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21秒
所有结果3345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从出土遗物看商时期南方与中原的文化互动
相关描述:  考古发掘所获古代遗存是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比较不同区域的考古遗存,可以获得区域间文化互动的重要信息。文化互动研究是探索考古学材料背后人群迁徙、交往的重要视角。以往学者对此多有探讨,如张光直先生提出的区域文化“互相作用圈”概念 ,就从较大时空框架内对区域间的文化交互关系的有益探索;苏秉...
豆海锋:从出土遗物看商时期南方与中原的文化互动
相关描述:  考古发掘所获古代遗存是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比较不同区域的考古遗存,可以获得区域间文化互动的重要信息。文化互动研究是探索考古学材料背后人群迁徙、交往的重要视角。以往学者对此多有探讨,如张光直先生提出的区域文化“互相作用圈”概念 ,就从较大时空框架内对区域间的文化交互关系的有益探索;苏秉...
孙敬明:陈介祺《周矢朐瓦盘图》小笺
相关描述:  山东潍坊市博物馆藏清代潍县金石学家陈介祺《周矢朐瓦盘图》(图一),上半部为“矢朐” 铭文墨拓;下半部为瓦盘全形拓;右上为陈氏篆书“周矢朐瓦盘图” 六字;左侧为陈氏长篇考证跋文;通图钤印十一枚,分别为“大兴周咨度收藏金石书画印” “澹然珍秘” “海滨病史” “收秦燔所不及” “古瓦量斋”...
四羊首瓿
相关描述:  此器高38.8厘米,口径31.6厘米,底径29.1厘米,重14.24千克,出自商代晚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其口沿外折,短颈,广肩,圈足较高,足上有四个大方孔。肩上设四个大卷角羊首,立体高耸,颇具气势,羊首左右配有弯角长嘴龙,角部均有鳞纹。羊首间饰棱脊状立鸟,呼之欲出。腹部上沿饰...
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河北开展 揭开古蜀面纱
相关描述:  中新网石家庄9月28日电 (郝烨)《神·奇·古蜀——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展》28日在河北博物院正式揭幕。来自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金器、陶器等共计138件套文物首次亮相河北博物院。   三星堆遗迹是迄今为止中国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金沙遗址亦是中国先秦时期重要的遗址...
宝鸡青铜器,牛在哪儿?
相关描述: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经历了约1500年的历史。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在殷商时代的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出现了分铸法、失蜡法等先进的工艺技术。     大克鼎   宝鸡作为西周王朝的发祥地,...
略说“全球视野”与中国艺术史的中国话语
相关描述:  是全球视野还是中国眼光?这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近年西方的学术界流行一种全球史(Global)的倾向,最近在北京和上海相继举办的大英博物馆藏100件文物讲诉世界文明史的展览,就是这种思潮的物化呈现。细数这100件文物的地理出处(不算另外增加的第101件当地展品),英国占有9件,印度次大...
承载千年历史的商周青铜甗
相关描述:  甗(yǎn,音同演)是上古先民蒸煮食物的炊具,也是礼制社会用于朝聘、宴享、祭祀等大型场合的宗庙祭器之一。另外在贵族的丧葬仪式上,甗又与鼎、豆、簋、尊等青铜器一起配套作为随葬品。从商代到汉代,甗大约流行了一千多年时间,其器型和用途,以及实践历史,对后世之人的炊具设计理念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雅昌专稿】博物馆花式卖萌:一大波文物表情包来袭,谁最撩人?
相关描述:  【编者按】近日,南京市博物总馆发布了一组文物表情包系列——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微信表情包,紧接着,大v@全球博物馆双追追发了一波陕历博文物为元素的另一组表情包,这些表情包有毒啊!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你就这样出现,在我的世界里,带给我惊喜,情不自己……今天我们就一(...
漫谈:古玉色沁的分类和成因
相关描述:  沁色是出土玉器的常见外部特征,也是鉴定古玉真伪的重要依据。   古玉沁色成因的自然科学研究   (一)白沁成因的研究: 青玉单耳龙纹杯 宋 经火呈白色   白沁成因——高温白化说   刘大同《古玉辨》曾云“玉受地火者,皆变为白色,俗称为石灰沁,即今所谓鸡骨白、象牙白是也”...
