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艺术的基本概念
许德民
一、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质
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质。宇宙是由构成(星际关系)、色彩(宇宙本色)、点(星球)线(星球轨迹、流星和光)、面(宇宙空间)、肌理(星系或星球表面)组成的抽象视觉世界。天空、云层、电闪、石纹、叶脉、蝶纹,大自然的很多画面和细节在视觉上都是抽象的。
人生命中的细胞、基因,物质世界里的粒子、质子、中子、夸克,视觉呈现也都是抽象的。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质,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视觉方式。欣赏抽象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人类的天赋。
二、抽象、抽象画、抽象艺术的概念
抽象,非具象。抽象分“逻辑抽象”和“形式抽象”。“逻辑抽象”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分析客观世界的理性思维过程。“形式抽象”是视觉形式抽象,是非具象绘画的表现形式。通过色彩、构成、点线面关系、肌理与细节来表现人的非理性情感与直觉创造。
创造“形式抽象”的过程是理性的,但这种“理性”是“形式理性”,区别于表达主题和思想的“逻辑理性”。
抽象画是画家运用“形式理性”创造的“非理性形式”。
即便有些抽象画家在创作抽象画时赋予主题和逻辑理性,但是只要画面是非具象的,对审美者来说,依旧是“非理性”的。接受美学揭示审美接受者的主观审美,可以不按照创造者的思路而独行。
抽象画(抽象艺术)定义:非具象、非理性(非主题、非功利)的纯粹视觉形式。抽象是相对具象而言。具象画也称为写实画。
非具象、非写实的绘画就是抽象绘画。
抽象艺术还应该包括抽象雕塑、抽象装置、音乐、舞蹈、抽象诗歌、抽象摄影、建筑、抽象装饰艺术等领域。
中国文字历史记载中一直没有出现过“抽象”两个字,抽象两个字的汉字翻译是从日本转过来的。在中国文字历史上,有“意”、“象”、“意象”和“超象”的词义和抽象接近。另外还有:“道”、“气”、“气韵”“心象”、“神”、“玄”、“禅”等字和抽象有关。
三、中国的抽象文化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抽象文化最发达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抽象符号、抽象元素、抽象形式、抽象装饰、抽象审美比比皆是。从早期的瓦罐图案、彩陶纹饰、甲骨刻痕、青铜铸纹、篆刻书法、服饰佩戴,到后来的庭院设计、山石摆设、斗拱窗格、缕衣绣品、玩玉赏石,无不透露出抽象形式创造和抽象审美交织、纠缠的渊源。中国人创造和欣赏抽象美的历史已经几千年。中国是一个有着灿烂抽象文化悠久历史的国家。
四、当代世界架上抽象绘画史的起源
抽象形式的创造和审美是人类的天赋,是和人类历史一起发展成长的。从原始时期开始,人类创造的艺术品就有了抽象形式,并且一直存在并延续至今。抽象画和具象画作为人类两种绘画方式,从古到今一直并存。
尽管抽象艺术与人类共生存发展的历史悠久,但是,早期的人类并没有明确将抽象和具象分开来理解,人类的抽象艺术作为一个整体一直是被忽略的,抽象艺术常常只是被当作装饰画来轻描淡写。对抽象艺术的本质,抽象艺术和人类审美心理的关系,抽象艺术独立存在的价值体系,人类历史一直没有认识。直到20世纪初,俄国人康定斯基画出了第一张架上抽象画。由此开创了人类的“架上抽象绘画”的历史。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盛行时达到高潮。20世纪,抽象艺术是对世界艺术贡献最大的现代艺术。
五、抽象艺术的类型
半抽象风格
第一种是从具象到抽象,对自然对象外观加以简约、概括、提炼或重组。这些抽象画里面往往有局部的具象的影子,或者依稀可以看到人的经验熟悉的物象(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
第二种是自然主义抽象,这些抽象画有大自然山水和宇宙空间的自然痕迹(如赵无极、朱德群的绘画)。
纯抽象风格
纯粹抽象完全放弃自然物象,以纯粹视觉形式:点、线、面、空间、色彩、肌理、材料、构成形式出现。纯抽象大致有三种风格:热抽象、冷抽象、“温抽象(中间抽象)”。
热抽象是色彩自由构成抽象,也被称为抒情抽象、感性抽象、表现主义抽象。代表画家是康定斯基、波洛克、德库宁等。
冷抽象是几何构成抽象、硬边抽象、装饰抽象,是形式理性抽象。代表画家是马列维奇、蒙德里安等。
“温抽象”风格居于“热”和“冷”之间,既有色彩的自由表达,也有几何构成的框架。
综合抽象
综合抽象包括综合材料抽象、抽象装置、抽象大地艺术、抽象摄影、抽象诗歌、抽象影像等。
综合材料抽象是运用非传统绘画材料、工具和技术制作出的架上抽象绘画。材料无所顾忌,无论是建筑材料、日用品、棉麻水泥、铁沙石木纸,均可入画。代表画家是西班牙塔皮埃斯等。
