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7秒
所有结果24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黄笃:“另类生长”读廖生祥作品
相关描述:​  当下图像之泛滥和意义之消解使艺术走势处于难以研判之困境。以现存的诸多社会文化与艺术的演化的轨迹和线索看,从全球到地方,从中心到边缘,从北方到南方,从都市到乡村,从性别到身份等政治和文化议题仍是讨论的焦点。这也映射出当代的艺术状态。对于如此的议题,需要艺术家从线性和非线性维度思考和实践...
观察 | “疗伤一代”激发生命艺术新路径
相关描述:文 | 裴刚在普遍越来越僵化表象化的形式和观念的潮流下,女性艺术家们的作品与日常切身的经验的密切关系,激发出更有立场和思辨开阔的问题意识。同时也提供了不同时代女性艺术家作品从更细微敏感处的体验出发,形成在表达当下的处境时产生的共情。并且超越性别、身份、地缘、女性艺术等等惯性,回到日常体验和...
雅昌专稿 | 蛊师 狂欢之后持续饥渴的日常
相关描述:文 | 裴刚  在逼仄的楼梯间,昏暗的楼道里堆满了无处安置的“一地鸡毛”。但一块刻着“泰山石敢当”的石块生生的放在过道的中间时,生活便呈现出一抹荒凉的诙谐。摄影师蛊师不仅拍摄了如此的生活现场,还强化放大为一系列的影像装置作品,他为这样的创作方式感到满足:“旁观、戏谑、反讽、荒诞、解构、抵抗...
邵捷:动态地驯化和塑造
相关描述:"No, it is opposition 是邵捷的个展,正如展览主题所传达的含义,展出的作品呈现了艺术家“主体的身体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又被环境塑造;而当例外状态变得普遍平凡,也将成为新的习以为常。结合空间本身,在现场营造精密的视觉感。”展览现场《门框,针或骨》(2021)尤其是作品《门框,...
艺术家孙理:在“监控”无处不在的时代里关照自我
相关描述:孙理是一位北京孩子,他生在一个大院里,父母从毕业分配到退休都没有离开过单位。初中之前他⼀直住在乡下的研究所附近,那个年代家属宿舍区被农⽥、果园以及散落其中的零星农家环绕着。那时,放学后孙理最喜欢做的事情之⼀就是⼀个⼈跑到学校附近的田野和果园中,在那⾥认识各种作物,观察植物的⽣⻓。在那个衣食...
失衡·李宝荀个人作品展在卢森堡迪基希市国家美术馆开幕
相关描述:海报2020年3月6日, “失衡·李宝荀个人作品展” 在卢森堡迪基希市国家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由寻雁策展,呈现中国青年艺术家李宝荀的众多作品。李宝荀李宝荀126cmX88cm孪生体2016年纸本色粉16.5X29.5cm凝视五2020年纸本水彩18X21cm变异一纸本水彩2020年26X2...
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媒艺之言”博士论坛第三讲沈后庆:回到“现场”——中国话剧史研究的一种路径
相关描述:  5月29日下午,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师生迎来了“媒艺之言”博士论坛系列讲座的第三讲——《回到“现场”——中国话剧史研究的一种路径》,主讲人为戏剧影视文学系副主任沈后庆博士。影视与传媒学院院长罗幸教授及相关系部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讲座中,沈后庆博士由法国著名哲学家米...
【讲座】身体、观看、声音:当代vs古典的三场对话将在UCCA举行
相关描述: 讲座海报   古典艺术在这个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还有什么意义?当所有人只会拿着古典艺术做ppt、普及常识的时候,一好阅读(Boundless Books)出版人杨好决定发起“当代vs.古典的三场对话”,去扭转文化艺术界惯常的补习心理。古典的魅力不是知识、不是审美,而是穿越时...
生存样态的疑惑——读晓川的拟像摄影
相关描述:  晓川和我有老乡之缘,他原先学的就是绘画创作,来北京工作、学习近十年,在工作之余,晓川对艺术的情结从未消失,对艺术的构思也从没有停止过。在开拓生活事业之余又设立了自己的绘画工作室,为的就是把内心深处那种艺术愿望表达出来,而这种愿望又是直接来自他的生活感悟,来自于对自己生存经验的提炼。也就...
