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9秒
所有结果348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张伯驹捐宝故宫 曾用李莲英旧居换一幅画
相关描述:  收藏界的传奇人物张伯驹生于1898年3月14日,今年是他120周年诞辰。张伯驹是我国老一辈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名人、书画鉴藏家。   今日,据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有一个关于“张伯驹捐献文物精品展”的计划,但关于展览的名称、时间、地点、展品内容还未有详细的通知。    ...
张伯驹诞辰120周年 回望这位贵公子真名士的大藏家
相关描述:   20世纪30年代张伯驹在从碧山房寓所花园留影,寓所原为李莲英旧宅,原址在今天北京西四附近,时年约32岁 。   大家张伯驹先生印象,黄永玉所作,其上长题有云:某日于西郊莫斯科餐厅,忽见伯驹先生蹒跚而来,孤寂索漠,坐于小偏桌旁。餐至,红菜汤一盆,面包果酱,小碟黄油二小块,先生缓慢从...
故宫巨资收购扑朔迷离的《出师颂》
相关描述:  2003年7月10日,故宫博物院以2200万元人民币优先从嘉德拍卖公司购得清宫散佚的章草书法《出师颂》,同年8月18日,嘉德向故宫交接,是作回归故宫。   《出师颂》卷,纸本,本幅纵21.2厘米,横29.1厘米,章草书,无款。引首有篆书“晋墨”二字和花押“伍”以及乾隆御题一段,后隔水...
解析扑朔迷离的《出师颂》
相关描述:   2003年7月10日,故宫博物院以2200万元人民币优先从嘉德拍卖公司购得清宫散佚的章草书法《出师颂》,同年8月18日,嘉德向故宫交接,是作回归故宫。   《出师颂》卷,纸本,本幅纵21.2厘米,横29.1厘米,章草书,无款。引首有篆书“晋墨”二字和花押“伍”以及乾隆御题一段,后...
书画笔韵情致皆为诗——浅谈黎光成的诗书画创作
相关描述:  每每见到黎光成或他的作品,脑海中立即就会浮现一个名字——那就是后汉时期杰出的文学书画家,开创自画自题新纪元的蔡邕。蔡邕当时为灵帝绘制《赤泉猴五代将相图》时,因灵帝对其诗书画都很欣赏,于是谕令其在画上自写赞文并书画赞(“画赞”即“题款”,“赞文”即现代所说的“题诗”或“题画”),当其将画...
论衡量一件书画艺术含量高低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相关描述:  前段时间,北京画院展出的《清寂鹜影——林风眠艺术精品展》是我第二次看林风眠的个展,上次是在中国美术馆。看后有不少感慨,其中最深的一点就是——好作品不一定需要很大,小画面依旧可以打动人,甚至远比一些空洞的大画、巨制更有力量。可见,画的好坏高低并不在于画幅的大小,而是取决于画的内涵与作者的...
宫廷画家蒋廷锡《御园瑞蔬图》
相关描述:  宫廷绘画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皇家的纪实、记事、文娱等宫廷活动,出于表现的需求和满足皇家工整精丽的审美要求,以工笔设色的写实风格为主,反映皇家的审美意识,是画家绘画才智的一种体现。   清代宫廷画家蒋廷锡所绘的《御园瑞蔬图》(见图),原藏于重华宫,名为《蒋廷锡瑞蔬图(一轴...
北京故宫PK台北故宫:哪家的藏品更妙
相关描述:   中国有两个故宫博物院,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台北。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为躲避日本侵略的战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贵文物迁出,几经辗转,1948年迁往台湾。于是就有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其文物珍品中,有90%来源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故宫老照片   两大故宫博物院,谁的国宝多?这个...
关于简牍史研究上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关描述:缘起 世人皆以章草为汉隶衍生的辅助书体,过去郭沫若、郭绍虞论篆隶正草之辨时,都以隶为正,而“章草”为隶书之草写,曰“草隶”。于是学者们上推应该还有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草篆”,是正规篆书(多指秦篆)的草写——有汉隶正隶,有秦篆正篆,于是就有草体系统的“草隶”“草篆”。正草相间,十分合理。郭沫...
