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齐白石 艺术
所有结果1条信息

艺术百科

>>艺术文献>>艺术访谈

学院的印痕与反省——青年艺术家荀贵品访谈

——文/源生坊画廊

 



毛旭辉先生作为云南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而一直备受瞩目,毛先生除了首先作为著名艺术家的身份之外,同时他还是主持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第二工作室的绘画教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作为毛旭辉教授的得意门生之一,荀贵品在云南大学美术馆(科学馆二楼)举办了毕业个展,以作为他在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第二工作室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总结。我们对荀贵品的创作具有难以言述的憧憬与好奇,因为荀贵品不再仅仅代表他个人,更代表了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第二工作室的教学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检验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李森教授倡导的“原典教育、原创学术”理念在绘画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为此我们在他的画展现场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个人访谈。(采访人: 邓琅、梅彩娟,以下简称邓、梅 )

 

梅:之前这几年你也在外边的城市做过一些展览,像北京、上海、成都等等,这次你选择在自己的学校做这个毕业作品展对你来讲一定有不一样的意义吧。

 

荀:在外边做展览,实际上是以一种艺术家的身份做一些交流,做一些文化上的交流、作品的展示,但是我毕竟还有一个身份,至少在今年六月份之前,我还是一个学生,还在读毛旭辉老师的研究生,做这个展览更多的意义是为了让很多以前给自己上过课的老师,或者朋友,能通过作品来跟他们进行汇报,或者说交流。他们很多人有的已经3年都没见过我了,像我刚刚来的几个朋友就说你变化很大啊,两年不见你就画成现在这摸样了,确实两年的时间是可以改变很多事情的,要相信时间的力量,因为时间是一把刷子。还有很多老师,给他们发请柬的时候他们也说两年多了对你也不了解,我一听这话我就觉得做这个展览更有必要,就刚好借这个机会可以让老师、身边的朋友、关心自己的人来看看自己最近做了些什么,算是对研究生阶段的一个学习总结吧。

 

邓: 你在省外办了那么多画展,那觉得那种艺术氛围有什么不同吗?

 

荀: 就我个人而言,我一般都是和机构合作,和当地的艺术生态没有怎么接触,是没有话语权的,就我有限的观察来看,外边的艺术家都会有点跟风倾向,哪个艺术家的作品好卖,其他的艺术家就会一窝蜂地去模仿。但是就云南的艺术家来说,觉得他们对艺术很热情,是真的喜欢艺术,一直很认真的画画。用他们朴质的情感,很安分的在搞艺术,所以往往造就一些原创性强又不失质朴的艺术。

 

梅:四年的本科再加上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你一直是跟着毛旭辉老师学画,作为毛老师的得意门生,50后的毛老师与80后的你,在绘画上你们是否会有一种共同性语言,在你的创作中是否会有躲不开的毛老师影响?

 

荀:这个展览实际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我近期觉得比较满意的作品,所谓满意可能就是老师的痕迹少了一些,更有一些自己的处理和观看方式,另外有一部分就是右手边这一部分是整个创作阶段的过程、实践性的过程,这一部分受毛老师的影响是很大的,还有很多比如像波普艺术、培根,受这些影响的痕迹很重。但是我慢慢的在找自己的感觉了,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我们学校在圭山有个写生基地,我们也跟着毛老师反反复复去了很多次,实际上我还是画一些跟自然、圭山那个地方有关的一些景一些物象。其实我从小就生活在这种环境里面从小也是干过活,在农村这种环境里生长,对这些东西还是很有感情的。

    我觉得现在的影响的话,和毛老师之间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可能在画面上呈现出来的东西就不一样,但实际上我们在做的事情还是相同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继承、延续。在“八五新潮”之前,毛老师在圭山画了一批圭山组画,当时他就对这些地方表现出充满激情很浪漫的感觉,很有田园诗意的感觉,我觉得现在我们是慢慢在向这个东西靠拢,只是说呈现出来的东西会不一样,像陶发、李瑞、普艳、马丹、苏斌他们画的很多东西也都跟圭山有关系,只是我们呈现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待感或者他对这个世界的观看方式,而在精神上我们是朝着一种所谓的像毛老师说的“绿色价值”、朝着一种自然的、想要获得更多生命力的东西是一致的,所以还是有些延续和继承的东西,他毕竟是很优秀的艺术家,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学习,但是最终还是要去超越这些。

 

邓: 你的作品并不像李瑞、孙谨他们的用色那样清新,这是否和你的心境有关呢?

