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秒
所有结果192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30年间更一世 古董猎人林明洋:半生拼贴欧洲仰望的大国文明
相关描述:古董猎人收藏家林明洋与英国BBC电视古董艺术栏目主持人 戴卫.哈伯艺术品是世界上可移动的文化,是不需要借助语言交流的外交使者,自1990年起,被誉为丝路上的古董猎人,资深欧洲古董收藏家林明洋,就开始穿梭在中国与欧洲大陆间,探索收藏中欧文化在历史上交锋的艺术记忆。在大约一千年前的宋朝,中国就...
快讯 | 中贸圣佳2021春拍:谢满禄1419张北京摄影作品创国内最贵影像艺术品拍卖纪录
相关描述:2021年5月20日,中贸圣佳2021年春季拍卖行拉开序幕。本季拍卖,中贸圣佳新设立的影像专场引人瞩目。在又見—首届影像艺术专场的众多拍品中,谢满禄19世纪北京摄影个人之最(1419张)经过激烈竞价,最终以494.5万元成交,顺利刷新了国内拍卖最贵影像艺术品的纪录。Lot7034谢满禄 1...
那些年用相机记录过圆明园的西洋摄影师 | 中贸圣佳2021春拍
相关描述: 中贸圣佳2021春季拍卖会预展:5月18日-19日 拍卖:5月20日-21日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又見—首届影像艺术专场拍卖时间:5月20日 16:30 二层C厅那些年用相机记录过圆明园的西洋摄影师 文/刘阳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圆明园始建于清...
男子进入圆明园请勿进入区域 还声称“这是我家”
相关描述:近日,有网友曝料,一名游客进入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 “请勿进入”区域。该游客还声称:“这是我家”。园方表示正在核实中。网友评论对此,网友们也是纷纷气愤不已:(原标题:男子进入圆明园请勿进入区域 还称“这是我家”!园方回应正核实中)来源:@人民网 网友评论
赵普先生书法《圆明园遗址公园》赏析
相关描述:​  一九八六年赵普先生为圆明园遗址公园题写了牌匾,当年先生刚47岁。综观北京皇家园林、博物舘及各大公园牌匾无一不是出自帝王和名家之手。圆明园作为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其遗址是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的历史见证,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赵老师手笔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足见其当年已跻身国内书...
砚边叙微——《赵普书画集》后记
相关描述:  《兰亭序》文末有云:“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敝人年入古稀,忆当属辛劳勤勉辈,五六十年来,(除***挨整期)笔耕不辍,名利不顾,成败不思,唯恐虚度,只求能获点滴之成留与后人,不枉此生便心满意...
华人买家2400万拍下疑似圆明园龙首
相关描述:12月17日23时许,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在朋友圈更新了一则消息“圆明园龙首刚被拿下”,引发众多关注。据其介绍,法国时间17日下午,疑似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之一的龙首出现在法国巴黎一场小型拍卖会上,并最终以24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被一华人买家购得。消息一经发布,许多文物爱好者...
庞琦的篆刻艺术——怎样欣赏(一)
相关描述:庞琦先生在圆明园遗址前留影 1989  篆刻兴起于先秦时代,当时流行的文字都是篆书,故而形成了篆刻艺术。这种艺术盛行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庞琦篆刻书案  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爽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
158年前从圆明园流散的文物回家了,这个展览为它们“接风洗尘”
相关描述:​图说:绮春园清夏斋流杯亭基座 官方图今天是圆明园罹难158周年纪念日。百年前,无数珍贵文物流离失所。截至今天,8万余件流散文物重回母亲的怀抱。在圆明园天心水面,首场“回归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向游客们诉说着社会各界为促“文物回家”所付出的汗水与成绩。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自圆明园管理处成立以来回...
圆明园37件流散文物集体亮相
相关描述:   “绮春园清夏斋流杯亭基座和导流石槽”   近日,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展正式对公众开放, 37件流散文物首次集体亮相,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是营造“曲水流觞”意境的石槽,圆明园罹难后流落至北京大学园内,上世纪80年代回归圆明园。记者了解到,在这37件流散文物中,已有32件文物的3D扫描视频...
