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3653条信息
- 港媒称内地文化遗产保护陷入矛盾:有的在复原有的在拆除
- 相关描述: 港媒称,中国内地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采取的自相矛盾的方法在北京有所体现。在研究人员对古老的圆明园进行数字化复原的同时,数米外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火车站却正在被拆除。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月17日报道,清华大学一个由大约80名专家组成的团队一直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复原圆明园。这项研...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24/n932979.html
2017-05-24 08:43:06
- 杨卫:日照香炉生紫烟
- 相关描述: “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的点睛之笔,描写的是一种日光下冉冉升腾的景象,寄寓了诗人那种不落俗套的超逸情怀。看刘孝澄的作品总是会令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李白曾经写过的那首诗。这不仅因为刘孝澄自己是一位虔诚的居士,有着信仰佛陀的宗教背景,更因为他的作品内涵所具...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22/n932490.html
2017-05-22 11:16:45
- 杨卫:转译的图像
- 相关描述: 人生有机缘,诸事有巧合。当马嘉女士邀请我到她的艺术空间参观即将要展出的这批作品时,我感到了某种气息的契合,即这次展览上的作品与她的空间命名之间的关系,很有一点气味相投的意思。马嘉将自己的艺术空间取名为“大象”,很显然是讨了“大象无形”的那个说法,而所谓“无形”,就是要借着对形的转换来实...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22/n932477.html
2017-05-22 11:06:23
- 国际博物馆日 360件考古珍品出库入展首博
- 相关描述: 国际博物馆日,《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从史前到明清,360件文物珍品横跨5000年文明史。
据介绍,此次展览以1995年——2016年历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文物为重要依据,经过对80多家相关单位,200多座考古遗址,800多件精美文物的调研整理...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22/n932249.html
2017-05-22 08:59:03
- 2017 渡•爱 外滩艺术计划启动 搭建艺术与大众的桥梁
- 相关描述:
近日, 2017 渡•爱 外滩艺术计划在 圆明园路外滩源文化广场正式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贝思诺广告有限公司主办,易城股份、上海外滩源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开幕式邀请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副院长金江波,中国美院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沈烈毅,新民晚报艺术评论主编、雅昌艺术网...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19/n931876.html
2017-05-19 11:11:20
- 弗朗索瓦-亨利·皮诺: 逆势而行的奢侈品帝国统治者
- 相关描述: 弗朗索瓦-亨利·皮诺上一次在中国接受采访还是2013年,就在法国总统奥朗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第二天,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向中国政府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 他是开云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主席,名副其实的奢侈品帝国统治者,旗下拥有GUCCI、Botte...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15/n930697.html
2017-05-15 10:13:21
- “5R”技术让圆明园数字化“重生”
- 相关描述:
清代乾隆初期方壶胜境数字复原效果图
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圆明园内,不少游客摆弄着手机,通过“数字圆明园”App发送相应的景点名称,谐奇趣、正大光明、海晏堂,曾经那些宛如仙境的屋宇庭院、亭台楼阁便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只见一位游客举着手机站在谐奇趣正对面,手机屏幕上显示出这一建筑当年的...
-
http://huadong.artron.net/20170515/n930567.html
2017-05-15 09:19:51
- 5R技术让圆明园数字化重生
- 相关描述: 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圆明园内,不少游客摆弄着手机,通过“数字圆明园”App发送相应的景点名称,谐奇趣、正大光明、海晏堂,曾经那些宛如仙境的屋宇庭院、亭台楼阁便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只见一位游客举着手机站在谐奇趣正对面,手机屏幕上显示出这一建筑当年的盛景,与眼前的断壁颓垣叠加在一起,当他走动...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12/n930114.html
2017-05-12 08:36:40
- “5R”技术让圆明园数字化“重生”
- 相关描述:
清代乾隆初期方壶胜境数字复原效果图
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圆明园内,不少游客摆弄着手机,通过“数字圆明园”App发送相应的景点名称,谐奇趣、正大光明、海晏堂,曾经那些宛如仙境的屋宇庭院、亭台楼阁便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只见一位游客举着手机站在谐奇趣正对面,手机屏幕上显示出这一建筑当年的...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09/n929501.html
2017-05-09 09:33:03
- N3 Gallery 清流:品格镜鉴与美学的重申 邵帆
- 相关描述:
策展人:戴卓群
艺术家:段建伟、冯良鸿、马树青、邵帆、谭平
展期:2017年4月8日——2017年5月30日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706北三街 N3 Gallery
艺术家邵帆
1964 生于北京艺术世家,并一直生活在北京
自幼随父母学习绘画
边缘姿态与密...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05/n928815.html
2017-05-05 14:01:56
- 珐琅彩瓷经过长达近 30 年试烧才成功
