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6秒
所有结果26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向汉阳陵捐赠专业书籍
相关描述:      4月24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韩建武代表单位向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捐赠专业书籍百余本,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副院长毕胜代表全院表示感谢。      本次捐赠书籍包括《陕西考古发掘资料整理研究》《凌苍莽·瞰紫微——陕西古塔实录》《花树摇曳钿钗生辉——隋炀帝萧后冠实验室考古报告》《蓝...
文物修复师:一群带着历史“镣铐”跳舞的工匠
相关描述:  导语:9月18日,尘封千年的萧后冠重现容颜。存置在特殊空间里的萧后冠需要借助泥土和沙袋支撑,与之临近的鎏金仿制品相较,显得有些黯淡。萧后冠的展出使文物修复师这个群体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一把锉刀、一支喷枪,终日与青铜陶瓷相伴,他们是一群带着历史“镣铐”跳舞的特殊工匠,一群隐匿在闹市中的“...
中科大揭示8500年前丝织品的生物学证据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相关描述:  2016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龚德才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Plos One》发表长文《8500年前丝织品的分子生物学证据》(Biomolecular Evidence of Silk from 8,500 Years Ago)。该文报道了对河南中部地区贾...
考古界“福尔摩斯”:一坨“泥巴”破解古代密码
相关描述:  一坨平淡无奇的黄泥,凑近看,可以依稀分辨上面分布着一些浅色纹路。在大多数考古中,没有人会对这种非出土器物感兴趣。不过,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最近发掘蒲江战国船棺墓群时,却把这样一坨“泥巴”当成宝贝搬回实验室。2月17日,专家宣布,这坨“泥巴”的印迹,是战国墓主的锡制腰带钩。   在公众...
考古界“福尔摩斯”:一坨“泥巴”破解古代密码
相关描述:  一坨平淡无奇的黄泥,凑近看,可以依稀分辨上面分布着一些浅色纹路。在大多数考古中,没有人会对这种非出土器物感兴趣。不过,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最近发掘蒲江战国船棺墓群时,却把这样一坨“泥巴”当成宝贝搬回实验室。2月17日,专家宣布,这坨“泥巴”的印迹,是战国墓主的锡制腰带钩。   在公众...
扬州隋炀帝墓遗址公园:今年内基本建成并开放
相关描述: 隋炀帝墓   10月15日上午,“传承发展——博物馆陈列的时代特色”主题学术年会在扬州博物馆开幕,年会由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和扬州博物馆主办。当天下午,参会专家学者一起前往位于扬州城西北部的隋炀帝墓考古现场参观、考察。据了解,目前扬州隋炀帝墓遗址公园正加紧建设,预计今年内建成...
中国博协藏品保护专委会2016年年会召开
相关描述:  日前,中国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研讨年会在成都召开。会议以“藏品预防性保护和藏品科技保护进展”为主题,60余位全国博物馆界代表从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技术研究及实施成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副司长罗静在发言中说,当前我国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方式应从“抢救...
隋炀帝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通过验收
相关描述:   9月5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扬州隋炀帝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项目,顺利通过由扬州市文物局组织召开的专家会验收,圆满结项。   2013年11月,隋炀帝萧后墓在扬州被发现,其中出土的萧后冠饰是目前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冠饰。2014年3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
扬州博物馆展出萧后凤冠引人注目
相关描述:   萧后冠的意义   1。明确萧后冠的基本结构、加工工艺,为研究隋唐礼冠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首次发现隋唐时期南方地区的棉,为中国棉花栽培与传播提供了新资料。   3。首次发现鎏金铜珠化工艺制品,揭示了隋唐铜钗、钿花的工艺特征。   扬州博物馆一楼特展厅,工作人员...
扬州博物馆展出萧后凤冠 引人注目
相关描述:   萧后冠的意义   1。明确萧后冠的基本结构、加工工艺,为研究隋唐礼冠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首次发现隋唐时期南方地区的棉,为中国棉花栽培与传播提供了新资料。   3。首次发现鎏金铜珠化工艺制品,揭示了隋唐铜钗、钿花的工艺特征。   扬州博物馆一楼特展厅,工作人员...
