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5秒
所有结果616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尚辉:法书古意与书法生存
相关描述:  书法的现当代性转型是新时期受西方现当代艺术思潮影响而提出的概念,提出这种命题的书家或理论家试图借助于现代主义艺术的语言独立、个性张扬和当代艺术对于图像与观念的新媒体运用来重新定义书法艺术的理念,这种对于书法艺术另辟蹊径的开拓,固然具有创新性,但这种书法现当代性的转型也许和书法本体并无太...
略论新安画派的山水骑手汪之瑞
相关描述:  汪之瑞(?—1660左右,详细生卒年待考),字无瑞,号乘槎,安徽休宁人。工诗能书擅画,尤精简约山水,书法得李北海艺术笔墨之神韵。书法师事李永高(李当时书法非常出名,从师受学于董其昌,深得香光之器重),画名与渐江、査士标、孙逸合称“新安四家”,又称“海阳四家”。   汪之瑞的山水画风,...
梅月思怀——王惠平的艺术人生
相关描述:  书法作为艺术,它是高雅的,精妙的,有技巧难度的。古往今来,凡在艺术上有成就的书家,都具备各方面的修养,都有娴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艺术功力,对书法艺术有着敏锐的感悟力和创造力,并非只是写写字而已。   当前的书法艺术,由于缺乏文化的关怀,出现的贫血现象普遍存在,在众多的书法人中,有的或...
书法的味道怎么来?
相关描述:   一幅书法作品,其中有看得见的东西,笔画、墨色、字形、诗句等,这是“躯体”;还有看不见的东西,感情、风神、韵律等,这是“灵魂”。书法出“味”,往往就出在这“灵魂”上,故此只能靠细细品味,才可感悟得到。形象的说,书法味道,是“熬”出来的。   要使书法打动人心,使观赏者产生思想共鸣,...
2+300+1000
相关描述:  艺术原本是很难以数字计算的,但现在好多物事都数字化了,不晓得将来中国画怎么被数字化?笔者突然想到2与300和1000这么一组数字,是因为与前文《悲鸿之“罪”、烙炊饼及其他》有些联系。   世人都说蒋兆和是从素描起家的大师,他也确实有素描的天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素描几乎画得像徐悲鸿...
中国艺术品 市场态势分析
相关描述:  艺术品市场发展新的动力建构   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三大核心问题:诚信机制问题,核心是“三假”问题,即:制假、贩假、假拍。价格形成机制问题,核心是由市场“明星”与看“名头”评判价值向价值投资及价值发现转型。退出机制问题,核心是提升艺术品的变现及流转能力。特别是一些需要在公开市场...
美感培养从零开始
相关描述:  所谓零,不是没有和虚无,针对知识结构而言是美感的缺失,艺术是最好的美感培养剂。中国艺术有高雅和通俗之别,总的来说,琴棋书画属高雅一路,民俗手工等属通俗一路,就发展来说由高雅走向世俗,由世俗升华为高雅,雅俗之辩是哲学问题,雅俗共赏便是中庸。礼、乐、射、御、书、数是中国人谋生处事原则,诗、...
【雅昌专栏】何光锐: 笔意与“书卷气”、“匠气”的关系
相关描述:  中国书画艺术首重用笔。然而,许多人将“用笔”等同于“笔法”,忽视了“用笔”中与“笔法”同样重要的另外一个部分----“笔意”。  明人李日华记载:“尝闻白石翁集画一箧,俱未点苔,语人曰:‘今日意思错钝,俟精明澄澈时为之耳’”。写意画中的“点苔”是需要笔法的,但如果仅仅掌握正确笔法就足够...
喜酒书家的酒酣之作
相关描述: 怀素 自叙帖(局部)   蔡显良(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李颀《赠张旭》)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高适《醉后赠张九旭》)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饮中八仙歌》)   这是张旭之“颠”。 ...
米芾晚年为何大骂王羲之?
相关描述:  米芾想入魏晋,但笔下太狠,未得魏晋风流。这主观上是米芾之憾,客观上是米芾之福。从书法史来看,得魏晋风流的米芾不可能比得上开有宋一派书风的米芾。当时米薛(绍彭)并称,主要是在学习古人方面,得魏晋平和蕴藉之韵,薛还胜米一筹。但事实上,得魏晋风流的薛绍彭,毕竟不是划时代的书法家。   米芾...
