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5秒
所有结果181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盘点10件被日本收藏的中国国宝
相关描述:  如果要问除中国之外,哪个国家收藏中国文物最多,那答案必然是日本。日本自隋唐以来,一直以中国为文化母国,虚心学习,并大量输入各种艺术品,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时光,到现在留下了相当一批珍宝。而且,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国国宝最多的,也还是深谙中国文化的日本人。然而,...
土豪刘益谦:别侮辱我的智商
相关描述:   《安素轩石刻》中的苏轼《功甫帖》拓本(左)、《功甫帖》钩摹本(右)   除却资本大鳄,刘益谦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艺术品买家、两家美术馆的主人。每年春秋两季的拍卖新闻中,如果不出现“刘益谦”的名字,这本身倒可能成为一个新闻。   去年购自纽约苏富比的《功甫帖》远不是他最贵的藏品,却...
王宗亮:十封书信九封赝 还有一封要慎辨
相关描述:     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关于“国内藏家刘益谦天价拍得《功甫帖》赝品事件”有了最新进展:   “2013年9月19日,上海藏家刘益谦于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用800万美元竞得的苏轼《功甫帖》名迹,事后却被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研究院指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   时隔半年,2014年2...
上博专家再抛《功甫帖》伪作论 争论何时休?
相关描述:  2014年3月26日,在苏轼《功甫帖》展出前夕,上海博物馆钟银兰、凌利中两位专家再次抛出“伪作论”,引发业内热议。   从上博专家的公开质疑,到刘益谦的愤懑回应、苏富比的安之若素,再到业内人士的各抒己见、民众的雾里看花,《功甫帖》真伪之争成了名副其实的“拉锯战”。   莫名其妙的“...
上博专家再抛《功甫帖》伪作论 业内:专家没读懂
相关描述:  2014年3月26日,在苏轼《功甫帖》展出前夕,上海博物馆钟银兰、凌利中两位专家再次抛出“伪作论”,引发业内热议。   从上博专家的公开质疑,到刘益谦的愤懑回应、苏富比的安之若素,再到业内人士的各抒己见、民众的雾里看花,《功甫帖》真伪之争成了名副其实的“拉锯战”。   莫名其妙的“...
十封书信九封赝 还有一封要慎辨
相关描述:  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关于“国内藏家刘益谦天价拍得《功甫帖》赝品事件”有了最新进展:   “2013年9月19日,上海藏家刘益谦于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用800万美元竞得的苏轼《功甫帖》名迹,事后却被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研究院指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   时隔半年,2014年2月18日...
《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是“双钩廓填”吗?
相关描述:  2014年3月10日《东风早报》刊登署名林牧之的文章:《高倍放大反而证明‘功甫帖’系双钩廓填》,针对拙文《‘功甫帖’纸张检测报告的说明》中《功甫帖》非“双钩廓填”而是自然书写的结论,林牧之反驳如下:“同样著名的‘双钩廓填’本: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里面大部份字是根本看不到双钩线的”(...
《功甫帖》争议中展出 大多数参观者看不出真伪
相关描述:  3月28日,由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创办的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在黄浦江畔开馆迎客。伴随着开馆仪式,一场名为“开今·借古”的展览同时开幕,该展览汇集了刘益谦王薇夫妇多年收藏的约四百件艺术品,包括备受争议的苏富比版苏轼《功甫帖》,以及33件瓷器。   开今借古展览人气爆棚   当天的开...
刘益谦:等他们把文章发完后 我再做回复
相关描述:  3月28日,由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创办的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在黄浦江畔开馆迎客。伴随着开馆仪式,一场名为“开今·借古”的展览同时开幕,该展览汇集了刘益谦王薇夫妇多年收藏的约四百件艺术品,包括备受争议的苏富比版苏轼《功甫帖》,以及33件瓷器。   开今借古展览人气爆棚   当天的...
双钩廓填作伪法辨识
相关描述:  所谓“双钩廓填”,原本是一种临摹的方式,就是将母本的字形用双线勾勒,然后填上墨色,用这种方法仿造的作品,称为“摹本”或“钩摹本”。好的“摹本”可以非常准确地再现母本的精神风貌,在珂罗版印刷技术出现之前,“摹本”与刻帖是使书法名迹得以流传的两种重要媒介。   “双钩廓填”法起源于唐,也...
