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6秒
所有结果2203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博采灵石炼自家
相关描述:  一个书家,要写一手好看的字不难,难在好看而不媚、不俗;要写得像某碑某贴某家不难,难在能入得某家而能出乎其家,终成自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苏东坡云:“论画与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广东著名书法家苏华的创作正是好看而不媚俗、得众家之神髓而自成一家者。  ...
大家气象王冷石
相关描述:  一个艺术家的成长是无法摆脱地域文化的影响,黄河古道的民风民俗薰淘着王冷石的成长……   著名书画家王冷石先生画画以荷嗤声画坛,在美术界颇有影响,意味十足,他的作品是一首无声的诗,外象画为心象,由于书法道性深厚,笔未醮墨气先吞纸。王冷石善于写生,痴痴傻傻,几十年不动摇,行万里路,读万卷...
行道守真 上善若水
相关描述:  年近古稀的吕如雄先生,是一位造诣颇佳的广东书法名家。他是广东省阳江市人。1947年出生,9岁承父训临池,初中时便在学校书法比赛中获奖。1968年入伍,1972年因书法专长从南国边陲调到北京总政治部工作。中国书协1981年成立,他1982年入会,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批会员。1992年起...
珠山八友与浅绛彩的渊源
相关描述:  浅绛彩瓷画乃文人画家初入瓷苑之阶段,由于他们对陶瓷工艺的浅尝辄止,瓷艺与画艺的结合尚有不足。民国初年,浅绛彩已渐衰微,随之而起的民国粉彩承接了浅绛彩艺术所创的先河,将中国画韵致与粉彩工艺的结合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早期名家潘匋宇、汪晓棠等人融画理笔墨于工艺技巧之中,用笔灵活而工谨...
刘家才书法品评展在京隆重开幕
相关描述:  2014年8月23日,著名企业家、书法家刘家才先生书法品评展在北京通州区隆鹤国际温泉酒店隆重开幕。展览共展出刘家才先生近几年来所创作的精品力作40余件,作品形式丰富,格调高雅,既有点画精到、结构严谨的楷书力作,也有用笔率意、气息高古的行书、草书及章草作品,突出了学术和自由的温和文风,把...
书法界的古诗赋名家与网络“潮人”——关于吴震启先生
相关描述:  吴震启先生是近年来在书坛上异军突起的综合性人才。吴震启先生在书法界并不属于资深的老一辈书法名家,但他的书法“作派”,却是非常地道的“老派名流士绅”的风范,这使我们书法界的朋友看他,多了一份“沉稳”与“笃实”。不是风生水起、风起云涌的那种,也不是眉飞色舞、一言惊客的那种。   吴震启先...
品张军民画作:根植传统 生机盎然
相关描述: 张军民 花鸟作品 张军民 花鸟作品 张军民花鸟作品   初识张军民其人其画。其人,身材魁梧,性格豪爽,如其画;其画,写意夸张,风格独特,如其人。此后,经常品读他的画作,常常被他的笔墨所吸引,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从他的画中你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以下两个特点:   一、根植传统,...
书法专业人士如何“装”才够范儿
相关描述:  看展览时,第一眼站位很重要,看正书(分不清楷魏篆隶,就找不连笔的)要保持2米距离,看行草(就是连笔字)则要距离3米之外。站定后,伸右手食指在左手掌点画做临摹状。如有人在侧,就说:此作深悟“中和”之美,如能背诵《书谱》中句“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就更妙了。   看展忌说“好看...
草书贵在性情真——夏鹏程草书评弹
相关描述:  2011年7月份开始,我撰写《第一阵营——中国国家画院沈鹏课题班系列评论》,在《青少年书法报》开辟专版连载,共48人48篇评论,持续连载了一年,在书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广泛的关注。记得当时写到其中之一的夏鹏程先生,我从网上搜集他的相关作品,当发现他的几件草书作品之后,我的眼前顿时一亮。...
克隆:创造力的死亡
相关描述:  作为以中国文字为载体的艺术——书法,像一朵耀眼的奇葩,绽放在古老而美丽的东方,中国甚至人类的数千年文明史,假如少了书法,她会变得苍白许多。这朵奇葩从远古开到今天,她是否依然焕发出永恒的美的魅力,从甲骨文到篆、隶、楷、行、草,从秦汉的李斯、张芝,至后来的王羲之、钟繇、陆机、张旭、颜真卿、...
