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21秒
所有结果2572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展览预告】南宋序集变身“竹海”,准备好驾舟踏浪了吗?
相关描述: 竹海钩沉 • 携竹令色——令竹生活器物展 2018.8.3-8.9(南宋序集,杭州上城区中山中路59-69号) 开幕:8.4下午14:00 序幕:索梦宋画• 竹海钩沉 空间设计:造园工作室 王欣 孙昱 空间制作:杭州日兴家具有限公司 张承义 品牌顾问:霍晓 主展:竹...
中国画 的出路在哪里?
相关描述:  《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是著名中国艺术史学者方闻先生的经典著作,完成于上世纪80年代,多次再版,影响深远。中国画的出路在哪里?方闻通过对“道统”“文统”与绘画的关系,画家观照自然视角的历代变化以及画家诉之以形与求之以神等多方面的变迁梳理,勾勒出一条中国文化特有的文化心迹。...
中国古代书画交易
相关描述:  中国的书画自汉魏后开始出现交易活动。有明确的交易价格记载始于隋朝。[1]隋朝的绘画价格记录有两条:一条是齐王杨柬以骏马40蹄、美锦50段,从贺若弼手中收购《周穆王八骏图》;另一条是长安兴福寺以百金雇画手蔡生绘寺内佛堂北壁。[2]到了魏晋南北朝和唐代,情形完全不同了,名家作品屡被求购之事...
【雅昌专稿】何多苓:我的整个绘画史就是自己的一个世界
相关描述: 艺术家何多苓   上个月末,筹备许久的何多苓个展“山水光气”在西安美术馆与大家见面。开幕式上,一场《远方的森林》的演奏会中荡漾着波德莱尔的诗句和李斯特的钢琴曲,也拉开了中国抒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西安展览专场。 钢琴家高平、女高音歌唱家张怡、诗歌朗诵王为表演小型音乐会“远方的森林”...
台北故宫任职40多年,李霖灿解读东西方艺术
相关描述:  试把罗丹的沉思者像,和中国的北魏思维像摆在一起来看,您便会发现二者在思想的方式上迥然不同,一个是满头大汗地在想,一个是悠闲自在地在想。   前者的精神状态是紧张的,所以全身的筋肉都在用力气,尤其是腿的部分筋络奋张,形势危急,从一个中国人或东方人的眼中看去,我们每每不禁要问一声,思想亦...
视觉寓言的精神维度——释读王力克的绘画
相关描述:  人——视觉的寓言   力克先生的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古典气质,这在他以人物题材呈现方式上得到充分的体现。画者多年来一系列人物绘画作品中,一贯以柔和的色调和含蓄的笔触,将观者引入一个恬和宁静的界面。这与当下难以摆脱的繁复嘈杂呈现出大不相同的境界,显现出艺术家的人文素养。这种近似于修为的艺...
田旭中:中国古代书画交易
相关描述:  中国的书画自汉魏后开始出现交易活动。有明确的交易价格记载始于隋朝。[1]隋朝的绘画价格记录有两条:一条是齐王杨柬以骏马40蹄、美锦50段,从贺若弼手中收购《周穆王八骏图》;另一条是长安兴福寺以百金雇画手蔡生绘寺内佛堂北壁。[2]到了魏晋南北朝和唐代,情形完全不同了,名家作品屡被求购之事...
中国画的出路在哪里?
相关描述:  中国画的出路在哪里?方闻通过对“道统”“文统”与绘画的关系,画家观照自然视角的历代变化以及画家诉之以形与求之以神等多方面的变迁梳理,勾勒出一条中国文化特有的文化心迹。   《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是著名中国艺术史学者方闻先生的经典着作,完成于上世纪80年代,多次再版,影...
中国画的出路在哪里?
相关描述:  中国画的出路在哪里?方闻通过对“道统”“文统”与绘画的关系,画家观照自然视角的历代变化以及画家诉之以形与求之以神等多方面的变迁梳理,勾勒出一条中国文化特有的文化心迹。   《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是著名中国艺术史学者方闻先生的经典着作,完成于上世纪80年代,多次再版,影...
古风时雨染江山.胡江的国画慧眼
相关描述:   我一直觉得, 画和诗一样,是有眼的:诗有诗眼,画有画眼。画家的心中一定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虚拟世界。画家的慧眼在于看世界的虚与实吧。   阎立本初见张僧繇的画迹,觉得不过"虚得其名",可是再去看时,发现不愧是"近代佳手",待第三次仔细看时 "坐卧观之",朝夕揣摩...
