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28秒
所有结果3222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郑诗亮:拓晓堂谈古籍拍卖那些年
相关描述:  中国的古籍拍卖可以说是无中生有。一件事情从无到有,就像老子所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个人是做不了事情的。之所以古籍拍卖能够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行业,一定是得到了各方面的帮助的。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   一是老一代学者的帮助。我得到了许多老先生的帮助。比如刘九庵先生。我刚进入拍...
再见《女史箴图》:一个世纪以前这幅名卷差点付之一炬
相关描述:  这次在英国再度见到《女史箴图》,距离我第一次见到这幅画,近七年过去了。我像见到老朋友一样,却依然是新鲜的感觉,依然是崇敬的心情。   画《女史箴图》的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前端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确立了中国绘画审美的价值观,确立了形神论,确立了中国美学的基础。   第一次知道顾恺之...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冯都通 荣登纽约纳斯达克大屏
相关描述:   从2018年4月19日起,“ichina1爱陶瓷”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冯都通先生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登上了素有“世界第一屏”之称的纳斯达克大屏幕,全天候连续滚动播放二天。   冯都通先生是来自中国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他的雕塑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除了来自生活经历的赐予,更重要的...
罗丹《思想者》其实是哀悼者?
相关描述:  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的作品《思想者》闻名世界。这尊青铜塑像在不少人看来是在沉思,但英国大英博物馆展览负责人、古希腊雕塑专家伊恩·詹金斯依据塑像的体态语言推断,它应该名为《哀悼者》。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2日援引詹金斯的话报道:“仔细看手和下巴,如果他在思考,他的手应该托住...
嘿链HEYchain与艺术品电商hihey合作,将百万件艺术品上链
相关描述:   全球有1000万位职业艺术家,大中华区就有近2亿艺术品收藏投资者,每年有50万艺考生,大英博物馆有800万件藏品,故宫博物院有130万件,全国各大博物馆有2300万件艺术品,艺术品是全人类历史的物证,艺术品的价值是随着时间价值递增的,也是唯一可以穿越长周期的投资品,艺术家的伟大创造...
【雅昌快讯】一个美国人,如何研究“在‘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国西南部的博物馆、美术馆现状及作用”?
相关描述: 座谈会现场   “一带一路”如今已不仅是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汇,随着中国的强大及改革开放的大步迈进,“一带一路”在全球也引发一波讨论热潮,讨论点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其带动的文化发展也是一项“老外们”着重想了解的热点。   美国学者康书雅博士(Dr. Sophia Kidd),中...
你开始对博物馆着迷了吗?
相关描述:  无论是用故宫胶带装饰大牌口红成为新的时髦,还是过去隐居幕后修复文物的匠人成为年轻人的偶像,又或是和腾讯、阿里巴巴、谷歌这样的大公司争相和博物馆合作,曾经高冷的博物馆们,正在用科技和创新手段走入大众视野。   2018年初,一档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来了。在开播之前,它的一组十分...
博物馆禁止拍照是保护文物?事情没那么简单
相关描述:  当你参观各种博物馆的时候,是否常常会在展厅内看到这样的标识?   直到现在,不少博物馆或展厅执着于禁止观众拍照。   这样的规定,在智能手机完全普及、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越来越显得不友好。毕竟,还有什么能比亲手拍下的一张‘蒙娜丽莎’,更适于在社交媒体上打卡、炫耀呢? 《蒙...
乌鲁木齐一市民家中收藏清末教科书
相关描述:  物理史地俱全,你猜有家庭作业吗?   亚心网讯 (文/图记者秦金俐)清末民初是中西文化交汇的时期,一切都处于新旧大变革中,作为国民教育基础的教科书在新旧制度的冲突中是什么样?在市民王全意家就有一套祖传的宣统年间出版的“高等小学”教科书,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捡拾些历史碎片。   53岁的...
古代的剪刀什么样?
