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2秒
所有结果1683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非媒介——张羽、梁铨作品展”
相关描述:  2012年7月20日,由知名策展人杭春晓先生策划的“非媒介——张羽、梁铨作品展”,在798艺术区悦·美术馆开幕。展览由悦·美术馆、大象艺术空间馆、高名潞当代艺术研究所共同主办。据策展人和主办方介绍,“非媒介”展主要偏向于学术性和研究性的梳理工作,在开幕当天,特别邀请活跃于艺术策展、批评...
水墨之间
相关描述:  中国画采用渗透性极强的宣纸和饱含水墨的毛笔作为媒介,为中国画提供了表现上的无限可能性。传统中国画在理论与实践上自成体系,在表现技法上侧重笔墨研究,在宣纸的体验中侧重水墨研究。中国画充分运用水的性能,水与墨在表现上相互依存,墨得水则变,色得水则润,笔得水而有形,笔墨之间在于水。通过对自然...
张羽&梁铨:实验水墨应该超越媒介
相关描述: 张羽 《封存的指印2012.4.16》 82×60cm,木材玻璃盒、指甲油 2012   张羽 《封存的指印2012.4.16》 局部 张羽 《封存的指印2012.4.16》 局部   【导语】2012年7月20日,由知名策展人杭春晓先生策划的“非媒介——张羽、梁铨作品展”...
“传模移写”展览前言
相关描述:  “传模移写”这个展览试图用两种方式来呈现艺术家李纲最新的水墨试验的特性。一是艺术家李纲将“印”作为一种主要的结构手法。这些作品共同的面貌使用了很多实物拓印,或者折叠宣纸进行有规律的印染。这是对“传模移写”的一个引申意义上的使用;而另一个则是从谢赫的六法原意出发。五世纪谢赫提出“画有六法...
非媒介:隐藏的能指
相关描述:   由杭春晓策划的“非媒介:张羽、梁铨作品展”,于7月19日至7月27日在北京798艺术区,悦•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的主题在于,探究水墨作为视觉形式语言的一种“媒介”,其是否存在一种价值超越的精神属性?策展人邀请著名理论研究者高名潞先生、皮道坚先生,对水墨媒介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
水墨身份的自觉是一种文化态度
相关描述:  20世纪以来,水墨试图以西方化的形式语言、观念、主题、技法,改变或解放中国传统绘画早已形成习惯乃至程式化的笔墨、题材等特征,并取代中国画这一狭隘的民族文化概念。85思潮之后,经过新文人画、实验水墨、抽象水墨等方式的探索,水墨不仅拓展了自身的形态边界,而且开始探索通过与本土文化传统的有效...
实验创作才是寻找答案的最佳方式
相关描述:  广州铁幕画廊今年又一力推的年轻艺术家作品展,与之前铁幕选择的年轻艺术家比较而言,此次的《墨.印》展览中的黄伟鸿和陈文苑在展览经验这块显得更为青涩。   就选择年轻艺术家的标准问题,雅昌艺术网华南站记者也问询了此次展览的策展总监方琼女士。她认为在挑选年轻艺术家工作方面应该持一种严谨的态...
范治斌人物画艺术浅谈
相关描述:  水墨人物画自南宋梁楷滥觞以来,虽然代有才俊,但比起山水、花鸟画来讲显然是一代不如一代,尤其陈老莲、任伯年以降,由于笔墨语言、题材内容的陈腐与僵化,致使水墨人物画整体水平一直处于低谷。直到徐悲鸿、蒋兆和借引西欧写实画法予以改良,才使水墨人物画在二十世纪绽放光芒。经过一个世纪的不断演进,水...
张羽:《指印》——文化的重构与心灵的撞击
相关描述:  访谈地点:北京环铁艺术城张羽工作室 H009   访谈时间:2010年8月28日   李国华(以下简称李):《指印》系列的创作最早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张羽(以下简称张):是的。1991年,我开始尝试运用指印的方法进行创作,主要目的是拓宽艺术的表达形式:是否能够有新的途径来...
媒介作为精神体验的修辞——杭春晓对话张羽
相关描述:  地点:北京环铁艺术城张羽工作室   对话:张羽、杭春晓   杭春晓:毫无疑问的是,您在公众的接受层面上,被作为中国抽象运动的代表人物。到“指印”系列的时候,从形态的表征上说,您似乎又在背离所谓抽象的界限。您是怎样看待在这段历史中、未来的描述中,是一个抽象艺术家的身份?   张羽:...
