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23秒
所有结果926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这么多文物杭州怎么保护?
相关描述:  昨天召开的杭州文物工作会议透露,杭州已经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可移动文物,是指博物馆里大大小小的馆藏物品,比如南宋官窑博物馆里的陶瓷、玉器,中国茶叶博物馆里的古茶具等。在为期三年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整个杭州登录文物有9万多件。   还有不可移动文物,指的是桥...
博物馆也要学会“讲故事”
相关描述:  最近,国内某博物馆一个大型展览汇集了众多精品,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观众从展厅走出时却很懵。有人坦言,精品虽多,但彼此没有明显的主次与关联,铭牌上也只是简单写着名称、年代、出土地点,像是把文物从库房搬到了展厅,让人看不出头绪,也提不起兴致。   实际上,这应该是很多参观者的普遍感受。一...
邮票投资收藏的秘诀
相关描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少朋友手头都有了闲钱,于是便想拿这些钱去做投资。而如今的投资市场,收藏投资是最受欢迎的,它的风险相对较小,利润也很不错,那么在收藏市场什么藏品是最受投资者欢迎的呢?答案当然是邮票!是的,邮票是收藏领域当中正当红的版块,不少邮票品种...
博物馆满馆精品 为何观众却一脸懵
相关描述:  最近国内某博物馆的一个大型展览汇集了众多精品,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观众从展厅走出时却很懵。有人坦言,展览中精品虽多,但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主次与关联,展品铭牌上也仅简单地写有名称、年代、出土地点,像是把库房搬到了展厅,让人看不出头绪,也提不起兴致。   有学者提出,博物馆正经历从以藏品...
浙江古籍保护成果丰硕
相关描述:  6月17日,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浙江大学图书馆等浙江省内主要古籍藏书单位协办的“浙江省古籍保护成果展”在杭州浙江图书馆展出。   本次展览分为“调查家底——开展全面、规范的古籍普查”“改善环境——中小型古籍库房建设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分级保护——建立珍贵古籍名...
摸清地名家底,记录古都变迁
相关描述:  入夏的北京再次迎来“高烤”,凉爽的空调房成了人们最乐意待的地方。然而,在高温下,有这样一群人,每日走街串巷、“上山下乡”,拿着设备对着街巷内的门牌、胡同拍照、记录,警惕的市民以为他们是踩点的“贼”,可事实上他们却是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信息采集员。   摸清地名基本情况,掌握地名...
清华新锐水墨画家探访宣纸之源
相关描述:   6月17日-19日,6位清华美院毕业和在读的青年水墨画家在“非遗进清华”项目负责人陈岸瑛副教授和策展人鲁纬先生带领下,赴宣城泾县小岭与曹氏宣纸第27代和28代传人小聚,深入了解宣纸的产生环境、制作工艺和历史传承。   “观复雅集——新锐水墨画家东方墨语创研会”成立于2015年5月...
馆长承担第一责任 倒排普查进度表:浙江集中培训全省美术馆藏品普查人员
相关描述:  5月29日至31日,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全省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人员培训班在杭州举行。培训班上,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领导小组成员、普查办公室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登记著录专业委员会主任游庆桥进行开班培训,为浙江省美术馆藏品普查人员详细解读了《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方案》。...
晒家底晒到首都博物馆:文化资源开设网上平台
相关描述:  为更好地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实现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的转化应用,首都博物馆通过两年时间集全馆之力对本馆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全面梳理清点,真正摸清了“家底儿”,并建立了国内首个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线上展示平台,让文物从“展线”逐步走向“网线”。该成果展示平台已于6月7日试运行,6月11日...
首都博物馆开设网上平台“晒家底”
相关描述:  为更好地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实现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的转化应用,首都博物馆通过两年时间集全馆之力对本馆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全面梳理清点,真正摸清了“家底儿”,并建立了国内首个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线上展示平台,让文物从“展线”逐步走向“网线”。该成果展示平台已于6月7日试运行,6月11日...
首博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示平台上线
相关描述:  为了更好地“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实现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首都博物馆通过两年时间集全馆之力对本馆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梳理清点,真正屡清了“家底儿”,并建立了国内首个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线上展示平台,让文物从“展线”逐步走向“网线”。该成果于6月11日零点正式上线。 ...
晾家底儿:国内首个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平台将上线
相关描述:  为了更好地“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实现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首都博物馆通过两年时间集全馆之力对本馆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梳理清点,真正屡清了“家底儿”,并建立了国内首个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线上展示平台,让文物从“展线”逐步走向“网线”。该成果展示平台已于今日试运行,6月...
甘肃历代长城长度居全国第二 仅次于内蒙古
相关描述: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甘肃省文物工作会上获悉,“十二五”期间甘肃省文物资源家底基本廓清:不可移动文物16895处,国有可移动文物419672件(套);历代长城3654千米,长度仅次于内蒙古,居全国第二。其中,明代长城1738千米,居全国之首。   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介绍,“十二五”期间...
“民间文物艺术品备案中心”在京揭牌
相关描述:  5月27日,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和中国收藏家协会共同发起成立的“民间文物艺术品备案中心”在北京揭牌。   民间文物备案工作,多次被列入五年规划、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层面历来高度重视。近期,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召开了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将“健全文物登录制度,...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丰硕
相关描述:  文物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记忆和见证,是国家和民族的“金色名片”,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为摸清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家底情况和保存现状,2012年10月,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18日,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中已注册收藏单位...
西藏可移动文物获“国家级电子身份证”
相关描述:  日前,西藏已完成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等在内的800余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移动文物的数据采集、审核、验收、上报等数字化建档工作,十余万件可移动文物首次获得“国家级电子身份证”,西藏可移动文物调查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为摸清可移动文物“家底”,2013年底,西藏正式启动了第一次...
抢险加固、消除隐患仍是长城保护的首要任务
相关描述: 样边长城   今年是《长城保护条例》实施第10周年,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保护一直备受各界关注。10年过去了,长城保护现状如何?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陆琼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文物局自2005年起便启动了为期十年的“长城保护工程”,...
北京普查可移动文物家底 圆明园启动86处遗存整修
相关描述:  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北京市历时3年多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交出首份答卷。据《京华时报》报道,截至2016年4月1日,北京市申报的普查可移动文物6383254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39388件/套,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近日,圆明园西洋楼遗址完成木栈道铺设,这...
大地生长的故事之——踩像
相关描述:  深沟里还有一条隐秘的路,它把自己藏起来。在村里生活的后辈人,都不一定知道。一不小心,就拐入另一条荒路回不来。夏天,它完全由两山黝绿的次生林的悬抱形成,深不见底。如时间的隧洞。农人吆牛吆马进去种地,就像陷进了一口仓。只有把土地和命放在它身上的人,才熟知那山顶上最终的收获。   大地头像...
中国长城保护将不会进行大规模修复或复建
相关描述:  山西阳高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的长城是明朝嘉靖年间修筑的,距今约有500年的历史,保存较为完整,特色鲜明,有台地长城、山地长城等。现存墩台138座。境内长城沿线涉及县内3个乡镇25个村庄,村庄多以堡、墩、营命名。   在11日的中国国家文物局例行发布会上,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陆琼...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