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469条信息
- 抽象艺术家捡漏“老油画”
- 相关描述: 一边谈捡漏老油画,一边谈抽象艺术是原始股。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抽象艺术画家李磊,在艺术收藏界堪谓“左右逢源”。不管是谈到对老油画的迷恋,还是抽象艺术在当代艺术市场上的潜力,李磊都认为,收藏要出自兴趣和理解。正如他的捡漏心得一般,“捡漏要捡得高兴,要发自内心的喜欢、欣赏”。
对老油...
-
https://news.artron.net/20081112/n62718.html
2008-11-12 16:42:31
- 价格会变,什么不会变?
- 相关描述: 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面临金融海啸剧烈冲击的当下,佳士得却出人意料地在本月末即将举槌的香港秋拍上,坚持数千万元的高额估价。那样的估价依据何在呢?
张丁元,佳士得当代艺术业务主管也承认,当前的市场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尽管他声称估价向来很低,但他们也主动调低了今年秋拍的估价,幅度达25%...
-
https://news.artron.net/20081110/n62448.html
2008-11-10 10:13:52
- 艺术精品更具投资价值
- 相关描述: 艺术品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和精华,不仅浓缩了古老的历史文化,也包含着艺术大师的智慧和心血。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如何衡量其价值?什么样的艺术品才更值得投资?我国目前的艺术品价值评估体系是否成熟?日前,本报记者就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近年迅速升温背后隐藏的这些问题,特别采访了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
-
https://news.artron.net/20080829/n56753.html
2008-08-29 15:35:56
- 《五谷杂粮》演绎艺术“成份”——与许江谈江湖、学院及其他
- 相关描述: 做为中国美术学院80 年校庆的引子《五谷杂粮》展吸引了国内许多艺术家评论家的关注;3月2日的论坛上顾振清、吕澎、周彦、吕胜中、邱志杰、高士明、杨劲松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会议间隙,本刊记者与许江就本次展览进行了简要的对话。
...
-
https://news.artron.net/20080423/n44115.html
2008-04-23 09:44:32
- 十八案:到此一游——吴淞口调查报告
- 相关描述: 到此一游——吴淞口调查报告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数码传媒学院
龚彦 金峰
这次提供交流的部分主题性教案和作业,是本科三年级和一年级学生的课堂作业中选取的,基本反映出目前学院的教学状况,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看到有意思的教学案例,为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可能性和突破...
-
https://news.artron.net/20080314/n42570.html
2008-03-14 13:13:07
- 沈忱专访
- 相关描述: 古:沈忱先生,我记得1988年你刚来美国时,我们在史考西根艺术学院见过面。你说你当时正在创作的那些抽象画与中国那时候的艺术创作风格是相违背的。实际上,它们被认为是革命性的。那些作品是巨幅水墨作品,强调书法的运笔和灰色调的泼墨。你能否谈谈那些作品?当时影响你的是什么?
沈:我记...
-
https://news.artron.net/20080312/n42470.html
2008-03-12 16:24:02
- 2008年俄罗斯艺术考生本科招生访谈
- 相关描述: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教育在线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我们目前是在2008年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的现场,也就是我们所在的北京国贸展厅为大家直播本期的视频访谈节目。本期我们请到嘉宾是中国国际交流中心俄罗斯留学部的资深留学专家曹兵华老师,首先请曹老师和中国教育在线的广大网友们打...
-
https://news.artron.net/20080303/n42045.html
2008-03-03 14:13:04
- 吴冠中:至情至性 至真至诚
- 相关描述: 2007年深秋一个舒爽的午后,我们如约来到著名艺术家吴冠中位于北京丰台区的寓所,对老先生进行了一次愉快的采访。预计一个小时的采访足足谈了两个小时,身穿一件旧毛衫的吴先生兴致很高,88岁的他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而敏捷,言谈轻松而爽利,采访中大家不时爆发出开心的笑声。
记:吴先生,很高...
-
https://news.artron.net/20071123/n37732.html
2007-11-23 10:50:42
- 特米斯艺术馆“新具象十人展”专访画家纪实
- 相关描述: 采访丁一林教授
问:丁教授,您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系主任,对特米斯这次举办的新具象十人作品展肯定会有自己独到的考虑和见地,请您谈一下对本次新具象十人作品展的印象。
丁一林教授:可以。这次展览参展画家十有八九都是中央美院毕业的,叫做油画研修班,也有在读艺术硕士,都是极具实...
-
https://news.artron.net/20071020/n36775.html
2007-10-20 14:30:34
- 汉代瑰宝九镶金玉铁带钩
- 相关描述: 带钩的使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春秋战国,北方草原少数民族部落将各种花饰繁复、形态奇异的金属带钩传入中原。带钩早期又称“师比头”、“鲜卑”、“挂钩”等,多为铜质,也有少量玉、金、银、铁、骨等材质。战国至汉代是带钩的鼎盛时期,在这段历史中,出现了大量玉、金银、金镶玉、错金银、鎏金等种类...