【雅昌快讯】西泠2015秋拍:文征明草书《七言诗》1265万元成交
相关描述:  2015年12月26日晚,西泠印社2015秋季拍卖会“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在浙江世贸中心举槌,共推出305件拍品,其中文征明草书《七言诗》以800万元起拍,委托席势在必得,以1100万元落槌,最终以1265万元成交(拍前估价8,000,000-12,000,000)。   文征...
短箋考——论魏晋绘事与早期美学的形成(五)
相关描述:  元朝绘画及四家作品   精微雅正与混元疏淡的审美格调   作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王朝,元代绝非汉人栖息的乐土。它渐渐成为江南文人归隐乡村不仕出的常态生活。曾经繁华鼎盛的北宋之都,成为元代士大夫的清梦。由于元朝蒙古人统治,民族歧视和对科举的轻视,使大批文化人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
度物取真——快速毛笔人物写生有感
相关描述:  近年来我坚持用毛笔来面对人物写生,去年底和今年初的两个月,课内课外在圆书纸上作画二百余幅,每幅所用时间最长的肖像在四十多分钟。人体写生通常在十五分钟内完成,一天作画的最高记录是二十一幅。   毛笔写生所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在最近的水墨人物画创作中,我改变以往铅笔起草图的习惯,而直...
北京宝瑞盈2015秋拍:重要书法作品精选
相关描述:  北京宝瑞盈2015秋拍“千悟——丹青之夜”专场汇集重要拍品55件,其中的两件亮点拍品为“宝五堂”藏元人手扎——史可伯与鲍恂的法书。宋元名迹流传至今,已为星凤,民间存留更为罕见,本次两件书札虽不能说是“孤本”,恐其成双亦难。   史可伯的《中秋贺寿札》为长方大型册页,天青色纸本,墨书行...
如炼——谈在川李义弘先生的书法艺术
相关描述:  「五十九岁才开始真正的写书法。」这是李义弘先生最谦虚的讲法。   打从学生时期开始,我即是欣赏先生的书法与绘画成长而来;一向以细腻、优雅、挺健与骨感瘦劲的书画称善,在川先生过去虽不以书法名世,但被「灵沤馆」列为重要临习的法帖——如楷书〔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隶书〔张迁碑〕、篆书〔石鼓...
【雅昌专栏】何光锐:笔意与“书卷气”、“匠气”的关系
相关描述:  中国书画艺术首重用笔。然而,许多人将“用笔”等同于“笔法”,忽视了“用笔”中与“笔法”同样重要的另外一个部分----“笔意”。  明人李日华记载:“尝闻白石翁集画一箧,俱未点苔,语人曰:‘今日意思错钝,俟精明澄澈时为之耳’”。写意画中的“点苔”是需要笔法的,但如果仅仅掌握正确笔法就足够...
【雅昌专栏】高岭:市场情景中艺术作品的价值本质
相关描述:   尽管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中国范围内市场经济的全面起步而产生的文化艺术市场化,理论界有过非常热烈的讨论,但反对艺术市场化或商品化的一方,基本上都是将艺术生产与商品生产、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金钱逻辑与艺术发展逻辑、金钱与艺术等截然对立起来[1]。许多艺术界人士还固守或留恋着排斥市...
法书古意与书法生存
相关描述:  书法的现当代性转型是新时期受西方现当代艺术思潮影响而提出的概念,提出这种命题的书家或理论家试图借助于现代主义艺术的语言独立、个性张扬和当代艺术对于图像与观念的新媒体运用来重新定义书法艺术的理念,这种对于书法艺术另辟蹊径的开拓,固然具有创新性,但这种书法现当代性的转型也许和书法本体并无太...
天然去雕饰
相关描述:  10月18日,“郑培奎天美奇木暨书画艺术作品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60件根艺作品与120件书画作品相辉映,首都观众为之倾倒。而展品蕴含的“天然去雕饰”的美学品格,也引发了学界的许多思考。   郑培奎先生酷爱树根艺术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自然界的树根,记录了风霜雨雪...
古而能今,合而不同
相关描述:  我的书法研究生教育设置在历史文献学专业,学习内容是中国古代书法文献与书法史,重点在于学术,临帖和创作由学生课余自学。唯一的例外是我的首届书法研究生班,曾有一定时间的书法实践教学,并讲授“书法鉴赏与创作原理”课程。   王始钧同学就读于我的首届书法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现为齐鲁师范学院...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