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齐白石 艺术
所有结果1条信息

艺术百科

>>艺术文献>>艺术随笔

观世相——微薄廿日(2011年12月1日——12月20日)

——文/闻松

12月1日。

我的朋友顾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史博士,研究方向为民间美术。在山东临沂苍山县进行田野考察近一年,对苍山泥塑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学问的精神和状态堪称博士生之典范。最近刚回到北京进行博士论文的写作。临沂一位同仁写了一篇介绍他的文章发在琅琊网上了。

 

12月3日。

明代朱元璋次子秦藩王府知印(管印章的大管家)张栋家族墓在西安泾河工业园附近被发现。沉睡了几百年,终于被一帮不肖子孙已开发的名义挖墓暴尸( ⊙ o ⊙ )啊!天朝开发猛于虎狼!!

玩古玩的哥们老虞送我一件花篮纹样的青花盘,清代早期的,老虞断明代晚期,釉水有点像明代的还不错。在他那边看到不少吉州窑精品。他来我这看了一件我以为是战国原始瓷渣斗,他说是西周到春秋时的原始青瓷釜,罕见器型。一喜。现在回想上次帮观复之羽掌眼的宋代影青“王四娘”盏,其实是北宋湖田窑的,大窑口啊。没有拿下也是遗憾。

 

12月4日。

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著名的“两张两赵”之一的赵宗藻先生在浙江美术馆举办回顾展。老先生已经整80岁了。首次看到赵老年轻时的那么多版画作品,不禁惊叹不已,尤其是1960-1970年代,富有激情并有旺盛的创造力,当时创作盛期。1980年代赵先生走上行政岗位以及年龄,虽然在版种上探索较多,但辉煌期已过去,画面显得较为僵硬。

引起我思考的是:以两张两赵(赵延年先生除外,他把黑白木刻的张力推到了一种极致,堪称版画大师)这样的天赋与才情,其实理应成为如栋方志功般一流的版画大师,但由于我党治理下的文化环境,使他们的才华仅停留在于表现风情化和歌功颂德型的主旋律(泛政治化)的趣味层面,未能进入方法论的变革阶段。既是艺术家之遗憾也是整个国家文化之憾事。

赵宗藻先生的早期作品的细腻、构图的讲究、情调的营造、技法的娴熟、造型的准确.....完全是一流艺术大师的质地。可为何最终未能修成顶级正果呢?其实和同时代各种艺术家一样,受制于大的社会氛围,都成为了文化专制时代的牺牲品。他们的作品共性大于个性,颂扬大于表现,小资趣味大于文化层面的思考。大多数作品未能免俗,同诸多画家的作品一样,形成了所谓的主旋律作品,影响了自身艺术品质和文化价值。历史只有记载尴尬的艺术史。

 

12月6日。

今儿把我的油画拿出来晒晒,觉得国庆在沈家门画的有两幅还是不错的,油画味道强了很多,表现也越来越成熟。回顾一下,这几年来对油画进行写生训练,进展还是很大的,虽说每年画得也就一两次。走得踏实一些,表现能力实际上是加强了,而不是一味强调过于个人化的作品。所以,思维的张力是很重要的。

12月11日。

在西安美院参加学术论坛,明天去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做一个当代艺术方面的讲座。飞机晚6点——8点。西安,西安!又回。

 

12月14日。

12月9-13日西安行。参加西安美院博士生论坛+西安科大艺术学院讲座+会友+尝美味。见到很多老师故友,听石村老师讲他让负责的研究生处的人一定把我喊上。与央美、国美、清华美院、北大等校博士生相比,感觉西美博士生在学术水准及知识储备上确实略逊一筹,有的连基本学术规范都不知,也有导师水平问题。

