家善中国焦墨山水画高研班”,现面向全国文化系统艺术工作...
张桂铭印象:海上的彩色明珠
相关描述:   秋(中国画)张桂铭   因为《画家齐白石》那幅肖像,我知道了张桂铭。1984年底,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我清晰地记得《画家齐白石》肖像挂在东南角厅过厅门侧,那枯涩的意笔,清雅的淡墨,极其精妙地塑造了老画翁的形象,和他那颗与鸽子一起腾翔的“愿世人都和平”的心。该...
阴澍雨:传统题材和当代精神
相关描述: 阴澍雨   8月10日,阴澍雨和祝帅的联展“同行”在三恒美术馆开幕,这是两人的第二次联展,祝帅的书法和阴澍雨的写意花鸟相得益彰。从题材上看,两人的创作的确找不到当代的气息,在当代水墨盛行的今天,阴澍雨却坚持着“传统”的道路,在他看来,花鸟的题材并无所谓传统与当代之分,因为花鸟无法像人...
纯水墨作品应更好卖
相关描述:  很多藏家朋友购画,总喜欢选取有色彩的、效果艳丽的作品,并认为将来若再次到艺术市场出售时,会更讨新的收藏爱好者喜欢,出手几率大。基于这样的考虑,名家之作,大多是颜色丰富的作品好卖,颜色少的作品相对知音就少,一直以来这样的收藏观在当今收藏市场非常普遍。   然而,这样的观点对于收藏中国绘...
“学院美术30年沵谷李光经历绘画展”研讨发言
相关描述:  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五十多岁的李光第一次举办个人画展,我个人觉得这有一点点像出土文物。在今天这样的画家已经很少了,今天的画家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可能一年要办好几个展览,像他这样几十年下来办一个展览,在今天确实很稀少,这说明他把艺术确实当“...
引领与前行——中国山水画三十年九人文献展开幕
相关描述:   “引领与前行——中国山水画三十年九人文献展”于2014年8月8日下午3时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盛大开幕。本次展览囊括了中国当代艺术近三十年的成果,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次学术性的文献集成,本次展览以“图像展现历史”的方式娓娓道来,步步推进,在有限的空间内,铺展出想象的奇观,叙述出...
“笔随山河壮,墨涌大江流”——专访女画家文蔚
相关描述:    我知道文蔚是女画家,是在2013年12月6日山东省寿光市圣华美术馆举办的“文蔚迎新书画精品展”活动上。北京与山东等地的领导和书画界、学术界、收藏界等近百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从此文蔚作为女画家中的新秀映进我的视野,而文蔚作为国画大家崔如琢先生的入门弟子,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在读博士生,...
马振声:“中国画学”从经验式的研究中脱离?
相关描述:  7月28、29日,“中国画学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龙泉寺闭幕,本届研讨会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中国画学会和书画频道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位专家围绕“中国画学的体系及传承发展规律”这一主题进行研讨。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如何将经验主义的中国画学...
守住中国画的底线
相关描述:  刘晓林注:   关于中国画的笔墨问题,在上世纪末期曾在中国画坛展开过大讨论。有人认为对立的双方代表为张仃与吴冠中,其实当我们回头再来平心认识时会发现:他们不是对立的!张仃先生的“守住中国画的底线”与 吴冠中先生的“笔墨等于零”都有道理,都有相融处。然而如果让我在二者来做选择时,我依然...
“澄怀味象”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第三届院展之穆家善作品赏析
相关描述:  2014年7月12日上午,“澄怀味象——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第三届院展”“大道书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成立十周年书法作品展”同期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以“澄怀味象”为主题的此次院展延续了2007年首届院展以来对于当代中国画笔墨情感的追求。经过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一年多的精...
浅谈中国山水画——崔振宽赴德国艺术交流学术报告
相关描述:  崔振宽2013欧洲文化交流   2013年9月29日至10月22日,崔振宽先生应邀出访德国参加杜塞尔多夫举办的画展及学术研讨会并发表学术报告,期间到德国中部及巴黎、荷兰、比利时等地采风。   作为东方艺术的典型代表,中国传统绘画分为三个大的类型,包括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心灵之旅——品读林良丰先生山水画
相关描述:  最早“认识”林良丰先生是从他的画集。由于喜欢他的画,他画集扉页上的照片——一位在简朴的书架前专注挥毫的年青人,便长久地进驻到我心里。   妙湛法师为他的画集题词:于平常处见禅境。可谓知者之言。余纲教授说他的画能够打动人的内心深处。这应该说是相当高的评价了。一般在展览中,能让人驻足的作...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