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2秒
所有结果196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2025年部分展览计划
相关描述:金色无边丝绸之路中的哈萨克斯坦草原文物精华2025年4月-2025年6月本次展览拟展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中央国家博物馆藏精品文物约200件,展示从青铜时代到历史时期哈萨克斯坦草原文化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通往西方世界的第一个驿站,扮演东西文化交流中转站的重要作用。琉森国际...
艺术播报 | 2024艺术长沙开幕、宁夏美术馆开馆、余旭红任中国美院院长、天津美院人工智能艺术学院揭牌、台北故宫公布百年院庆计划
相关描述:今天是2024年12月31日,开启2024年最后一期艺术播报。在各大机构的年度回顾中,2024年即将落幕。最后一个周末迎来了艺术长沙作为本年度最后一个双年展的开幕。还有新馆开启、新任命的发布以及全国首例的新学院揭牌。海外方面,几经波折的卡塞尔文献展官宣策展人,日本有名的私人美术馆DIC川村...
【观点】王端廷:“自然活力——2024深圳湾公共艺术季”前言
相关描述:  “深圳湾公共艺术季”自2019年创办以来,每年举办,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这是我国较早采用“公共艺术季”这个名目且不间断连续举办的大型户外国际公共艺术展览项目,在深圳市南山区政府持续不断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质量和不断扩大影响力,如今的“深圳湾公共艺术季”不仅成为深圳市...
保信(西安)艺术品 丨文载于物,族髓附间
相关描述:引言:“文载于物,族髓附间。运脉牵连,兴者襄见。”文化藏品,宛如一条贯穿民族发展历程的脉络,它承载于各种物质载体之上,深入民族骨髓之中,与民族的命运兴衰紧密相连。从古老的陶器铭刻着初民的质朴信仰,到史书典籍传递着先辈的智慧哲思;从传统建筑彰显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到民俗活动蕴含着民众的情感寄托...
5000年,中国人做了什么?——《这里是中国3》首场12小时直播签售会成功举办
相关描述:5000年,为什么唯有华夏文明未曾中断?我们究竟是谁?我们从哪里来?9月28日11:30-23:30,主题为“5000年,中国人做了什么?”的《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首场12小时直播签售会圆满结束。该直播活动由中信出版集团、星球研究所、雅昌文化集团联合举办。    《这里是中国3》,...
从一只铜爵说起——西行随记
相关描述:作者:刘玉山今天兴致盎然地参观了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发几幅照片与您共享,并谈点感想。河南偃师二里头夏王朝发掘出的铜爵,被誉为“中华第一爵”最后一幅照片中的爵,是个铜爵,造型秀雅、飘逸。被赞誉为“中华第一爵”,尊为国宝。在夏代文物上尚未能找到文字,但在一些器物上,却发现刻有“符号样的...
华夏文明的源头--洛阳二里头夏朝遗址
相关描述:  今天,再次造访了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博物馆。  中华文明始自夏,以往都认为仅仅是一种传说,因为缺少文字为据。  世界考古学界,通常是以青铜器、城市和文字这三项的岀现,判定为“文明”的基本要素的。  中国考古学家经过在洛阳二里头夏朝遗址长达60年的发掘,岀土了大量陶、铜等器皿,发现了规模庞...
2022·巨变之年|多次暂停下 博物馆的悄然变化和新担当
相关描述:告别了2022,一个巨变之年。不像过去润物无声的嬗变相比,艺术行业在这一年遭遇了更加直接和显性的冲击。对于博物馆行业来说,2022年,每家博物馆都在不同程度的财政紧缩中,经历着魔咒般的不确定性,屡次按下暂停键,经历过间歇性闭馆,也感受着社会和观众悄然的心理变化。迈进2023,拉开一点距离再...
艺术播报 | 敦煌考古编制岗“零应聘”上热搜、东京国立博物馆将再展李公麟《五马图卷》、范勃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站台中国宣布代理袁运生及其作品,罗中立奖学金征集中
相关描述:今天是2022年9月18日,开启一周十大艺术事件和好展播报。等来了期待已久的第一课,美院新生们开启了新的篇章。敦煌考古编制“零应聘”在本周伊始引发了破圈关注。疫情防控依然严峻,本周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仍旧迎来了不少新展开幕,既有大型群展,也有极为重要的艺术家个展。海外方面,正在进行中的纽...