12月12日晚6::30在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做《行为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呈现》讲座,因为考虑到是综合性高校,所以特地用了约20分钟时间介绍了当代艺术如今的一些背景知识和发展状况,以及与设计学科的关系等,这样才不至于突然介入到行为艺术这个范畴而漠然。不过学生们对作品图片还是挺有兴趣的,我也尽可能讲的通俗一些。

西安科大新校区图书馆2楼报告厅。杨惠君副院长主持,近200学生在座。讲座效果还不错,心态放松下讲得就很连贯并有节奏。讲座前用了近20分钟介绍了当代艺术的一些背景知识及与设计学科的关系。

 

12月15日。

大早7点就起床,等会高铁去上海。上图查点资料和下午上海美术馆参加应天齐“世纪遗痕”画展。老应前几天特打来电话相邀,回不了面子正好兼去查资料。应天齐是个聪明的艺术家,多年来他在版画、综合材料、装置和观念作品间游走,给很多版画家树立了典范。艺术家勇于突破自我,总是好的。

12月16日。

晚才从上海高铁回杭。昨天上图查了不少资料,下午赶去上海美术馆参加应天齐“世纪遗痕”画展,很惊叹老应的艺术状态和创作力。在研讨会上王林、贾方舟、王南溟、陈孝信、段君等知名批评家均发言,临了主持人特点名让我发言,我就直言不讳说了几分钟。其实在画家个展上发言挺无奈的,要说真话又不能拂人面。其实作为版画评论家只有我一个人。

和好久未见的上海美术馆江梅、《画刊》靳卫红、我以前湖美的同事、策展人杨维民等人相聚并同聚一桌晚餐。识台湾亚洲艺术中心老板、版画家徐龙宝及其千金徐立博士、策展人李旭;与大学郑忠、化涂学兄会面并夜宿周兄莲花山庄,品茶谈艺聊天至深夜,晨起又喝新疆罗布佳茗。午后去中国馆看毕加索画展,失望。

 

12月17日。

前几天去西安,气候和人文环境基本上没变。虽说高新那边建设得很现代,但是人的意识仍旧是西部的,总体环境并不好,仍旧是个大村庄的感觉。西安美院硕博生做研究思路还是略偏狭隘,这次论坛看得出很多博士生甚至一些基本学术语汇都没搞懂,也不规范,除了强调地域性的民间美术资料收集得还可以外。

12月19日。

昨晚南山路听讲座,被来阳兄拉走至他万科公望的联排别墅里吃饭、喝茶、聊天。来阳兄夫妇是典型的经过艰难打拼获得美好生活的代表,堪称我的偶像。早晨鸟语花香中自然醒,楼台远望看到小区后是青山,前面不远就是富春江。来阳告知后山即是黄公望笔下的富春山。风景非常优美,离转塘车程一刻钟也不远。

今晚又做青菜面疙瘩吃。优质石磨小麦粉+自购的油+青菜+扬州酱菜=一顿晚餐。

 

12月20日。

今早把昨晚匆匆加班做好外框的两幅《沈家门渔港》油画送至美院美术馆,参加美院今年的“世纪之星”油画展。中午挂好,明天上午开幕,欢迎来南山路美术馆参观。我的两幅国庆写生油画,自我感觉尚可,达到我个人现阶段的语言训练要求了,而且很显然几年来一直在进步,欣慰。毕竟我对油画语言掌握得尚浅。

国美油画系在有些方面的努力还是不错的,但作品图像化的倾向也很普遍。学生习作很多只停留在语言训练层面也很正常,毕竟他们的个人体验尚浅,过分要求他们具备很高的水准也不现实。油画艺术如果以培养艺术家为目标,就要加强创作方面的训练,另外风格可以再多样些,不要仅仅停留在教师自身的风格追求上。

今天破天荒参与了一次选举。我记忆中好多年没有参与选举了。候选人只有两个:院图书馆副馆长和人事处处长。几乎几十秒钟就挥霍了我的选举权,我看到绝大多数投票的人都笑笑投了选票。程序至少正义了,但要是实际也如此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