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6秒
所有结果61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海捞瓷:留在海底深处的秘密
相关描述:  历史上,丝绸、纸张、瓷器、铁器等生产生活物品一直是中国向海外诸国输出的大宗物品。由于海水环境的因素,丝绸、纸张等有机类物质很难长期保存,铁器等金属物品亦会严重锈蚀,只有瓷器可以长期不受侵蚀。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由水下沉船出土的文物,基本是以瓷器为主,水下考古许多研究课题也是围绕其开展的...
海捞瓷:留在海底深处的秘密
相关描述:  历史上,丝绸、纸张、瓷器、铁器等生产生活物品一直是中国向海外诸国输出的大宗物品。由于海水环境的因素,丝绸、纸张等有机类物质很难长期保存,铁器等金属物品亦会严重锈蚀,只有瓷器可以长期不受侵蚀。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由水下沉船出土的文物,基本是以瓷器为主,水下考古许多研究课题也是围绕其开展的...
“南海Ⅰ号”项目进入船体内部考古发掘阶段
相关描述:  根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布的消息:在水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Ⅰ号”,现已进入沉船内部发掘和文物提取阶段。   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南海Ⅰ号”的考古团队透露,现发掘深度达100—180厘米,发掘清理土方共计400多立方米(约800吨)以及移除部分凝...
“南海Ⅰ号”发现一批珍贵宋代漆器
相关描述:  日前,按南宋古沉船“南海I号”1:1比例设计建造的仿古船亮相湛江海博会,成为海博会最大亮点之一,而它在阳江的“真身”发掘工作也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经过5个月的暂停后,10月10日,“南海I号”船舱内文物提取和发掘工作继续进行,首轮提取工作预计将于年底结束。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
“小白礁Ⅰ号”出水文物达1050余件
相关描述: 水下钉标牌(“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队提供) 出水文物(部分)   5月21日至7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渔山“小白礁Ⅰ号”二期水下考古工作告一段落。经过两个月的打捞,“小白礁Ⅰ号”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累计下水作业500余人次,总潜水时间超过2.7万分钟,新出水各类...
我国首艘考古船完成试航:水下考古又添助力
相关描述:  据国家文物局透露,由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制造的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近日在万州至云阳长江航段进行了航行试验,预计7月底抵达青岛母港。这艘考古船将用于我国沿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担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据悉,该船计划中的首航是远赴西沙群岛开展...
我国首艘考古船试航完成 水下考古又添助力
相关描述: 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   据国家文物局透露,由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制造的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近日在万州至云阳长江航段进行了航行试验,预计7月底抵达青岛母港。这艘考古船将用于我国沿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担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
清小白礁1号沉船新发现145件文物、300件石板材
相关描述:  央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在宁波象山县渔山列岛海域发现的"象山小白礁1号沉船",勘称继"南海Ⅰ号"、"南澳Ⅰ号"之后我国又一重大水下考古发现。今天下午,考古现场对媒体开放。   小白礁1号沉船遗址位于宁波市象山市石浦镇东南约26海里的北渔山岛海域,这艘沉船是一艘从宁波港始发的前往...
南海一号船体初现轮廓 10月中下旬进行文物提取
相关描述: 上层淤泥即将清理完毕,甲板结构初现轮廓,还能看到大量的瓷器。   打捞出海并封存六年的“南海Ⅰ号”去年底启动全面发掘工作,昨日终于初现轮廓。在广东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南海Ⅰ号”考古发掘项目领队孙键说,船体保存还可以,我们有可能得到一条比较完整的宋代船,虽然有些落魄,但是通过修复...
浙江象山小白礁1号清代古沉船已出水606件文物
相关描述:   “小白礁1号”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项目启幕。 何蒋勇 摄   出水的青花瓷碗 、灯盏、紫砂壶及印章。 何蒋勇 摄   考古潜水员跳入小白礁海域。 何蒋勇 摄   5月21日上午,宁波北仑满洋船厂码头,伴随着嘹亮的汽笛声,浙江宁波象山“小白礁1号”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工作船...