 心印触迹──论张羽的水墨艺术
相关描述:  张羽(1959-)是中国大陆自1990年代以来「当代实验水墨」的核心人物──既是理论的号手,更是创作的实践者。以「实验」作为一种前卫的手段,张羽在晚近的一篇文章当中,指出实验水墨在语言的建构上,开创了两种新的表现:其一,「非具象的图式」;其二,「痕迹图像」。 放在张羽个人的创作脉络来看...
皮道坚:中国抽象艺术需要走出自己的路
相关描述:   尚扬 其昌计划-33,布面综合材料,270x1080cm,2011年   丁乙作品,十示2011-10,120x140cm,丙烯、画布,2011   周长江作品,《互补09.2》, 200x280cm,布面油画,2009年   艺术虫:对于“中国抽象”,您是如何理解的...
等待与回望中的私语
相关描述:  选择艺术,不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是为了那一份超越凡俗的心境自由,为此,艺术总是与人的最真实的一面互为表里——不论是外在的观照,还是内在的自省与真情泄露。   几年前认识白璎时,他正在租借的地下车库画室里,专心创作一批人物题材的水墨作品。挂在墙上的修改了很多遍的素描稿和水墨小样,让人感...
愿景
相关描述:  山水画远在唐代就已达到了艺术的高峰,随后的宋代又将其推到极点。自从以后数个世纪里,前人的画作图式及技术手法一再被复制。当下的山水画创作仍在迷惘中前行,创新发展仍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水墨画是近代有创新思维的中国画家制造的概念,其愿景都在创新改良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 的追随者,试...
许华新“江山如玉”个展表现空寒如玉的精神
相关描述: 艺术家许华新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   (雅昌艺术网讯 罗书银)2012年6月16日下午3点,许华新2012新水墨作品巡展《江山如玉》在北京798艺术区桥艺术空间启动,展览由夏可君策划,展出作品是许华新近几年来对水墨的新探索,以及其写生作品。   展览名为:“江山如玉”,许华新将江山比...
杨佴旻水墨画学术研讨会纪要
相关描述:  杨佴旻水墨画学术研讨会   议题∶一、杨佴旻作品的评论   二、水墨形式与当代城市生活景观   三、水墨与色彩的关系及相关问题   研讨会主持∶郎绍君   地点∶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艺术沙龙   时间∶2002年8月29日   郎绍君(美术理论家)   杨佴旻的作品,可以...
窗外有风:看杨佴旻的画
相关描述:  我借用杨佴旻的一幅作品的名称来作为这篇文章的切入点,是因为当我仔细阅读和观赏过他的许多画作之后,觉得它含有某种寓意,与杨佴旻整个作品发生着内在的联系。稍稍熟悉中国现代绘画史的人都不难发现,从林风眠开始,传统水墨的格局面临根本性的变化。台湾画家席德进曾宣称,未来中国绘画的历史将这样划分:...
舒适的“安乐椅”
相关描述:  杨佴旻少年时就学习水墨画,继而在大学兼学中西画。后来到了国外,又吸收了日本画的一些因素,形成了现在这样的面貌与风格。他仍用水墨材料工具,如宣纸、墨、毛笔和中国颜料,保持了水墨画的透明性。但把水墨主角换成了色彩主角,在题材、构图、造型、光线、笔法、情调和境界各方面也弱化了传统因素,而大大...
作为抽象实验的“传模移写”:李纲水墨作品的方法
相关描述:  我们将“传模移写”作为李纲这个展览的题目主要有两个考虑。一个考虑是李纲将“印”作为一种主要的结构手法;这些作品共同的面貌是使用了很多实物拓印,或者通过折叠宣纸进行有规律的印染。这是对于“传模移写”的一个引申意义上的使用。而另一个考虑则是从谢赫的六法出发。按照目前通用的解释,五世纪谢赫提...
秩序与印记
相关描述:  实验水墨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艺术媒介和表现语言,水墨有着与中国文化传统割不断的渊源,它在视觉经验上体现出鲜明的“文化身份”。尽管许多画家在实验中力求超越水墨表达方式的边界,但水墨媒介和语言上的特性却是难以丢弃的,因为一旦失去水墨的特性,实验水墨的基本载体将则不复存在。...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