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1958条信息
- 老北京照片将在香港展出
- 相关描述: 北京外城中规模最大的“永定门”、消暑极品“酸梅汤”、手持响器走街串巷的剃头匠、聚集各式各样挡棚的“庙会”、历史人物慈禧太后和溥仪、著名文学家老舍等……280幅老北京照片将向香港人讲述饶富趣味的故事。
由香港公共图书馆与北京首都图书馆筹办的“往日精华——首都图书馆历史照片珍藏...
-
https://news.artron.net/20051007/n6012.html
2005-10-07 08:29:10
- 误说《仙人乘槎》(系列之七)
- 相关描述: 《仙人乘槎》传说流传已久。
历代的文人、艺术家们将这个神奇的故事,进行了一系列的再创造,描绘出一幅幅、一篇篇、一件件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中,离不开天河、织女、张骞、织机石……。所以,在中国的成语典故中,还出现了如:乘槎博望 乘槎犯斗 乘槎河汉 乘槎天汉 乘槎天上 乘槎...
-
https://news.artron.net/20050815/n15256.html
2005-08-15 11:35:30
- 话说“仙人乘槎”(系列之一)(组图)
- 相关描述: 明代中期,“仙人乘槎”的民窑瓷画十分盛行。
画面上,一位仙人,怀中抱物,乘一叶小舟,波涛之中,飘然前行。有的图案上,苍穹之上还闪现星图,更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这种瓷画,有人称呼“仙人乘槎”,也有人称它为“张骞乘槎”。画面的主人,到底是仙人?还是张骞?瓷画上还有那...
-
https://news.artron.net/20050704/n15642.html
2005-07-04 16:37:18
- 当代海派绘画蓄势而发
- 相关描述: 刚刚结束的京城首轮艺术品春拍会上,当代名家绘画作品大放光彩,且不提吴冠中一马当先,海派名家也出现了猛涨行情。北京荣宝推出的陈佩秋1986年作《溪山清远》手卷设色纸本(32×179cm),成交价达297万元。这也是当代海派画家作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打破了上海朵云轩2003年秋拍刘旦宅《前...
-
https://news.artron.net/20050521/n8768.html
2005-05-21 10:03:10
- 范曾:画出美丽的公益人生(图)
- 相关描述: 著名画家范曾人们只知道他的画,却鲜有人知道他的善行。作为一代书画大家,范曾大隐于世,却心挂世人。千金散尽,独享平淡生活,收放之间,尽显大家风范。范增先生作为文化人群体的代表,和企业家们一同行善,更能让中国财富上长出精神来,在中国知识阶层中有标杆的意义。
67岁的范曾老先生不仅外貌...
-
https://news.artron.net/20050426/n9343.html
2005-04-26 08:45:21
- 扑克收藏文化内涵观赏性和史料价值
- 相关描述: 中国是扑克的故乡。中国自汉代就发明了一种叫做叶子戏的纸牌游戏。据传说,大将军韩信为了使士兵减少乡愁,在军中发明了一种供娱乐用的纸牌,因其只有树叶大小,故称之为叶子戏。叶子戏成为世界古代扑克的雏形。我国的叶子戏以天文历法为基准,牌分“以、像、四、时”4类,与扑克中的4种花色同出一辙。叶子...
-
https://news.artron.net/20050405/n9871.html
2005-04-05 13:13:08
- 黄杨木雕:民间收藏的新宠
- 相关描述: 历史悠久、风格淳朴的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的民间工艺品,它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主要产区在浙江省温州、乐清等地。
据温州博物馆馆长金柏东介绍,黄杨木本是难得之物,这就使黄杨木雕在具有欣赏价值的同时也具有了收藏投资的价值。况且,黄杨木雕古朴文雅、精致圆润...
-
https://news.artron.net/20050309/n10476.html
2005-03-09 11:03:33
- 山西发现三国人物遇难纪念碑
- 相关描述: 山西省运城市近日发现三国历史人物毋丘俭的遇难纪念碑,这块碑距今至少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
毋丘俭是闻喜人,历任曹魏时期尚书郎、荆州刺守等职。据史书记载,公元255年正月,毋丘俭为保魏室政权,不幸落入司马氏之手,兵败被杀。
纪念碑在闻喜县的桐
城镇上...
-
https://news.artron.net/20050305/n10542.html
2005-03-05 09:52:28
-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征集“老古董”
- 相关描述: 为了丰富文物藏品,把握承德历史发展脉络,日前,承德市文物局开始向社会和个人广泛征集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文物及古旧图书资料。
征集范围是反映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变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文物及文献资料;重要历史人物的作品及有关文献;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反...
