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齐白石 艺术
所有结果1条信息

艺术百科

>>艺术文献>>艺术访谈

Alessandro Rolandi来自意大利的新人文艺术家

——文/自然观赵诣

 Alessandro Rolandi——一个来自意大利的新人文主义艺术家   

 

    自然观赵诣/文(根据录音整理)

 

 

    在“第六届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展位,就是意大利艺术家Alessandro Rolandi(中国名李山)的作品展示。在整个艺博展览会上,作为艺术亮点的Alessandro Rolandi始终保持着活跃的位置。首先是他作品的品质打动着观众,另外是他又以独特的人文思想和创造活力在开幕现场时策划和演示了《问道于盲》的行为艺术,且以参与众多、声势之大及于作品特色的奇异、丰富或象征、诙谐的手法抨击了当前由“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多种危机和“消费至上”所引起的一些社会问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经济全球化’世界所代表的肤浅”以及由此产生的“愤世嫉俗的价值观发出一声怒吼”。趣味豁达,寓意深刻,效果甚佳,构成了此次艺博会上新闻媒体的一大亮点。

 

                      

                      

                      

                      

                      

 

    Alessandro Rolandi的展览分前后两个展室,前室以展示油画为主,后室以展示雕塑、装置、实物、绘画及“行为实施”为主,偕同前室地面摆放的较大的装置实物,构成为颇具人文情结、姿态和善、视野广阔、思想锐利与深邃,且手法倒又简单奇特,绕有点石成金之趣,品味非凡,作品可谓抽象艺术之精粹了。

 

    当然,也打动了我。我们约了续后的时间而进行了对话。就有关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以及我们彼此艺术观上的互为交流,构成为这篇采访文稿,籍以发布。我尚认为,在这个经济全球化即将互融贯通呈现后的特别调整和转型期的时段里,即是说从这次金融危机后人们将被促进(跨越)理性消费阶段的时间中,就艺术的创作问题、审美取向问题、价值规纂问题、以及艺术创作中反顾于历史主义批判与再继承的问题,都是一个最好的介思、探寻、证例及认知的好参考。或及在当代艺术如林的状况里,在何为艺术的纯粹性的认知界面上,可谓提供一面异类的镜鉴。

下面就以采访对话的方式进行阐述:

 

    采访人:赵诣

    被采访人:Alessandro Rolandi(后简称为A.R.)

    采访时间:2009年4月20日下午

 

    赵诣:你好,很高兴与你对话!这次在“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上,虽然有许多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作品,但我觉得,就你作品所具备的艺术特质、人文气息、感觉方式、思维方法以及你艺术的价值取向等都不一样。就一些方面,想问你几个问题。

 

    A.R:好的。

 

    赵诣:你是意大利艺术家,来北京多少年了?现在的状况怎么样?

 

    A.R:我来北京居住了五年,首先不是特意想来北京居住的,而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就来了北京。我在北京生活挺快乐,有很多朋友,精神上很充实,生活上很满足。

 

    赵诣:在这次“中博会”上,我觉得你的绘画,特别是你的雕塑、装置、实物以及“行为绘画”等都很突出,从艺术自律看都属纯粹性的一类。在处理的手法上,或者说你已到了“点石成金”的程度,或说你以“化腐朽为神奇”,能将一个陈旧、简朴或随意拈来之物,通过巧妙构思与实施,即可达到奇异的艺术效果,令我钦佩。

 

    A.R:谢谢!我的艺术不一定很时尚,我只是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做艺术,不是为了要创造艺术而去做艺术,而是在有了想法或有了要做的冲动后才去实施于艺术行为的。

 

    赵诣:当前艺术创作的趋势,都在向着一个“世欲”方向涌进,艺术作品都不同程度的染上了时代特征、现实状态以及迎合市场导向与功利追求的时候,而你却在独自潜入你的纯粹艺术的状态里,以至你的艺术为纯粹。这种状态,也是当前艺术群体中少有的。

 

    A.R:谢谢!