-
https://news.artron.net/20071009/n35354.html
2007-10-09 16:45:50
- 第二届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即将亮相广东美术馆
- 相关描述: 2007年9月28日,“第二届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即将于广东美术馆开展。这次展览是继2004年成功举办“首届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之后的又一次凝聚本土青年艺术创作者的盛会。
广东美术馆一直以来提倡对艺术新生力量的深度关注。通过本馆的影响力、辐射力和高度负责的学术精神以及社会担当...
-
https://news.artron.net/20070921/n34704.html
2007-09-21 15:49:20
- 杨晓阳等荣获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
- 相关描述: 日前,教育部公布“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单,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杨晓阳等100名教师成为获奖者。据悉,这是西安美术学院的第2位全国教学名师,第一位获奖者是刘文西。
本届名师奖经过地方推荐、同行专家网络评审、会议评审3个程序产生,共有100位教师获奖,其中从事高等学...
-
https://news.artron.net/20070911/n34138.html
2007-09-11 09:15:50
- 第一届德中建筑、设计和艺术教育论坛即将在德国举行
- 相关描述: 为了促进德国和中国之间的建筑、设计和艺术高等教育的交流,促进德中建筑、设计和艺术教育国际化进程,DCKD德国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将从2007年起每年和中国、德国的高等建筑、设计和艺术院校和组织合作,在中国和德国不同的城市举办一届分中国会场和德国会场两次“当代国际教育-中德和德中建筑、设...
-
https://news.artron.net/20070528/n28786.html
2007-05-28 10:57:12
- 守望自然——试论陈天龙油画艺术
- 相关描述: 在中国画坛上,总有着一些默默的耕耘者,他们甘守寂寞,名不出闾里,从不追逐功利,却把一生献给了艺术,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成就了浑厚的艺术造诣。2005年暮春5月,上海举办了首届中国意象油画展,展览集中了江、浙、沪三地在意象油画艺术创作上卓有建树的油画家们近百幅优秀作品。展览获得了比预期更...
-
http://comment.artron.net/20061110/n16977.html
2006-11-10 13:28:44
- 崔如琢《千山飞雪图》巨作---- 一拍惊世天下知
- 相关描述: 在5月29日举行的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著名国画家崔如琢先生的一幅巨型“千山飞雪图”以1500万港元成交,这是佳士得卖出的最大一幅国画,也是在世国画家拍得最贵的一幅画。
崔如琢是书画家、鉴赏家,也是收藏家。他1944年生于北京,1981年定居美国,现居北京。
对于...
-
https://news.artron.net/20060607/n27500.html
2006-06-07 00:00:00
- 2006年03期: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几个硬性指标
- 相关描述: 一、展览经历。展览经历主要是看艺术家参加国内外大展的经历,比如双年展、三年展,其中又以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为最高阶梯。从1993年以来,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家(以架上绘画为主)基本上都参加过这三大展中至少一个展览,他们在参加这些展览后,大多数人都开始了飞黄腾达的人生历程...
-
https://news.artron.net/20060602/n14325.html
2006-06-02 14:54:46
-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几个硬性指标
- 相关描述: 一、展览经历。展览经历主要是看艺术家参加国内外大展的经历,比如双年展、三年展,其中又以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为最高阶梯。从1993年以来,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家(以架上绘画为主)基本上都参加过这三大展中至少一个展览,他们在参加这些展览后,大多数人都开始了飞黄腾达的人生历程...
-
https://news.artron.net/20060407/n3041.html
2006-04-07 10:17:10
- 白石老人自传(二)——雕花养家
- 相关描述: 光绪八年(壬午·一八八二),我二十岁。仍是肩上掮了个木箱,箱里装着雕花匠应用的全套工具,跟着师傅,出去做活。在一个主顾家中,无意间见到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五彩套印,初二三集,可惜中间短了一本。虽是残缺不全,但从第一笔画起,直到画成全幅,逐步指说,非常切合实用。我仔细看了一...
-
https://news.artron.net/20060404/n3170.html
2006-04-04 11:42:02
- 王沂东之最
- 相关描述: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王沂东在美国呆了几年后再回北京。人回来了,对美式乡村宁静悠然的生活环境的追求却留在了骨子里。他和杨飞云及另外两位画家一合计,共同在河北燕郊买了一块地,各自按自己的理想造了一栋屋。那时的燕郊还比较荒凉,四人合住为的也是好有个照应,如今他们的居所已是燕郊闹中取静的绝佳所...
-
https://news.artron.net/20051111/n14920.html
2005-11-11 09:30:40
- 三百年后看八大
- 相关描述: 1705年八大山人(1626—1705)仙逝,距今已整整300年。3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画家从八大的艺术中汲取营养,其绘画的创新与意境的深邃为后人大大称颂,八大的人生是寂寞的,八大的绘画永不寂寞。
笔墨纵恣花鸟传情
八大的绘画以花鸟画成就最高,评价也最高。八大的花...
-
https://news.artron.net/20051109/n14936.html
2005-11-09 10: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