“功甫帖”事件引出的鉴定之惑
相关描述:  “功甫帖”事件引出的鉴定之惑   导语:以个人道德和经验为准绳的专家时代,在当下的文博界显得尤为重要。“谁来鉴定专家”成为收藏圈里的一个尴尬事件,尤其是在全民收藏的今天,各种鱼目混珠之事尽有,当专家遇上了行家,如何去认同鉴定结果。一边是鱼龙混杂的鉴定专家、鉴定机构、各式各样满天飞的鉴...
【艺术3·15系列观察之一】专家时代终结的双重涵义
相关描述:  导语:以个人道德和经验为准绳的专家时代,在当下的文博界显得尤为重要。“谁来鉴定专家”成为收藏圈里的一个尴尬事件,尤其是在全民收藏的今天,各种鱼目混珠之事尽有,当专家遇上了行家,如何去认同鉴定结果。一边是鱼龙混杂的鉴定专家、鉴定机构、各式各样满天飞的鉴定证书,另一边却是让人无奈的监管制度...
高倍放大反而证明《功甫帖》系双钩廓填
相关描述: ① 拍品“议”字一撇与《安素轩石刻》“议”字比对 ② 台北故宫藏苏轼墨迹中的“轼”与“谨奉”   ③“苏”字中“禾”一撇对比, 《安素轩石刻》、拍品《功甫帖》、苏书真迹(从左至右,局部)   ④ 笔画交叉墨色有浓淡:拍品“议”字撇捺局部与冯摹兰亭“随”“每”(用红色圈...
高倍放大反而证明《功甫帖》系双钩廓填
相关描述:     ① 拍品“议”字一撇与《安素轩石刻》“议”字比对      ② 台北故宫藏苏轼墨迹中的“轼”与“谨奉”      ③“苏”字中“禾”一撇对比, 《安素轩石刻》、拍品《功甫帖》、苏书真迹(从左至右,局部)      ④ 笔画交叉墨色有浓淡:拍品“议”字撇捺局部与冯摹兰...
2014年2月AAC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事件:《功甫帖》进京亮相,质疑上博专家
相关描述:     2014年2月AAC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事件:《功甫帖》进京亮相,质疑上博专家   2月18日下午,上海龙美术馆在北京四季酒店召开《功甫帖》新闻发布会。现场主办方展示了《功甫帖》原件,并以高清影像资料和技术鉴定否定了此前上海博物馆专家指《功甫帖》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的...
《功甫帖》真伪之辨
相关描述:  东坡法帖,是真是假?国宝回归,名不副实?短短数月,沧海桑田,才以五千万高价“国宝”身份回归祖国的苏东坡《功甫帖》,旋即引来强烈质疑。一方面是上海博物馆的三位资深专家,一方面是声名赫赫的纽约苏富比拍卖行,夹在中间的则是近年来收藏界的大红人,孰是孰非,令人咋舌。个中玄机,扑朔迷离。   ...
文博机构该怎么管民间收藏的事
相关描述:   这场官方机构介入民间收藏的论战并非没有益处,当下乱象丛生的艺术品市场需要国有文博机构来“保驾护航,指引方向”。   随着越来越多热钱涌入艺术品市场,拍卖行里流通的拍品也越来越杂。其中,古代书画尤其扑朔迷离。   近几年,黄庭坚的《砥柱铭》、齐白石的《群龙入海图》、宋徽宗的《千字...
文博机构该怎么管民间收藏的事
相关描述:  随着越来越多热钱涌入艺术品市场,拍卖行里流通的拍品也越来越杂。其中,古代书画尤其扑朔迷离。   近几年,黄庭坚的《砥柱铭》、齐白石的《群龙入海图》、宋徽宗的《千字文》等书画名作都曾以过亿元的成交价拍卖,并引发了业内关于藏品真伪的争议。   2013年9月,上海收藏家刘益谦以822....
盘点10件被日本收藏着的中国国宝(一)
相关描述:  如果要问除中国之外,哪个国家收藏中国文物最多,那答案必然是日本。日本自隋唐以来,一直以中国为文化母国,虚心学习,并大量输入各种艺术品,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时光,到现在留下了相当一批珍宝。而且,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国国宝最多的,也还是深谙中国文化的日本人。然而,...
盘点争议书画:4亿多元黄庭坚作品曾被疑是赝品
相关描述:  从去年底开始,关于上海大藏家刘益谦从纽约苏富比拍得的《功甫帖》真伪之争便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月18日,刘益谦携原件赴京,邀请各路文博专家为《功甫帖》把脉,同时还运用了高科技的技术手段鉴定,这能否为其验明正身尚未可知,但由此折射出的关于文物艺术品的纷争及对于艺术品鉴定的思考必将持续下去...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