志专而意谨:气醇而体正
相关描述:   有人曾问张良,“学书法拜谁为师?”   张良曰:“王老师。”又问,“哪个王老师?”答曰:“王羲之。”   两摞书,足可盈尺,静静地躺在案头的一角,随时等待着主人的宠幸。一本《刘熙载书法论注》,已经被翻得没有了封皮,内页还穿插着眉批和标注。   四壁的翰墨、横披、条幅、手卷、扇...
书法大痴张良和他的中国梦
相关描述:   窗外,经三路车水马龙,农业路人声鼎沸;窗内,指死腕活,翰逸神飞,虚怀坐忘,静观八荒。   窗内,窗外,俨然两个世界。   走进张良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除了笔墨纸砚,便是堆积案头的国学丛书、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及书论选读等等。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则随着墨液,凝于笔端,跃然纸上,此时...
赵玉林:书以载道写春秋
相关描述: 福建著名书法家赵玉林先生   人物名片>>>赵玉林,别署佛子明璧,1917年7月生于福州,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诗词学会名誉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诗词学会顾问、福建省逸仙艺苑名誉理事长。编著出版有《百年闽诗》《灵响居随笔》《赵玉林书法选集》《玉林词选》...
媒体纪实——抽象画家汪京元40年风雨兼程(下)
相关描述:逍遥游 ——书法刻字南下记 汪京元 济济一堂   四月的中山,气候宜人。“复活节”唤醒了人们对春天的感知。在罗会牛等书友们的帮助下,伴随着盛开的鲜花,展开了自己的件件“秘玩”进行了生平第一次艺术的整体曝光。   没有开幕式,没有花篮,没有醒狮队助气氛。一切围绕作品进行。书法、刻字...
行间玉润潇洒无尘
相关描述:  林再成是书法篆刻双修的青年艺术家,以不俗的成就印证了自身才情。再成197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朝鲜族,自幼酷爱金石书画。尽管少年时家境贫寒,学书条件不足,但他一直顽强地坚持着自己的爱好,1991年考上中国美术学院,师从刘江、章祖安、王东龄、祝遂之和陈振濂诸教授,获益匪浅,创作突飞猛...
“闻见之知”杨涛书法作品巡展在北京杏坛美术馆盛大开幕
相关描述:  2014年8月16日下午三点,“闻见之知——杨涛书法作品巡展”在北京杏坛美术馆盛大开幕。 本次展览由北京杏坛美术馆、山东日照天大美术馆主办,北京珏澜文化、北京亚洲美术馆、北京明怀文化、北京路宽画廊、北京文博学院、北京雅鸿轩、山东青州宋城艺术馆、山东淄博齐门艺舫、山东诸城庆云美术馆、山东...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张良书法说郛
相关描述:  多年前,第一次见到张良的作品,是在一个饭店的墙上,一幅小行草,笔法娴熟,结体工巧,古雅可爱,尤其是作品有一股静气,没有唐人的拘谨,没有宋人的习气和元明人的浮华,那分明是六朝人的感觉。想不到在浮躁喧嚣、时风弥漫的氛围下,竟有如此静心写字的书家。不由得想起唐人钱仲文的两句诗:“只疑云雾窟,...
张良书法点评摘录
相关描述:  河南青年书家张良便是这样走入我的视野,以一手以帖为主、碑帖兼容的书风彰显在世人面前。 ——周俊杰(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细察张良的书法道路轨迹,不难看出,他一开始便学习二王,可谓取法高古。   张良书法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笔姿遒丽劲健。用笔尖锋入纸,方圆...
书从晋唐来——张良书法说郛
相关描述:  张良,生于六十年代后期,但他在学书道路上的探索已经有30余年。初学《圣教序》,虽然有模有样,却总自觉得其皮相而已。后从赵孟頫入手,探寻前人是怎样理解王羲之的。这一临就是八年。从赵孟頫那里,他深刻领悟了用笔的执使转用之道,以及结体的欹侧向背之理。但是,此时的张良,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自己...
取法高古典雅俊美――青年书家张良的书法艺术
相关描述: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如果把张良比作一枝红杏,他不但开出鲜艳的花朵,而且结出了可喜的硕果。要知果实的味道如何,还得亲口尝一尝、品一品。   张良出生在山东青岛的一个教师家庭,幼承家训,酷爱书法。而他最早接触的第一本帖,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学海无涯苦作舟,...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