中国画中怎么画水?
相关描述:   水,是大家最熟悉的东西。日常生活中,洗脸刷牙、洗衣服做饭,都离不开它。大自然中的雨雪霜露、江河湖海,说白了也都是水。   水本身是无色,也没有固定形态的,大家对水又这么熟悉,所以,绘画里的一大难题就是表现水。它那流动的形态,画得稍微不传神,就会被人发现。但水在自然界中又是那样常见,...
学术文摘丨从图像的重影看跨文化艺术史(下)
相关描述:  从图像的重影看跨文化艺术史   (下)   李    军   3. 《跨文化的艺术史:论图像及其重影》一书及其构成   该书的写作,孕育于笔者前一部著作完成的过程中,可谓深深投下了自身学术生涯的身影。   2014年底,在《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一书的“后记”中,笔者...
柳庭风静人眠昼——炎夏三伏天赏古画饮清凉
相关描述:  炎夏三伏天来临,唐代诗人杜甫曾有诗云“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估计也是赶上三伏天了,不过他又说“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虽然高温难耐,盛夏却也有诸多美妙,恰如“星繁愁昼热,露重有荷香”,亦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些美...
李劲堃山水画的转型意义
相关描述:  1.五・四以来,在中国文化对立与交溶的大背景下,有三种试图改造传统绘画使之向现代型态转向的折衷方案,直接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方向,它们是两高一陈的“写生”方案,徐悲鸿的“写实”方案和林风眠的“彩墨”方案。三种方案此消彼长,互相渗透而又互不相同,强烈地突显着现代中国文明冲突的...
李劲堃的梦幻世界——中国山水画革新的一种尝试
相关描述:  步入李劲堃近作展大厅,宛如置身于一个神秘的梦幻世界。眼前苍茫太虚,气象莫测:静,则万籁俱寂;动,则千壑奔腾,伴有雷霆、行云、流水之声。他经营的画面,意不在具体形象的塑造,却有一股力量使你驻足伫立,不由自主地去联想、遐思、追求。这是作者对中国山水画革新的一种尝试,是对传统审美习惯的挑战。...
那么多汉宫图,乾隆帝最爱哪幅?
相关描述:  时隔8年,宋代佚名画作《汉宫秋图》再次现身北京保利拍场,以1.242亿元(含佣金)拔得2018年春拍头筹,创本季古代书画最高价纪录。虽然比上一次的成交价1.68亿元略低,但不妨碍它在亿元俱乐部中的地位。当年那位佚名画家提笔作画时,恐怕没有料到千年后自己的作品竟会频繁受到拍场青睐,掀起亿...
乾隆爷独爱汉宫图
相关描述:   《汉宫春晓图》明 仇英   时隔8年,宋代佚名画作《汉宫秋图》再次现身北京保利拍场,以1.242亿元(含佣金)拔得2018年春拍头筹,创本季古代书画最高价纪录。虽然比上一次的成交价1.68亿元略低,但不妨碍它在亿元俱乐部中的地位。当年那位佚名画家提笔作画时,恐怕没有料到千年后自己...
“山静日长—郑文山水画展”于芊荷艺术空间开幕
相关描述: 参展艺术家郑文   2018年7月7日下午两点,郑文山水画个展在上海芊荷艺术空间开幕,取名为“山静日长”,此次展览呈现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郑文三十多年绘事之路汲古开今的最新成果,共展出28件画作,是郑文对回归中国人文哲思文明正途的自我阐释,也是画家艺...
民间画院的那些事
相关描述:   800多年前,在杭州望江门一带,有座令后世画家景仰无限的画院——南宋画院。在它存在的100多年间,留下的姓名可考的画家就超过120人,如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众星闪耀,为今天的各大博物馆留下许多杰作佳构。南宋之于中国文化史,乃是后人仰之弥高的连绵群峰,这群峰之中的南宋画院,犹...
雌黄与古书
相关描述:  北齐著名学者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篇云:“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意思是在没有广征博引掌握充足的证据之前,就不要妄意涂改,历来被校雠学家奉为至理名言。这里所言及的“雌黄”,与“雄黄”相对,学名三硫化二砷,是一种柠檬黄色微透明的矿物质,常被古人用作绘画颜料,比如前不久故宫博物院...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