 

    赵诣:艺术的纯粹性亦在它自身演绎的呈式上,这就要上溯到艺术的本源性了,我认为艺术的本源最早就是情欲范畴中的游戏和娱乐,是少有社会功用性、利欲目的性、并以奇、巧、乐、慰为价值归属的实施行为(因为奇与巧才能烘得乐与慰)。而艺术形式却随着人类智能经验史或社会凝聚式的发展而发展,艺术就变成了利欲目的性、社会功能性或政治手段性的实施行为。那么,如果从艺术纯粹的自律性上看,我们就可以说:艺术在逐渐脱离艺术自律的纯粹性了。

 

    A.R:我很赞同你的观点,至现在为此,我的艺术观都很明确,我不是为了追求时尚、功利等一些表浅的东西去搞艺术,而是寻求一种心灵的知喻、慰籍和探索。当前的许多艺术家,很少是为了真正的艺术而去做艺术的,恰在他们的艺术观里,总夹杂着利欲目的、社会功能等一些“非纯粹”的东西,这样,他们所做的艺术,就会自然的、不同程度的滑入到不纯粹的艺术边沿。

 

    赵诣:相对来看,艺术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定义:一是艺术的纯粹性。如前所说,艺术自律的纯粹性意义,这是艺术的原本状态以及又发自于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即情欲感性状态的原律冲动的行为反映,其价值定义尚在艺术本身的发展形式:即绘画原始性的记录形式。古典艺术的完美形式。印象派技术的探索形式。和诸种现代派艺术的自在、自律形式的表现呈式等,均属唯美或唯情范畴的价值类型。所以我们将这类艺术就定义为了纯粹性的艺术类型;二是艺术的功能性。它伴随着人类的抽象记忆和理性思维的发展,以及社会集团的不断运筹与庞大,艺术发展的形式就成为了意识形态里的另一支流,它更多的向着如前所说的社会价值性、公众利益性、或于社会形式里牟获自利性的方面发展。这类艺术便衍生于社会的功能形态中的如商业艺术、政治艺术、教育艺术等等。这类艺术价值的去向或定义,主要是在其文献性的价值定义上。它更直接的记载了社会动态以及人类思想潮流或文化动态等,是多具社会意义或更具历史意义的艺术种类。当然,这一角度,还是从了艺术形态的相对性来看待艺术的类型或品质了。

 

    A.R:就艺术本身的意义来看,即拿两个作品的面貌或形式进行比较来认其意义是比较困难的。但将其比较作品中的内在含义,即由作品特殊的外形而引申出的抽象意义与之比较,其价值的差异就明显了,所以说,所谓艺术的“纯粹性价值”就在这里。

 

                      

                      

                                          

    赵诣:我们再来看看艺术的纯粹性。相对的说,即“情欲”范畴的自律性艺术就比“利欲”范畴的功能性艺术要纯粹,(在我的著作《意识学 生命 欲望 意识 文化与教育——自然主义生命观》里,我将人的欲望定义为利欲、情欲、性欲、权欲四种类型,从而构成了我对人之行为看法的基本点)。如果将其艺术的类型进行比较,那么音乐艺术就比绘画艺术要纯粹,因为音乐的纯粹性也就在了其形式的抽象性与意态的情绪化面上。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人欲膨发,艺术家也作为时代物欲趋势的载体,其表现的意态追求就更多的在了、或驱动于功利性的艺术属类。同时,艺术又作为一种公众泛读形式,即所呈现的意态虽是给予了大众赏誉,但毕竟它是出自“它利”与“唯己”的不悦的呈现样式,那么,这类艺术的结果,最终就会是不被多数的人或长时间的人所喜爱,但所喜爱的群体更多的只是连接了再度牟利的因素所致,(即看重于利,而不是看重于艺术),由利驱使才构成为对艺术的喜好,我们将这类艺术形式的定义,还得就以此概率的将它就“于内”、“于外”的条件反映,便定义为非纯粹性的艺术形态好了。

 

    A.R:是的。音乐是更抽象的艺术,当然也就更具有着艺术的纯粹性。

 

    赵诣:对!艺术的纯粹性意义是可以比较的,而艺术涉及到了功能性意义后,将其比较起来就很困难。因为,它的比率就介为获利或间接获利的诸种社会层面的因素上,这样就构成于复杂。就像人迹关系一样,当彼此参杂了利欲因素后,那么其关系也就变的复杂起来了。

 

    A.R:很对!