- 相关描述: 据资料显示,珐琅作为釉料,埃及人可能是最早的珐琅制作者。相传釉料最早发现于陶器之上,由于陶工的失误,将苏打涂抹在了陶器上烧制,加热完成后发现陶器上呈现出玻璃结晶状的物质,从此智慧的埃及人将此方法加以利用,经过漫长的探索,发明了玻璃与釉料。古埃及艺术将金色与彩色相互联系,渴求两者之间相互...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04/n928639.html
2017-05-04 21:10:49
- 张丽平国画《骏风图》获第四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优秀奖
- 相关描述: 4月29日上午,由中国行为法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行为研究会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在北京圆明园开展,书画展以“****引经据典”为主题,展出的作品不但用书写古典名句丰富了书画艺术形式,赋予了书画创作新题材,拓宽了创作视野和空间。
张丽...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04/n928638.html
2017-05-04 21:09:54
- 圆明园建园310周年: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圆明园
- 相关描述:
雪后的北京圆明园西洋楼遗址。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谐奇趣主楼东侧面复原效果图与老黑白照片(左)的对比。北京数字园明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供图
乾隆初期的杏花春馆(左)与乾隆中期的杏花春馆(右)的对比图。北京数字园明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供图
今年是圆明园建园310周年。
自1...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03/n928254.html
2017-05-03 11:45:38
- 数字化,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 相关描述: “不求原物长存。”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如是说。这是对百余年来社会各界关于是否重建圆明园争论的最好注解。
“圆明园的性质已经不单纯是一座皇家园林,而是文化遗产,更是历史信息的载体。贸然复建,不但违反古迹遗址保护的基本原则,还破坏了遗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作为梁思成的学生,郭...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03/n928252.html
2017-05-03 11:44:47
- 数字化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 相关描述: “不求原物长存。”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如是说。这是对百余年来社会各界关于是否重建圆明园争论的最好注解。
“圆明园的性质已经不单纯是一座皇家园林,而是文化遗产,更是历史信息的载体。贸然复建,不但违反古迹遗址保护的基本原则,还破坏了遗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作为梁思成的学生,郭...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03/n928131.html
2017-05-03 08:51:17
- 让考古更好地融入民众生活 第五届“中国公共考古——李庄论坛”综述
- 相关描述: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在70多年前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里,短短16个字,将同济大学师生带进了四川宜宾李庄,也使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体质人类学研究所以及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等机构先后辗转至此。李济、梁思永、夏鼐这些在考古史册上熠...
-
http://huadong.artron.net/20170501/n927597.html
2017-05-01 23:16:26
- 珐琅彩瓷经过长达近30年试烧才成功
- 相关描述: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搥瓶
“宝瓶如花放光采,全凭巧手把花栽……”这是古代民间传说中,描写珐琅的诗句。珐琅的光彩虽然在时间上并不长,但其珍贵程度却是其他器物难以比拟的,不管是珐琅彩瓷还是掐丝珐琅,从创烧到衰落都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供皇室使用,是“庶民弗得一窥...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428/n927365.html
2017-04-28 19:23:55
- 让考古更好地融入民众生活
- 相关描述: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在70多年前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里,短短16个字,将同济大学师生带进了四川宜宾李庄,也使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体质人类学研究所以及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等机构先后辗转至此。李济、梁思永、夏鼐这些在考古史册上熠熠生...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428/n927249.html
2017-04-28 09:43:51
- 珐琅彩瓷:“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
- 相关描述: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搥瓶
“宝瓶如花放光采,全凭巧手把花栽……”这是古代民间传说中,描写珐琅的诗句。珐琅的光彩虽然在时间上并不长,但其珍贵程度却是其他器物难以比拟的,不管是珐琅彩瓷还是掐丝珐琅,从创烧到衰落都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供皇室使用,是“庶民弗得一窥...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427/n927134.html
2017-04-27 17:05:13
- 中国当代艺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走向世界
- 相关描述:
王端廷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艺术市场》创刊不久,我就认识了这本刊物,当时的记者会针对一些市场热点采访我,后来慢慢地跟杂志社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作为批评家,我深切感受到艺术市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展览的巨大影响。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艺术...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426/n926893.html
2017-04-26 16: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