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97条信息
- 刘伯骏和他的“花中四君子”
- 相关描述: 国画大师刘伯骏晚年定居蓉城。蜀人敬重这位大师,在城北大邑为他新建画馆,名曰“伯骏画庐”。说来也巧,题写这馆名的竟然是北宋范仲淹的后裔、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先生,这又凭添一段佳话。范先生也是书画家,又是文章高手,他的人品和文品都有口皆碑,他的挥毫可为画馆增辉。笔者作为刘伯骏大师的乡...
-
http://artist.artron.net/20111129/n205408.html
2011-11-29 16:37:29
- 刘伯骏和他的“花中四君子”
- 相关描述: 侯爵良
(世界语出版社原总编辑)
国画大师刘伯骏晚年定居蓉城。蜀人敬重这位大师,在城北大邑为他新建画馆,名曰“伯骏画庐”。说来也巧,题写这馆名的竟然是北宋范仲淹的后裔、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先生,这又凭添一段佳话。范先生也是书画家,又是文章高手,他的人品和文品都有口皆碑...
-
https://news.artron.net/20110914/n189757.html
2011-09-14 11:44:01
- 李冬水墨艺术研讨会记实
- 相关描述: •会议主题:延•伸---李冬水墨艺术研讨会
•会议地点:中国美术馆会议大厅
•会议时间:2008年5月13日上午10时
•北京画院院长助理、艺委会副主任王志纯先生作现场主持
•会议内容:
主持人: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李冬水墨艺术展学术研讨会...
-
http://artist.artron.net/20110810/n182881.html
2011-08-10 10:01:08
- 专家点评
- 相关描述: 叶浅予
于非厂从写意转到工笔,目的在于冲破吴昌硕、齐白石南北两大写意派的垄断局面。画笔一转,转到了北宋宫廷派的工笔画,既学宋徽宗的画法,也学他的书法。自来名师出高徒,于非带出了两位高徒,一个田世光、一个俞致真,又带出了第三代工笔画家,龚文桢是其中一个,也以工笔花鸟为主攻方向,既和...
-
http://artist.artron.net/20110524/n168657.html
2011-05-24 10:31:54
- 三代之传
- 相关描述: 北京有个工笔画会,顾名思义,要和写意派分庭抗礼自显面貌,即使同在一个画会,同是一个画派,也要求不同一个面貌。这是中国画发展道路上突出个人风格的优良传统。据画坛中人反映,于非从写意转到工笔,目的在于冲破吴昌硕、齐白石南北两大写意派的垄断局面。画笔一转,转到了北宋宫庭派的工笔画,既学宋徽宗...
-
http://artist.artron.net/20110524/n168655.html
2011-05-24 10:30:32
- 复兴工笔花鸟的跋涉---------记当代书画名家龚文桢
- 相关描述: 叶浅予先生曾著书:“北京有个工笔画会,顾名思义,要和写意派分庭抗礼自显面貌,于非厂从写意转到工笔,目的在于冲破吴昌硕、齐白石南北两大写意派的垄断局面。画笔一转,转到了北宋宫廷派的工笔画,既学宋徽宗的画法,也学他的书法。自古名师出高徒,于非厂带出了两位高徒:一个田世光,一个俞致贞。又带出...
-
http://artist.artron.net/20110524/n168610.html
2011-05-24 09:58:18
- 雷于蓝对话杨之光:艺术教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基础学科(摘录)
- 相关描述: 作为广东画坛在世画家中屈指可数的大家,杨之光晚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儿童艺术教育 之上。去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从艺从教60周年回顾展暨杨之光美术中心作品展”,展出了他与一群小孩子的创意作品,意味深长。
雷于蓝副省长在与杨之光教授的对谈中,由美术培育的现状切入,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
-
http://artist.artron.net/20110429/n164489.html
2011-04-29 15:37:15
- 紫砂壶收藏:如何辨别化工壶或代工壶
- 相关描述:
近年来,紫砂壶收藏不断升温,名家大师壶的价格更是屡创天价,一把1948年顾景舟和吴湖帆合作的相明石瓢壶,在今年5月16日中国嘉德2010春拍“翦淞阁———文房清供”专场上以1232万元创出紫砂壶最新的世界拍卖纪录;10年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创作的壶一把不到1万元,...