装置抽象艺术是非架上抽象绘画艺术,也可以是雕塑和物品构成。
大地艺术多用几何构成,利用大地现存材料进行创作的大地作品,视觉形式上属于抽象艺术。中国民间传统的梯田,也是客观上的“大地艺术”。
抽象摄影是专门以视觉构成,色彩、线条,点线面关系和肌理作为拍摄对象的摄影。抽象摄影本质上是用照相机在画抽象画。
抽象诗歌是抽象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抽象诗歌将传统文字中的语法、词组、逻辑、经验全部解构,独剩下没有理性、逻辑关联的单独的字,构成字组。用陌生的字组构成的诗句,展示文字独立的意味,超越人类理性的局限,将更多的被人类经验、语法和逻辑埋没的文字天赋解救出来,构成具有强烈宇宙感的无限字义空间,将我们对文字的解读,上升到抽象的境界,和音乐、抽象绘画并驾齐驱。
抽象影像包括、网络视频、电脑合成影像、抽象电影等多媒体抽象表现艺术。
六、现代抽象艺术的意义
现代抽象主义艺术思潮起于20世纪初,盛行于上世纪50年代,蔓延至今,整整流行了一百年。现代抽象主义运动整体上是对模拟自然、现实的传统绘画观念的颠覆,是对新视觉和审美形式的开拓,它是20世纪世界艺术最伟大的成果,对现、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抽象艺术现已经成为欧美经典艺术,尽管不像20世纪初、中期那么火爆,但是地位非常稳定和牢固。
抽象艺术符合人性的独立、自由和创造精神。自由和创新是抽象艺术的精神实质。抽象艺术是形式艺术、审美艺术、快乐的精神艺术,和人性最本质的意义吻合。人性最本质的意义,就是追求快乐和幸福的意义。抽象艺术应该就是满足人类快乐和幸福的艺术。
抽象艺术精神和宇宙精神一致。抽象艺术因为非理性、纯形式而与宇宙的永恒形式保持一致。抽象艺术是永恒艺术。
抽象艺术是生活中到处可见的视觉存在,抽象审美是人的天赋,将这种天赋开发成人的审美习惯,能够给人的生命带来更多美的、快乐而有意味的享受,极大地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七、艺术创造:不一样的形式
在艺术圈里,有一句名言,就是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的“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全世界所有的批评家和艺术家,都知道这句话,都认可艺术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但是,什么是意味?意味和思想、意义的区别?据说“意味”也可以翻译成“意义”,如果是“有意义的形式”,那么这个意义究竟是主题的还是非主题的?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
尽管克莱夫·贝尔因为这句名言而流芳百年,但是,他只是从审美的角度来阐述艺术,而非从价值的角度来衡量艺术。从审美上,我们希望一件艺术品能够让我们读到更多的“意味”,“意味”越多,阅读的经历就越丰富,艺术就耐看。“意味”越少,说明艺术就越浅薄。但是,从价值理论分析,“有意味的形式”只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看”的艺术,没有告诉我们艺术的 “好坏”。而且,因为对“意味”的不同理解容易造成对“意味”的误解。
中国自古就有评判艺术“意味”的不同方式,既有逸品、神品、妙品、能品之说,也有谢赫“六法”之论,更有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阐述。其中,“每品”、“每法”都有“意味”,如何来区分“意味”高下,克莱夫·贝尔“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没有得出结论。
克莱夫·贝尔的“意味”只是审美“意味”,用审美“意味”是不能代替价值评估的。如果我们需要对一件艺术品作出价值评估,仅有审美“意味”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克莱夫·贝尔“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句话,只是艺术审美的重要内容,对艺术价值却涉及不深。
“意味”从形式而来,必须先有形式,然后才有意味。任何形式都有自己的意味,不同的形式产生不同的意味。“二十四诗品”就有二十四种“意味”,每一种“意味”都有自身的价值。有些形式“意味”单元,有些形式“意味”多元。意味之间,虚无缥缈,完全靠个人的修养把握,个人修养之间的差距,使得虚拟的“意味”难以比较,也给“意味”审美带来了难度。
但是形式真实,形式是否创新,通过图式、风格、符号、技术表现,画家功力和修养一目了然。因此,我们只要强调形式就可以了,形式就是意味。
“有意味的形式”和“有形式的形式”是同义重复。艺术最重要的是“不一样的形式”。不一样的形式有不一样的意味。独特的形式创造独特的意味。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