扑朔迷离的《出师颂》
相关描述:   2003年7月10日,故宫博物院以2200万元人民币优先从嘉德拍卖公司购得清宫散佚的章草书法《出师颂》,同年8月18日,嘉德向故宫交接,是作回归故宫。   《出师颂》卷,纸本,本幅纵21.2厘米,横29.1厘米,章草书,无款。引首有篆书“晋墨”二字和花押“伍”以及乾隆御题一段,后...
张伯驹一生收藏价值上亿 最后都捐给了国家
相关描述: 年轻时的张伯驹   他一生酷爱收藏,为了收藏他不惜倾家荡产甚至牺牲性命,而最终却将一生珍藏都捐给了国家,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启功称赞他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   “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家藏”“宁死魔窟,决不...
【雅昌快讯】传承艺术魅力:“兰意上海手卷艺术展“亮相上海艺博会
相关描述: 承古开新:兰意上海手卷艺术展(第三回)   经多时酝酿,“承古开新:兰意上海手卷艺术展(第三回)”于2017年上海艺博会期间与观众见面。   据本次展览策展人张立行 、 柏茹介绍, 在中国美术史上,作为其主体的书法、绘画艺术,那些经典的作品,大多为长卷的形式。 展览现场  ...
从钟泰信札拍卖看信札市场行情
相关描述:  现在,微信的流行、科技的发展使我们逐渐远离了传统交流的手段,昔时鸿燕传书的慢节奏沟通方式,也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急躁的心情。然而,在拍卖市场中,信札市场却悄然走红。信札作为中国“朋友圈”传统的交流手段,已有千年的历史。随着学者对信札、书札艺术价值的挖掘不断深入,其收藏价值也日益上升。 ...
书法之回归:劲笔纵横透古今
相关描述:  书画同源。然而,书法的抽象美决定了其欣赏的高门槛和收藏的小众化。近年来,拍场上一改以往“好字不如烂画”的行情,书法开始跻身高价之列,可谓是叫好又叫座。   “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 近代学者、书法家沈尹默曾这样赞...
从名家手札:窥明代才子们的日常生活
相关描述: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在没有电话、网络的时代,除了口信,人们之间的联系只能靠一封封亲笔写下的书札维系。   其实,中国早期的书法史几乎都是以书信写就的,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中国最早的法帖墨迹,被称为“法帖之祖”,它即是陆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而王羲之、献...
王钒:从名家手札一窥明代才子们的日常生活
相关描述: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在没有电话、网络的时代,除了口信,人们之间的联系只能靠一封封亲笔写下的书札维系。   其实,中国早期的书法史几乎都是以书信写就的,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中国最早的法帖墨迹,被称为“法帖之祖”,它即是陆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而王羲之、献...
明代吴门书札里的“朋友圈”
相关描述:     《吴宽致欧信札》 配图为上海博物馆提供   文徵明长子文彭写给好友的《文彭致钱榖札》 配图为上海博物馆提供   《文徵明致妻札》 配图为上海博物馆提供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一首...
从唐摹《晋帖》看魏晋笔法之本相
相关描述:  研究中国古代书法中的“笔法”现象,不但要有看中国流传有绪的法帖碑版书迹;还要借助于上古中古时期中外书法交流事实的便利,从域外流传的书迹中去分析判断中国上古中古时代书法的“本相”,在目前人人引为正宗,但又很难解释清楚的所谓“二王笔法”或“魏晋笔法”的研究方面,由于宋元以后将近千年的代代嬗...
不做皇帝也风流!钟情书法的成亲王
相关描述:  自从清军入关,明朝覆灭,清代的统治者就非常注重学习效仿汉人的文化、艺术。在诸多艺术门类中,清代王室尤其注重书法,无论是顺治、康熙,抑或是雍正、乾隆皇帝都热衷于书法。   要论清代王室中书法成就最高者,   不得不提下面这位“皇十一子”,   请先看看他的作品。   (清)成...
明代吴门书画家手札,还原风流才子们的生活与艺术
相关描述:  手札书信在版本学中归稿本,有其唯一性。书信一般只针对收信者或周围微量人群。书信往往更能显露写信人的真情实感,说的是实话,所记录的历史细节也更接近真相,可作为研究相关史事的重要参考史料,允为信史。   《平复帖》   近年名人手札收藏逐渐成为了热门,之前小艺君曾做过五四名人的信札...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