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2秒
所有结果3727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画语探珠
相关描述:  艺术到了最高境界,不是比功夫,而是比才气,比修养。   作画要排除一切杂念,画到无求品自高。   法本无法,法即前人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不断完善的结果。法不是不变的,法要不断发展才有新意。发展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外来文化不能代替,只能吸收。   古人重笔,今人重墨...
书画同源卮言
相关描述:  明何良俊《四友斋画论》说:“夫书画本同出一源,盖画即六书之一,所谓象形者是也。”这句话应是“书画同源”四字出现在同一句中的最早记载。   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在题《秀石疏林图卷》诗中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由书画的笔法相通进而看到了“...
一枝桃花
相关描述:  陈寅恪曾经和女儿讲过一件旧事:1896年春天,他和四个小孩在湖南长沙巡抚署后的花园里照相,他站在最右边,正好在一株桃树旁,为了日后好辨识,在拍照时,他伸手握住了一枝桃花,作为标记。   这一年,陈寅恪六岁。   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握住一枝桃花。看起来简单不过,但这个动作背后有这...
嘉德四季51期拍卖会推荐艺术家•薛亮作品专题
相关描述:  嘉德四季“推荐艺术家”专题已连续推出四季,我们严格甄选推出当代高品质艺术家作品,均取得百分百成交,获得良好市场反响。本季我们推出当代山水画坛名手薛亮精品四件,呈现画家通过对自然物象、传统语言的整合重构所创造出的心象山水新图式。   凡是优秀的山水画作品,都具有“人化的自然”之品格,但...
艺术通感给书法插上翅膀
相关描述:  钱钟书在1962年《文学评论》上发表的“通感”文论引起我的注意,他总结道:“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眼、耳、鼻、舌、身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体质”。我在多年书法的研习中有许多类似的感受。   音乐节奏、旋律与书法的互动 ...
张岩艺术作品展在北京视觉经典美术馆开幕
相关描述:  由北京老甲艺术馆、北京艺术研究所主办,北京视觉经典美术馆承办的《花开无声——张岩艺术作品展》于2018年4月21日下午三点在北京视觉经典美术馆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本次展览共展出了张岩作品60余幅,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她近年来从事绘画的艺术成果。   展览开幕式现场之一 剪彩嘉...
当代赵管 艺坛双璧 ——谢稚柳、陈佩秋夫妇作品赏析
相关描述:     谢稚柳《荷花图》    陈佩秋《牡丹蝴蝶》   古今画坛,夫妇同擅书画者不在少数,但能并称成就卓著的却不多见。元代赵孟頫和夫人管道昇是我国绘画史上著名的艺术伉俪,他们夫唱妇随、琴瑟相和,相携白首、并蒂画史。谢稚柳和陈佩秋是当代艺坛饮誉海内外的海派画家。他们在绘画上无...
当代人物画大家王子武
相关描述:  如果有人问我,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领域,哪门艺术成就最为显著,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中国画人物画。理由是,它打破了我国数百年来人物画沉沦的状况,不仅恢复了魏晋、唐宋人物画写形传神的光辉传统,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有时代气息的人物形象,而且在语言上有新的突破和拓展,予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精神鼓...
指墨趣味是如何产生的?
相关描述:  所谓艺术品的趣味、味道、品味是受众者在参观画展时对某件打动心里的作品自然流露出的情感表达。那么什么作品能打动人心呢?英国艺术家克来夫.贝尔说:“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视之为...
指墨与笔墨——比较水墨画中的用指与用笔
相关描述:  指画与笔画有所不同,各有长处和特点,但是没有用笔的基础,用手指画不出有格调的水墨画作品,笔情指趣虽有差异,但追求作品的格调、趣味是一致的。对笔墨、指墨进行比较性研究,可以使指画爱好者在理解继承中华传统文脉中的审美取向、艺术境界同一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指画存在的空间。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无笔之笔——读一墨指画随感
相关描述:  中国画多属笔画,以“尖圆齐健”的毛笔状物抒情。古人偶然也用莲房蔗渣,甚至也用小弓弹粉,但都是辅助性的。而毛笔向来都是最主要的工具,用笔从来都是最基本的功夫,笔性(亦即笔中意味)也一直是画家成熟的标志之一。因此,“本于立意,归乎用笔”之说,一经提出,千古不衰。   然而,中国哲学最讲“...