相关描述:  衣食住行,衣居首位。作为裁衣工具的剪刀的发明,可谓中国工艺史上的革命性创举之一。今天,剪刀已经成了我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基本上各个行业都能用到剪刀——裁缝剪布剪线,剪纸艺术,裁剪金属,牧民剪羊毛,花匠修剪枝条,动手术等。剪刀已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具,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
罗丹与古希腊艺术展
相关描述:  展览时间:4月26日至7月29日   展览地点:英国大英博物馆   1881年,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初次来到伦敦。在一次大英博物馆的参观中,他在看到帕特农雕塑后,便立即被这些古希腊杰作的美丽所吸引。如同许多考古遗迹,帕特农雕塑经过几个世纪的破坏和风化早已残损,但罗丹依然能从这些...
海派玉雕大师翟倚卫“宝光霞蔚”书法展亮相朵云轩
相关描述: 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翟倚卫。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国家级海派玉雕传承人翟倚卫与青年书法家淳捷先生共同举办的“宝光霞蔚”书法艺术展昨天下午在南京东路朵云轩4楼开幕,展览为期5天。书法展共展出了近80幅书法作品,其中30多幅翟倚卫书法作品,以...
“互联网+展览”让上海博物馆更精彩
相关描述:     2016年11月,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用三年时间,推进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调动文物博物馆单位用活文物资源的积极性。在此背景下,各地文博机构针对体现中华文明独特魅力的典型文物...
罗丹雕塑中的古希腊艺术
相关描述:  罗丹与古希腊艺术展   展览时间:4月26日至7月29日   展览地点:英国大英博物馆   1881年,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初次来到伦敦。在一次大英博物馆的参观中,他在看到帕特农雕塑后,便立即被这些古希腊杰作的美丽所吸引。如同许多考古遗迹,帕特农雕塑经过几个世纪的破坏和风化早...
青铜化玉,当代玉雕演绎的一场礼乐盛会
相关描述:   2018年4月2日,“青铜化玉·汲古融今”马洪伟玉雕艺术特展在北京颐和园内举办,展览展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传承人马洪伟的仿古玉器作品近百件,立体呈现了马洪伟在玉雕技艺传承、题材拓展、艺术样态创新等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 马洪伟...
菲舍尔:期待和中国博物馆界加深合作
相关描述:  中国的博物馆充满活力,最近几十年来的发展速度更是世所罕见、鼓舞人心。这是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菲舍尔对中国的博物馆的印象和评价。   菲舍尔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去几年来,大英博物馆已与中国的博物馆建立起多方面的合作,随着中英两国关系“黄金时代”在2018年进入...
参观博物馆,一定要注意这7点!
相关描述: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走进博物馆。   逛博物馆,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近日,有游客在参观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时,看到一名男子躺在馆内一块玉石上,并拍下照片私信三星堆博物馆官方微博。随后,三星堆博物馆官方微博将该男子的行为发出来,提醒游客要注意文明观展。   据馆方工作人员了...
大英博物馆的自助导览,全世界的典范!
相关描述:  突然有一天,   觉得自己走出国门看了这么多世界知名的博物馆,   作为博物馆人总要写点什么,   省得像个普通游客一样,   看过之后就无声无息了,   于是,   就写了一个世界知名博物馆系列。   第一篇,当然要说说最有名的博物馆,那就从大英博物馆开始说起吧。  ...
大英博物馆掌门人菲舍尔 ——博物馆里的“世界公民”
相关描述:  新华社记者  张代蕾  金  晶   身为大英博物馆最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第一位非英国籍掌门人,哈特维希·菲舍尔坚信“博物馆里没有外国人”。   这不仅是这位出生于德国的艺术史学家对自己身份的看法,也是他对全球博物馆业发展的期许。自2016年接掌大英博物馆以来,他挑起全面改造大英博物馆...
菲舍尔:期待与中国博物馆界加深合作
相关描述:  中国的博物馆充满活力,最近几十年来的发展速度更是世所罕见、鼓舞人心。这是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菲舍尔对中国的博物馆的印象和评价。   菲舍尔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去几年来,大英博物馆已与中国的博物馆建立起多方面的合作,随着中英两国关系“黄金时代”在2018年进入...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