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2秒
所有结果139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罗家宽|来自千年的邂逅--新疆采风书画作品评述
相关描述:  古代的新疆,欧亚大陆的文化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原,从而使中西方文化在新疆产生碰撞,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新疆实际上就是中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集结地,最早的佛教文化就是从古新疆传入中原,还有音乐绘画等等--写在国画艺术家罗家宽先生新疆采风系列作品之后  【亚洲华语文旅  成都】从长安一直向...
潘超:万法与观看——“元境”展览的视觉图景呈现
相关描述:一、传统与新知:元境展览中的融合景观构建出自《宗镜录》的“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一言,告知诸家用一心来统摄万法,才能无尽圆融。鲁晓波的纸本水墨作品《双洁》《天趣》与《静月鹤影》,以鹤为对象,笔法娴熟,线条流畅,其翩然而至、超然世外的隐逸之风,重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之情境。《双洁》 ...
国画艺术家罗家宽—我的艺术之路(二)
相关描述:国画艺术家罗家宽—我的艺术之路(二)
人物访谈 罗家宽:流金岁月
相关描述:人物访谈 罗家宽:流金岁月
人物春秋—罗家宽
相关描述:人物春秋—罗家宽
我的艺术之路—罗家宽
相关描述:我的艺术之路—罗家宽
​论艺·第一百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 孙亚军 整理  弟子问余,习书是否以金石气为上品?余思之,进而答曰:“古语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金石气乃阳刚之气,若满纸金石气,岂能为道?”中国书法,本在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并济,才为上品。今观王右军之书,虽无满纸金石,然字字有气力,今人不及之。  今人多以为如王右...
论艺·第九十九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 孙亚军 整理  习书作画,如读书做学问,本寂寞之道,定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一切随缘自得。余以为古之画者,无一不寂寞,无一不清逸。奈何今日,我辈以名利论画品,本末倒置,实为时代之悲!  中国画之精髓,不在技法之变化,不在尺幅之大小,更不在论金看画,中国画之精髓,在于阐...
论艺·第九十八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 孙亚军 整理  宾虹老言:“中国画讲究大空、小空,即古人所谓密不通风,疏可专马。”余以为,作画最忌满,而如何“空”则是学问所在。所谓画中之“空”,既是留白,也是意境。如古人诗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之句,读来很有意境,若要以画来示人,则须考量画者对“空”之理解,对...
论艺·第九十七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 孙亚军 整理  明季董其昌以为,作画者定要读万卷书,品鉴古画者,不可不读画论。此言甚佳,盖读书以增画作之涵咏之气,以增画者之学养之道,不读书入笔皆俗,不读书如井底之蛙,扬扬自乐而不以为耻!习画者,定要有眼力,眼力犀利方能辨古识今,故而,习画者要多看多思多读,冰非一日而...
论艺·第九十六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 孙亚军 整理  宾虹先生之于论画多有语出惊人之处,然依吾看来,虽是如此但绝非一概而论,譬如先生曰:“是以画分三品:曰神、曰妙、曰能;三品之上逸品尤高。三品之中有学者为士夫画;浮薄入雅者为文人画;纤巧求工者为院体画;其他诡诞争奇,与夫谨愿近俗者,皆江湖、朝市之亚,不足齿...
论艺·第九十五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 孙亚军 整理  陈道复,曾与徐渭齐名,为有明一代画界宗师,人称“白阳山人”。1634年,白阳山人时年51岁,作《墨花钓艇图》而抒其胸中旨趣,图依次画梅、竹、兰、菊、秋葵、水仙、山茶等,笔力清新,山水之间透露出影影倬倬之感。白阳山人在画作之末,题诗云:“雪中戏作墨花数种...
论艺·第九十四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 孙亚军 整理  五代宋初的画家李成,长安人,先祖乃唐宗室,祖父为避乱四处飘零,避地北海,遂为营丘人。李成家学深厚,早年犹能以儒学而自立,博学多才,气调不凡,因生不逢时,遂寄情山水书画之间。  后世评述李成之画,以“石如云动”为其最显著之代表。画作,气象萧瑟,善用淡墨,...
论艺·第九十三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 孙亚军 整理  关仝,五代后梁关中长安人也,早年曾师事荆浩,得荆浩真传,其山水气势磅礴,尤其喜欢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渔村山驿等,能使观者身临其境,有“悠然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诚如此,关仝与荆浩、董源、巨然并称于五代。  吾常言,画山水者,必...
论艺·第九十二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 孙亚军 整理  荆浩乃五代后梁时期一代宗师,其与中国之发展,有着卓越之贡献。对唐代出现的“水晕墨章”画法,进一步完善,使其成熟。荆浩性情散淡,曾总结唐人山水画之得失,认为李思训大亏墨彩,吴道子笔胜于象,亦恨无墨,项容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独张藻笔墨积微,真思卓然...
论艺·第九十一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 孙亚军 整理  画者,非形似而已也。或有人曰:“画者,华也,但贵似得真。”余以为,持此论者缪也。若以中国画而论,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此六要之中,笔墨最为次要,为画者先要养气。荆浩论画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
论艺·第九十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 孙亚军 整理  有门人问吾,以先生之见,中国画发展至今,其前途何在?此为诸多理论家纠缠不清之问题,亦或有人有专著讨论之。吾以浅薄之见,姑且以为中国画之前途,非坚守中国画之笔墨精神而不能恒久,非坚守中国哲学精神而不能恒久,简而言之,中国画,讲述的是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展现...
论艺·第八十九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 孙亚军 整理  云谷先生居画室品茗读书,一日,有门人扣门而入,与先生请教画理。门人尝学石涛,不得其奥义,皮相神离。问先生曰:“先生以为石涛之所以为画界一宗师,其过人之处在哪里?”先生语之:“姑且不论石涛之成就如何,窃以为石涛在其画作中阐明了一个中国哲学的基本命题--浑...
论艺·第八十八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 孙亚军 整理  禅意实不可道破,一开口即非禅。“禅意”乃是心悟,乃是“神会”,一如“拈花一笑”,足矣。今人多以“禅意”牵强附会,实在是多余,此吾之拙见。至于艺术家心中有禅,信笔拈来,满纸静穆,亦复多言。  以吾看来,禅意乃是艺术家所孜孜以求之生命状态,是在内心顿悟之后...
论艺·第八十七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 孙亚军 整理  苏东坡有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足见世间万物,尚无十全十美,故残缺之美,方为无上之美。古往今来,初习画者,无不祈求完美,实在不对。艺术本是心境之写照,人心既是残缺不全,又岂是画作能圆满呼?  古之艺术家无...
首页< 上一页1 2 3 4 5 下一页 >

每日最新