南海一号船体初现轮廓 文物提取提上日程
相关描述:  打捞出海并封存六年的“南海Ⅰ号”去年底启动全面发掘工作,昨日终于初现轮廓。在广东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南海Ⅰ号”考古发掘项目领队孙键说,船体保存还可以,我们有可能得到一条比较完整的宋代船,虽然有些落魄,但是通过修复大致可以复原。   没有代表宋代制瓷业水平瓷器   昨日,记者看...
“南海Ⅰ号”古沉船发掘进展顺利 5月或初现轮廓
相关描述:  去年11月28日正式启动的“南海I号”古沉船保护发掘工作日前进展顺利,沉船的上表层即将于下月清理完毕。届时,古沉船的上方轮廓线将初步呈现,进入船体内发掘阶段。这也意味着这艘沉没800年之久的南宋古沉船,距离完全揭开神秘面纱又走近了一步。   据了解,今年以来,考古工作人员已清理出约1...
“南海Ⅰ号”考古发掘和保护工程实施
相关描述:  记者从2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4年年会”上获悉,今年,我国将开展实施“南海Ⅰ号”考古发掘和保护工程、“中国考古01”号远航西沙开展水下考古等重点工作。   据悉,本次会议旨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探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何深化改革,保证水下...
“南海Ⅰ号”考古发掘和保护工程今年实施
相关描述:  记者从2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4年年会”上获悉,今年,我国将开展实施“南海Ⅰ号”考古发掘和保护工程、“中国考古01”号远航西沙开展水下考古等重点工作。   据悉,本次会议旨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探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何深化改革,保证水下...
岭南古代千年遗珍荟萃省博
相关描述:  昨日,广东省博物馆迎来了来自粤港澳三地的考古精英,共同揭开“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的帷幕。本次展览由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共同主办,广东省博物馆、香港历史博物馆、澳门博物馆承办。   作为广东省博物馆2014年首个开年大展,本次展览是...
国家文物局:南海Ⅰ号保护进入新阶段
相关描述: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南海Ⅰ号”保护发掘启动仪式近日在广东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宣布“南海Ⅰ号”工作进入全面发掘与保护的新阶段。   “南海Ⅰ号”是沉没于我国南海北部的宋代沉船,1987年发现,2007年实现整体打捞。自“南海Ⅰ号”入馆以来,国家文物局一...
南海Ⅰ号出水 数万件文物开始保护发掘
相关描述:  据新华社电“南海I号”全面保护发掘项目28日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正式启动。根据“南海I号”考古队介绍,该项目初步计划在3至4年内基本完成考古发掘,届时“南海I号”及船载的6万至8万件文物将最终展露出全貌。   2007年12月,南宋古沉船“南海I号”经整体打捞出水后移驻位于广东阳...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
相关描述:   发现水下文物   2012年6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负责组织实施全国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发掘、研究和保护等工作。水下中心积极参与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南海基地、西沙工作站的建设工作。目前,南海基地已经完成立项工作,正在进行基地选址;西沙工作站已完成各项前期工作,...
武林文博讲坛《水下考古在中国》(下)
相关描述:  水下考古学是田野考古学在水域的延伸,是运用考古学所特有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对人类水下文化遗产开展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工作。   水下考古在中国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年的努力,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的足迹已遍布祖国各地,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各个海域分别开展了水下文物遗...
诗书画合咏“岭南风物”
相关描述:  3月19日,由近300名岭南诗人、书法家、画家共同参与的“岭南风物百咏——当代广东名家诗书画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省文联主席刘斯奋等出席。这是省内首次以“诗书画”三种形式全面介绍岭南风物的一次展览。   此次“岭南风物百咏”创作由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倡导发起,以诗、书、画的形式,展现岭...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