-
https://news.artron.net/20050216/n10812.html
2005-02-16 16:47:06
- 传统印章投资收藏两相宜
- 相关描述: 目前,传统印章仍处“原始积累”阶段,存在着“花小钱买个好藏品”的机会。
中国传统印章文化源远流长,这种由汉字、篆刻及印章石组成的中国传统印章艺术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收藏雅好。正是由于传统印章所独具的深厚文化积淀与悠久历史源流,使得传统印章的收藏与投资活动逐渐得到艺术品投资群体的关...
-
https://news.artron.net/20050201/n10875.html
2005-02-01 16:23:05
- 拍品点评:黄慎《骑驴踏雪图》
- 相关描述: 《骑驴踏雪图》,黄慎绘,绢本设色,纵166.5厘米、横95厘米。款署“乾隆八年五月写于美成草堂”及“闽中黄慎”。钤朱文“黄慎”、白文“恭寿”印。
原签署“黄瘿瓢踏雪寻梅人物精品,乙卯春三月得于京师厂肆,罗氏朝汉鉴藏”。北京市文物商店藏,后为人购买外流,现回归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
-
https://news.artron.net/20050113/n11115.html
2005-01-13 09:58:12
- 中贸:黄慎《骑驴踏雪图》赏析
- 相关描述: 《骑驴踏雪图》,黄慎绘,绢本设色,纵166.5厘米、横95厘米。款署“乾隆八年五月写于美成草堂”及“闽中黄慎”。钤朱文“黄慎”、白文“恭寿”印。
原签署“黄瘿瓢踏雪寻梅人物精品,乙卯春三月得于京师厂肆,罗氏朝汉鉴藏”。北京市文物商店藏,后为人购买外流,现回归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https://news.artron.net/20041124/n12196.html
2004-11-24 14:57:41
- 嘉定派朱氏三代竹刻技法与作品
- 相关描述: 中国竹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考古发现最早起源于战国,而文献记载亦可追溯至唐宋。然而竹刻真正形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则是在明中期以后。江苏嘉定成为竹刻艺术首先兴起的地区。朱鹤、朱缨、朱稚征朱氏祖孙三代成为嘉定竹刻技艺的代表,所形成的“嘉定派”竹刻技法,风格鲜明,自成体系。“嘉定派”不但是...
-
https://news.artron.net/20041112/n12438.html
2004-11-12 11:15:27
- 周公庙墓葬群是重大考古发现——邹衡访谈
- 相关描述: “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遗址西周大型墓地的发现,从学术价值上说,堪与20世纪初安阳殷墟的重大考古发现相媲美,是新中国堪称第一的最重大的考古发现!”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邹衡日前在周公庙遗址进行了为期3天的认真考察后,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邹衡...
-
https://news.artron.net/20040612/n13428.html
2004-06-12 12:16:02
- 周公家族墓现身陕西 墓主是谁尚未弄清
- 相关描述: 据新华社电备受国内外关注的西周大型墓葬群,经过多位知名考古学家连日来的现场考察和认真研讨,被初步认为是周公的家族墓地。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研究中华文明史、继承与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等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这处西周大型墓葬群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遗址内。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
-
https://news.artron.net/20040604/n13498.html
2004-06-04 00:00:00
- 辛勤耕耘出成果
- 相关描述: 早已一头白发的画家戴宏海不是“老”画家.他今年才54岁,外表看去比他年龄好像老一些;言谈举止,也给人正派、稳重、正统和老成的感觉。但他画的作品却给人完全相反的感觉:很有生机,很有新意。
多年来,戴宏海一直在不声不响地默默作画,夜以继日地画他自己喜爱的工笔人物画。1993年之前,他...
-
http://artist.artron.net/19951025/n436072.html
1995-10-25 11:34:58
- 刘曦林谈蔡玉水作品
- 相关描述: 10月,《美术》杂志发表刘曦林的文章,题为:《造型悲剧与悲剧造型》。文中作者说:
玉水于1995年春、夏,相继在山东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圆厅里,推出了以《1840》、《1991--悼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下简称《烈士》?、《1937》、《1937--铁蹄下的孩子》?以下简称《...
-
https://news.artron.net/19951023/n16539.html
1995-10-23 15:14:14
- 谢栋梁雕塑集--浮生系列(五) 随心所欲-雕塑创作自述
- 相关描述: 艺术创作是一种兼具自由与严谨的态度,也是一项融合理性和感性的工作,二十多年来我对艺术的创作,一向重视传统的认知与观念的拓展。从早期基础雕塑的训练到人体作品夸张的语言,然后创作圆形、方形系列,以及半抽象人体雕塑及历史人物,我秉持的创作观念,是要从传统涵养出发,向现代意识探索艺术的领域。
...
-
http://artist.artron.net/19941130/n507292.html
1994-11-30 15: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