珠宝行业回温 旺季即将上场
相关描述:  最近一个月来,珍珠批发商赵文霞忙碌又高兴,脸上总有不断外溢的笑容。“这一个月,销售额上涨了40%。”对于这些珠宝商来说,这个数据无疑是很可观的。   一切都源自“金九银十”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另一个原因,就是很多珠宝商不约而同地感觉到,珠宝市场不再像前几年那样低迷,已经有了明显的回暖...
李凇:略说“全球视野”与中国艺术史的中国话语
相关描述: 一件中国商代青铜鼎摆进了德国柏林老博物馆“古希腊罗马艺术”陈列厅   是全球视野还是中国眼光?这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近年西方的学术界流行一种全球史(Global)的倾向,最近在北京和上海相继举办的大英博物馆藏100件文物讲诉世界文明史的展览,就是这种思潮的物化呈现。细数这100件文...
琀蝉寄相思
相关描述:  在中国文化中,蝉一直是寓意深远的神圣之物。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古人眼中,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将玉之五德与蝉之五德相结合,就诞生了一种特殊的物件——玉蝉。据考古发现记载,中国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过玉蝉的出现。如著名的商代殷墟“妇好”墓中就曾有玉蝉出土,...
陶鹰鼎:中国禁止出境的64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相关描述:   陶鹰鼎(又称陶鸮鼎) 级别:首批一级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质地:陶 时代:新石器时代后期 仰韶文化 出土地:1958年陕西省华县太平庄 该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   这件陶鹰鼎(又称陶鸮鼎),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塑艺术品,整体造型为一只蹲踞的鹰,体态丰肥,...
《兮甲盘》和《亚矣方鼎》: 2017青铜器拍卖年
相关描述: 亚矣方鼎   今年西泠印社春拍,青铜器《兮甲盘》成为拍卖会上的“眼”。作为青铜时代的国之重器,它在拍卖会上极其抢眼,出尽风头。十数年来,北方的嘉德、保利、瀚海、匡时;南方的西泠,书画瓷器玉器漆器杂件的拍卖,单件能有百万千万,已是大业绩。后来动辄上亿,比如最早的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以...
廖少华:一位学者对“削木为鐻”精神的延展
相关描述:  鐻(jù),是古代一种乐器。相传战国时有位名梓庆的木工,他制造的鐻能惊动鬼神。鲁侯问他有何法术,梓庆回答说:“我只是个普通工匠。唯一的办法是在制鐻之前静下心来,不思邀功、爵禄、非分的荣誉与他人的评论,心静神明,择物施艺,制作成鐻”。这个故事说明真正的成功决非偶然,只有静心、诚恳、执着进...
小物件背后的大文化——山西文博会现场见闻
相关描述:  平遥古街道为创意的饰品、山西壁画为元素的挂画、萌萌哒的青铜关公像……琳琅满目的小物件背后是山西厚重的文化,让人爱不释手。   历时5天的第三届山西文博会于8月24日正式开幕。展会上,三晋大地的文化宝藏正被挖掘出来转化为经济优势。   静态文化动起来   在山西博物院展厅里,一款文...
中华文明之光——河南博物院藏瑰宝展即将在常州博物馆开幕
相关描述:  2017年9月1日,“中华文明之光——河南博物院藏瑰宝展”作为常州2017年度“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动的最重量级展览,将在常州博物馆一楼临展厅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常州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联合举办,展期将持续至10月25日。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荟萃,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河...
中国珠宝的七大传世工艺 你见过哪个?
相关描述:  中国传统珠宝制作工艺也是融合了几千年来世代手工艺匠人的智慧结晶,7000余年发展的玉雕工艺,始于商代的花丝工艺,盛行于明景泰的景泰蓝工艺等等,从祖先留传下来的古代珍品中,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这些丰富多样、博大精深的手工艺技法,绝对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以及中国珠宝巨匠聪明才智的最佳见证。 ...
中华帛画三千年:讲好“一带一路”中的帛画故事,提炼帛画中的“丝绸之路”题材
相关描述:  ​近日,“在文化自信语境中的帛画复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社联举行。帛画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画种,有3000多年历史。通常认为,中国画是在宣纸上画的,其实中国画最早是画在丝绸上面的,因此可以说帛画是中国画的源头。在倡导文化自信的现实语境下,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如何让古老的帛画艺术...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