-
http://news.artron.net/20100803/n116298.html
2010-08-03 09:25:44
- 艺术教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基础学科
- 相关描述:
作为广东画坛在世画家中屈指可数的大家,杨之光晚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儿童艺术教育之上。去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从艺从教60周年回顾展”,展出了他与一群小孩子的创意作品,意味深长。
黄伟宗则是多年为珠江文化研究会的学术研究奔走,近年来为广东各地发掘出一些新的文化名片。比如,“南海...
-
http://contemporary.artron.net/20100715/n113450.html
2010-07-15 08:46:52
- 艺术教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基础学科
- 相关描述:
杨之光
作为广东画坛在世画家中屈指可数的大家,杨之光晚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儿童艺术教育之上。去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从艺从教60周年回顾展”,展出了他与一群小孩子的创意作品,意味深长。
黄伟宗则是多年为珠江文化研究会的学术研究奔走,近年来为广东各地发掘出一些新的文化名片...
-
https://news.artron.net/20100715/n113435.html
2010-07-15 08:32:09
- 艺术品经纪人揭画家潜规则 出名靠炒身价靠拍
- 相关描述: 视点
最近,张大千的画作《爱痕湖》拍出过亿元的天价,中国画市场再次为之“沸腾”。张大千画作价值的一路升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市场化的运作。“画家也是被包装炒作起来的”,这在业内,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明星为蹿红,其经纪公司经常会使出传绯闻、造话题等炒作手法,一个画家要出名,又有哪些包装...
-
https://news.artron.net/20100526/n106890.html
2010-05-26 09:27:46
-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 相关描述: 在中国,一个排名是极其重要的事,特别是有好处的时候。什么叫论功行赏,就是按功劳的大小,排队队分果果。最著名的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那拨“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梁山好汉们,一旦搞掂了一百零八将立马就来一个“排座次”文人也是一样。文人画一旦搞掂了也是要排座次的。那就是“诗、书、画、印”。把...
-
http://artist.artron.net/20090703/n80611.html
2009-07-03 11:44:40
- 从传统中开创新境
- 相关描述: 古今绘画,有两点最值得称道,其一是有突出的风格,其二是有特别的趣味,风格的成熟才能称为画家,否则便不能称为画家。但也有的画虽有突出的风格,可是味儿不足。时下后一种画较多。画者想了很多怪点子,力求其画和别人不同,但因缺乏功底,看上去却索然无味。沈明权的山水画既有突出的风格,又有特别的趣味...
-
http://artist.artron.net/20090703/n80608.html
2009-07-03 11:41:18
- 面对批评谁是权威?
- 相关描述: 美术同盟的首页上有一篇田敬红的《批评要对症下药——对耿纪朋美术批评方法的批评》,能够有人批评我的批评方法使我很高兴。我已经回了一篇《也论耿纪朋的批评方法》来回应。到目前为止,无论是马一丹还是田敬红都没有新的言论抛出来,这是令我失望的。因为我已经得知了某些我原来并不知道的信息:马一丹是西...
-
https://news.artron.net/20071015/n35599.html
2007-10-15 11:02:11
- 龚文桢印象
- 相关描述: 做为一名书画爱好者,自然对一些画家的作品有一种亲和力,或在展览会上仔细琢磨,或在朋友家中细品臻研,或购置画册用放大镜细观,以望梅止渴,或出资购得悬于厅堂,以解心中之“馋”意。前几年,在书店里发现了龚文桢先生的《画竹技法》,阅后如获至宝,天性爱竹的我倍觉此画册的可爱,从而上升到对作者本人...
-
http://artist.artron.net/20070914/n34403.html
2007-09-14 13:59:59
- 回顾与思考
- 相关描述: 中国水彩画创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作品的形式均有极大的开拓。而风景与静物从写生到创作则达到过去从未有的高度。人物画创作以往一直是水彩界的一个弱项,近几年来,水彩人物画创作已有很明显突破,同时也向水彩画的禁区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画家们用水彩工具表现重大题材创作,在近...
-
https://news.artron.net/20070816/n32804.html
2007-08-16 09:37:02
- 读龚文桢的工笔花鸟
- 相关描述: 自来名师出高徒,于非阉带出了两位高徒:一个田世光,一个俞致贞,又带出了第三代工笔画家,龚文桢是其中一个,也以工笔花鸟为主攻方向,既和他的老师太老师有同功之妙,也有异曲之貌。不看别的,只要看他在和毛竹、毛荀的合影中,便知他所追求的艺术形象有他自己的天地。再看他的写生作品,除了竹和荀、燕和...
-
https://news.artron.net/20060914/n34428.html
2006-09-14 17: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