 

    赵诣:你这次展览设施为前后两个展室,前室以油画为主,后室以装置实物为主。两个展室的作品在表现形式或理念上都有着明显区别,但仔细看来,其两类作品的意念贯穿还是为“不谋而合”的意境归一状态。

 

    A.R:我的两个展室在大体上设计为一黑一白,“黑”的前室背景上挂的主要是写实油画,表现了现实世界中的生活形态以及战争或性的因素现象,但油画呈现的意蕴尚是一种梦的意境,虽然表现方式有其现实中的暴力等等,但在最终遂引的意念里,尚是温和与梦幻的。“白”的后室主要运用抽象的形式来表现一种无形的状态或意念。通过“抽象”或“无形”来感受超越现实的意境或状态。这一前一后的展室筹划的整体对比,即寓意了这个世界无论是现实物质的、还是虚拟精神的,最终都呈现为一种虚极缥缈的存在形式。

 

    赵诣:你前面的绘画到后面的装置在理念上和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跨度,虽然同样都是你的精神产物。请你谈谈这个问题?

 

    A.R:我的绘画和装置的两个不同的部分,在绘画或制作过程中,我的实施行为和表现状态的区别是很大的。在前者油画时,我是完全的把自己封闭起来,没有跟外界的任何事件接触,使自己在独立的状态里呈现出纯粹的意念。另一部分的装置制作时,就是我在开放的现实中寻找到实物来制造我的作品时,我的行为状态就非常自由。并以复合的心态、丰富的联想、立体的思维以及愉悦的心情来构成我现在的装置、实物和雕塑艺术。关于艺术的抽象性问题,即是说我在面对一个具象图像时,往往会被对象的具体形态、事件所干扰和限制,那就会构成让我们忽略对象中内部要呈现的语境含义,阻隔我们即可遂引的意念状态,那种被阻隔的意念状态也就正好是艺术的纯粹性语义性质。艺术的表现可以从两种状态来做,一是虽然艺术家作为一个社会人,但完全可以在自我状态里寻求到属于个人感觉的艺术样式,构成为艺术家个体风格的载现体。这就像我们居住在一个孤立的小岛上,其所为都与大社会的整体影响无关,所制造出的作品必然会是很个性化的;另一方面,就是在大社会背景下的实施状态里,即艺术家的一切行为都受社会、环境、人事以及整体文化的熏染,那么,你所体现的艺术,就会是这个整体社会文化形态的“取样”式,这类艺术最后就呈现为社会性的大同和“流行”艺术。即如一个艺术家将视点始终放在社会性的整体面上,那么其最终演绎的作品,就会雷同于整体社会的文化趋势而流俗样式,这种不利于创造真正的多元化艺术的“生态”环境,对当代艺术多元化发展或艺术本体价值演绎的趋势,是很不利的。

 

    赵诣:我很赞同你的意见。请问你后室的装置系列与你前室的绘画系列,在意念的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后室的作品更呈现了艺术的抽象性,我看它更是表现了你自我的意念状态和特殊的精神夙求,即此,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类作品的?

 

    A.R:我研究装置艺术有一个特别长的时期,在来北京之前我就研究多年了,所以对抽象的装置艺术我能随心所欲的表现。油画是我最新的作品,它就像我对于一件新的东西的触摸一样,我对它有感情,有认识,有把握,也有探索。当然,于后一段里我仍会对它们彼此双管齐下的。

 

    赵诣:从你两类作品表现的意蕴来看,你的油画意蕴更有其现实性,而你的装置意蕴却更有其抽象性,或说,依我对你的理解,后者更能表现出你的一种自我呈式或状态,即你的更具潜在特性的意念程式。

 

    A.R:是的。我的装置艺术的取材形式与我的抽象意念的连贯,理解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但我在对一些“无名”的东西进行探索时,将其实物特色的呈现与我抽象理喻的对接,以特定的作品内蕴将人的经验秩序牵连至遥远的存在边沿,其实是我们人类在超越物质现实后的即潜入于我们觉悟中的经验底层,那才是生命形式的最慰籍或最安全的状态。而我的油画虽然乍看起来似为现实,但我还是将它们梦幻与虚化。

                            

                            

                                                          

                               

                      

