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7秒
所有结果236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真水无香:书画艺术的心性回归
相关描述: 倪瓒 淡室诗轴 元   可以说,这是一个虚拟文化胜于真实的时代。“摹拟”与“做作”式的山寨文化成为时代的文化核心词。绘画界的“假山假水”盛行,书法圈的“形式制作”泛滥,正是这种文化的直接显现。无疑,这是一个视觉与眼球的时代,然而,过度追求视觉与感官刺激,对书画艺术本体也是一种伤害。在...
书法:汉字书写中的味道
相关描述:  探讨书法的性质,可说议论纷纭,现在已经弄得很乱的了。有人说,这是因为持不同的视角之故,不同的视角就有不同的认识。故有人为了全面,在自己的著作中,一连开出6个或更多的视角。这样做,行吗?我一直怀疑。   庄子与惠子在讨论鱼之乐时,各执一个维度,后来,庄子说:“请循其本。”就是说,我们不...
流露出于天然
相关描述:  关于作书,唐之孙过庭曾有五乖五合之说,殊为经验之谈。而我之体会,作书必俟心境平和,才能心手相应,自身之天赋、才情、气质才能透过笔墨功夫缓缓流出。此过程似有不期然而然之感,亦所谓流露出于天然矣。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说:“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
艺品、人品和其他
相关描述:  一天和朋友闲谈,一人说:在书画艺术领域,一般来说历史和评价总是正确的。我对此却颇有些不同的想法,为什么?实在说来,干扰舆论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权势、利害都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舆论。试问当今天下有几个人能像西晋史官陈寿那样秉笔直书:盛赞司马懿的对头诸葛亮?何况对艺术的评价究竟不同于撰述史实,...
居高声自远 非是借秋风
相关描述:  己丑季冬之初,吾进京参加一画展开幕式。清闲之日,欲拜谒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刘曦林先生。刘先生得知,欣然应允,且将吾所住宾馆至其家行走路线详告,吾甚感动。刘师乃当今美术理论界翘楚,百忙之中对吾等后学能如此礼遇,其人品之高尚可见一斑。吾初识刘师于己丑之秋上海宝藏贸易公司主办企业文化座谈...
大笔横空·摩天榜书
相关描述:  道家学者、书坛名宿,江苏丹阳郦汾阳,于2010年7月接受江苏电视台两次派专员赴深圳拍摄书法专题片。因拍摄过程出现故障,导致片子有瑕疵,暂缓播放。深圳友人蒋剑波闻讯,在研究拍摄方案成熟后,组成五人拍摄小组,进行第三次开拍,获得圆满成功。  笔者有幸参与并目睹了三次拍片的全过程。影片镜头中...
在谢云书法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相关描述:  谢老离休后成了一个实质的职业艺术家,没有看到哪个老头能像他一样如虎添翼,持续钻探篆字之矿藏,用笔神鬼奇辣,结字法度谨严,骨耿地揉筑唐楷、汉隶之雾韵资式于篆国巡猎,葬花辞令我们如捧赏散氏盘石狮跳踉,石头城简直就是碑派草书的气局搅叠。谢老斋墙挂着一笺小字札牍,大可与祭侄稿对酌!我忝列为老翁...
感悟读帖
相关描述:  不久前收看电视,正值《中国考试》栏目播放,在场的两位嘉宾均是从事书法教育的专家,节目主持人问及来自北师大的龙教授:“这么多年跟启功先生一起工作,您从启先生那儿学到了那些学好书法的秘诀?”当时的龙教授不假思索地回答:“只有两个字,临帖。”顿了一下,他又补充说:“临古帖。”最后,他又加上了...
漫议书法审美
相关描述:  有文字记载以来,从甲骨文、商周钟鼎文、六国古文、秦篆汉隶到唐楷,中国人的祖先一直重视着中华方块字的造型之美。细看这些文字,无论是其偏旁部首,还是点画结构,既体现着造字者欣赏形式美的能力,又体现着中国人的神采风韵。   “书法供给中国人以基本的审美观念”(林语堂语)。   在传世的书...
