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1秒
所有结果1654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沈子琪手绘旗袍《盛世四季图》36米长卷彩墨竹
相关描述:最美中国风:沈子琪手绘36米旗袍彩墨竹长卷《盛世四季》   沈子琪,字丽华,号养琪居士,养拙堂主人。   1964年出生于上海,擅长写竹,尤爱竹之品格,提出“竹有九德”——高节、虚心、宽怀、坦荡、柔韧、潇洒、灵秀、清气、优美。   1985年受业于著名书画大家刘福林先生。   20...
李安源、黄皓峰:顾况绘画方式献疑——兼论“小笔”
相关描述:  顾况(约727—816),字逋翁,自号华阳山人,一生历经唐代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六朝,生平经历复杂,经几代学人的努力,其一生舞文弄墨的行迹渐趋明晰,但因史料的局限,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尤其是顾氏绘画面目,除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外,信史几近阙如。笔者不揣浅陋,通过对有唐...
汤立先生大写意艺术精彩论述摘录
相关描述:   我献身写意花鸟画三十余载。有记者问我,几十年的艺术历程,你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我的回答有两点:一,在当代大写意花鸟画日益衰落的客观环境中,我还在执着与坚守;二,我从没想过以我的大写意花鸟画去参加全国美展。因为,我懂他们。   放眼世界画坛,中国大写意花鸟画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奔纵和...
苏轼: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相关描述:  要画好竹子,熟悉竹子非常重要,首先对真竹子要心中有数,所谓“胸有成竹”。否则,下笔迟疑盲目而为,是画不好竹子的。 马湘兰 兰竹卷   在苏轼看来,败笔于竹下的画家们总是纠结于对竹竿、枝、节、叶等局部的剖析和打磨,而疏忽了对竹整体观感的把握,以致陷入了技术理性,使画作技巧有余而精...
蔡茂友水墨专场拍卖会突破亿元大关
相关描述:  2018年3月24日,辽宁华安“2018春季蔡茂友水墨作品专场拍卖会”在沈阳河畔花园举槌,本场拍卖共推出蔡茂友创作的水墨牡丹、墨荷、墨竹等作品67件,实拍64件。成交64件,落槌总价1.02亿元,总成交额1.17亿元人民币。其中,拍品240X124cmX6《盛世昌隆繁华似锦》,以280...
师法造化重蒙养 体味物象写神髓:序刘怀山国画艺术
相关描述:  【艺术简历】  刘棣,字怀山,以字行。1948年生,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先后任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创作室主任。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特邀硕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协创作培训中心教授。中国美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海峡两...
竹报平安爱飞扬 墨竹才女沈子琪
相关描述:   沈子琪先生其人——德艺双修千古无二   沈子琪先生是我国当代实力派墨竹女画家,字丽华,1964年生于上海,现居北京,皈依一诚大师后,赐法号为养琪居士,她十多年如一日,恣意竹海,纵赏竹之风骨并于2005年提出竹有“九德”——“高节、虚心、宽怀、坦荡、柔韧、潇洒、灵秀、清气、优美”,...
廖尧震:明代帝王御容像及行乐图像解读
相关描述:  自19世纪摄影术发明之后,这种能复制真实的艺术形式,让那些处于工作、玩乐和居家生活中的人与事物,得以被精确、客观地记录下来,改变了人们眼中所理解的世界。而在此之前,若要把当时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形象保留下来,最好的办法,则莫过于运用绘画这样的媒介。明代统治者便充分利用了这一手段,让皇帝的容...
一场异域对话:庞大自然量级的深层意识与反思
相关描述:   Gajah画廊荣幸地呈现国际着名艺术家魏立刚个展《铜雀台》,将展出艺术家于2017年夏在印度尼西亚文化中心日惹Yogya Art Lab艺术实验室驻防期间创作的系列全新作品。新作品反映他对周围环境的沉思,灵感来源于艺术家访问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期间所汲取到的异域文化及大自然之灵性,如热...