华艺国际春拍推1984年张大千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溪桥晚色》
相关描述:  我所有的仅是几支羊毛笔,   我就靠手中的笔玩弄乾坤,   为中国艺术在海外打天下。   —— 张大千   张大千 《溪桥晚色》 1970年作 设色绢本 镜框 66×165cm   说明:   1.此作创造1984年张大千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   2.此作是G20杭州...
制墨业盛极转衰的明清时期
相关描述:  元朝时,制墨业的发展受到抑制,和宋代相比并没有太多的艺术创新。徽州仍是传统的制墨中心。随着油烟墨产量的快速增长,松烟墨开始渐渐被油烟墨取代。在制墨工艺上,工匠们除了追求精湛的墨艺之外,也更注重墨的艺术性。元代陆友所著《墨史》是研究制墨史的一本重要著作。   明代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制墨作...
上海匡时春拍呈现白眼看鸡虫——八大山人的清冷独绝
相关描述:  中国画史中将八大山人与石涛、渐江、石溪并称“四僧”,他们作为“明遗民”艺术的代表,创造性地发扬文人写意书画这一概念,画风及画品对后世影响极大。   而其中代表人物当属八大山人。八大即朱耷,原为明宁献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观。其擅书画,所作山水多描绘残山...
马以芝:艺术通感给书法插上翅膀
相关描述:  钱钟书在1962年《文学评论》上发表的“通感”文论引起我的注意,他总结道:“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眼、耳、鼻、舌、身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体质”。我在多年书法的研习中有许多类似的感受。   音乐节奏、旋律与书法的互动 ...
你是否听过清初“四王”的事迹呢?进来看一看吧!
相关描述:  清四王,是指清朝初期以王时敏为首的四位著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正宗”。“四王”以山水画为主,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虞山”两派,影响了后代三...
诗意的化境——张伟民花鸟画精品展即将亮相杭州
相关描述:  主办单位: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画院、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  展览时间:2018年4月30月至5月13日   开幕时间:2018年4月28日10∶00  展览地点:杭州叶子文化艺术中心(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杭州上城区安家塘6号)   编者按:美术报张伟民花鸟画名家工作室自今年...
制墨业盛极转衰的明清
相关描述:  元朝时,制墨业的发展受到抑制,和宋代相比并没有太多的艺术创新。徽州仍是传统的制墨中心。随着油烟墨产量的快速增长,松烟墨开始渐渐被油烟墨取代。在制墨工艺上,工匠们除了追求精湛的墨艺之外,也更注重墨的艺术性。元代陆友所著《墨史》是研究制墨史的一本重要著作。   明代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制墨作...
制墨业空前兴盛的唐宋时期
相关描述:  隋唐时期,制墨艺术已非常成熟,制墨业空前繁荣,名匠辈出。制墨中心从陕西地区扩大到山西、河北。潞州(今山西长治)与易州(今河北易县)是隋唐时期制墨业最发达的两个地方,为当时的制墨中心。   唐代制墨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唐墨制作也非常精良。墨模完全取代了手工捣杵,因此制成的墨形状多样,坚...
【雅昌专栏】王萌:光的水墨形态——张朝晖水墨语汇中的“光与幻”
相关描述:  “光感”是张朝晖在水墨中表现的视觉主题。如何以水墨的方式去表现光和光感,又如何在抽象化的“光感视觉”中去对位自我感知与时代方向,从而形成一种个人语汇与文化语境的张力,张朝晖近期的水墨实践对这个问题进一步体验和深化提供了可能性。  熟悉艺术界的人都知道,张朝晖是一位学者型艺术家,他曾在纽...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