 

荀: 恩,你说的心境是一种情绪上的东西,我的黄面中的东西是很平实的,我希望就是可以传达出那种朴实、厚重的平实感。李瑞他们的情感可能很细腻,我在想到底什么是美的,想米勒黄昏下两个劳作的农民难道不是美的吗?并不是说只有清新、淡雅的作品才是美的,浓重的色彩也可以呈现出它的美。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形式内容,不同的美,展示出不同的个人情感。所以我在尝试寻找自己的一种美,而这种美就是生活中很微妙的、平实的有力量的美,然后将它们用笔触来解构塑造出来。画面的东西可能和自己记忆和生活相关的,这些个人经验都是潜移默化的,现在想想这些作品都和我童年的记忆是有关的。

 

邓 :看你这次的展览多是写生,那没有尝试其他题材的意向呢?会一直坚持风景写生吗?

 

荀: 恩,题材并不是并不是作画的问题。以前画了一些室内的东西,觉得很压抑、封闭,觉得老是找不到合适的宣泄对象,画不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很苦闷。后来画了一些透过窗子看世界的画面,感觉很好,于是跳跃到自然中,觉得自己压抑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很舒服,就希望自己是自然的一个元素,虽然不起眼,但是很和谐,因此才有了画风景的选择。这个阶段在和画廊机构在合作,以后会尽量把这些东西做的饱满一些,并不做太大的跳跃。不管什么题材都不可能改变我看世界的方法,画面可以表现出自己最基本的东西,情感经验这些作品的本质。并不是说画一个战争、灾难才是绘画,如果用题材来绘画,那就不用搞艺术,直接做新闻报道好了。优秀的艺术家就是可以很好的找到自己,找到一种艺术表达方式,绘画是于艺术家的气质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的画面一直都会以这个信念给大家传达一种精神上的东西。

 

梅:我觉得你的这次展览还是办的挺低调的,从海报的设计到整个开幕个人觉得都挺朴实挺低调的。

 

荀:你这个感觉还是很敏感的,因为我这个东西也不是很张扬,或者说很有冲击力的那种感觉,我本身也是这样的人,我觉得重要的是作品,作品传递给别人什么样的东西自己的作品做到什么程度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东西都是同学们在做。

 

邓:这里的画呈现了你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成果,那么7年的云大生活和学习下来,能否谈谈你对云大的教学有何感受?

 

荀:云大2工作室不是像所谓的教育体制那种框框套套的感觉,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多的时间都在画画,我很感谢他们能够给我一种很宽松的氛围,很多时候导师会给我意见,我去他工作室他也会来我工作室,很自由,实际上我很少待在学校,研究生3 年我都在外面的工作室多,他们也还是很支持,觉得不一定你们非要在学校画,反正你只要画画就可以了,这一点是很好的。学院鼓励创作,鼓励表达的自由,而且学校领导、老师都很鼓励同学,这是很好的氛围,希望这种东西能够继续延续,包括像跟你们的这种交流,我觉得大家就应该多做些这样的交流,会很有意义。

 

梅:作为学生你马上就要毕业了,那么对毕业以后的道路你是否会想要出去闯一闯还是说想要留在云南呢?

 

荀:对我来讲很多时候不是我去选择艺术,更多时候艺术也在选择艺术家,而且是很残酷的,我常常觉得自己是被选择的,我并不能决定我明天去哪儿、要做什么,我只能把今天该做的做好,把该画的东西画好,而且也只有这样我才有被选择的机会。实际上很多东西都是相互的,但更多的时候是艺术在选择艺术家,作为艺术家更多的时间应该是在工作室画画,多在画上做一些研究,至于人在哪儿并不重要,说不定2012都来了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

哈哈~~~~~

 

今天就先采访到这儿,我们可以知道,荀贵品是一个很有自己思想的艺术家,在这里祝他以后创作更多自己满意的作品。

 

文/邓琅、梅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