也谈“心画”与“情感”——浅谈学习梁扬《书法作品的内容论》的收获
相关描述:  用人品和艺品相结合的观点来评价艺术之事由来已久,“闻其乐而知其德”(《孟子•公孙丑上》),“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吕氏春秋•音初篇》)。众议之中,最具代表性的为西汉扬雄的论点:“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的了。于是,“书为心画”被称作“...
行书创作体悟
相关描述: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行书者,刘德升所作也。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张怀瓘在其《书议...
现代人更需要书法
相关描述:  西汉文学家扬雄说:“书,心画也。” 唐苏过庭《书谱》说“人书俱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言“书如其人”,都提出了书法之于人的本质意义:书法是心灵的寄托与精神承载。在物欲横流、功利浮躁、信息加速与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中,现实中人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物质日益发展与精神日益荒芜,在这样的环境之下,...
我与“墨乐”
相关描述:  6月18日,伦敦大英博物馆隆重举行了《“墨乐”思想——艺术》东西方文化先锋对话活动。此次系列活动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由我和一位英国音乐家进行一场长达四十分钟的“无词对话”:在同一个舞台上,一位西方音乐家演奏巴赫的大提琴组曲,而我用狂草书写李白的《草书歌行》。书法和音乐以各自的“乐感和...
“墨乐”之门
相关描述:  今年6月18日,由旅居英国的著名诗人杨炼策划,伦敦大英博物馆将举行《“墨乐”思想——艺术》东西方文化先锋对话活动。此次系列活动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由我和一位英国音乐家进行一场长达四十分钟的“无词对话”:在同一个舞台上,一位西方音乐家演奏巴赫的大提琴组曲,而我用狂草书写李白的《草书歌行...
开启神秘的“墨乐”之门
相关描述:  今年6月18日,由旅居英国的著名诗人杨炼先生策划,伦敦大英博物馆将举行《“墨乐”思想——艺术》东西方文化先锋对话活动。此次系列活动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由我和一位英国音乐家进行一场长达四十分钟的“无词对话”。在同一个舞台上,音乐家演奏巴赫的大提琴组曲,而我用狂草书写李白的《草书歌行》,书...
海派收藏大家张葱玉
相关描述:  海派收藏的鼎盛期与收藏大家群体的崛起,是在1938年前后的上海“孤岛”时期。我们应当感谢张葱玉先生这位中国20世纪有定评的六大收藏家之一(另外五位是庞莱臣、吴湖帆、张大千、张伯驹、王季迁),他为我们留下了一本《张葱玉日记·诗稿》,系张自1938年至1941年的日记及诗稿合集。尤为精彩的...
书法不是艺术
相关描述:  魏晋以降,书法逐步走向没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当今书法的“表现主义”本质,使中国书法近乎于崩盘,亦是可想而知的。   书法,由字面直解为“书写方法”。日常的书写行为是中国书法形式构成之来源,而非现今把它提升至艺术层面的“表现说”。显然由于书法古老的内蕴及艺术美的彰显,加之不同书家的个...
主流和时尚之外的精彩
相关描述:  我文中所说的主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那些在书坛上掌握话语权的人;二是指一直存在着并且似乎是难以撼动的主流书风,即所谓千古不易的“二王”一路。至于时尚,我想,除了书风的流行因素之外,大约还可以认为是“当前的活跃”。活跃地参赛和获奖、活跃地提出各种新鲜的主张、活跃地办展览和出书等。   ...
当书法遇到音乐
相关描述:  中国书法艺术包含着深刻的哲学义理,诸如阴阳、向背、动静、疾徐等等,从殷商的甲骨文到明清大草,历史上每一件作品的背后无不包含着书家深厚的人生体验和情感写照。东汉蔡邕《笔势》有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诸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中国书法在本质上便是一门抒情写意的艺术。历代传世名作的背后无...
“书非书”:两种价值理念的纠葛
相关描述: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现代书法”作为一支突起的异军登上书法史的舞台,“现代书法家”更多是以一种边缘的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的。从早期的古干,到后来的邵岩、一了(朱明),这些人留给我们的印象,一般都是体制外、不参与主流艺事的“自由艺术家”。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现代书法运动逐渐消沉以来,...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