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7秒
所有结果1739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韩书力的汉藏绘画
相关描述:  当代中国汉族画家韩书力,1948年生于北京,1973年进藏,在西藏从事美术工作至今已整整40年。2013年“韩书力进藏40年绘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向京城的家乡父老、亲朋好友汇报。韩书力的绘画主要融合了汉文化与藏文化的元素,参照“汉藏语系”、“印欧语系”的语言学概念,可以称之为“...
韩书力:“嫁”给西藏文化
相关描述:  来源: 人民政协报  71个县市,2000多万平方公里,他用脚步求索雪域高原精髓;43年,15690天,他用艺术架起汉藏文化桥梁。  黝黑的皮肤、瘦削的脸庞、简朴的衣着,步履轻盈,眼神宁静,笑容祥和、淡然,眼前的这位著名画家透着一身的朴素和平实。谈起坚守了43年的雪域高原和西藏文化,韩...
“我给西藏美术的,远远少于西藏给我的”
相关描述:  韩书力的名字无需再多解释。入藏40余年,他已经把生命交付给西藏;而他的创作更是融汇汉藏两地的文化和语汇,每每令人耳目一新。今天,“韩书力西藏绘画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正式对外开放,一次展出200余件不同时期的作品,人们终于有机会在作品与作品中,系统性地了解属于韩书力的艺术。  醍醐君摘录...
他的作品征服了许多人的心--写在韩书力画集前面的话
相关描述:  观赏韩书力的“黑画”,人们的眼睛是可以为之一亮的。  2011年的夏季在北京宋庄和中国美术馆分别举办了两次韩书力及其西藏画家同伴的作品展览,这些展览使业内人士和美术爱好者们对韩书力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那一幅幅来自雪域高原,充满着民族、文化和时代情结而又显得有些神秘的绘画作品,令人裹...
推开另一扇窗
相关描述:  新加坡余欣美术馆  都说西藏是能勾住作家、艺术家魂魄的地方,我说,不仅如此。西藏能让所有去过的人心动、难以忘怀到流连忘返,一定有着它的神奇魅力,更何况我这个还未踏上那块圣地的人,就被几张画作勾住了心灵,仿佛推开一扇窗,看到了窗外还有一片净土。  2004年,一次机缘相识了西藏自治区文联...
善取不如善舍--有感于韩书力的绘画
相关描述:  自1973年冬,青年画家韩书力走进西藏至今已整整30年了。一个汉族人为了艺术心甘情愿地在雪域高原求索奋斗30春秋,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遥想当年,内地一批批热血青年抱定某种信念与理想,一无反顾地奔向祖国的边陲与当地的藏族父老乡亲融合成一片,与悠久神奇的藏文化叠印为一体的行为本身...
难舍能舍 难得能得杨 霖(新加坡艺术评论家)
相关描述:  难舍能舍 难得能得杨 霖(新加坡艺术评论家)  有人说当你想要认识某一位艺术家时,你首先必须认识他的  作品。相对的,当你被某一件作品吸引时,相信你也会不由自主  地想去进一步了解这位艺术家。韩书力就属于后者,他是一个以  优秀作品来吸引你认识他的画家。他没有标新立异的外形、没有  所...
“亦藏亦汉,亦僧亦俗”--潘世勋先生谈韩书力
相关描述:  看了一批韩书力的绘画作品,应该说是很激动,几分激动加上几分惭愧,为什么惭愧呢?  第一,先说说他由北京去西藏,当时他在北京应该说是**以后培养出来的最早一批的研究生,学习成绩最好,要留校工作也是条件最好,有好的工作,但是,他抛弃一切,坚决要去西藏,当时周围的一些朋友,中央美院的人是不太...
韩画序
相关描述:  许多年以前,我和韩老师有过一回非常愉快的对话。愉快来自共事多年,忽然发现彼此间不约而同的思想感情轨迹--拿时下的话讲,叫“心路历程”--可划分为三段式:最初一段漫长,几近二十年:1970年代先后进藏,赶上了“**”结束、藏文化复兴,即改革开放时代,遂一头扎了进去,真诚而热切地渴望被这片...
韩书力侧记
相关描述:  晚上刚刚放下碗筷,接到书力从北京打来的电话。他刚从拉萨飞到北京,接受法国艺术界的邀请,同藏族画家巴玛扎西一起去巴黎举办画展,并在学术上进行交流。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当代西藏绘画艺术,也代表了中国呀,由衷的祝贺他们在世界艺术的殿堂取得成功。兴致正劲,书力却给我一个“烫嘴的山芋”,让我写这篇...