    赵诣:我对形式很敏感,能读懂你的艺术。有一个问题想与你探讨,就是你曾说你的艺术不是新的艺术,尚且觉得有些过时,我倒不这么认为。从美学发展的自律性看,当前尚有一种新的美学理念叫“批判地域主义”或可谓“新历史主义”,这种理念的产生我想更多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自前至后的融通后,即人们便开始构成了紧促压抑的心理负面,从而产生出一种尊重本我维护状态,继而演绎出回窥历史价值与挣脱压抑中的重寻本土文化的姿态,即认识地域文化价值的一种理性批判和辨析选择,这一现人类思想的意识反映可谓理智的回缩式了,是人类明智和“希望”的可喜趋向啊!而你的作品我认为就正落在了这个位置,也因此而引起了我的共鸣。所以我认为你的作品,从世俗利欲价值的艺术观念看,看似陈旧,但却新意!这个新意就在我们如前所说的新的美学理念的对接与应承,我们印同前面的话题,即从艺术自律发展的层面上比较,你的艺术可为非常现代的了。这里又触及一个问题,即我认为所谓艺术的现代性,并不能只看谁符合了现实现象及谁的作品反映了现实社会形态和社会功能形态而定义,而也应该从艺术美学发展的自律程式来定义,这样就有了批评概率中的相对性或公正性。亦像在我们这个男权世界里,女性的地位也要尊重一样,然而从某种意义来看,我认为女性倒是更具有自然人性中的本质阈及纯粹性。那么,籍此道理,艺术的本质阈或纯粹性是否也可以这样来看呢?!

 

    A.R:这个问题很有趣!我认为现代主义艺术主要有“直舒己见”和直接表现的一面;后现代主义有其隐含、潜显与消解、重构的意义成分;而批判地域主义则体现了人的重新审视的态度,这一态度的呈现,又是首先要对自我批判观之返敛批判的自理程式,以此批判观而重建或演绎的形式结果是——艺术自律性的新生。在当前专注于现实的状态下,人人都受现实物欲、快频争取或忘我行为的社会形态影响,作为艺术创作,如果不与现实状态保持相对距离,那么对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就会是不利的。现在是一个多元信息的时代,信息的多频会让人眼花缭乱。然而,这些信息的许多方面又是缺乏质量的。那么信息负面的影响,就会对一个少消化、吸收或少判断、主见的艺术家构成俗套,最后让其作品流于泛泛或浅薄。但是,就影视艺术来看,这些泛泛的信息对他们倒是非常有用的,因为他们的艺术表现以及衍生的环境条件,就是这些更具商业趣味的社会或大众。关于你谈到的就艺术理论中的“批判地域主义”或“新历史主义”的提法,我觉得非常重要,其作用是:它可贯穿于艺术本体且规纂于一种艺术创作的轴线形式,以此来发现或尊崇一种人文理念的创作方法、即含复合层面与意味的艺术创作的新导式。

 

    赵诣: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就像风筝飞得再高其根线仍要紧固一样,以此才能构成为风筝行为的完整或全部,文化的断裂只是一种放纵疯狂的欲力体现。在艺术哲学的意义上,或许此一提倡,即通过这一特定的预案或实施,使艺术回归到纯粹的本体性位置上,应当是有建设意义的。

 

    A.R:现在许多艺术家,受到“现实”意义的影响,往往易于丢弃历史中许多优秀的东西,这样顾此失彼的态度行为不好,它会使自己的创作过于浮躁,即少了风筝的根固性。这类艺术的问题,就像患了慢性病一样,即使现在未被发觉,后续也会呈现。

 

    赵诣:因为,文化贯穿的“根固性”,不是“一个”时代所凑成或也可以抵消的。尽管当前物欲纵横,人性如炽,但历史会有结论,正如商鞅的遂利最终也导致秦王朝的灭亡一样。因为规律是存在的而必然也为——不可否定式。很好,我们现在就针对你具体的作品来提一些问题:你的“有瓦砾和不锈钢”的作品,我觉得非常好,它给我的感受首先是一个颇具人文情结的意态反映,体现出了人性中的柔善、道德、秩序与智慧。并通过实物与实施,你将存在概率里的时间与空间的定义,现在与历史的定义,价值规导与认同的意义,以及又各种现实中的矛盾因素的概念寓意等等,如此如真如幻的意境渲染,蕴涵了一个现代人的特殊深厚的人文情结与安全美好的寄望心理。基于我的解读,你持如何看法?