雅昌专稿|“宅兹中国”在上博:从数千年前的一封信讲起
相关描述:“中国”,这个3000年来不断被呼唤,烙印在千百年来每一个中国人基因里的词语,出自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其上的铭文“宅兹中国”像是写给数千年后十多亿中国人的信,它揭开那埋藏了千年的谜底——中国,3000年前铭刻于方寸之间,深埋地下;3000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960万平方公里...
西行寻古求艺记--隨笔九则之西北行小记
相关描述:  今天乘高铁从洛阳往兰州。上车后,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渑池一带开阔的原野。陶堆塑龙纹透底器·夏朝  1992年二里头出土  1921年,瑞典的安特生和中国的袁复礼两位田野地质学的先驱者,在这里的仰韶村首次进行发掘,从而揭开了距今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遣存考古序幕。  从1951年中...
源远流长的鼎文化
相关描述:鼎是青铜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的始终。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在大约1500年的历史进程中,鼎从一件日常的生活用器逐渐走向政治舞台,成为国家政权的标志。尊贵的社会地位,深厚的精神内涵,完美的艺术形式,汇聚于铜鼎一身,使其成为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铜鼎是由新石器时代的...
话说中国古代的酒具
相关描述:●留情多在酒杯间话说中国古代的酒具︱刘东亮︱多数中国人喝酒,关注的不是酒本身,而是一种酒之外的心情,一种难得糊涂的境界。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谈到饮酒的心情和环境:“法饮宜舒,放饮宜雅,病饮宜小,愁饮宜醉,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古人对酒器非常重视,“非酒器无以...
西安PK洛阳,谁是真正的“博物馆之都城”
相关描述:▲兵马俑已经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的符号  | 网络图片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今世的史书,浓缩着一座城市全部的肉体文化,折射着一座城市的文化水平。昨天和一位河南洛阳来的朋友聊天,他说洛阳正在全力打造“博物馆之都”。他的话让在座的西安诸位很是吃惊——因为大家都知道西安也在力图打造“博物馆之城”。副省...
科技考古 成就考古学的一门学科
相关描述:科技不仅可以帮助人类认识现在、探寻未来,还能帮助人类了解自己的过去。通过新手段和新方法,科技不断助力考古,推动中国考古学研究步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在遗址区开展“CT”扫描,绘制“3D藏宝图”  从6月起,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
荼荼:披星戴月 乐在其中—第六届“中国公共考古·贵州论坛”考古与城市专题研讨纪实
相关描述:27日上午,第六届“中国公共考古-贵州论坛”进入第二个专题研讨——考古与城市。此专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岩石研究员主持。共有5位学者从贵安新区、雄安新区、北京市副中心、洛阳古代都城、广州城市考古实践角度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同时每场演讲有3位评议人与主讲人进行精彩的交流。考古发掘...
谷飞:偃师商城宫城第三号宫殿建筑基址的复原研究
相关描述:摘要:偃师商城宫城第三号宫殿建筑基址位于宫城西南部,与东南部的第五号宫殿基址东西并列。三号宫殿保存完整,经过全面揭露,存在着早晚两期建筑且形制有所变化,体现了商代早期宫殿建筑的技术和风貌。对它的复原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究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在形制上的变化,技术上的进步和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偃师...
考古界大咖纵论古蜀文明:中华文明的宝库 世界青铜文明的明珠
相关描述:30多年前,三星堆祭祀坑的出土,令古蜀文明“一醒天下惊”。高大的青铜立人、纵目人像、充满想象力的青铜神树,让人惊叹它们的神秘和瑰丽。伴随着金沙遗址、宝墩遗址等考古发掘,古蜀文明的脉络也渐渐清晰。10月22日,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召开,本报特邀与会大咖纵论古蜀文明。专家们一致认为,古蜀...
考古发掘出的动物遗存里藏着哪些秘密?
相关描述:近日,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本次考古学大会是中国考古学界发现与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在我国考古学家的不断努力下,很多古代遗迹得以重见天日,并且在这些遗迹中还出土了大量的人类遗骸、宝石、器皿、工具等,这其中还有大量的动物遗存。如果说遗骸、宝石、器皿、工具等能让我们科学地复原远...
考古发掘出的动物遗存里藏着哪些秘密
相关描述: 近日,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本次考古学大会是中国考古学界发现与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在我国考古学家的不断努力下,很多古代遗迹得以重见天日,并且在这些遗迹中还出土了大量的人类遗骸、宝石、器皿、工具等,这其中还有大量的动物遗存。 如果说遗骸、宝石、器皿、工具等能让我们科学地复...
首页< 上一页1 2 3 4 5 下一页 >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