“八怪”集结德基 重现画坛奇观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2月6日耀世开展
相关描述: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于2018年2月6日在德基美术馆正式开展,展期三个月,共展出扬州八怪十四位代表人物多达百余件(套)精品佳作。展览包含绘画、书法、文房三大门类;在作品题材上涉及山水、人物及花鸟;而在装裱体式方面,既有巨幅立轴,也有精致的册页、手卷,以此全面展现“扬州八怪”的艺术...
《杜氏草堂竹谱》正式出版
相关描述:  日前,当代墨竹画家杜振迎所著《杜氏草堂竹谱》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杜振迎,一九四八年出生,河北省衡水市王许庄人,擅画墨竹,宗法板桥。自建杜氏草堂书画院,号板桥门下,草堂主人。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习画墨竹,直追元明,尤喜板桥墨竹,至今研习板桥竹画法四十余...
禅 风 拂 竹——戚学慧老师禅竹系列欣赏
相关描述:  戚学慧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佛教文化专业)研究生。 自幼喜爱书画篆刻, 执于画竹, 几十年不辍, 尤其墨竹作品, 笔劲墨酣,竹枝挺立, 竹叶秀丽灵动,古意盎然, 书卷味十足,又有新意, 竹面有...
画家书的成功典型 ——李鱓书法略说
相关描述:  “扬州八怪”之一的懊道人李鱓(1686-1762)出身于江苏兴化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经历与同列“扬州八怪”金榜的同乡郑板桥(1693-1765)颇为相象,均为举人出身而担任过七品芝麻官,后又集居扬州以卖画为业。当然,更为相同的是,两人都擅长写意花鸟画,且颇受时人青睐。   虽然,李鱓、...
郑板桥美学思想
相关描述: 板桥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书家、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他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其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文论、画论和书论之中。 竹石图 一、以造物为师     ——美的创造源泉 清一代,以四王为首的娄东派、虞山派,他们的创作严重脱离生活,主张“以古人为...
无状之状 心象之维——雁北的绘画
相关描述:  中国文化有着错综复杂的深层结构和坚固的精神内核,这种高度自律性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文化藩篱。相比农耕生活,现代人的生存态度、精神面貌乃至心性构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沿袭的笔墨样式似乎已经不能完全表达当今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体验,传统的水墨语言面临的表达局限与障碍值得我们反思。“水墨”牵扯着中...
风骨墨竹——记当代最具实力画家沈子琪
相关描述:  初冬京城,寒风微拂,翰墨飘香。一场文化盛宴“传承与经典系列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再次拉开了帷幕。   2017年11月9日上午10:30分,在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了热烈的开幕式。   此次展览分为前厅、一号展廊、二号展廊、一号展区四个部分,共展出13位...
元画的写意
相关描述: 王蒙《青卞隐居图》   元代“四大画家”之一的倪瓒画墨竹图,旁观者笑指为麻秆、芦苇。倪瓒无奈地向友人感叹:“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是与非?……真没奈览者何!”那是因为当时沿习的画竹法,是宋以来写实的“双钩”工笔,观者尚不习惯欣赏一笔画竿,一笔撇叶的写意墨竹。   宋画崇...
弘扬竹之精神——中国画的精髓在于托物言志
相关描述:  我酷爱写竹,因为竹之精神堪称中国的国粹和象征,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竹文化是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雅士酷爱咏竹、画竹。早在晋代,即有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唐代又有李白、孔巢父等“竹溪七逸”;宋代更有文同、苏轼等曾写下“竹如我,我如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西方画家的误读
相关描述:  中国的瓷器于17世纪占领欧洲市场,中国的茶叶也在此时输入到英国。由此,英国人对我们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古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秘。然而,当19世纪英国风景画家康斯太勃尔看到中国画时,他却嘲笑说:“画了两千年但不知明暗对比为何物。”对中国画家来说,与这位大名鼎鼎的西方画家对话真很费劲。 ...
乾隆皇帝国宝书法上仿画羲之观鹅
相关描述:  近期,珍贵书画文物展应接不暇。北京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展出“传世巨作”《千里江山图》和《江山秋色图》,吸引大量游客一睹“尊容”。   殊不知,同一时间段,台北故宫博物院也上演了一场视觉盛宴:“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这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年度大展,东晋王羲之...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