圆明园37件流散文物回归 正式对公众开放
相关描述: “绮春园清夏斋流杯亭基座和导流石槽”     近日,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展正式对公众开放, 37件流散文物首次集体亮相,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是营造“曲水流觞”意境的石槽,圆明园罹难后流落至北京大学园内,上世纪80年代回归圆明园。记者了解到,在这37件流散文物中,已有32件文物的3D扫描视...
圆明园集中展示37件重要石质文物
相关描述:  9月26日, 圆明园“2018金秋游”在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开幕。活动期间,圆明园遗址公园将举办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展、圆明园文化艺术展、精品菊展、圆明园遗址公园开放30周年征集老照片活动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据了解,本次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展将首次集中展示自圆明园管理处成立以来从全国各...
圆明园开放30周年 前五千游客将获赠纪念票
相关描述:   6月29日是圆明园遗址公园开放30周年纪念日,今天,前5000名现场购买圆明园门票的游客可获赠一张“圆明园遗址公园开放30周年”纪念门票(见图)。   圆明园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纪念门票整体背景的楼阁、长桥、小山展示了圆明园的中式园林特色,中心是圆明园标志性的大水法,前景的荷花...
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展示看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建设
相关描述:   国家遗址公园是以重要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是在如何对大遗址进行更好的保护、利用和展示背景下,探索出的一种模式。建设国家遗址公园既是弘扬优秀文化遗产、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文化工程,也是让...
窥见“万园之园”曾经的气派 ——圆明园遗址最新考古发现披露
相关描述:  灵动的“鎏金铜象首”、精致的“雀笼黄釉琉璃”、古朴的“嘉庆御制刻石”、精美的“粉彩瓷砖”等,圆明园废墟之下这些“高大上”的皇家文物,终于重见天日。   日前,北京市文物局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课题组公布了近年来的考古挖掘成果,并首次向公众展出100余件“有故事”的文物,从中可窥见“万园之园...
在圆明园遗址上留存消逝的辉煌
相关描述:  圆明园以其精美的建筑景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劫掠并烧毁,从此辉煌留在史料中,只有废墟在无声地呐喊。万园之园的大部分遗址埋藏在地下,还有很多文物散落在外。让这些文物到公众视线中来,让国人知晓它们背后的故事,圆明园管理方有个“梦想”,就是逐步建成5280亩的“遗址展陈博...
乾隆去圆明园,船队怎么停靠?考古有新发现!
相关描述:   今年北京市考古发掘成果中,七项重大发现有两项在圆明园,分别是如园遗址和紫碧山房遗址,其中位于圆明园西北角的紫碧山房遗址考古进展是首次向媒体披露。   记者探访紫碧山房遗址考古现场   央视记者罗子瑛:“我现在所站的这个位置,当年其实是一条河道,名叫‘长河’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
圆明园紫碧山房遗址“纠错”样式雷
相关描述:  今年,本市共开展183项考古勘探,进行67项考古发掘。换句话说,考古工作者为2206万平方米“地下城”揭开面纱,相当于3090个足球场完成勘探。同时,发掘面积达66000平方米,随之出土的是3000座古代墓葬、140座窑址、905座灰坑、30座房址、140口井和16条道路。   昨天...
圆明园为文物插上创意翅膀
相关描述:  接天莲叶、绿波微漾,这是位于圆明园遗址公园绮春园天心水面的“传习所”玻璃墙外的美景。近日,圆明园的传习所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和文创市集面向公众开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今年,圆明园以独特的人文资源为依托,通过观赏、体验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发以“传习所”和“文创市集”为代表的文...
圆明园新增公众考古基地
相关描述:   记者昨天从圆明园管理处获悉,圆明园公众考古基地将扩容,在如园基础上,紫碧山房也将开放为公众考古基地。   昨天一早,一场“考古公开课”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开讲。市文物研究所基建考古室副主任兼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中华正在给学生们讲解考古知识。自2015年启动“公众考古”活动以来,圆明园为...
首页< 上一页1 2 3 4 5 下一页 >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