隋炀帝萧后凤冠展出 或为唐太宗所赏陪葬品
相关描述:  萧后冠的意义   1.明确萧后冠的基本结构、加工工艺,为研究隋唐礼冠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首次发现隋唐时期南方地区的棉,为中国棉花栽培与传播提供了新资料。   3.首次发现鎏金铜珠化工艺制品,揭示了隋唐铜钗、钿花的工艺特征。   萧后冠仿制品十分华美。   昨天...
实验室考古让千年礼冠“重见天日”
相关描述: 萧后冠现状 仿制的萧后冠   “由于墓葬填土的机械性挤压,萧后冠出土时已经倾斜、坍塌、变形。冠饰上的丝织品已糜烂,绝大部分花托破裂,花蕊严重风化,一些饰件间还有粘连现象。”日前,记者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于出土时保存状况极差,...
萧后冠及仿品昨安全抵扬
相关描述:  备受关注的萧后冠,经过近两年半的实验室考古与清理工作,已经揭开神秘面纱,仿制的萧后冠也华丽面世。9月19日在扬州博物馆将亮相的萧后冠实验室考古和保护成果展中,仿制版萧后冠以及萧后冠中的珍贵文物将首次面向社会展示。记者昨从我市考古部门获悉,萧后冠以及仿制版萧后冠已从西安运抵扬州。   ...
隋炀帝萧后冠热辣出炉 看顶级文物怎么修复成的
相关描述: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向外界披露,目前中国考古发现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隋炀帝萧后冠已在实验室“试验”成功,作为一号顶级小白鼠,“萧后冠”也成了鼎鼎大名的网红。   据说,专家明确了萧后冠的基本结构、加工工艺、材料属性,为研究隋唐时期礼冠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
郭桂香:文物保护科技力量不断增强
相关描述:  1文物保护现状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科学和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我国文物保护科技进入前所未有的活跃时期,从宏观到微观,从广度到深度,都有较快的发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指南针计划——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价值挖掘与展示”“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古代建筑保护技术及...
文物保护科技力量不断增强
相关描述: 全国第十四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简述   瓜果飘香的8月,两年一度的第十四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在 “丝路古镇”、“黄河之都”的美丽兰州召开了。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江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考古研...
萧后冠复原工作仍有遗憾 部分泥土未清理
相关描述:  13棵花树、166片铜花瓣、12个石人、12片水滴形头饰……记者昨日在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实验室内看到历经半年制作成的萧后冠仿制品时,不由得联想到,它的主人佩戴时,该是哪般富丽堂皇、雍容华贵。   目前为止,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工作持续有两年半有余。昨日下午,负责隋炀帝萧后凤冠实验室考...
隋炀帝萧后冠完成修复仿制 使用多种珍贵材料
相关描述: 9月5日,文物保护工作者在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展示隋炀帝萧后冠仿制品。   当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联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西安发布扬州隋炀帝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成果。考古人员现已确定萧后冠框架由两博鬓、 呈十字交叉的2道梁和呈环带的3道箍组成,还包括12块水滴形饰、13棵花树...
目前保存最完整:隋炀帝萧后冠西安首次露真容
相关描述: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5日在西安披露,目前中国考古发现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隋炀帝萧后冠已完成实验室考古与保护,专家明确了萧后冠的基本结构、加工工艺、材料属性,为研究隋唐时期礼冠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田进摄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介绍,2...
隋炀帝萧后冠西安首露真容 揭示隋唐礼冠制度
相关描述:   资料图:考古队在扬州曹庄隋唐墓葬内发现隋炀帝的牙齿,并确定一号墓墓主为杨广。二号墓则发现隋编钟,墓内还有人骨,勘测约56岁,一米五的成年女性,经专家判断墓主为萧后。图文墓葬内景。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5日在西安披露,目前中国考古发现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
首页<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