 

    A.R:这是你对我作品的意蕴挖掘,丰富潜在,我认同!谢谢!当然,这种文化意蕴于我心理情态的把控及我艺术创作的实践,都是我孜孜以求和不断实践的。

 

    赵诣:你很关注中国的古老文化,从而来了北京,请问古老的中国文化对你的艺术创作产生了什么作用?

 

    A.R:我在欧洲的时候就开始了解了一些东方的古代哲学,来北京生活以后,我的接触面就更广了,如鱼得水,当然对我的创作影响是很大的。我非常喜欢中国的古代文化,去年我在美术馆看到一些中国的古代书法,我很感动,我觉得中国书法特别是草书却体现了人的意念状态,其意念与行为当是紧密相连的,这正是中国人的特色。这种意念行为与西方的思维模式正好不一样,西方的思维模式更在于具体、实证与相对的比较,或为唯利性的趋导式。最近我发现元代的古文化也很有趣,在元始祖忽必烈时代,元朝的疆域非常大,当时就有许多的画被流传到欧洲去,对欧洲的绘画或及宗教题材的表现其影响都是很大的,而后朝代的更替与割切,就形成了文化的滞流与隔离,以至绘画艺术的交流就像一条不能跨越的红线一样被隔开了。

 

    赵诣:的确,在元朝时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上是较为频繁的,当时成吉思汗西征时,他为了表现自己的“功德”,就挑选了西方优秀的画师为自己描画了战绩或“抚爱”,并且被挑选的画师当属当时所在辖地的最好的画师之列了,我们可以从《各国藩王臣服在成吉思汗面前》一画来证实。另外请问:你怎么看待艺术的抽象性?

 

    A.R:我认为艺术的抽象性就是在对实物呈现的相关关系的运用上,虽然“抽象”显得非常模糊,但在运用中又会显得很具体,并且“抽象”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高级的层次。

 

    赵诣:我认为所谓抽象性,就是在现实具象的物质条件中构成的即深度理喻后的概念总结,即凭着经验理喻将最好的意念汇合,再将其“是似而非”的以及认为是最有经验象征的、最美好的和最恰当的意象方式表现出来。再以通俗的比喻就是:抽象就像我们用嗅觉感受一桌丰盛菜肴的喷喷香气,在喜悦中用心灵或意念品尝,但这个品尝的味觉又是一定要建立在严格的经验秩序或认知体验于理喻条件之上的。

 

    A.R:很好!我也这么认为。

 

    赵诣:我对你的装置艺术的看法是,一种很具有抽象意义的现代装置艺术。而在你装置、实物的作品中,流露出了一种明显的时间关系,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A.R:我的装置、实物中的时间关系,即通过我的材料实施,就像我突然把时间关系冻结在我的作品里面了,但同时这种时间关系又是延续的和运动的,你又很难将它定义为“冻结”或是“延续”。也正是这样,才构成为艺术效应的延展性及抽象性含义。比如我的其它作品如“猎枪”和“不锈钢竹竿”之类,我亦将其投影用实墨描画了一次,这就构成了好像我们从实物的背后来看这些东西,用一种反时空的角度来看待,转换了空间和时间的关系,这就构成了于视觉反映中的哲学概念的意义和呈现。

 

 

 

    赵诣:我看到你的“投影反画”后,很是乐观或兴奋,认为手法奇妙,在艺术的陈述或及抽象理喻的意义上,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既简单又巧妙或“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手法,它能将人的思维概念以简单的视觉形式转达出迷蒙或玄幻的意蕴效应。当然,作为观者,对这种抽象形式的感受和领悟,也是需要在平时生活的意念中不断进行加工和“剪辑”的,其实,在觉悟认知的概率上,这也是一种超然的智慧表呈式,否则,你就很难感受到这些微妙的东西。你作品中的运用时间性关系是很巧妙的,比如你的“瓦砾”作品。其瓦砾本身作为历史符号,在我们的意念里,即构成了既成演绎实事的时间性关系,然后将它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与其不陪环境的相互交错,它就展开了要“特别叙说”的语义成分。更是在你又将一旁放上以同样仿造样式的不锈钢瓦砾,这便将历史实事与现实存在进行了时空融合与交替,从而达到意境泛泛又似呈凝固的意念复合体。总体来说,你通过这些物体视觉效应,即能勾起人的潜在的、即个体经验和社会意义的特殊思绪状态,这就是你这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的主要效果之所在。