“圆形监狱”:从后设电影《蜻蜓之眼》谈监控社会的超我建构
相关描述:  一、电影文本与超我建构   首先谈“超我”概念,不得不从Sigmund Freud之提出于1923年的精神结构理论中的本我(id)、自我(ego)与超我(super-ego)三个层次人格说起;“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人原始的、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性欲、攻击等,“自我”(大部分有...
鲁明军:视觉机制与认知秩序——论克拉里的视觉考古学与现代性叙事
相关描述:  法国学者保罗•维利里奥(Paul Virilio)曾经说过,对他而言,“视觉这一领域始终犹如考古挖掘地层一般。”1美国艺术史学者乔纳森•克拉里(Jonathan Crary)在其著作《观察者的技术:19世纪的视觉与现代性》(Techniques of the Observer: On ...
视觉机制与认知秩序——论克拉里的视觉考古学与现代性叙事
相关描述:  法国学者保罗?维利里奥(Paul Virilio)曾经说过,对他而言,“视觉这一领域始终犹如考古挖掘地层一般。”1美国艺术史学者乔纳森?克拉里(Jonathan Crary)在其著作《观察者的技术:19世纪的视觉与现代性》(Techniques of the Observer: On ...
鄢醒《贼》
相关描述:  鄢醒《贼》, 高清录像,彩色,无声,16’19”5版 + 2 AP 2015   一则规训与惩罚的寓言,交织着男性青春期对于能量更替的疑惑——“失败”在物理的抑制中嘲讽着机体的无能,“驯服”在自然的抵抗中直视着原始的挑衅,“道德”在戒律的约束中塑造着文明的典范。重审“合法性”之于“贼...
游离即自由——许崇宝对话董文胜
相关描述: 董文胜 《层波叠浪》 纸基银盐照片 20x39cm 2010 董文胜 《等风的男人们》 纸基银盐照片 25x32.5cm 2010   董文胜说:“艺术永远在虚幻与现实之间徘徊、游离,艺术作品之所以会产生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我想就是在这种既矛盾又自由的游离时刻产生的。由此我想,...
【头条】福柯在中国观察之三:中国当代艺术是“愚人船”还是高富帅游艇?
相关描述:博斯《愚人船》  中国当代艺术是说真话的"愚人船"还是高富帅游艇  1984年6月,福柯去世,距今已30年。福柯的死轰动一时。有人说:“他那漂亮的光头一直就是政治勇气的标志。”的确,福柯人生的最后一个教程就是围绕“说真话的勇气”。  在福柯的语境中,“parrhesia”所指的是在一定阻碍...
福柯思想与中国当代艺术
相关描述: 博斯《愚人船》   中国当代艺术是说真话的"愚人船"还是高富帅游艇   1984年6月,福柯去世,距今已30年。福柯的死轰动一时。有人说:“他那漂亮的光头一直就是政治勇气的标志。”的确,福柯人生的最后一个教程就是围绕“说真话的勇气”。   在福柯的语境中,“parrhesia”所...
【头条】福柯在中国观察之二:从哲学到艺术,福柯的辐射效应
相关描述:聆听福柯思想的青年  1983年,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时说:“简单地说,我是一个尼采主义者,借助于尼采的著作,我试着尽最大的可能在许多方面看看这个或那个领域能够做些什么。”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主将,他借助尼采主义揭示、批判、打破和逃出资本主义“现代性”铁笼。并且福柯的丰富性和独...
福柯在西方学界的影响
相关描述:  聆听福柯思想的青年   1983年,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时说:“简单地说,我是一个尼采主义者,借助于尼采的著作,我试着尽最大的可能在许多方面看看这个或那个领域能够做些什么。”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主将,他借助尼采主义揭示、批判、打破和逃出资本主义“现代性”铁笼。并且福柯的...
北大福柯小组:以翻译的方式读著作
相关描述:  聆听福柯思想的青年   1983年,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时说:“简单地说,我是一个尼采主义者,借助于尼采的著作,我试着尽最大的可能在许多方面看看这个或那个领域能够做些什么。”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主将,他借助尼采主义揭示、批判、打破和逃出资本主义“现代性”铁笼。并且福柯的...
【头条】福柯在中国观察之一:谜一样的思想家 福柯
相关描述:福柯  福柯是谁  二战结束后,法国巴黎仍然是西方时尚文化不断翻新的文化中心,存在主义、新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不断翻新。1968年的法国巴黎的“五月风暴”直接导致了西方传统教育模式以及理念的瓦解,是西方文化思潮变迁的分水岭,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
首页<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