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48秒
所有结果1481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转向 从名气为王走向作品唯实
相关描述:  自2003年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进入一个跳跃发展的时期。自2003年嘉德第一个开设当代艺术专场到2005年保利拍卖成立,当代艺术的重要符号以张晓刚为代表的老“F4”和以曾梵志为代表的新“F4”相继在拍场上创造价格纪录。当代艺术从板块总市值不足2000万元到总市值40亿元只用了十年,成...
考古与文献结合重建上古史的范例
相关描述:   先秦史、早期国家与文明起源研究领域,长期以来被视为文献学与考古学的“结合部”。这一称谓意味着作为“结合部”的这一领域,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学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多年来,在国内学界关于文明与国家起源、早期国家问题的学术研讨会上,由于学科背景的不同,文献学者与考古学者或自说自话或各执己见,...
面盆架:精致富丽的实用型家具
相关描述:   家具诞生自人的需求,一旦失去了使用价值,即使有过再辉煌的历史,也难免被历史和岁月所埋没。面盆架就是这样的一种传统家具。   作为梳妆、盥洗所用的家具,面盆架几乎是从前家家户户闺房中的必备家具。直到上世七八十年代,我国仍有许多家庭在使用面盆架。随着洗手间设备的齐全,方便的浴室龙头、...
博物馆里的童年
相关描述:  博物馆不仅仅是个旅游景点,这里是我们终生学习的场所。这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抵御着岁月的剥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革,一个人因为有了记忆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很精彩,一个国家因为有了记忆可以让这个国家很厚重,而一个民族也因为有了属于自己的记忆而得以延续。   越来越多小朋...
带份尊重走进博物馆
相关描述:   博物馆不仅仅是个旅游景点,这里是我们终生学习的场所。这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抵御着岁月的剥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革,一个人因为有了记忆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很精彩,一个国家因为有了记忆可以让这个国家很厚重,而一个民族也因为有了属于自己的记忆而得以延续。   越来越多...
缅甸随形金珀挂件:自然随形 风格独特
相关描述: 缅甸随形金珀挂件(图片由商家提供)   琥珀不仅需要漫长的时间才可形成,而且它被开采使用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就中国而言,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了。琥珀在古代中国的地位相当之高,是当时帝王宫廷的御用之物,只有地位显赫之人才可佩带用琥珀做成的饰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琥珀的了解也越来越多,被...
闲话青绿
相关描述:  这些年,我以工笔青绿法画山水风景,渐渐地觉得自己与青绿有一种缘份。起初的想法也很简单,只是感到写意水墨古人已登峰造极,自己即使有些想法,也难免套用古人的说词。不如作工笔,可以细勾慢染,娓娓道来,也符合自己的性情。   如果存心要说出喜欢青绿的理由,大抵也可以引出种种的说法来。比如大自...
工笔重彩呼唤水墨精神
相关描述:  自从“水晕墨章,兴我唐代”,中国画的风景线仿佛被一片黑白的滤镜隐去了俗世的光怪陆离,却以一种极单纯的色彩显现出自然与生命的绮丽景象。水墨,千百年来一直被中国画家认为是最有意义的形式篇章。   中国画家不太习惯于客观冷静地直观自然的色光形质,写景更多地是出于抒情表意,所谓“寄兴于笔墨”...
熹平石经残石:最早石刻教科书
相关描述:   熹平石经残石   古时,统治者为了传播治国思想,会在太学雕刻石刻教科书来统一经书内容。而偃师汉魏太学遗址出土的这块熹平石经残石,足以证明了它传说中极高的文化价值和书法价值,也证明了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石刻教科书立于洛阳太学。   官定儒经精美石刻   近日,记者在洛阳博物馆看到...
熹平石经残石 最早石刻教科书
相关描述:  古时,统治者为了传播治国思想,会在太学雕刻石刻教科书来统一经书内容。而偃师汉魏太学遗址出土的这块熹平石经残石,足以证明了它传说中极高的文化价值和书法价值,也证明了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石刻教科书立于洛阳太学。   官定儒经精美石刻   近日,记者在洛阳博物馆看到了这块青石材质的石经残石...