 

    A.R:你的理解很准确。比如我的瓦砾作为古老的成分,旁置不锈钢的仿制品,这两种形式的融合便构成了历史与现实的延续值,且交融并置,就形成了人的复杂思念的反映态。

 

                             

 

                             

                             

                             

 

    赵诣:你的作品的信息量很大,且信息质又新巧。之所以我认为,你的艺术的现代性主要就在这些方面。从你的油画来看,虽然你也表现了现实与梦幻意态,但在其中的另一意蕴,我尚感觉到里面有一种宗教气息在流动,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A.R:对的,我确实深受一些宗教文化的影响,画中也呈现出了这一“姿态”。宗教意识与当前的物欲主义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也固然,我的画面有了一种反物欲主义追求,具体呈现的方式是,不将物欲嗜好介入我的画面。

 

    赵诣:在你的装置展室中,你有一块较大的黑色画布,其上涂了一些白色的色块,并且你在黑色画布的顶端和下方各撕了一个口子,请问,这一手法的语言象征为何?

 

    A.R:两个口子表现了存在中的诗意境况,这幅“画”中涂抹的白色,就像夜空中的繁星一样,也如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而“撕”的行为反倒像是给了这个可爱的孩子的一种触摸,或为触摸之爱吧!

 

    赵诣:哈哈!好情绪和爱悯的艺术家!对于一幅绘画,如果愈是具象,当然就会愈好理解,因为其具象的形态易让我们的认知理喻对号入座;如果是抽象的艺术形式,亦会让我们在它的上面有意识的寻找“适合”位置;但就一种行为方式,其理喻的条件就更抽象或难的了,那就需要我们于游离的意识,对应于行为形式本身,将其行为事件的程式、条件、环境、以及行为与其行为者的文化状态等一同联系起来解读,便呈现出丰富意蕴的象征语义,最后便是作者的学识修养或即时呈现的“善恶”心理的鉴别与体现。我们又即生存于一种“大同”的生活形式里,其获利行为从生命类型的角度来看,是“完全”一致的。那么又返照于我们自己的感觉方式来细看,即一个行为方式,就仍是印同了我们彼此的生活经验和语义。但又由于地域特色所导致的文化形态的差异性,所以在面对一种行为方式的时候,东、西方的理喻形式也就不乏会出现一些小小的差异(当然,或许也是个体意识记忆的疏忽所致)。即如,作为东方意识“营造”的我,当我看到你的“撕”的行为时,首先,我就不认为是一种爱的触摸,我倒认为是带着一种稍许放纵性的或稍加破坏性的意识反映。当然,就“破坏”而言,在国内也有喜欢对象时用以“破坏”动机予以对待的,例如,我好几次看到男性喜欢女性时他就说了:“真想咬你一口”。从艺术直接的表达形式看,这一撕开的口子更多的还是表现为“行动谋图”或“情态反映”。如果再从艺术哲学的理喻上看,“撕”的痕迹当就体现了存在中的行为寓意了。然而,从在你整个画布呈现的状态中,加上“撕”的痕迹,我亦觉得你的作品隐含了一种空旷的、苍凉的、或具悲剧性质的意境。

 

    A.R:对的!在其间我也表现了一些如你所说的悲剧和肃穆性意念,但同时也含有着一些开阔的气氛或因素等等。然而,有时对美的感受,并不一定就是漂亮,或为在美的形式里,携带一种凄凉之美会觉更美。

 

    赵诣:啊,你的审美取向有悲观主义情结,或许正是意大利的人文传统有了悲观情结,才促成了意大利民族伟大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演绎和发展。从你的意识结构和作品形式来看,与其说你对一个遥远异国的古文明思想的追寻,不如说是你本土文化的人文情结的演绎与拓展。

 

    A.R:哈哈……谢谢!

 

    赵诣:哈哈……开心!

 

    自然观赵诣/文

 

    200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