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9秒
所有结果37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吕三:绘事感言
相关描述:  画法兼之书法,是正途,却不是捷径。书法和画法,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从技术操控而言,书法的难度系数大,纯粹而接近艺术的本质;从丰富性来说,画,不是简单几笔的事,画法,兼之书法,却也无法远离画(制作)的本质。赵孟頫说,六法(书)通八法(画)。读赵画,他的技术是十分高超的,绝非简单写画几...
浅论中国山水画中的俯远法
相关描述:  北宋郭思纂集的《林泉高致》载其父郭熙之说,始论中国山水画”三远法”。“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的造境之法,它的提出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的一个体现,它是对以往数百年间中国山水画打破空间和时间用以造境,以表现传统哲学思想的一个归纳和总结。   郭熙总结“三远”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
中国山水画的情怀意境
相关描述:  中国传统山水画一直深受老庄哲学及禅宗哲学的影响,在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中使人的情感与性灵尽情显露,这种生命情调无不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深沉情感。因此山水画作的“情”与“境”成为山水画品格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   意境之营造   “意境”一词是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
论中国山水画中的俯远法
相关描述:  艾国   北宋郭思纂集的《林泉高致》载其父郭熙之说,始论中国山水画”三远法”。“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的造境之法,它的提出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的一个体现,它是对以往数百年间中国山水画打破空间和时间用以造境,以表现传统哲学思想的一个归纳和总结。   郭熈总结“三远”说:“山有三远,自山...
论中国山水画中的俯远法
相关描述:   北宋郭思纂集的《林泉高致》载其父郭熙之说,始论中国山水画”三远法”。“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的造境之法,它的提出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的一个体现,它是对以往数百年间中国山水画打破空间和时间用以造境,以表现传统哲学思想的一个归纳和总结。   郭熈总结“三远”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
元代王蒙《具区林屋图》赏析
相关描述: 《具区林屋图》,王蒙作 纸本设色,纵68.7厘米,横42.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代文人登上画坛后,绘画逐渐成为个人“寄兴游心”的笔墨游戏,水墨自然成了第一选择,但画面上仍时有色彩出现。此时,色彩已不是青绿重彩,更多的是淡彩,即“浅绛”。“元四家”都有一些“浅绛”设色的画...
汤哲明:回归传统 宋画新韵
相关描述:   图片说明:六朝山色依然绿   图片说明:汤哲明近照   在艺术圈,汤哲明以艺术评论鉴赏而知名。报纸上,常可以看到他品论历代画家的文章;电视里,有时也能见到他在历代名画前侃侃而谈。其实,汤哲明也是一位丹青好手,两年前在宝岛台湾举办的“胸中丘壑:汤哲明山水画精品展”,就让观众见...
元代大画家王蒙的传世之作
相关描述: 元·王蒙《秋山草堂图》   五代、宋的山水画,崇尚水墨,故巨然的《秋山问道图》以水墨画秋山,极尽空寂幽秘的禅意,但也似乎少了点秋色的瑰丽绚烂、爽落深邃的天趣。元代渐兴浅绛淡彩,在墨骨上薄敷赭石、花青等色,依然淡雅秀逸,而王蒙的《秋山草堂图》则别具一格。   《秋山草堂图》纵123....
元代大画家王蒙的传世之作
相关描述: 元·王蒙《秋山草堂图》。   五代、宋的山水画,崇尚水墨,故巨然的《秋山问道图》以水墨画秋山,极尽空寂幽秘的禅意,但也似乎少了点秋色的瑰丽绚烂、爽落深邃的天趣。元代渐兴浅绛淡彩,在墨骨上薄敷赭石、花青等色,依然淡雅秀逸,而王蒙的《秋山草堂图》则别具一格。   《秋山草堂图》纵123...
王蒙《山居高隐图》呈现上海嘉泰2013年春拍
相关描述:  上海嘉泰2013年春季大型拍卖会将于7月4日—5日如期举槌,预展时间为7月2日—3日,地点均在上海大酒店(上海市黄浦区九江路505号)。本次拍卖共有八个专场,分别为墨田留香、彩宝玉钻、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古代书画、海上油画、艺道雅趣、茶熟香温、珍瓷古董。古今名家汇聚一堂,上乘佳作精彩纷...
元代王蒙《具区林屋图》鉴赏
相关描述:     《具区林屋图》,王蒙作 纸本设色,纵68.7厘米,横42.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代文人登上画坛后,绘画逐渐成为个人“寄兴游心”的笔墨游戏,水墨自然成了第一选择,但画面上仍时有色彩出现。此时,色彩已不是青绿重彩,更多的是淡彩,即“浅绛”。“元四家”都有一些“浅绛”...
元代王蒙《具区林屋图》鉴赏
相关描述:《具区林屋图》,王蒙作 纸本设色,纵68.7厘米,横42.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元代文人登上画坛后,绘画逐渐成为个人“寄兴游心”的笔墨游戏,水墨自然成了第一选择,但画面上仍时有色彩出现。此时,色彩已不是青
浅议变体临摹
相关描述:  变体临摹是对传统绘画认识深化的过程,是从临摹到创作的一个有效的过渡阶段,它是在深入掌握和理解了作品的风格,笔墨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范画的语言进行转换,力求在特定的风格特点中注入作者自身的认识和学养,籍此以丘壑内营,以求最终把学到的传统绘画精神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语汇。   变体临...
两宋绘画及传世作品真伪庋藏——美国耶鲁大学学术报告(十二)
相关描述: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别号欧波,水晶宫道人,吴兴人(中国浙江湖州),宋宗室,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年四十以文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后以遗逸出仕元朝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被遇王朝,官居一品,名满天下”,死后封魏国公,谥号文敏。   高克恭《云横秀...
古朴•浑厚•华滋
相关描述:  画家黄唯理之书画室取名“梦山居”、唯理之文集名《梦山笔谭》、唯理之画多以梦境、山居为题材,古人有梦中得诗句之记载,唯理之画因梦境而发,可见“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之壮观,此无声之诗也。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皆出自心中,中国文人画之最高艺术境界乃写心画,以画抒发自己对大自然、对...
元代王蒙《溪山高逸图》赏析
相关描述:  元代画家王蒙传世的画,不过十余件,而以绢作画本的仅两件,一件是藏北京故宫的《夏山高隐图》,另一件就是《溪山高逸图》,纵113.7厘米,横65.3厘米,设色,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传世的宋以前的画,很多出自宫廷、贵族,几乎都用珍贵的绢作画本,但从元代开始,随着普通文人入主画坛,渐渐...
山水画的“情”与“境”(图)
相关描述:           中国传统山水画一直深受老庄哲学及禅宗哲学的影响,在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中使人的情感与性灵尽情显露,这种生命情调无不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深沉情感。因此山水画作的“情”与“境”成为山水画品格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   意境之营造   “意境”一词是指“文学艺术作品...
首页<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