笔墨,视觉与反观念——另一个视角看黄国武的水墨实践
相关描述:  如果从20世纪中国美术的区域性和地缘性看,我们会发现,不同地域的绘画特别是水墨实践与当地美术院校的专业教育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或许,我们在面目上无法确定画家之间的差异所在,但若回到绘画的内部,他们明显源自不同的教学系统和知识机制。这一点,在毕业于广州美院国画系的黄国武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千年古窑的圣火如何复燃?
相关描述:   图片说明:朱乐耕作品 ①   图片说明:胡小军作品 ②   图片说明:台湾当代柴烧陶艺展作品 ③   曾经辉煌千年的中国陶瓷,如何复兴?这不是一个新问题,多年来,许多热爱中国陶瓷艺术的人们多有探讨,也有实践。这些前行者的努力其实已为中国陶瓷这个千年古窑燃起了新焰。 ...
一位春宫画收藏家的艺术追求
相关描述:  画家描绘的显然是发生在富贵之家后花园的一幕,画面充满禁忌的趣味:嶙峋的假山石旁,玉兰花开得正好,一对男女坐在假山石上,斜倚树木展露亲昵之态。他们的体态与假山石在构图上形成呼应。人物的背后是一丛丛肥硕的牡丹。透过玉兰花枝,能隐约看到亭台中桌上摆放的酒瓶,应是推杯换盏之后尚未收起。   ...
视觉的诗性织体 —— 何多苓绘画语言简析
相关描述:   何多苓的绘画语言与两个情结密切相关:文学和音乐。19世纪俄国文学作品中压抑、忧郁的主角气质贯穿于他的早期作品,而现代诗歌清晰的意符和模糊的意指所引发的“误读”效应则一直为他钟爱;西方古典音乐,尤其是“复调”手法对他后期绘画语言的内在结构影响巨大。   色彩和笔触是绘画语言的“词素...
读联求法:—人得交游是风月 天开图画即江山
相关描述:  “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初见此联是在我负笈京师,去北师大参加艺考的时候。师大书法系的回廊里,悬挂着这么一副对联,大略是行楷,现在虽已忘却出自何人手笔,但黄山谷的名句却隽永地萦回在我的脑海中。再来师大,我也有了自己书案,那副对联却已无迹可觅,后来听同乡的师姐说,书写那联的师兄...
看见造物米兰三年展举办
相关描述:  继去年在米兰设计周上推出以“大中国味道”为主题的展览后,今年,中国再次带着“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造物精神”的理念亮相米兰设计周。4月8日,“看见造物——米兰三年展”在意大利米兰举办。展览由北京国际设计周、“世界看见”联合主办,由独立音乐家朱哲琴,建筑师、设计师、雕塑家卢志荣、前连卡佛家居...
“看见造物”米兰三年展举办
相关描述:  继2014年在米兰设计周上推出以“大中国味道”为主题的展览后,2014年,中国再次带着“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造物精神”的理念亮相米兰设计周。2014年4月8日,“看见造物——米兰三年展”在意大利米兰举办。展览由北京国际设计周、“世界看见”联合主办,由独立音乐家朱哲琴,建筑师、设计师、雕塑...
艺术人类学评论:16世纪欧洲人曾崇尚中国文化
相关描述:  “当人类学邂逅陶瓷史—全球化与新历史观”沙龙13日下午在北京举行。谈到中国瓷器所反映的文化交流,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认为,“16世纪,外国人非常喜欢中国瓷器,就像今天我们喜欢LV的包一样,当时的欧洲人也崇尚中国的文化。”   中国陶瓷的历史是全人类的文化史   ...
艺术人类学专家:16世纪欧洲人曾崇尚中国文化
相关描述:  “当人类学邂逅陶瓷史—全球化与新历史观”沙龙13日下午在北京举行。谈到中国瓷器所反映的文化交流,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认为,“16世纪,外国人非常喜欢中国瓷器,就像今天我们喜欢LV的包一样,当时的欧洲人也崇尚中国的文化。”   中国陶瓷的历史是全人类的文化史   ...
繁花似锦: 乾隆时期的景德镇瓷器
相关描述: 图1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燕桃纹瓶 图2,清乾隆釉里红几何纹开光花卉纹壮罐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有清时期政治相对清明、国力强盛的一个发展阶段,有“康乾盛世”之称。这个阶段也是古代中国瓷业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代。   尤其是乾隆时期(1736—1795),由于乾隆本...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