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21秒
所有结果2551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赏那桃花朵朵,开在心中的远方 | 专访 x 沈明权
相关描述:  编者按:当创作者的内在精神、价值观等集中投射到作品时,似乎更容易让人理解“画如其人”的深刻涵义。面对浮躁尘世,沈明权老师始终保有一份清醒,自在畅游于笔墨天地中,入其笔下的“桃花源”,让人流连忘返。  将时间自由化,与现实的一切脱离开来,在非理性的艺术层面上,构建出一个理想国,以达成或升...
刘亚明和他的八十年代: 精神守望者的人间乐园(待续)
相关描述:  “三十年过去,你和王朔他们是否站在一起?”  刘亚明没有回答,这种问题没有答案。  刘亚明的人生际遇带着典型的东方特色。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人受不得理论的干扰和钳制,可又不得不接受其导流的涌动性。天生的性情决定作品的品味,技巧的深浅也多少决定作品的境界。  文化毕竟是醉人的。那天我和刘亚...
刘亚明:伦勃朗在东方的传承者
相关描述:  艺术家刘亚明在博物馆看画的经历之前很多评论家写过无数。他看了太多大型绘画,鲁本斯,雅克·拉格朗日,卡拉瓦乔、达维特,还有库尔贝……看多了他还是发现一些问题。“我从十五六岁开始画大画,知道大画最重要的是掌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虚实、空间、距离,画画的人在近处,但看的人在远处,你近处看到的效...
雅昌快讯 | 情牵家乡 心系人民 :画家王西京为西安抗击疫情捐赠100万元
相关描述:西安的疫情防控已经进入一个攻坚克难的非常时期。西安市著名画家王西京刚刚在北京参加完全国第十一次文代会,因受邀中央电视台的专访而暂时滞留在京。这时传来西安封城的消息及疫情的肆虐和相关的各类民生问题。他心急如焚,作为一个热爱家乡的西安人,他坦言,在封城防控中最累、最苦、付出最多的永远是我们可亲...
甘做工笔画事业的铺路石--萧玉田先生访谈录
相关描述:  萧玉田是我大师兄,我们追随恩师潘絜兹学艺、修身。虽为同门师兄弟,但几十年各为艺术和事业奔忙,聚少离多。尤其是师兄虽年近古稀,仍身兼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要职(原任承德画院院长)。师兄对各项工作均力求完美,殚精竭虑,恪尽职守。为具体工作所累,冗务缠身,基本占用了...
雅昌专稿 | 吴少华:34年“会长”生涯 从青葱到华发苍然
相关描述:吴少华改革开放为上海带来了重大历史发展机遇。除了经济开始上行外,反映到百姓生活上的变化更为明显。以民间收藏为例,当时被批为“不务正业、玩物丧志”的群体,在改革开放后的宽松环境下得以正名,原来收藏鉴藏等“地下活动”也被搬上台面。这其中体现最明显的是当时集邮队伍的迅速壮大,随后这类职工业余文化...
雅昌专稿 | 让捐赠人也火起来:早期上海博物馆馆藏往事
相关描述:网络搜索上海博物馆,会出来这样一个链接“全国人民捐出来的上海博物馆”。形容虽有点夸大,但也确实说明了上海博物馆馆藏背后经历800多位捐赠人,1200余次捐赠的现状。“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用数据来说,截至2020年末,上海博物馆所藏珍贵文物逾14万件,其中3.3万...
艺术家 | 郭石夫作品欣赏
相关描述:郭石夫工作室  访谈  初篇·枕上得来  丛薇:郭老师,您平常有时间就在家画画吗?您画之前需要构思吗?  郭石夫:是的,经常在家画画,随意的画,今天想起什么就画什么,我刻过一方图章,这枚图章有四个字就是“枕上得来”。怎么解释这四个字呢,就是我有时候在晚上做梦的时候,睡觉的时候想好了,第二天...
人文中的山水 山水中的人文--陈航西行漫记访谈录
相关描述:  饶宗颐先生提出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为传统山水画的现代转向开辟了广阔的空间。陈航先生在西部跋  涉近30年,写生创作数千幅,对西部山水的创作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访谈时间:2021年3月16日  访谈地点:中国敦煌  周建朋(以下简称周):第一个问题关于西部写生,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到西部...