有感于韩书力的绘画:善取不如善舍
相关描述:  自1973年冬,青年画家韩书力走进西藏至今已整整30年了。一个汉族人为了艺术心甘情愿地在雪域高原求索奋斗30春秋,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遥想当年,内地一批批热血青年抱定他们的信念与理想,义无反顾地奔向祖国的边陲与当地的藏族父老乡亲融合成一片,与悠久神奇的藏文化叠印为一体的行为本...
艺术贵在精神
相关描述:  又是一年初冬,我不禁想起45年前的初冬时节,第一次踏上西藏这片神奇高原时的种种景象……  刚进藏时,常听同事们说谁谁是“老西藏”,语调中透着钦慕之情。随着在高原上历经种种磨砺,我逐渐理解到“老西藏精神”的含金量。“老西藏精神”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
画苑奇葩-唐卡
相关描述:  作为西藏文化名片之一的唐卡绘画,为外界所普遍知晓,应该说还只是近三、四十年间的事情。而在西藏,其历史渊源至少已有1300年以上了。据五世**时期的《大昭寺志》记载,吐蕃时期藏王松赞干布就曾以自己的鼻血为色绘制了一幅班丹拉姆神像,虽然这幅作品已是了无踪迹,但可据此推断在布面上绘制神祗造像...
四十年前的西藏速写
相关描述:  承上苍眷顾,1973年初冬,命运之舟将我从黑龙江畔游移到雅鲁藏布江畔的日喀则,那是我进藏后第一个到访的地方。  当时的日喀则市区不大,应该有三万人口,横竖两条马路,一个自由交易的人民市场,(记得董希文先生六十年代曾有此处的速写),一个国营的贸易公司,一个毗邻扎什伦布寺的日喀则小学,当然...
人物志︱云端信步,视民族艺术为生命般坚守--专访韩书力
相关描述:  澳门的四月,天气应当是温暖舒适的,没有烈日的炙烤。走在街头,微风吹过,树叶轻轻摇摆,迷了眉梢,甜了心坎。人间四月天的脚步近了,承载着如诗的心语,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艺文类活动逐渐多了起来,喜爱艺术的朋友们将目光定格在一位汉族人,他为了艺术心甘情愿地在雪域高原求索奋斗四十多个春秋,是何等...
韩书力:我不认为连环画穷途末路了
相关描述:  《连环画报》是上世纪70年代早期全国第一个恢复的美术类媒体,在当时这是唯一可以发表艺术作品的平台,所以很多艺术家都创作过连环画。那时我20来岁,也参与到连环画创作当中。《白山红缨》是我的第一套连环画作品。1973年春天接到任务,我就去长白山体验生活,秋天交稿。后来我去西藏工作,创作了一...
感恩西藏
相关描述:  又是一年初冬时,不禁想起45年前的初冬时节,我首次走进西藏这片神奇高原时的种种景象,竟清晰如昨日,历历在目。真是岁月如梭,似乎还未准备好,自己便被时光老人划入古稀之列了。  回顾我在西藏45年生活与创作的经历,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即上世纪70年代的深入农牧区生活、学习、考察民情风俗和传...
多事之秋谈扇画
相关描述:  已经很久没有给《艺术家》写稿了,但令我感动的是,每月之初我仍能从快递员手中接到当月的《艺术家》与《艺术鉴赏与收藏》两本沉甸甸的杂志。就西藏的范围内,我是它的第一读者,然后我在西藏美协、西藏美术院的同事又纷纷借阅,然后又逐渐扩延到他们的朋友与他们所联系的藏汉族美术工作者之间兴趣盎然的传阅...
从神本走向人本
相关描述:  今年正值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作为一名在藏工作、生活多年的美术工作者,回忆起这些年来自己所经历、所参与、所得知的西藏当代美术起步与发展的历程,自是颇多感慨与心得。  众所周知,西藏传统绘画与雕塑,千百年来始终匡囿于“受宗教启迪和为宗教服务”的神本主义创作范畴,并且形成了诸多艺术流派,...
漫谈西藏唐卡
相关描述:  作为宗教绘画的唐卡渐为世俗界所认知,应该还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而在西藏,其历史渊源至少已有一千五百年以上了。据五世**《大昭寺目录》记载,吐蕃时期藏王松赞干布就曾以自己的鼻血绘制了一幅班达拉姆神像。虽然这幅血画已是了无踪迹,但可据此推断在布面上绘制神像的唐卡画于当时就已出现了。  “唐...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