最早的记忆V
相关描述:爸爸活着的时候,妈妈最难对付的事就是为爸爸筹钱办学校。三四十年代,像父亲这种文化人,教育家,薪水较高,我在父亲的日记里发现他记的收入到当月薪水800元,之外,他兼几所中小学的教务和讲课,收入不菲。他除了给妈妈一些钱带孩子以处,几乎从不留别的钱给妈妈。藉口只要一个:给学校了!盖教室,修通往学...
我的故乡在画布上
相关描述:郭常信油画家、水彩画家、版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1  1941年,杜希斌还在沈阳念书。那时候东北的学校得学日语,杜希斌不爱学,每次考试都是负分。别人不会顶多零分,他怎么能得负分呢?原来别人不会的题就空着,他也不会,但是他不空着,他在卷子上背写陆游的诗歌: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
张晓刚:与毛旭辉相关的记忆
相关描述:  视频拍摄、剪辑/叶清  以下文章根据2021年6月23日张晓刚采访口述内容整理而成初识“小毛”  我最初听别人提到毛旭辉的名字,是在1975年。  那年我17岁,还在上高中,在昆明开始学画画,认识的人很少,身边只有两三个一起学画的朋友,他们和昆明的“画画圈子”比较熟悉,所以常会听他们讲...
张晓刚:与毛旭辉相关的记忆(上)
相关描述:文/郝科视频拍摄、剪辑/叶清以下文章根据2021年6月23日张晓刚采访口述内容整理而成初识“小毛”我最初听别人提到毛旭辉的名字,是在1975年。那年我17岁,还在上高中,在昆明开始学画画,认识的人很少,身边只有两三个一起学画的朋友,他们和昆明的“画画圈子”比较熟悉,所以常会听他们讲:昆明有...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研究员陈训勇 “蚁父”印象
相关描述:■陈训勇(右)与父亲在一起。■陈训勇 对牛谈勤​■陈训勇 爱幼护生■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蚁民”之父故简称“蚁父”。蚁父是军人,参加过解放战争,立过功。1954年退伍回家乡,1956年蚁民就成为了蚁父的儿子,相与陪伴了六十四载。蚁父2019年12月20日仙逝,今年是我第二个没有父亲的父...
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老林
相关描述:​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含三百余篇千字短文,分社会观察、艺文杂谈、生活百态三辑,这些文章是作者关于生活、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的体悟与认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直白,体现了孙振华先生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
这些上海老手艺,请慢点消失吧!
相关描述:  记得一次在繁华的徐汇美罗城外,碰见一位卖花的老奶奶,她一口吴侬软语将从商场出来的人群吸引过去,满怀好奇的我也跟了过去。  走进一看,只见她手里提着一个花篮,里面放着栀子花串起来的手环,还有许多栀子花串成的小花串儿,隐隐可以嗅到一阵花香。  听老一辈人讲,他们那个年代姑娘们在逛街时,最喜...
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租房困局
相关描述:​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含三百余篇千字短文,分社会观察、艺文杂谈、生活百态三辑,这些文章是作者关于生活、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的体悟与认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直白,体现了孙振华先生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
​谌宏微——气从笔出 韵从墨出
相关描述:水墨风景系列之1-谌宏微-66×45cm“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在谌宏微的画里,辛弃疾眼里的山河隐约可见。水墨风景系列之2-谌宏微-75×47cm饱满灵动的水晕屏障一气呵成,跳跃而不安分的笔触带出了一抹欣欣向荣的生命力,眼前苍润连绵的山脉,氤氲的雾气,错落有致的山林,给人一种浮...
中国美术馆2021年博士后招聘简章
相关描述:  中国美术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现收藏各类美术作品12万余件,从古代到当代,各时期的中国艺术名家代表作品,构成中国美术发展序列,兼有外国艺术作品,同时也包括丰富的民间美术作品。自1963年开馆以来,中国美术馆已举办数千场具有影响的各类美术展览,反映了中国美术繁荣发展的态势,也...
艺术号·专栏 | 吕立新:从画价看变化
相关描述:最早与中国画大师作品接触应该是在1982年的夏天,当时我18岁。那一年,我考上了河北大学中文系。九月初新生入学,便从家乡唐山坐火车前往学校所在地保定,开始四年的大学生活。中途经过北京,下车,在大姨家小住了两天。北京友谊商店外景座落在东长安街上的友谊商店是那时我最爱逛的地方,按现在的说法就是...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